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京津廊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升级,区域金融合作也在快速发展。本文阐述了区域金融合作的主要原因,较全面地分析了京津廊区域金融合作现状,指出了目前京津廊区域金融合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奥运之后的廊坊旅游业从旅游规划、项目建设、旅游节庆、休闲旅游等方面出发,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同时通过旅游合作协议、京津冀旅游一卡通等方式不断推进京津廊旅游业一体化进程。这一发展模式整体上是比较成功的,如果能够精益求精,必然能够逐步形成廊坊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使廊坊旅游业获得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由文化引领的变革给世界各国带来了重大机遇和挑战。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愈发凸显。文化在一个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同样不可估量。廊坊地处京津之间,环渤海经济圈腹地,享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和"联京津之廊,环渤海之坊"等美誉。本文以廊坊为例,探讨了打造文化体验城市的制约因素,以及打造文化体验城市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河北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作为这一区域中相对滞后一级,河北省在对接京津发展中存在诸多障碍。本文通过分析这些障碍因素,提出了促进河北省主动融入京津,顺利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受到资源环境约束的当代,经济发展必须采取低碳发展模式,环京津贫困带的发展更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环京津贫困带与京津郊县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京津方面的因素,也有河北方面的责任。在保证区域生态安全的前提下,促进"环京津贫困带"的发展,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创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面对京津冀区域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为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京津冀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府际合作机制。京津冀区域各级政府部门应围绕大气污染问题开展协同治理,建立横向府际合作关系,改变以往依靠行政区划分区而治的属地治理模式。本文通过对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的现状与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指出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府际合作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府际合作路径。  相似文献   

7.
西江经济带区域旅游合作涵盖广西七个市多个县域范围,涉及不同地方政府的复杂问题和多方面的利益主体,是一项需求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推进的系统工程.论文介绍了西江经济带区域旅游发展现状,指出了经济带发展旅游业具有多个国家战略平台,发展旅游将能成为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新高地,通过引用帕累托改进方法分析西江经济带区域旅游合作问题,并对西江经济带区域旅游合作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促进西江经济带内区域各市旅游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课题旨在研究如何有效利用河北省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吸引通过京津周转的入境游客,实现民俗旅游的涉外化发展,从而提升河北省旅游市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以民俗旅游为契机带动涉外旅游的发展将有助于把河北打造为以环京津休闲旅游娱乐基地和国际化城际型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的知名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9.
由于种种原因,河北在京津冀三省市中处于弱势地位。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河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河北的发展不仅是自身问题,还直接关系到一体化战略能否实现。面对机遇,有关方面要统一认识,统筹规划,合力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当务之急,应该做到:统一思想,正确领会国家战略;协调合作,首先内部一体化;明确定位,理顺与京津关系;环境优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承接,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布局,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依托河北省人力成本低、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等优势,承接京津转移产业,逐步实现与京津产业链条的对接,已成为学界、政界的共识。本文以廊坊市为例,就如何对京津转移产业进行科学选择、在具体承接中该如何操作以及承接后又该如何发展等重要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