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诚华 《飞行试验》1998,14(1):22-27,43
本文运用时域和频域的等效系统法,针对几种典型的短时信号激励,通过BW-1变稳机研制试验收度飞和应用研究试飞,进行了大量的纵向等效模型参数识别。最后基于部分识别结果,依据美军标MIL_F-8785C的要求,从飞行品质的评判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  相似文献   

2.
刘艳  刘斌 《飞行力学》1999,17(4):12-16
介绍了K8V变稳飞机飞行试验验证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分别阐述了该系统的飞控软件综合验证子系统、机上地面试验数据采集与处理子系统和飞行试验数据处理分析子系统等三部分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在飞行试验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和作用。通过K8V变稳飞机飞行试验的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变稳飞机的软件维护、系统验收试飞及后续的应用研究,具有实时,快速,准确,自动化等优点,可为K8V变稳飞机应用研究提供重要的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用低阶等效系统拟配高阶飞机时间反应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飞行试验中收集的飞机输入和输出数据识别飞机动力学特性,以变稳飞机NT-33A飞行试验为例,预测和评定了不同构形情况下的有关飞行品质,并与带宽准则估计结果和实际驾驶员评定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该方法适用于飞行试验中飞行品质的评定。  相似文献   

4.
田福礼 《飞行力学》1993,11(3):50-60
提出了一套识别飞机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对于短时激励信号,可同时采取时域法和频域法;对长时激励信号仅采取频域法。方法验证采用了变稳飞机电传系统试飞数据和专门的仿真试验数据。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解决电传飞机系统识别和评定中的许多问题,并为更进一步的应用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叙述 BW—1变稳飞机试飞时的安全性问题,包括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性要求、系统布局,安全可靠性估算、故障瞬态及某些模拟试验结果.这些分析对于构造 BW-1的控制系统布局,预言 BW-1飞行试验安全和驾驶员应采取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BW-1变稳飞机应用研究及其技术准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钟 《飞行力学》1992,10(4):17-23
本文简要介绍了BW—1变稳飞机为解决电传操纵飞行试验技术而进行的研究项目及其技术准备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唯一的一架变稳飞机IFSTA仅具有三自由度变稳功能,模拟能力不能满足对航迹角以及直接升力特性等的任务需要。根据国外变稳飞机研制和应用的结果,考虑工程上的实现容易性,采用俯仰、滚转、偏航、直接升力和自动油门的多自由度变稳控制是提升变稳能力的较为可行的方法。为此,应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自适应控制技术,开展了多自由度变稳控制技术研究,并在MATLAB和半物理试验台上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控制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空中飞行模拟的模拟精度和控制律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将 BW-1变稳飞机的变稳系统安装在操纵系统模拟试验台上,提供一个可变短周期特性、杆力梯度和杆位移梯度的飞行模拟试验台。驾驶员操纵可变的模拟特性,对纵向操纵品质进行评定.本文将讨论驾驶员对各种短周期特性、杆力梯度和杆位移梯度及其组合特性的评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研究垂直向大气紊流对飞行品质影响的地面飞行模拟试验方法及试验参数的计算方法。试验选取了两个飞行状态并和美国 T—33变稳飞机的有关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李郁皓  吕杰 《飞行力学》1992,10(3):64-73
本文介绍了综合空中飞行模拟器实时仿真系统的数学模型和软件设计。实时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数学模型设计正确,软件系统能够满足实时仿真试验的各种需求,获得了满意的变稳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11.
简介 T-33变稳飞机是卡尔斯潘公司早期为美国空军研制的一架变稳飞机.它用一架T-33喷气教练机改装而成。从1954年开始研制,到1958年提供使用。本文主要介绍T-33变稳飞机第一次上天前的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  相似文献   

12.
王锋  井立  祁圣君 《飞行力学》2021,(1):7-11,34
变稳直升机在直升机研制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回顾美国、加拿大、德国等航空强国各个阶段典型变稳直升机研制历程,系统性梳理了变稳直升机研制中所涉及的几项关键技术,如变稳能力分析、变稳安全策略、变稳控制方法以及可变人感系统等。在此基础上,参照国外研制经验提出了上述技术的设计原则和相关要求。同时,对变稳直升机在飞行品质标准研究、新技术演示验证及飞行员培训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我国第一架变稳定性飞机纵向地面结构模态耦合试验。这架试验机上安装有我国第一套数字式气动变稳飞行控制系统,这类飞机上不允许地面共振现象存在。通过地面试验可以确定出系统的结构稳定性裕度,进而使用结构滤波器抑制飞行控制系统与飞机弹性结构之间的耦合,保证试飞安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变稳飞机验收试飞情况,包括试飞内容、方法、结果和结论。并分析了改变短周期频率和阻尼、系统延迟、杆力梯度、人感系统频带、配平速度以及控制模式等对飞行品质的影响。验收试飞表明,BW-1变稳飞机研制是成功的,系统工作是可靠的,它为今后我国的飞行品质研究工作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BW-1是我国在JJ-6飞机基础上自行研制的第一架变稳飞机。在这架试验机上首次采用了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电液伺服人感系统、数字式目标跟踪显示系统。机上装有完备的数据采集、记录和遥测发射系统。其中通过越限插件对飞机响应参数进行限制,并可自动切断变稳控制系统。地面站对整个飞行情况进行监视,其中16个参数(如高度、速度、角速度、杆力、过载等)中的任何一个超出预定值时,地面站会自动给飞行员发出  相似文献   

16.
由六○九所承担的“综合空中飞行模拟试验机(IFSTA)复稳系统”研制工作,在前期大量的仿真计算和半物理模拟试验的基础上,5月25日,由新研舵机、人感装置、飞控计算机、电子部件以及自行研制开发的飞行控制律和变稳系统软件包等组成的系  相似文献   

17.
汤钟 《飞行力学》1995,13(1):62-68
综合介绍BW-1变稳飞机测定人机闭环组合特性的试验方法,驾驶员评定方法及试验数据的分析内容。在BW-1变稳飞机试验中,用驾驶员的定性分析数据与仪器记录的定量分析数据结合起来综合权衡的方法测定人机闭环组合特性。  相似文献   

18.
卢艺 《航空世界》2011,(10):32-35
NT-33变稳机(美国空军飞行控制实验室)1953年,在研发F-94和B-26的过程中,美国空军意识到发展三轴变稳机的价值,并大力支持CAL进行以T-33为平台的三轴变稳机设计,双方最终于1954年签署了合同.由于T-33的前机身不足以容纳变稳系统的电子设备(主要是真空管),因此将F-94的机头移植到T-33上,使得容...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识别舵面破损带来的舵效减弱等问题,以IFSTA变稳飞机的非线性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合适的舵面故障模型库;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计算各故障模型的预测误差,使用多元高斯分布的概率密度公式计算各模型估计误差的概率密度;最终通过各模型的预测概率实现飞机舵面故障识别。仿真及试验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快速地将当前故障与故障库中的模型进行匹配,具有良好的故障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评估和优化发动机防喘系统的效能,采用温度畸变发生器作为逼喘装置,分别给出了某涡扇、涡喷发动机扩稳构件在不同组合方案下的试验结果。比较和讨论了防喘系统不同扩稳构件的扩稳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防喘系统扩稳效果最为显著的是采用短时切断燃油以及导叶、放气等调节手段,但其缺点会带来较大的推力损失和系统的复杂性;而采用切油加导叶调节的手段尽管扩稳效果不如前者明显,但其推力损失较小且系统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