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应用基于Godunov格式的二维非定常流数学模型,模拟具有四个腔室的多分支管道内的瞬变气体运动,以便对该气体运动的发展过程有一更好的了解。根据所给出的模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及绘图软件。数值模拟定量给出了多分支管道内详细的速度矢量场,压力样梯度场及各分支管道的质量流量变化曲线。并对多分支管道内非定常气体运动过程的某些特征做出了分析和讨论。计算结果表明:基于Godunov格式的非线性波作用计算方法能成功地处理合压力波(包括激波)的传播发展和含复杂几何形状边界的多分支管道流动问题。因此该方法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数值分析工具,用来精确预测多分支管道内详细的压力变化、速度变化和质量流量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气液两相段塞流压力降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自制环状电导探针对气液两相段塞流压力降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段塞流压力降曲线的特点和液塞中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液塞到来时,压力降值开始增大,并逐渐增大到最大值;当液塞离开时,压力降值逐渐下降至最小值,但是压力值并不随着液塞的离开而下降;并研究了液塞长度对压力降分布的影响特点和液塞长度的估算方法:液塞长度不同,压力降曲线具有不同数的峰值,可以根据压力降曲线的峰值数近似估计管路中液塞长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二阶湍流模型方法,导出主流湍流度和物面粗糙度对层流边界层转捩位置影响的规律。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比较一致,说明这种计算方法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堵塞是以人为主体在运输网络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现象。本文中所定义的网络最小流是指在最严重堵塞的情况下通过网络的最大流量,是设计和运行一个运输网络,特别是一个紧急疏散网络的重要参数。本文在堵塞流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分支定界思想来求解网络最小流问题的方法,并用实例说明了该算法过程及其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5.
高负荷吸附式压气机叶栅开槽方案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低速条件下对三种吸气槽方案的高负荷吸附式压气机叶栅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通过墨迹流场显示法对叶栅壁面流场进行了测量,利用五孔气动探针对叶栅出口截面进行了扫掠,并对不同叶高的型面静压进行了采集,详细分析了全叶高吸气方式和两种局部吸气方式对叶栅流场结构和负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吸力面两端吸气对抑制角区分离流动、减弱通道涡强度和尺度、提高叶栅内流动性能的效果要优于其它两种方式,积聚在角区的低能流体由于较大的吸气量而被大量吸除是性能改善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对激波在管道、活塞腔系统内运动的两种数值模型──一维非定常气体运动模型和二维轴对称气体运动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其计算曲线(压力曲线、活塞速度、位移曲线)与相应的实验曲线符合较好,表明基于Godunov格式的激波运动计算方法能成功地处理含有激波且边界条件复杂的管道系统内气体运动问题,因而能较精确地预测管道系统内详细的压力变化过程,特别是预测激波在管道系统内的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真实感图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物体的表面细节上。物体表面细节的表现,即纹理技术,是实现物体真实感的一个有效手段。纹理映射技术是描述颜色纹理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当二维纹理映射到三维物体上时,会产生很大的变形。为此引入三维纹理技术,提出基于噪声函数描述颜色纹理的方法。此方法利用噪声扰动技术描述的颜色纹理与要表现对象的表面复杂性无关,解决了二维纹理映射所产生的纹理变形现象,使得要表现的对象在细节上更接近真实,最终取得整体上较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对圆管内气体的非线性振荡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开口圆管非线性气体振荡的整流效应,通过流动显示及压力测量,对翼面分离流控制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翼面开缝引入气体振荡有利于改善大迎角下翼面的压力分布,提高升力,增大机翼的稳定性,同时,不论采取何种开缝模式,这种输入能量的方式对提高其气动性能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功率因数校正的数字控制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管Boost型PFC电路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针对电流断续、电流临界连续和电流连续3种工作模态,详细讨论了数字控制PFC的实现方法和设计过程,并分别给出了样机实验结果;此外,结合MC56F8013的外设资源特点,给出了基于DSP的PFC详细的系统接口设计,包括PWM控制策略和同步控制AD采样环节.对PFC的数字控制方案进行了系统研究,提供了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完整数字控制解决方案,为功率因数的数字控制技术应用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工业污水流量的测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超声波的污水流量测量方法。通过对污水流量的测量原理的分析,设计出以单片机AT89C2051为核心的流量测量系统。实践表明,该测量系统具有高集成度、反应速度快,测量准确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文[1]的基础上,考虑当角度变化时受重力的影响后,在同一截面上的汽液两相分布不对称的特点,采用在管内配置三根平行并可同步移动的电导探针,对沿程各截面的“流型”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且与计算结果相符合。本文还通过对大量实验数据的处理,得出饱和沸腾起始点Z_B与环状流起始点Z_N的经验公式,研究结果对于高温涡轮叶片液冷和其他动力工程中有关汽液两相流动与传热的设计与应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用一套能在气垫滑轨上平稳运动的激光片光运动系统,对湍流边界层及其拟序结构进行了空间流场显示,并对其应用范围、使用方法和技术等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空间显示法不仅能够较好地揭示流场的空间结构,而且与其它空间流场显示法相比,具有费用低,操作方便,应用范围较广,易于对照片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针对模型中含有非解析子模块的非线性系统,提出了一种预测控制的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与传统广义预测控制(Generalized predictive control,GPC)的联系,探讨了针对含有非解析子模块的非线性系统控制对性能指标的选取原则,并由此推导出了最优预测控制器,并进一步讨论了控制器的实施问题。由于所提出的设计方法不需要对非线性系统求逆,因此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对两节机械手臂的仿真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气液两相流流动过程的动态特性,采用V形内锥作为测量装置,通过高频差压变送器获得不同流型下的动态信号,提出了一种基于总体平均经验模式分解(EEMD)的气液两相流时频分析方法。通过对不同流型下的气液两相流的差压信号进行分析,研究了气液两相流的流动机理,为气液两相流流型及流量的准确测量奠定理论基础。分析发现EEMD的抗混分解能力很好,可以准确地提取两相流差压信号的频率成分及其时变情况,为今后两相流的识别提供理论基础,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许多仪表教学用书及技术资料中都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差压式气体流量计示值的压力、温度修正理论与公式。其实,在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中检测常压、常温下的气体流量,特别是检测含湿比较多的煤气流量时,其检测误差受湿度变化的影响要远大于受压力、温度变化的影响。本文对流量示值湿度修正公式推导与应用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16.
旋转坐标系下三维MUSCL格式的构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MUSCL格式是近年来新发展的许多高分辨率格式之一,但直接将该格式应用到旋转坐标系时,会使计算发散或得到非物理解,不能计算旋转机械的内部流场。本文在原有MUSCL格式的基础上,根据旋转坐标系下雷诺平均N-S方程,重新构成了MUSCL格式,并且与原有MUSCL格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两者相同与不同之处,利用该格式对两个典型算例(旋转直管和跨音速压气机)进行了计算,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重新构成的MUSCL格式能够计算包括跨音速气机在内的复杂旋转机械流场,从而扩展了MUSCL格式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安装有后移式微型后缘装置(Rearward Mini-TED)的NACA23012翼型流场结构的低雷诺数风洞实验结果。实验采用PIV技术采集了不同迎角时翼型周围的速度分布,测量了后缘附近 Mini-TED周围的详细涡旋结构,并与NACA23012原型翼型周围流场进行比较分析,以研究该 Mini-TED对翼面流动分离特性造成的影响,本实验以弦长为特征量的雷诺数为Re≈1.3×105。实验结果显示,Mini-TED对上翼面的流动分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在较大迎角时更为有效,并且上翼面流速均高于对应迎角时原型翼型的翼面速度;下翼面流动在Mini-TED前方形成局部的低速区,造成静压升高,同时 Mini-TED 上方观察到对涡结构,形成低压区,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将导致后缘产生附加升力,增加翼型的低头力矩。上下翼面间的速度差比原型翼型有所增加,使翼型获得更高的升力。  相似文献   

18.
层析粒子图像测速技术(Tomographic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Tomo-PIV)作为一种瞬时的三维流场速度测量技术,能够为具有强非定常性及强三维空间性的复杂流动提供详细的数据支撑.对近年来该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及应用进行了全面的综述.首先介绍了层析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9.
ARX是新一代面向对象的AutoCAD开发环境,在介绍其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对风洞应变天平CAD系统开发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介绍了系统的总体结构,数据库的建立、阻力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和应用MFC实现图形用户化界面的设计思想与实现技术。ARX支持面向对象技术的特性改变了传统CAD软件的开发模,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对小型电磁流体动力搅拌混合器的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该小型电磁动力混合器由聚碳酸脂和黄铜采用常规机械加工方法加工而成.研究采用的流体为氯化钠水溶液.为了观察流体的搅拌混合运动,在流体中加入微量微细玻璃珠作为示踪粒子.采用显微观测及图像采集技术记录流体的搅拌混合过程,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流体速度场进行分析.建立了搅拌混合器的理论模型,并对其动力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该小型电磁动力混合器已应用于微管道流动的混合控制并可应用于其它微流体控制系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