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挠性飞行器姿态机动脉冲调宽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挠性充液飞行器喷气姿态控制系统设计是一个复杂和关键的问题,为了抑制挠性振动,设计形状输入信号,选取双曲正切作为平滑函数,并和Bang-Bang控制对比研究.喷气脉冲调制采用工程上易于实现的脉冲调宽(PWM)设计方法,结合积分死区原理设计脉冲宽度,对具有挠性充液动力学特性的对象进行控制,抑制了振动模态和晃动模态,实现了平滑机动控制.通过数学仿真表明,形状输入法和合理的脉冲调宽逻辑可以有效抑制大挠性飞行器姿态机动控制过程中的挠性振动.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国家数值风洞工程气液两相流软件混合模型求解器的自由界面模拟分辨率,增强多介质流体界面问题的模拟能力,基于代数重构方法,应用双曲正切函数界面捕捉格式对体积分数进行了插值重构,实现两相流混合模型与自由界面代数重构方法的耦合,抑制原混合模型下自由界面的非物理耗散现象,保持界面清晰尖锐;引入预处理技术,解决低速流动中由于特征值量级差距导致的计算刚性问题,提高收敛速度;应用双时间进行非定常时间推进。最后,采用方块对流、Zalesak盘刚性旋转和溃坝算例进行考核验证,数值结果显示,耦合了双曲正切函数界面捕捉格式的两相流混合模型在保持质量守恒的同时,获得了更高的自由界面分辨率,以及更丰富的多相流动细节。  相似文献   

3.
变换域通信系统通过信道估计在变换域设计信号波形避开干扰,它没有采用载波调制,而是用一个类似噪声的基函数进行信息调制。论述了变换域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对变换域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环境干扰估计与检测、基函数序列与波形设计、调制解调与高速率数据传输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水下推进器是水下航行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其转矩响应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位置检测的水下推进器直接转矩控制方法。该方法将一种双曲正切函数引入线反电动势(EMF)滑模观测器,并将该滑模观测器应用于水下推进器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使得驱动控制系统通过水下推进器线反电动势观测值进行扇区判别与转矩估计,从而获得6个离散的换相信号,实现无位置检测的水下推进器直接转矩控制。仿真试验表明:所提控制方法能够很好地观测线反电动势,提高转矩动态响应,减小系统抖振幅度。  相似文献   

5.
张保群  宋申民  陈兴林 《航空学报》2011,32(9):1644-1655
研究跟踪时变参考姿态情况下控制输入饱和的编队飞行卫星姿态协同控制问题.针对不同情形,通过恰当地利用双曲正切函数,提出3种连续有界的协同控制器.首先,在无外部扰动和参数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提出一种理想的饱和协同控制器.进一步,考虑角速度不可测量的情况,利用无源滤波器设计无角速度反馈的饱和协同控制器.当外部扰动和参数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比噪声背景下短时傅里叶变换和短时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时频分辨能力,进一步明确了短时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对频率时变信号的独特优势。研究了短时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窗口滑动方式对瞬时频率估计的影响,可以发现:首先,在调频率较大或是变化剧烈时,短时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其次,在基于短时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瞬时频率估计,实际应用中应主要采用以第一采样时刻作为估计值的逐点滑动方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变结构控制理论的导弹平滑导引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导弹采用变结构导引律攻击机动目标时,容易引起视线角速率的抖动现象,基于变结构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设计简单、具有较好鲁棒性及准确性的平滑导引律。该导引律设计主要通过引入双曲正切函数,消除了攻击导弹的视线倾角增量变化律的抖动现象。通过仿真结果说明:在相同的攻击时间内,对比于比例导引律、变结构导引律,该导引律明显地减小攻击导弹的脱靶量,验证了该导引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智能推力估计面临飞行包线大、工作状态多变带来的数据采集和处理问题,获得的训练数据难以覆盖整个飞行包线的各种过渡工作状态,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相似变换的推力估计数据处理方法。通过机理分析选择推力估计器输入,以相似变换对推力估计的输入和输出数据进行处理,并设计了基于输入延迟的深层动态神经网络来实现动态推力估计。非训练数据区域的动态仿真结果表明,相似变换后,深层动态神经网络的最大推力估计误差降低了62.20%,平均误差降低了43.50%;未进行相似变换时,相比深层静态神经网络,深层动态神经网络的最大推力估计误差降低了43.42%,平均误差降低了2.35%,仿真结果表明了本文所提出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动态推力估计结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一类非线性系统的反演变结构控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类非线性系统 ,将其变换为易于设计变结构控制规律的规范型。利用小脑关节神经网络( CMAC)估计系统中的不确定函数 ,利用 CMAC神经网络和多面滑模技术估计出变换后系统的状态 ,最后利用变结构控制技术设计出控制器 ,特点是无需已知不确定性函数及其各阶导数的上界 ,与经典设计方法相比 ,所提出的方案允许非参数化不确定性。最后将此方法应用于空空弹控制系统的设计中 ,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马赫数可控的方转圆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永洲  张堃元  孙迪 《航空学报》2016,37(10):2970-2979
基于反正切马赫数分布的弥散反射激波中心体轴对称基准流场,设计了方转圆内收缩进气道,并对其进行自由射流试验和数值仿真,获得该类进气道设计点的工作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进气道顶板压力分布具有反正切曲线特征,总体性能优良且出口涡流区较小,上述设计方法可行有效。设计点时出口总压恢复系数达到0.561,增压比为26.2,临界反压约为135倍来流静压,对应的总压恢复系数为0.210。当带4°攻角时,进气道出口增压比增加49.6%的同时总压恢复系数降低了17.5%。  相似文献   

11.
12.
This work introduces a built-in self-test (BIST) design methodology that can sequentially test large 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ed (VLSI) circuits with very high fault coverage. The proposed techniques, circular BIST ((BIST) and (BIST with pseudopartial scan (PPSCAN), are modeled after the principles of the circular self-test path (CSTP). The basis of this method is to trade a minimal increase in hardware overhead for a large increase in fault coverage. It is shown that this technique yields a much higher fault coverage with reasonable time and test vector length when compared with existing sequential test method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echnique has been demonstrated by applying it to practical VLSI circuits, which include: 1) the system control coprocessor (CP0) of MIPS 3000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core and 2) the SIMD graphic engine, namely, enhanced memory chip (EMC). The BIST results show that (BIST and its derivative (BIST with pseudopartial scan (PPSCAN) are feasible for practical VLSI designs and generate BIST with high fault coverage and low overhead  相似文献   

13.
多传感器多模型多尺度组合导航系统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传感器组合导航系统是组合导航发展的方向之一。针对复杂环境,多模型自适应算法可以较好地解决模型及参数不确定的问题;而多尺度融合算法将基于模型的动态系统分析与具有统计特性的多尺度信号变换方法相结合,可有效提高系统的滤波精度。为此,文章将多模型估计与多尺度滤波算法相结合构成多模型多尺度滤波算法,该算法用于多组合导航系统后,经仿真验证,相对于多模型或单模型多尺度滤波算法,系统的滤波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子装备小型化的需求,开展了对航空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系统级封装(SIP)技术研究.以一个航空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设计为例,采用芯片堆叠结构,将多个裸芯片管脚用键合线引至电路衬底上的连接点,辅以印制板电路,构成完整的电路系统.通过设计优化和信号完整性仿真分析来控制信号质量,试验验证了在保证电路板信号质量的情况下,采用SIP技术,面积缩小约80%,质量减少约70%.研究显示系统级封装技术是未来航空电子控制系统小型化、高可靠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5.
城市定点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以公共电话网作为信息传输媒介,由微机监控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终端组成的智能型火灾报警监控管理系统。其中,微机监控系统以Windows作为底层操作系统.安装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控制软件;自动报警终端以单片机AT89C52和双音多频解发码集成电路MT8888为核心,采用电话通讯方式的报警器。该系统具有测试点多、造价低、安装维修方便、便于扩展、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大功率电动机故障产生原因、诊断方法.文中将由电器元件构成的传统保护电路与由电子元件构成的保护电路进行了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所设计的多功能电子保护电路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保护功能和特点以及存在问题.电路主要由集成件构成,工作可靠,灵敏度高,可以在电动机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中作为单元电路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describ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fforts in the use of infrared (IR) laser beams for detecting failures in integrated circuits resident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s. This work involves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transparency of the silicon substrate of ICs to radiation in the near infrared (NIR) spectrum to devise a non-invasive method for imaging the component circuitry of the IC. The implication is that a means to see into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can be created by using lasers tuned to these wavelengths. While the silicon substrate is transparent to the laser, the circuit paths and devices embedded within the substrate are readily visible since their metallic composition is opaque to laser energy at this wavelength. A laser test fixture consisting of a 1064 nm continuous wave laser, CCD camera, and image acquisition board is used to generate images from flip-chip integrated circuits. Multiresolution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are then applied to the resulting images to identify potential defects.  相似文献   

18.
用于硅微加速度计检测的差分频率电路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机械加速度计以其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易于集成和批量生产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针对谐振式微加速度计微弱信号的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微弱信号的检测方法,并且设计了相关的差分频率检测电路,该电路简单、精度高、易于集成、抗干扰性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电子电路的统计分析在电子产品批量生产前对产品元器件容差的选取、产品成品率和生产成本预测上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蒙特-卡罗分析方法是电子电路常用的统计方法之一,采用计算机模拟的蒙特-卡罗法通过对电子电路的性能统计试验来求得其性能的期望值、标准差等统计参数,并能从进一步求得的直方图上预测该性能处于技术指标允许范围之内的产品合格率。通过统计分析结果可以选取可靠性高、成本低的设计方案,以实现电子电路的优化设计。本文以滤波器为例说明在OrCAD/PSpice9环境下进行电路统计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新一代工业数控系统对交流伺服驱动控制系统提出的小型化、高功率密度的迫切需求,提出一种新型功率伺服驱动模块。该模块集栅极驱动、功率变换、信号传感、电路保护等多功能于一体。重点研究了功率开关器件MOSFET的驱动电路和过压、过流及过温保护电路,详细说明了各保护电路结构及参数的优化计算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伺服驱动模块具有体积小、驱动能力强、功率密度高、功耗低和可靠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