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航空管设备能否保持安全、稳定的工作状态,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作为空管设备的五大组成部分,通信、导航、雷达、网络信息、辅助动力等设备的接地是整个系统安全有序的重要保证。不仅如此,地线接法是否合理,甚至其质量的好坏,都会影响空管设备的稳定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2.
随着总局空管局和地区空管局运行管理(监控)中心(以下简称“运行中心”)的相继成立和相关工作的开展,民航空管运行管理工作有所加强。但在空管运行管理机构、职责以及规章制度等方面还不够十分健全与完善,空管运行的组织、协调、监控等职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促进民航运输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保证飞行安全与顺畅,应该抓住民航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空管改革,加强运行管理,积极推进民航空管运行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一科学论料,准确地论述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深刻地阐明了文化在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特殊而重大的作用。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文化是有层次的,可以分  相似文献   

4.
《空中交通管理》2007,(9):F0002-F0002
5月18日,民航空管体制改革专题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酝酿已久的民航空管体制改革正式启动。这次空管体制改革,是继上一  相似文献   

5.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是在航空运输系统中负责管理空域,制定飞行规则和程序,提供通信导航监视服务、航行服务、航空气象服务,实施空中交通管理,保障航空运输安全、高效、顺畅的子系统,同时也是一个集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技术等自然科学和管制员人为因素等人文科学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在空管系统基础保障设施和空管工作领域中,包含了大量的技术装备、技术理念和技术手段。因此,每一次空管系统的变革都离不开技术的革新,而重大的新技术装备和理念的应用又能推动空管系统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日往月来,星移斗转,岁月将人们带进了21世纪第7个年头。是年,民航空管人又一次站到了体制改革的风口浪尖。近期,民航总局按照"政事分开,空管运行一体化"的总体思路,确定了民航空管体制改革的方案。民航空管体制改革工作正在有计划、按步骤、分区域展开。  相似文献   

7.
2009年.民航空管系统面临民航运输继续高速增长的形势.在运行管理一体化后新老问题与矛盾交织情况下,狠抓安全管理。加快基础建设。强化运行保障服务,深化空管体制改革,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日,《民航空管》和本刊编辑部联合推出了2009年民航空管十大新闻.现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8.
2月20日,全国民航空管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民航局副局长王昌顺、国家空管委办公室副主任孟国平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民航局空管局局长苏兰根和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张立志分别作了空管系统工作报告和空管行业管理工作报告,民航局空管局党委书记周毅洲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  相似文献   

9.
推进空管新技术应用 促进民航持续安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航空运输系统中,空管系统负责管理空域,制定飞行规则和程序,提供通信导航监视服务、航行情报服务、航空气象服务,实施空中交通管理,保障航空运输的安全、高效和顺畅,是一个集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技术等自然科学和管制人员人为因素等人文科学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同时,空管系统在航空运输系统中扮演着保障整个系统顺畅、有序运转的调度中枢的角色,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空中交通管理》2010,(2):11-19,10
<正>(2010年1月25日)一、2009年民航空管系统工作回顾2009年是民航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并取得初步胜利的一年,是民航空管系统实施一体化运行管理的第二年。一年来,民航空管系统上下一心、团结拼搏,克服了种  相似文献   

11.
高绩效管制班组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近年来,随着飞行架次的不断攀升,各个空管分局(站)为了减轻工作负荷,提高安全冗余度,普遍采用了增开扇区的措施。该方法无疑是面对飞行流量迅猛上升,增加安全冗余度的合理应对措施,但也使得管制现场的人员急增。同一个管制现场内,出现多个管制席位。管制现场也有原来依靠管制员个人能力单打独斗的工作模式,进一步发展为依靠团队力量,在各个岗位职责分明的基础上、又能相互配合,并以带班主任为核心的团队  相似文献   

12.
GIS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在民航空管通信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航通信网络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航空运输事业的安全和效率,经过“九五”和“十五”期间的努力,我国民航通信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已经跨上了新台阶。丰富的通信网络资源对空中交通安全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服务水平也明显提高。但也面临一些新问题,随着通信网络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管理部门和维护人员已经很难全面掌握网络资源状况,对资源的使用状况也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因此,一方面给通信网络的运行维护造成了很大困难,延误重要管线的抢修时间,影响安全生产;另一方面也造成大量通信网络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影响通信…  相似文献   

13.
对于空管来说,"安全为天"这句话是永不过时的。而安全管理也是值得空管人永远研究的课题,对它的追求将永无止境。这不仅仅是因为行业本身对安全的苛刻要求,更因为走在科技前沿的空管技  相似文献   

14.
何勤 《空中交通管理》2007,(10):24-25,31
随着成都空域逐步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国外航班飞越、起降成都机场,航空管制用语将逐步向英语过渡,这样我们使用管制英语的机会将越来越多。所以,运用好管制英语是我们管制工作好坏的基本  相似文献   

15.
仪表着陆系统(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ILS)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飞机精密进近指引系统。它的作用是以无线电信号建立一条由跑道指向空中的狭窄“隧道”,飞机通过机载ILS接收设备,确定自身与“隧道”的相对位置,只要飞机保持在“隧道”中央飞行,就可沿正确方向飞近跑道,平稳地下降高度,最终飞进跑道并着陆。盲降进近是我国绝大多数机场最常见的进近方式,也是唯一的一种精密进近方式。ILS的信号精确与否直接决定着飞行员能否在建立盲降以后,稳定、精准的进近直至决断,是做好着陆的先决条件。而在有的机场,如广州白云机场21号着陆向,其ILS信号有时会出现不稳定的现象,对飞行员做好精密进近造成了困难,甚至会危及飞行安全!经了解,当地面有车辆或飞机在航向道或下滑道天线附近活动时,相应的航向道及下滑道信号会受到干扰,这是正常现象。正是因为有这种干扰,所以装备有盲降的机场往往在航向道天线和下滑道天线附近设置有“ILS临界区域(ILS Critical Area)”。大部分ILS信号不稳定都是由于ILS临界区域内,受物体干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经济的又一晴雨表,民航业正处于加速扩张期。在航空公司,随着机队和市场规模的扩大,签派员日趋紧缺,并由此引发大量引进签派员、签派工作界面扩展、席位细分且协作性增强等现象;在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已规划在全国成立若干区域管制中心,且各中心席位数均在一百以上,急需大量的管制员。这就是说,民航业高速扩张,使空管与签派专业人员紧缺、且培训不到位、知识老化、班组运作困难等一系列矛盾进一步凸显。而随着飞行流量不断加大、飞行矛盾增多、空管分工细化,对签派和管制班组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自动化系统等雷达高新技术的引入,管制方式也逐渐由程序管制转变为雷达管制。雷达管制意味着飞机间隔的缩小,管制部门、技术保障部门安全保障压力的增大。文章探讨了如何在雷达管制条件下有效地进行设备维护人员与管制人员的协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三大区管和几大航路改造工程的逐步竣工,一大批先进的空管自动化系统相继在各大管制中心投产,我国各大管制区的管制中心自动化水平和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一部分管制中心的自动化系统设备硬件水平已具备了实施雷达管制的条件。随着管制中心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今后雷达管制方式的实施,空管自动化系统已不单单是原来雷达监控程序管制方式下对雷达信号的显示和处理终端,而成为了管制员实施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飞行数据中心,管制指挥对自动化系统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强;这种情况下,空管自动化系统可能出现的任何故障都势必会给正常的管制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造成整个空中交通的混乱。而由于空管自动化系统的复杂性,涉及到众多的软硬件部分,特别是新建成投产的自动化系统,出现全部或部分功能失效、局部死机、运行速度变慢等现象仍然难以完全避免,因电源等公共部分造成自动化系统失效的可能性,也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9.
实现空管和谐,建设美好空管,是空管人孜孜以求的行业理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空管,是对空管行业顺应时代潮流,推动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和谐空管是怎样的?怎样才能做到空管和谐?我们认为,和谐空管就是要“内和”和“外顺”,这是和谐空管的核心内容和建设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不知从何时起,你注意到从身边掠过的汽车中由女性驾驶的越来越多了;也不知从何时起,大老板的行列中,女性的身影更加突出。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女性的地位和作用在以很快的速度提升着,这是人们有目共睹的事实。在民航空管系统,现在几乎每一个管制区都能听到女管制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