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多鸟传奇     
多多鸟是西印度洋莫里西斯岛的"土著",不会飞,体重可达12千克以上,模样有点像火鸡,却与鸽子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15世纪西方人登上这座岛后,这种鸟就遭到了天谴,两百年之内,到1680年便全部灭绝了.造成鸟绝种的因素,据推测一是鸟的蛋十分味美,被人大量地填入肚皮;二是带上岛的"洋猪".今天我们除了一些画影图形之外,只有博物馆中的朽骨可供凭吊--遥想当年.  相似文献   

2.
主要研究在J2摄动的影响下,在中心卫星周围全方向上部署长期相对有界伴飞卫星的轨道设计方法。首先,利用J2不变的条件,由已知中心卫星轨道根数建立伴飞卫星的半长轴、偏心率及轨道倾角之间关系。然后,通过对伴飞卫星和中心卫星之间初始相对位置及轨道根数之间关系的分析,得到伴飞卫星的全部初始轨道根数,使其能够部署到中心卫星周围的任意方向上,从而能实现卫星集群在中心卫星的周围全方向长期有界伴飞。最后,通过轨道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摘要: 以C W方程为基础针对圆轨道近距离双脉冲绕飞问题,研究基于长方体禁飞区的安全绕飞轨迹设计方法.针对双脉冲绕飞动力学模型中的变量进行代数变换,在此基础上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推导,证明部分变量在特定区间范围内具有单调性的定理;给出保证绕飞轨迹安全的约束条件,进而结合推导出的定理和安全约束条件得到轨道面内全方位安全绕飞轨迹的一般性设计方法.通过针对以目标器正后方为绕飞起点的两种典型绕飞以及到任意方位的绕飞进行仿真,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太空新航线     
神七伴飞小卫星获取千余幅飞船多角度清晰图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负责人10月5日公布,神舟七号飞船伴飞小卫星顺利完成前期空间观测任务,共下传1000多幅飞船多角度图像,均清晰完整。9月27日19时24分许,航天员出舱活动结束后,伴飞小卫星由航天员手控指令释放,释放机构将其推出进入既定轨道,开始第一阶段定向观测任务。  相似文献   

5.
鸟撞高速摄影试验与过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鸟撞问题时,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鸟撞载荷力学模型的建立.对飞机风挡进行全尺寸鸟撞试验,通过对鸟弹撞击风挡玻璃过程高速摄影、动态应变测量等试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斜撞击过程的鸟撞载荷可以简化为三角形脉冲的简化分析模型,利用该简化载荷模型对风挡玻璃鸟撞进行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很好地相符.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I型彗尾风差角的大量资料, 得出其变化和日心距离的关系是不大的;但对日心黄纬, 却显示出逐渐减小的趋向.文章还得出, 风差角的变化随着彗星的切向速度而单调上升, 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动力风差原理是形成风差角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太阳风速度场的分布特性, 得出了平均太阳风速度随日心距离的变化是不明显的, 而随日心黄纬有着缓慢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火星变地球     
火星变地球是一个假设的过程,其中气候、表面及已知的火星特性会被人类和其他地球生命为了使其适合居住而进行有意改造,从而为在火星进行大面积安全和可持续的殖民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第一架人动力飞机设计者保罗·麦克·克菜迪不愧是飞机设计世家的后代。看见鸟或蝴蝶振动翅膀飞起来,他从没想到去作诗,更没想到把它画下来,他想到的是,翅膀振动的频率与推力究竟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做成一只鸟或是一只蝴蝶呢?当时的他只有13岁。以后的实践证明,克菜迪确实是搞飞行设计的材料,少年时代他就完成了滑翔机、扑翼飞机、直升机和旋翼飞机模型的设计制造。16岁的时候,他放弃模型,开始操作飞行。到20岁的时候,由于为动力飞行而苦恼,他选择了滑翔机,一心想像鹰一样自由翱翔。到26岁的时候,他已在美国和欧洲获得了四项滑翔机大…  相似文献   

9.
严小平 《飞碟探索》2010,(11):22-24
<正>宇宙间发生了一些惊心动魄的事情。一个叫做生命的事物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放纵的、群居的物质形式,质量上不同于岩石、气体和尘埃,而由同样的材料,同样单调的到处都有的元素构成。生命有一种显而易见的形式——它可飞一般地跑,或者咆哮,或者在窗口上蜷曲。然而众所周知,要从绝对意义上来定义生命,却十分困难。我们说  相似文献   

10.
抬升角的存在对昆虫飞行时的气动力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对昆虫飞行动稳定性的影响也非常值得探索。首先,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得到了有抬升角时食蚜蝇的纵向与横向稳定性导数;然后,用特征模态分析法研究其动稳定性。结果表明:有抬升角时,在侧向来流作用下食蚜蝇的滚转力矩对应的导数比无抬升角时明显减小,而其余导数无明显变化,导数减小是由于抬升角的存在使得有侧向来流时因左右翅举力不同产生的正向滚转力矩数值明显减小,而由侧向力产生的负向滚转力矩数值略有增大,从而使得其总的负向滚转力矩数值增大;但有侧向来流时滚转力矩所对应导数的减小并未引起食蚜蝇飞行动稳定性的改变,其纵向和横向的特征模态仍与无抬升角时相同。   相似文献   

11.
熊掌与鱼翅兼得的设想 有一则寓言,讲的是百鸟和众兽比武,蝙蝠飞到树上,想加入鸟的行列,鸟们说它是兽,蝙蝠落到地上,兽们又说它是鸟,结果连蝙蝠自己也搞不清自己到底是鸟是兽。这使人想起复合翼航空器,它到底是直升机,还是固定翼飞机,也很难说清楚。而复合翼航空器那收放自如、纵横捭阖、恣意翱翔的高超本领更使人想起国外大片中神奇的蝙蝠侠。  相似文献   

12.
“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是日本于2003年5月发射升空的,目的是探索太阳系和小行星诞生之谜。而这对防范小行星可能对地球的撞击是非常有帮助的,它是日本深空探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更大规模空间探测和样本返回的验证机。经过两年多的飞行,“隼鸟”号于2005年9月接近了其目标——丝川小行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两种扫描方式的雷达探鸟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雷达探鸟系统的研究现状,包括以鸟击危害咨询系统为代表的大型雷达探鸟系统和以Accipiter为代表的机场雷达探鸟系统.基于X波段海事雷达搭建了"雷达探鸟实验系统",分别验证了其在水平和垂直两种扫描方式下探鸟的可行性.本系统在两种扫描方式下采集的两组探鸟雷达图像序列,分别由飞鸟目标提取算法进行处理.经过背景差分、噪声抑制、目标信息提取和数据融合,将鸟情信息从原始雷达图像中提取出来,并将其与卫星地图或高度坐标系相融合,融合图像直观地反映了探测区域内飞鸟目标的分布情况.最后,对国内外雷达探鸟系统的性能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首次提出以螺旋伴飞式实现航天器交会的思路.在两航天器符合绕飞条件的前提下,从相对运动的Hill方程出发,首先推导出实现螺旋伴飞式交会的相对位置反馈控制律,这种相对位置反馈控制表明,航天器在交会过程中可以在只有相对位置测量条件下进行工作,因而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进而,对螺旋伴飞式交会控制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给出了稳定性分析与能量估算,分析表明这种交会控制技术,其控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消耗能量较小;最后,通过一个空间圆绕飞轨道的伴星回收实例,给出了控制加速度的特性图和螺线回收轨迹图.仿真结果证明,伴星螺线回收轨道是可行的,并且具有优良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在历届珠海航展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多次展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飞蠓”(FM)系列地空/舰空导弹系统。在我国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下,“飞蠓”系列不断发展壮大,作战效能不断提高。2002年的第四届珠海航展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推出了“飞蠓”系列的最新精英:FM-90N.此次展出的FM-90N,是一种舰空导弹系统,她可以为祖国的海军水面舰艇提供低空、超低空防空保护。尤其重要的是,它可以有效的抗击当前对水面舰艇威胁最大的武器—掠海反舰导弹。这样的反舰导弹包括“迦伯列”、“鱼叉”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对异面椭圆轨道目标航天器的长期绕飞轨迹设计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绕飞卫星对异面椭圆轨道目标航天器进行长时间绕飞观测的轨道设计与控制问题。首先建立了适用于目标航天器运行在椭圆轨道上的长期绕飞轨迹设计模型;得到了绕飞轨迹以目标航天器为中心且保持封闭的条件。然后,考虑绕飞轨迹安全性和完成任务的相对距离需求,针对具体目标设计了长期绕飞观测轨道。绕飞过程中存在的摄动和误差影响会使绕飞轨迹不能保持封闭,不满足任务需求,为此采用双脉冲方法对绕飞轨迹进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对运行在异面椭圆轨道上的目标航天器,所建立的绕飞轨迹设计模型和轨迹控制方法可以用于长期绕飞轨迹设计与控制中。  相似文献   

17.
    
悬停和前飞是昆虫常用的两种飞行状态,研究昆虫在这两种状态下的动稳定性问题对昆虫飞行动力学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平均模型"和小扰动线化的思想,给出了昆虫绕平衡点处纵向和横向的小扰动运动方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获得气动导数,并利用特征模态分析法求解运动方程,研究了蜂蝇悬停和前飞时的动稳定性.结果证明,悬停时纵向和横向扰动运动均存在不稳定模态,悬停是不稳定的;前飞时,纵向扰动运动的不稳定模态的倍幅期较悬停时减小,其纵向不稳定性逐渐增强,而横向不稳定性较悬停时减弱,趋于较弱或中性的稳定;前飞是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18.
古今中外,大量文献资料所记载的和在当初被目击者视为“不明飞行物”———飞碟,经调查研究,可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人的心理现象。例如幻视、臆想……等等。另一种,是把其他的东西误认为飞碟了。人们看到的,实际上是一种地球自然现象或人类文明现象。如流星、陨石、球型闪电、悬浮电荷球、极光及昆虫的集群飞行,或是飞机、气象探测器以及卫星残骸……等等。再一种,就是尚无法确认为人类已知事物的“不明飞行物”———飞碟。对此,有人猜想认为是外星文明生物的宇航器。那些尚未被确认为人类已知事物的“不明飞行物”———飞…  相似文献   

19.
<正> 一、概述不论是描述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或物质的反应过程,都有已知元素和未知元素应遵循的客观规律或因果关系,因此这些元素(或称事件)必然要满足一个或一组约束方程(线性或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20.
近地小行星交会、绕飞、着陆与采样返回技术经过数10年的发展日趋成熟。美国的OSIRIS-Rex对C类小行星进行特征分析与采样,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隼鸟-2号”任务目的是小行星深层采样。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欧洲空间局(ESA)的小行星探测任务开始转向行星防御领域。NASA的ARM(Asteroid Redirect Mission)计划是开展小行星抓捕与轨道重定向,ESA联合NASA提出了小行星撞击与偏转评估计划,拟对双星系统开展撞击实验,为行星防御提供技术积累。此外,行星资源公司和深空工业公司分别规划了小行星商业采矿的蓝图,并已开展相关的在轨技术验证。对近地小行星的探测历程进行了回顾,重点介绍了OSIRIS-Rex、“隼鸟-2号”、NASA和ESA的行星防御计划及小行星采矿公司的商业采矿战略规划,总结了未来开展行星防御与采矿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