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黄红  孟涛 《西南航空》2005,(7):80-83
初识孟涛,就被他画中的东方神韵所吸引.用油画来画心中的山水,画中国画所特有的意境.的确有其独创性。  相似文献   

2.
罗绩沅 《西南航空》2013,(11):106-110
在欧阳德顺的画中,少有采菊东篱的疏离,更不会有不食人间烟火的虚远。他喜欢画川西的山峦、村落、小溪、林盘,即使画大山,也画放牧的所在、朝觐的圣地。他的画大多没有显眼的地标符号,也少有惯常的陈法铺排,却常常在画面中生发出一种阳光感,毫不吝啬地穿透山巅和村落,固执地披露出一种对美好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成绶祥 《西南航空》2010,147(6):82-85
很早我就听说陈默然在中西结合上探索国画创新,但我不知道他画的竟然是地道的“中国油画”,观其画究其意不外有二:一是从传统国画技法中衍生西画的某些优点和长处;二是从西画的特质出发,在素描光影、  相似文献   

4.
孙克 《西南航空》2013,(6):116-119
四川青年画家王申勇知名画坛时间不长,却能以高水准高格调令观者注目,很难得。第一次看到他的画是在2002年,那是去成都参加"西部大地情全国中国画展"评选,他的画获得金奖。看他画的熊猫活灵活现的憨态和细致入微的刻画,我当时就想,又有一位功力扎实、才华出众的青年脱颖而出,登上当代中国画坛了。几年来陆续见到他的动物走兽画作品,我对他的艺能与天分又有深一层的认识,他的成就对当代中国画无疑是一个贡献。  相似文献   

5.
郑爽 《西南航空》2013,(4):102-105
齐喆要我给他写一篇文章,我答应了,于是他拿来了他的画和一些资料给我看。说老实话,他虽然在美院读本科和研究生,但因为我已退休多年,所以那时并不认识他,直到有一次他提出要采访我,我才逐渐熟悉了这个在美院已任副教授的齐喆,并且知道他有很多作品参加了全国性的展览并获奖。我仔细地看了齐喆的画,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潜质的年青人。齐喆的画是具象的,但寓意又似乎有些深奥,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在画里面。也许这正是现代  相似文献   

6.
翟永明  李怡 《西南航空》2004,(10):54-56
作为一种方式,荷译的画不仅仅在画廊或艺术馆、或现在最火的艺术家工作室展出.他也选择最新的画在酒吧中办个展。这样一种随心随意地处理作品的方式,是艺术家很少使用的——他们大多数更关心艺术馆的档次、级别、条件。荷译并非对自己的作品不加善待,只是这其中包含了他对艺术品的自在态度“一个小型沙龙展与在现代的展厅里展出的效果会不一样,因它没有现代展厅的那种巨大的空间而让人感到冷漠。它或许会使人与画的距离贴得更近,更自然,更亲切,更生活化,说不定会有一种特殊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曾策 《西南航空》2012,(12):116-117
幸识曾君老先生缘于他的画,其画很美——绿野乡风老房子,其人很实——儒雅谦和真君子,画韵昭人、名与实符唉!想起来亦觉自然,正应验了一句古语:"艺脉存心,画品载人。"画家早年专攻大山水,该时期作品大多气势壮观、气韵生动,为增强画面情趣感,并创出自己独有的绘画风貌,他于2007年起画风激变,"墨彩古镇及墨彩山水"成为主流创作方向,画家突破中国传统绘画以  相似文献   

8.
知道建华是在前几年由中国美协和陕西美协共同举办的画展上,记得在第一展厅挂着他的大画。当时印象颇深,由此便记住了他,在随后的评奖会上,我极力推荐,评委们一致赞同,建华的作品获了奖。这期间,中国美协副主席刘大为先生多次来西安时向我提到建华,并约建华来到他下榻  相似文献   

9.
我的办公桌上,位于电脑显示器上方的隔板摆着一个黑边相框,里面夹着我的同学肖旭林送给我的他作品的印刷样:颇有张力的一幅画,苍白的空间,同样苍白病态却又不失生命迹象的人物描绘:画面上那个家伙孤立的悬浮在那里,你不知道该去拉他一把还是推他一下,不知道是该帮他跳出来,还是怂恿他继续前进下陷。由于刚好符合我那段时间的审美情趣,于是便欢天喜地的摆在了桌子上(原作他不肯给我,说是要留着以后自己办展览或是卖个好价钱。  相似文献   

10.
《西南航空》2005,(2):73-73
有意思的是,冯斌的画在国内激起的首先是关于画种的辩认,这样的画到底还是不是中国画?  相似文献   

11.
陈荣 《西南航空》2013,(3):104-106
在当代艺术家的行列中,米金铭绝对是较全面且艺术面貌呈多元化、个性鲜明的画家,国、油、版三大艺术形式都有涉猎,且斩获颇丰。米金铭是潇洒的,这一点从他的画中可以看出,那自由而奔放的用笔,给人大气潇洒之感。他也是睿智充满思想的,无论他的哪种艺术语言都呈现出独特的个性特  相似文献   

12.
龙瑞 《西南航空》2013,(8):106-110
作为一名中国画画家,如果无视历代大师的风格和成就,他的创作就将仅止于幼稚和浅薄;如果墨守前贤们风格和成就的伟大,他将仅止于平庸和凡俗。从中国画发展史来看,似乎始终存在着传统经典法式和现实感受的矛盾,非花大力气者很难使二者贯通一气,导致自己的作品苍白无力。毫无生气。强调古法者。往往顽固不化,斤斤于传统法则而不敢越雷池一步;  相似文献   

13.
许佳 《西南航空》2010,(3):74-79
年过七旬的女画家伍端善工笔.是一个少见的隐于市者。她数十年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居于画室闭门习画。真所谓蜀中多俊杰.巾帽数伍端。如今.观伍端工笔画.其花鸟画富丽堂皇.灵动活泼.繁枝简约.细腻精工.每一幅作品都让人爱不释手;而释道人物,个个仿佛从天而降.净气而端庄.和蔼而高雅。她的画如同她的名字,一个“端”字,大气而高贵。  相似文献   

14.
声闻马大骙先生之画名已久,初识大骙先生是在棠湖公园,若以其貌取人,则直似城郊田舍汉,积时久,方得向先生请益陈子庄派画理。  相似文献   

15.
麦子 《今日民航》2012,(5):92-95
众所周知,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其中"颜"即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他开创了书法史上的"颜体"。苏东坡在《书吴道子画后》中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足见颜真卿在书法史上的地位。颜真卿生活的唐代,书法艺术和其他文化艺术一样进入鼎盛时期,草书得到空前的发展,楷书则发展到了极至,唐代的楷书成为后世楷书的典范。颜真卿为后人广为熟悉的即是其遒劲圆浑、端庄雄强的"颜体"楷书。而他的行草书《祭侄文稿》,纵笔豪放,  相似文献   

16.
邓敬民 《西南航空》2012,(5):102-105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常看到祖母对着一幅画顶礼膜拜,心里就想,那画里的人儿一定法力无边,但又使人感觉十分祥和,不像怒目金刚那样令人生畏。长大一些后,知道那是一张由西藏传来的唐卡,是佛教信徒们精心绘制的,画的都是一些佛经里的故事。看到画中生动而精美的形象,看到祖母虔诚的膜拜,渐渐在我心里产生出一种情感,这种情感渐渐生发出一种美,一种信仰,一种美与信仰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谢凌 《西南航空》2010,147(5):68-79
张大干先生是享誉世界的绘画大师.他的作品融中国传统的诗、书、画、印于一体.工笔写意俱佳.笔下的山水、花鸟、人物蕴意清雅.独成一脉。这样的行笔之功和意蕴之妙皆源自于摹习和体味古人佳作,并化为自己的风格而来。在先生摹习古人之作的经历中,临摹敦煌壁画是他艺术生涯里的转折点.同时也是中国美术史上一抹绚丽的亮彩。  相似文献   

18.
凌虚斋画语:画者,心语也。画是意境、韵味、构图的结合。手追心摹靠"悟"方可得其神。率真、天籁、浑然、清逸是我追求的方向。我以为:只有淡泊为怀,摆脱毁誉利欲的种种干扰,人品画品真正统一,才能寄高情于豪端。  相似文献   

19.
张选 《西南航空》2009,137(7):72-77
都是为了一些简单的理由 用多年的积蓄买了套新房,终于在成都这座“不想走”的城市给了自已一个不走的理由。搬家时朋友送来一幅油画,叫“扫雪”.是一个藏族女人在屋顶扫雪.另一个背小孩的藏族妇女从屋前走过.有点偏暖的灰调子,雪在飘。朋友有些神秘地对我说:“这是一个叫朱林的警察画的.他只画藏地题材.为了画画.和老婆离了.穷得一贫如洗,最值钱的电器是一台黑白电视机.他每天以白米饭拌着胡豆瓣充饥……”。  相似文献   

20.
山水、书法是明珍史艺术造诣较深的项目,简约是其特征,他不是为简约而简,他的简是对客观物象的艺术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