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正>真正为原子论提供了实验依据的不是物理学家,而是化学家。但是在此之前,还有一个障碍需要清除:什么是元素?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由气、火、水、土四种元素组成(在天上还有第五种元素——以太)。这个观点被视为真理信奉了2000年。炼金术士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三种元素:汞、硫和盐,但并非指具体的物质,而是分别用来代表金属性、可燃性与非金属性、溶解性。波义耳  相似文献   

2.
猜图秀     
问题:图示是什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小贴士:嘻嘻,它可绝对不是人的大脑哦!难度:☆☆☆奖池奖金:300元截止时间:2009年1月15日  相似文献   

3.
1989年9月15日在苏联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了一颗生物卫星,星上有猴、家鼠、甲虫、果蝇、蝾螈、鱼和一些高等植物。一般人认为,现在人在太空中能逗留很长时间,几个月甚至1年,应该说用不着再发射生物卫星了。而苏联科学院院士加静柯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应该承认,目前还没有绝对可靠的数据,肯定在失重状  相似文献   

4.
UFO信箱     
四川 夏华兵:最近,读了贵刊 2000年第 2期,觉得在《两个世界的对话》一文中,一些观点有些不妥,下面就这篇文章提出一些我个人的看法。   作者提出了"两个重叠、平行发展"的世界 (显性世界和隐性世界 )的观点,并从这一观点出发去解释我们现在还无法解释的谜。在这里,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像:"在隐性世界中……还会使人们具有一些我们在显性世界中无法想像的特异功能,比如说第六感觉。"作者说得那么肯定,难道是作者的亲身经历 ?这些不过是作者一厢情愿的想像罢了。接着作者说得更悬了:"人死后,灵魂脱离人体,穿越地空,到达隐性世…  相似文献   

5.
2018年10月,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专家托马斯·G.罗伯兹发表了一篇题为《24颗卫星可以对美国导弹防御发挥什么作用?》的文章。目前,针对一些导弹防御支持者所称的“24颗卫星星座可以构成助推段天基拦截导弹(SBI)系统的基础”,科学界尚存在争议。罗伯兹通过研究,分析了这种星座对美国导弹防御可能发挥的具体作用,现将主要观点摘编如下,谨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司蠲 《太空探索》1999,(3):20-20
据南联盟称,北约在对南联盟进行军事打击中,使用了粒子束武器。那么,什么是粒子束武器,这种武器究竟有什么威力呢?  相似文献   

7.
卓然 《飞碟探索》2010,(10):1-2
<正>关于广袤太空是否存在智能生命,科学界始终存在二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地球和人类都是浩渺宇宙的普通成员,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另一种观点与此相反,认为地球和人类都是特殊的存在,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和角度到大气层与水的获得、释放,都是无数特殊条件下生发出无数巧合使然,才使地球进化出人类。  相似文献   

8.
太空问答     
正人类航天的起源是什么?人类的航天起源于军事应用,虽然很讽刺,但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个起源就是臭名昭著的纳粹V2火箭。在二战期间这种导弹共计发射了18000多枚,给盟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战争结束后,世界迅速分化成东西方两大阵营,在生存危机中,双方也不约而同地开始恢复V2火箭的研制和改进。它先后变成了导弹、洲际导弹、航天用火箭,最终将卫星和人类送入太空,直到今天。  相似文献   

9.
赵爽 《太空探索》2014,(7):54-57
<正>"在很久以前……"这是每个好故事都会出现的开头,但是关于时间的故事是什么?人们说"时光荏苒"、"时间就是金钱"、"我们浪费时间"、"消磨时间"、"我们试图节省时间"……,但是我们真正了解时间吗?过去,人们认为时间是绝对的,它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对于河中泛舟而行的我们来说都是完全一样的。但是,我们在过去一个世纪中的发现证明这种认识可能并不正确,事实证明时间可以"减慢"  相似文献   

10.
你对天文学的了解有多少'我的意思是,真正的了解——完全的、自信的、敢断定的、百分之百的、绝对的、确凿的知道。一知半解是“似是而非”滋生的温床。以下就是一些常见的“天文常识”,他们貌似真理,但事实上却是谬误。它们中有没有哪个正潜伏在你的大脑里呢?我敢打赌至少有一个!就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有多少东西是你自认为知道,但实际上却并不知道的。让我们捉出那些潜伏在你“常识”里的“BUG”。菲利普·普莱特  相似文献   

11.
电磁监测试验卫星矢量磁场探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磁监测试验卫星是中国第一颗近地轨道电磁场科学探测试验卫星, 探测空间背景磁场是其重要任务之一. 空间背景磁场探测需要在卫星平台上对空间矢量磁场进行长期稳定准确探测, 电磁监测试验卫星采用磁通门磁强计和基于CPT效应的绝对磁场校准装置(Coupled Dark State Magnetometer, CDSM)分别探测空间相对矢量磁场以及绝对标量磁场, 通过数据处理, 使最终的矢量磁场探测数据具有准确性. 这种数据处理方法在理想模型下拥有解析解, 实施过程中载荷的噪声、 准确度及稳定性影响模型的准确性, 会产生数据校准误差. 通过对在轨磁场探测的模拟确定了这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性能, 验证了在载荷设计性能的基础上电磁监测试验卫星的磁场探测可以实现1 nT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2.
141.1963年美国两艘核潜艇——“打谷机”号和“长尾鲨” 号先后失踪,其原因是什么?答:美苏(现俄罗斯)都是核大国,由于军事机密的原因,许多意外事故都被掩盖了.然而,1963年美国两艘核潜艇失踪的秘密却透露出来了.众所周知,核潜艇是集中了现代世界上最尖端的科学技术,它怎么会失踪呢?按照“宇宙物质成因学”的观点,在现代科学和海洋物理的情况下,能够造成核潜艇同地面失去通讯联络而突然失踪的唯一原因,就是遇到了水下飞碟的俘获和袭击.  相似文献   

13.
正由于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化石发现,或者确切地说是没有宏体可见的化石发现,因此前寒武纪曾被称为隐生宙。直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埃迪卡拉生物群的发现,这种观点才被改变。但埃迪卡拉生物与现生生物截然不同,它们有些似乎像水母,但不会游泳漂流;它们像动物,却似乎更像植物。这些奇形怪状的生物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沈震 《国际太空》1995,(5):8-14
欧洲咨询公司的“1994年世界空间市场综述”长达440页(其中含图表200张)。该“综述”可说是一本前所未有的参考书,也是一本少有的分析工具书,现将其主要观点摘要介绍如下。世界空间市场现状在整个80年代,世界上大部分主要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处于实际增长趋势,然而。从1990年开始缓慢滑坡。各国空间预算先后直接受到这种经济滑坡的影响。俄罗斯和美国的空间预算,主要是军事方面的预算,首先受到缩减的打击;世界其它国家受到影响,则从1993年开始,空间开支实际上是减少了,最好的也只是不增不减。日本是维持不缩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准确测量氡活度,国内外研发了多种氡活度测量方法。传统的测量方法如电离室测氡法与闪烁室测氡法等都是氡活度相对测量方法,具有不确定度较高,定值溯源依赖于镭标准物质的特点。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氡活度的绝对测量方法,包括冷凝小立体角绝对测量法、多电极正比计数管绝对测量法以及小闪烁室绝对测量法。通过对其原理和实验装置的调研和分析,比较归纳了各种绝对测量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候涛 《飞碟探索》2009,(12):1-2
时空旅行是指人或其他物体从某个时间点移动到另一时间点。在人类的现有观念中,所有的人都顺着时间一分一秒自然前进,这种所谓的时空旅行违背了自然时间变化的法则,它的终点是要么前往未来,要么回到过去.实现时空穿梭。  相似文献   

17.
正重获光明是什么感觉?300年前,这个问题引起了哲学家的兴趣。借助现代科技,一些盲人重获光明。可是,他们看到的世界和普通人有很大不同。怎么说呢,大部分重获视力的人惧怕这个世界,因为他们看到的世界和常人太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18.
正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依赖的,但是太阳是忠诚的、稳定的和真实的。它的运行周期是值得信赖的。古人通过计算天数和月亮的运行轨迹,预测天气的变化,知道冬天何时来临、白昼何时变长或变短、什么时候种庄稼、什么时候家禽可能会生产。历法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人类创造了一种日历,今天可以随时把日历带在身边,安排各种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9.
看了1998年第5期《飞碟探索》中桂昌跃先生的《物质的终结 :极频波》一文 ,我颇受启发 ,想再谈一下物质的终结问题。现在 ,无论哲学界还是科学界对物质的终结问题都有多种观点。这些观点总体来看 ,大致有以下四种。物质没有终结这一观点主要是从哲学角度出发来考虑物质的。哲学上认为 ,物质是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统一的物质世界包含着无限多样的具体物质形态 ,就连时间和空间也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具体物质的最基本的存在形式就是个体与系统 ,即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可以归纳在个体与系统两种形…  相似文献   

20.
猜图秀     
《飞碟探索》2009,(10):7-7
问题:图示影像描绘了什么?这种现象的成因是什么?小贴士:它们是由SOHO卫星记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