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设计制造航空印制板中的标准化、基准、覆箔板和加工工艺的选择,孔径和导体的尺寸、界面、组装体的连接,表面镀层的涂层以及文件编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确计算工艺尺寸链是编制工艺规程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工艺员的一项基本功。尺寸计算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成本等。 工艺尺寸链的计算法很多,如正计算法、反计算法、概率法等。本文所述之法为封闭图计算法,是本人在编制工艺规程时的实践经验总结。 一、问题的提出 在编制工艺规范时,一般采用正计算法中的极大极小法。这种方法在尺寸链环数少的情况下,能够得心应手,但当关联尺寸较多时,要把各个环的公差分配合理,问题则相当复杂,稍有疏忽,公差分配不合理,端面不是加工不出来,就是最后出现尺寸超差,尺寸封闭图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工装制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如图1所示一些工件斜面上定位孔的加工,由于孔的位置坐标是以轴线上任意一点为标注基准(在端面内,在端面上,或在端面外),且角度与尺寸精度要求又甚高,若采用一般加工与测量方法根本无法保证工件图纸的精度要求。为了解决这类工件斜面上定位孔加工的对刀与测量问题,笔者特设计制造了一种简易的镗斜孔对刀装置,只要计算出镗床主轴调整和加工测量所必需的尺寸数据,就能保证工件斜孔力口工的精度要求。经实际应用证明,此法简单、可靠、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厚度相近的多个零件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利用UG 12.0软件进行零件三维数字模型设计、加工位置排版与数控程序编制,在加工模块中设置辅助基准来确定正反面位置关系,实现在一个毛坯件上加工多个零件正反两面的加工工艺,并用数控铣床加工,进行验证.结果证明这一加工工艺规程切实可行.研究结果对改进传统加工工艺设计提供一定参...  相似文献   

5.
等离子弧焊枪喷嘴的加工曾在《航空工艺》1975年5~6期刊登过。关于喷嘴的功用与几何形状这里不再赘述。现介绍一种新的加工方法,即利用尺寸链换算的原理,采用样板刀的方法来满足L值的精度要求。此种方法不仅保证了精度,而且在加工过程中避免了烦琐的测量和复杂的计算,给加工带来了很大方便。一、关于尺寸L值的分析从喷嘴设计图(图1)可见,喷嘴加工最关键的是L值。而L值义是与小孔直径d、内孔直径φ9毫米及60°压缩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用竖式计算尺寸链》(见本刊1984年第2期)一文中已介绍过,用竖式计算尺寸链可与用方程求解尺寸链互为验证。一般都是编制工艺规程时用列方程求解,如尺寸图表法,而校对时用竖式。用竖式法根本用不着尺寸图表,也用不着画出尺寸链,按加工过程进行校对即可。校对有二个内容,一个是校对零件的工艺规程是否保证了零件图要求,二是校核加工余量。  相似文献   

7.
高强度板汽车零件的工艺设计和模具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板料强度的提升直接影响到模具设计和冲压工艺编制。较高强度的板料会导致零件成型、冲压件的尺寸精度、重复性保证难度提高,零件回弹加大、模具本体磨损加快、使用寿命缩短。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在工艺设定、模具结构设计上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8.
1.引言 我厂某型发动机压气机一级钢叶片两销孔的加工一直是整个叶片加工的关键。在设计上不仅对孔的尺寸精度和两销孔的位置精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而且考虑到叶片与盘的安装精度和盘上销与孔的配合精度,对两销孔的加工表面质量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就给加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中孔表面粗糙度极难保证,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为此,我们对销孔的加工工艺进行了改进。 2.工艺方法的确定 图1为某型发动机压气机一级钢叶片上的两个销孔位置示意图。要求两孔中心线对榫头中心线的偏移不大于0.05mm,叶身中心线(额定位置)在长度100mm上的平行度公差为0.03mm。  相似文献   

9.
成组工艺规程的编制在产品零件完成分类分级的基础上,编制成组工艺规程。成组加工在生产中有二种基本形式,成组工艺规程也有二种形式:一是成组工序工艺规程,用于一群具有“三统一”工序内容的零件;一是成组工艺过程工艺规程,用于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化学热处理零件工艺,在同时保证设计尺寸精度和化学渗层的条件下,依据工艺规律,提出了符合化学热处理零件工艺特点的新的工艺尺寸链理论。以期指导拟定(或评定)出最佳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三、工艺过程中误差的补偿目前,航空发动机齿轮的精加工方法主要采用磨齿和珩齿(或研齿)。工艺过程中误差的补偿,对磨齿加工来说,主要是保证合理的磨齿余量和从每一齿廓上切除均匀的余量;而对珩齿(或研齿)加工来说,却和能否最终达到齿轮的设计精度要求密切相关,因为这些加工方法校正加工前的误差的能力现在还是有限的。因此,有效地补偿加工前的误差极为重要。通常,热处理后修复齿轮的基准(例如磨  相似文献   

12.
在航空发动机零件加工过程中,为了减小由于加工、设计和测量基准不统一而导致的误差累积和加工工序中形位公差 的综合影响,从工艺尺寸链计算的难点闭环的判断和形位公差的处理分析入手,总结闭环判断的原则和判断技巧,应用尺寸链计算 (Dimensional Chain Calculation,DCC)对航空发动机输出轴零件的基准转换和形位公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CC 软件相比传统的 手工计算,具有计算效率高和精确度高的优势;形位公差的处理结果更准确,解决了工艺复合的尺寸链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叶片、叶轮的加工制造历来都是一个难题,也是国内制造业亟待提高的领域.很多企业在生产工程中普遍会遇到如下问题:加工基准很难快速、准确地确定,工装的重复定位精度和稳定性较难满足加工需求,现有方法使用量表和寻边器等找加工基准费时、费力,操作人员的素质在加工质量的稳定性上占很大因素;制造过程不受控,二维的尺寸可以由操作员通过卡尺等工具来进行简单判断,但是制造过程中无法对三维的尺寸进行自检,对于刀具磨损、变形等带来的三维加工误差无法快速做出判断;返工工作很难进行,不合格零件返工时重新找回加工基准更加困难,不可避免地有一些精度损失,返工往往也会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14.
由西北工业大学十系1003教研室开发的CIMS环境下回转体零件CAPP系统NPURCAP已于1992年10月13日在清华大学CIMSERC通过部级鉴定。 NPURCAP系统是按国家高技术863计划CIMS实验工程的任务开发的。该系统可用来设计在CIMS环境下在车削加工中心或数控车床上所要加工的零件的工艺规程,并能实现CAD/CAPP/CAM的集成以及和加工单元(FMC/FMS)的信息通讯和集成(通过ORACLE工程数据库)。也可以用来设计使用普通机床的工艺规程。除所需的工艺数据、工艺卡片外,还可自动绘制尺寸标注齐全的工序图。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工艺规程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发动机零部件的设计要求和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需求,也无法适于数控加工和信息化管理。探索新的工艺规程模式、改进工艺规程现状,是许多发动机零组件加工工艺技术人员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精密机械产品的发展要求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质量。如果用设计时减小公关的方法来保证精度,则将难以解决加工和装配中产生的问题。因此需要在采用尽可能大的公差值的民政部下满足精度一文将讨论一些实例,寻找借助于统计尺寸公差降低加工精度要求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工艺设计过程工作流模型的研究,将现阶段工艺规程设计的工作模式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的工作模式.介绍了建立装配大纲(AO)、制造大纲(FO)、电子审签系统的流程控制方法和运行状态,以及所开发基于工作流平台的工艺编制功能.  相似文献   

18.
汪玮  匡翠 《航空制造技术》2016,(23):116-119
随着飞机性能的不断提高,飞机制造协调准确度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国外先进的航空制造企业得益于厂所合一的生产方式,在产品设计阶段考虑生产过程,来合理定义飞机零部件尺寸公差要求,保证飞机的装配品质和产品质量.对飞机零部件基准选择方法介绍和研究,并应用到某机型飞机外翼翼盒典型零部件基准选择中去,从功能要求出发制定基准,说明了飞机零部件基准传递偏差方式和基准一致性原则.主要思想和技术要点是要从产品的功能要求出发,考虑生产过程来制定零部件设计基准,保证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基准的统一,从而保证尺寸的设计满足生产的功能性要求.提出的方法可以应用到飞机零部件的尺寸设计中,通过合理的制定基准来提高飞机的装配品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9.
高效数控加工是航空发动机叶片生产的发展趋势。针对目前铸造叶片数控加工中因基准不确定、难以实现高效加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工艺基准快速制备技术。首先,通过在机测量或专用量具快速获取叶片型面数据。其次,设计含惩罚项的适应度函数,并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配准叶片型面数据及叶片理论模型。然后,以叶片叶身型面为基准在叶片榫头或辅助夹具上制备出工艺基准,保证后续数控加工中叶片装夹的准确性、快速性及可靠性。最后,经过实例验证,该技术可快速、高精度地实现铸造叶片基准的制备,满足了铸造叶片的高效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大型薄壁铸件导轨梁在材料去除过程中因残余应力的释放与重分布导致变形超差的工艺难题,对导轨梁零件加工工艺进行分析,实现零件模型的简化与子结构分割;同时开展零件毛坯表面残余应力测量,成功建立零件毛坯初始应力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加工工艺开展零件加工有限元仿真,模拟加工过程中由于材料去除引起的残余应力释放,预测了加工过程中残余应力重分布规律和加工变形情况。总结了零件加工变形的有限元仿真结果,提出抑制零件加工变形的工艺方案。经验证,改进后的工艺顺序使零件最大变形量由0.485 mm降至0.081 mm,降低83.3%,避免了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尺寸超差。同时该平面作为后续加工的基准,保证了后续加工的精度,为生产工艺优化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