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阳光 《中国航天》2010,(2):26-32
<正>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2009年全球航天活动仍展现出了很强的活力和免疫力,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势头。全年共进行了78次航天发射(美国24次,俄罗斯29次,欧洲7次,中国6次,海射公司4次(含3次陆地发射),日本3次,印度2次,伊朗1次,朝鲜1次,韩国1次)。这是  相似文献   

2.
2007年全球共进行了68次航天发射,其中美国20次(卡角10次,范登堡空军基地4次,肯尼迪航天中心3次,沃洛普斯岛1次,夸贾林环礁1次,太平洋奥德赛平台1次),俄罗斯26次(拜科努尔20次,普列谢茨克5次,亚内斯1次),中国10次(西昌6次,太原3次.酒泉1次),欧洲(库鲁)6次,印度(斯里哈里科塔)3次,日本(种子岛)2次,以色列(帕勒马希姆)1次.  相似文献   

3.
概况 2012年,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空局、印度、日本、伊朗、朝鲜和海射公司共进行了78次航天发射,其中有20次商业性发射,约占总发射次数的26%.2012年的航天发射总次数比201 1年少6次,降幅约7%. 中国进行19次发射,其中2次为商业性发射;俄罗斯进行24次发射(不含联盟号在库鲁的2次发射),商业性发射7次;美国进行13次发射,商业性发射2次;欧空局发射10次(含联盟号在库鲁的2次发射),商业性发射6次;海射公司进行3次商业性发射;伊朗进行3次非商业性发射;印度、日本和朝鲜各进行2次非商业性发射.2012年世界航天发射次数统计和世界商业发射市场份额分布分别见表1和图1.  相似文献   

4.
2010年全球共进行74次航天发射,其中美国15次(卡角8次,肯尼迪3次,范登堡3次,科迪亚克1次),俄罗斯31次(拜科努尔24次,普列谢茨克6次,亚斯内1次),欧洲(库鲁)6次,中国15次(西昌8次,酒泉4次,太原3次).日本(种子岛)2次,印度(斯里哈里科塔)3次,韩国(罗老宇宙中心)1次,以色列(帕勒马希姆)1次.  相似文献   

5.
2006年各国航天发射活动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全球共进行了66次航天发射,高于2005年的55次,其中美国23次,俄罗斯25次,欧洲5次,中国6次,日本6次,印度1  相似文献   

6.
阳光 《中国航天》2009,(2):32-39
2008年的全球航天活动呈现出全面而平稳地向前推进的态势。全年共进行了68次航天发射(美国15次,俄罗斯26次,中国11次,欧洲6次,海射公司6次(含1次陆地发射),印度3次,日本1次)次数与2007年持平(未计入伊朗8月份宣称进行的一次发射)。被成功送入太空的航天器包括1个太阳系探测器、1个月、球探测器、4架次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7.
发射短讯     
《航天器工程》2013,(5):152-154
<正>美国空军成功发射WGS-6卫星据Nasaspaceflight网站消息,2013年8月7日,美国东部时间(EDT)20点29分,美国空军用德尔它-4火箭成功发射了全球宽带卫星通信-6(WGS-6)卫星。澳大利亚是第一个加入WGS(Wideband Global Satcom)项目的国家,为WGS-6投资约7亿美元,澳大利亚军方可访问整个WGS星座(计划为10颗卫星,另外4颗正在建造,打算在  相似文献   

8.
<正>包括朝鲜宣称的一次发射,2009年全球共进行了78次航天发射,其中美国25次(卡角11次,肯尼迪航天中心5次,范登堡空军基地6次,太平洋"奥德赛"海上发射平台1次,沃洛普斯岛1次,夸贾林环礁1次),俄罗斯32次(拜科努尔24次,普列谢茨克  相似文献   

9.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2,33(4):49-49
2012年8月6日13时30分(美国东部时间6日1时30分),美国火星探测器"好奇号"按照原定计划,成功登陆火星。美国宇航局地面控制中心证实,探测器已经完成着落。探测器传回的信号可以看到火星地表及"好奇号"在地面上投下的影子。  相似文献   

10.
袁越 《中国航天》2000,(4):29-30
美国航宇局的近地小行星交会 ( NEAR,简称“尼尔”)探测器 2月 1 4日在茫茫太空中多游荡了一年后 ,终于进入了围绕爱神星小行星运行的轨道。这是人类制造和发射的航天器首次成功地进入围绕小行星运行的轨道。在此之前 ,人造航天器已进入过6个太阳系内天体的轨道。这 6个天体分别是地球、月球、太阳、火星、金星和木星。尼尔的成功入轨 ,使爱神星成了第 7个有人造航天器环绕其飞行的天体。首次尝试尼尔是美国航宇局在其低成本行星科学探测计划——发现计划下发射的第一颗探测器 ,重80 5公斤 ,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学实验室设计和建…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全球共进行了92次航天发射,其中俄罗斯36次(含联盟STA和STB在库鲁的4次发射),美国23次,中国16次,欧洲7次,日本和印度各4次,以色列和海射公司各1次。全年发射有效载荷数量398个(其中立方星或更小卫星233颗),因发射失败等原因报废136个,部分报废3个。全年出现2次发射失败(俄罗斯和美国各1次)和2次部分失败(俄罗斯)。2次发射失败分别是:5月16日,质子M在拜科努尔发射"快讯"AM4R通信卫星时失败;10月28日,"心宿二"火箭在沃洛普斯发射"天鹅座"货运飞船时  相似文献   

12.
1.引言 火卫一是火星的两颗天然卫星之一。1971年11~12月。美国的水手9号火星探测器最早拍摄了火卫一和火卫二的照片。火卫一的轮廓尺寸为26.6千米×22.2千米×18.6千米.形状有点儿像马铃薯(见图1)。它围绕距火星平均距离约6000千米的轨道运动。旋转一圈需要7小时39分钟。  相似文献   

13.
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磁通门磁强计高精度标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萤火一号(YH-1)火星探测器磁强计的标定方法及测试结果.根据磁通门磁强计的特点和本次任务的特殊性,为磁强计设计了灵敏度、线性度、噪声、稳定度、温度特性标定试验,给出了试验环境的构建和基本步骤,以及相关试验技术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仪器在土256 nT的磁场探测量程范围内,可实现分辨率0.01 nT,噪声控制在0.01 nT/Hz0.5(1 Hz处),可为YH-1科学探测任务完成提供有效的探测载荷.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2011,(1):36-37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2010年12月8日宣布,金星探测器"晓"此前一天未能成功进入绕金星的轨道,而是与金星擦肩而过。探测器可能可在约6年后再次尝试一次,也可能就此罢休。  相似文献   

15.
空天瞭望     
《中国航天》2003,(6):43-45
国际空间站完成交接班 4月26日,俄罗斯联盟FG型运载火箭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联盟TMA-2载人飞船,将美籍华裔宇航员卢杰(爱德华·卢)和俄罗斯宇航员尤里·马连琴科送往国际空间站,以作为第7长期机组接替因哥伦比亚号失事而滞留在站上的3名第6长期机组宇航员。此次发射是今年2月哥伦比亚号失事后世界上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美国宇航员首次乘坐俄飞船上天(此前曾有美国人蒂托乘联盟号飞船上天旅游)。2天后,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卢杰和马连琴科将在空间站上进行15  相似文献   

16.
常增益递推滤波器的次参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k阶滤波器的尾k 1个参数为a_(0)a_(1)…a_(k),我们称a_(0)。为首参数,a_(1)a_(2)…a_(k)为次参数,选择一组实函数a_(1)(a_0),a_(2)(a_0),a_(2)(a_0),…a_(k)(a_0)使滤波器的某个指标达到最优是属于滤波器的次参数选择问题。本文以滤波器输出误差范数最小为准则选择次参数。  相似文献   

17.
FY—1C气象卫星在沙尘暴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我国发射的“风云一号”(C)极轨气象卫星 (FY 1C)所提供的图像 ,对 1999年 5月 13~ 14日发生在塔里木盆地至河西走廊西部以及 2 0 0 0年 4月 6~ 7日发生在北京周围地区的两次沙尘暴过程进行了分析 ,说明FY 1C资料在环境监测方面可以发挥极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2.入月轨道机动 “辉夜姬”经过如图7所示的人月轨道机动.最终进入高100公里、倾角90度的圆形对月观测轨道。第一次近月点时,启动第一次入月轨道机动(LOI-1).使探测器进入近月点100公里、远月点12000公里的椭圆轨道.其远月点高度的选取考虑了轨道稳定性、机动效率以及随后机动过程的可见性。  相似文献   

19.
对萤火一号(YH-1)火星探测器姿态控制分系统中石英微电磁系统(MEMS)陀螺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对MEMS陀螺进行了温漂标定试验和年漂测试专项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MEMS陀螺进行建模,用高低温零位在轨标定算法对MEMS陀螺零位进行一次修正,再用星敏感器和陀螺联合定姿算法对高低温零位标定残差进行二次在轨修正.数学仿真结果表明:高低温在轨修正算法和卡尔曼滤波算法有效,提高了石英MEMS陀螺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20.
陆征  杭仁 《中国航天》2004,(8):33-37
经过约7年、35亿千米的星际远航,价值连城、技术先进的美国大型空间探测器卡西尼,终于在2004年7月1日进入土星轨道,开始了它为期4年的环绕飞行,并已发回了一些照片。约6个月后,它还将释放所携带的子探测器惠更斯。后者将穿过浓密的大气,落向土星的卫星土卫六。它们将完成27项科学考察任务,主要是研究土星环的三维结构和动力学状态,分析土星卫星的表面成分和地质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