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著名哲学家福柯认为,理解历史与知识,离不开对空间的清理。了解牟桓的艺术作品,也需要了解牟桓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空间转换对其作品的影响。1997年,对于牟桓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年份,他从中国成都来到德国的杜塞尔多夫,身份认同、语言问题、生存环境和中西艺术的差异扑面而来,德国的文化和艺术风格对他产生  相似文献   

2.
《航空港》2012,(7):46
兼具建筑师/灯光设计师等多重身份的英国的艺术家BruceMunro曾说:"Light is my passion"他将"灯光"视为一生职志。跨足灯光设计与空间装置的他,擅长结合光能与建筑技术,诉求将人与  相似文献   

3.
《航空港》2008,(7)
反复品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周闻的《周闻山水画集》,一种美感扑面而来,一种"宁静和谐、清逸感人的韵味"和"豁达超越的意境及笔墨灵动、构图严谨、气势磅礴"的艺术魅力令人折服。这是他多年来的执着于绘画天地、孜孜以求,藉以沟通人与自然、人生与艺术、心灵与现实的发现与感悟,是着意构筑自己精神家园的一方展示,亦是他追求表现自我意绪、心境、审美品格、精神境界的结晶。  相似文献   

4.
《航空港》2008,(5)
常言道"文如其人",同样,"画也如其人",画家的思想、观念、心态、性格、性情、待人接物、嗜好等,都能从他们作品的艺术主张和艺术风格中得到解读。如表现理念上重技巧还是重思想:表现形式上是细腻还是粗犷:表现手法上的飘逸还是精微;表现效果上的空灵亦或凝重……这是由先天的本性加以后天的养成浑然形成所决定的。任何形式组合的得体,是由你恰如其分地将自己的个性、理念、能力、擅长和它接上轨,所以  相似文献   

5.
《航空港》2009,(8)
喜多俊之的创作一直都直面"未来"。在上海这个颇具"未来性"潜质的城市,喜多俊之举办了他的个人设计大展,与大家分享他的"未来观"。7月26日至8月23日,上海空间美学馆展出了喜多俊之的一系列设计作品,包括他与三菱重工合作设计的未来家用机器人WAKAMARU,以及被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等世界各大顶级博物馆列为永久珍藏  相似文献   

6.
一花一天国     
《航空港》2008,(5)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首诗《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已经忘记作者是谁,然而那份初读时的震撼,却一直难以忘记。中国的传统绘画习惯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无限,表现无限,将自然与人的心灵合一。在宋瑞芝女士的花鸟画中,画者将春色寄托在点点花朵的摇曳中,而画中的二三小鸟,则启示着自然  相似文献   

7.
余华的近作《文城》是一部关乎"寻找与救赎"、关乎"苦难和温情"、关乎"生命之轻与存在之重"的寓言诗。在这部小说中,他塑造了一群在蛮荒年代里找寻"文城"的圣徒,并以此来凸显和颂扬乱世之中以情义和侠道为内核的民族文化精魂以及糅合了儒释道精神与民间侠文化的生命价值观。此外,《文城》还描写了小美这一女性形象的人生悲剧,以悲剧的形式引领人们对罪与罚、善与恶和女性生存困境等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文城》的面世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思想价值,然而小说本身所存在的艺术缺陷限制了作品的审美空间,因此,余华要想抵达他理想中的"文城",也要如同他笔下的林祥福一样,经历一场荆棘丛生的找寻之旅。  相似文献   

8.
绚烂的孤寂     
《航空港》2014,(10)
<正>玩味艺术了解郑在东的人,再品味郑在东的画,才不会流于教条主义的刻板与自以为是的偏颇。因为,郑在东是个特殊的画家,特殊之处在于,郑在东活在当下,适应当下,以开阔的心面对当下,却又倾力追寻中国古代文人雅士旷逸的精神与方式。或许可以这么认为,郑在东一直以来在艺术道途中,与自古以来中国文人艺术家"寓生活于艺术"的特征符节合拍。而另一个重点是,郑在东的人也好,画也好,不刻意,不矫情,以自己对历史文化血  相似文献   

9.
吴泉棠早年专攻花鸟画,又经中国美院的基本功训练,已得传统绘画之精髓,笔墨功力坚实。20多年的艺术实践,使他在写意花鸟画方面取得不菲的成绩。他的山水画从一开始,便在题材选择和艺术语言表现这两个方面,对传统予以改造和突破,注重描绘自己的感受和印象,强调自己感情的抒发。他没有像古代文人那样去画几无人烟的观念性山水,也没有像他的同代人那样走进名山大川去长林崇岗、旷野高山,更没有像"全盘西化"派那样照搬西方潮流,毁灭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10.
"流动"为《二十四诗品》的最后一品。作为诗风格的一种,司空图指出"流动"的本源在于自然运动,在于冥无。老子认为"道"是万物存在的本源,且具有无形、无名、效法自然的特点,可看出"流动"与"道"有相通之处。在诗歌中,"流动"主要表现在韵律、意象、情感三个方面。此外,"灵动"和"流动"紧密相连,"流动"强调作品中韵律、意象、情感流转变动,而"灵动"强调意象的灵气,以及意象本身所传达的物性,两者有异有同。  相似文献   

11.
《航空港》2014,(10)
<正>中国传统绘画、人物、山水、花鸟向来并重,各有技巧,都有难度,均要求画家道法自然,传承师道,勤于写生,熟于色彩,讲究线条的运用,构图的奇巧,气韵的生动,才能各擅生长,自成一家。上海书画家陈志宏的绘画和书法皆优,尤擅长花鸟写意,他笔下的鹰鹫、鹤鹭、雀鸟、锦鸡、兰草、牡丹、荷花、葡萄、画都栩栩如生,耐读迷人。他的《巨鹰图》,师承著名画家钱行健的精神与风格,最见其笔墨浸淫之力,挥写巨羽之水墨湮化,视见五色灿然,松针簇簇,钢制芒利,力之所逼,宛然如生,画意突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象与主题。  相似文献   

12.
《航空港》2005,(6)
张明川以其聪颖的才情和灵性,以新的题材、形式语言和表现手段活跃于画坛,表现出卓然不群的艺术才华。近两年,张明川进入了创作丰收的时期。他的军事题材创作以及山水画和大写意花鸟分别在全国重大展览中频频获奖。这是画家艺术灵性和创作实力的充分体现。张明川前些年的山水创作《梦回崂山》、《崂山魂》、《世纪交响》等一批作品,扑面而来是一种浩然之气,——种宽宏博大的磅礴之概,从其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创作的激情及勃发的精神和生命力。画家用塑造的手段表现壮美的山川,作品体现出强烈的形式感、厚重的体积感、悠久的沧桑感和伟岸的崇高…  相似文献   

13.
刘晓琳 《航空港》2013,(5):66-69
<正>林伯禧老师画作中的低调奢华展现了百花争妍的瑰丽景致。老师对花朵姿态的看法与坚持的皆展现在细腻的布局与层次的表现中。每幅画的创作过程亦是老师对自己生活的剖析与审视,不断提升自己回到本我与自然的精神层面。在百花中遇见林伯禧2013年法国Brioude国际双年展台湾唯一受遨的艺术家林伯禧,讲究生活美学的实践也追求低调奢华品味的鉴赏。以首创之金箔矿物颜料彩墨创作,绘出百花之富贵高雅与恒久闪耀;用错落的布局、立体的层次结构表现出群花争艳,摇曳生姿的生命力。这场展览特别选在"亨得利Elegant三宝名表"顶级钟表店来举办,结合12款顶级K金名表与《金  相似文献   

14.
《航空港》2005,(5)
计建清西部系列作品的问世,既是他多年来执著于绘画天地,孜孜以求,藉以沟通人与自然、人生与艺术、心灵与现实的发现与省悟,是着意构筑起自己精神家园的一方展示,亦是他追究表现自我意绪、心境、审美品格、精神境界的结晶。建清的山水画如其人品、性格、朴实厚道,没有浮华,更没有张扬。他长久的以一种真诚、率直的态度处世、作画、正因为有了这些因素才构成了他在艺术道路上最为可信的语言。近年来建清兄将他的创作重点放在讴歌西部这一曲曲具有无限生命气息的山川乐章之中。当我拜读了他西部系列中《古道风情》和《边关胜迹》两幅作品之后,…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一篇驳论,关键词是“再现”与“表现”,文章的中心论点认为不能简单地把西方美学思想说成是纯粹的“再现”与“表现”的并存和统一。为了论证此一见解,列举了西方美学思想史上的有关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现代汉语动词的"界限"问题。界限设置并不仅仅是关于名词所指事物的概念,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过程是否有起点和终点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时间上的界限设置。我们依据沈家煊先生的论点,认为仅仅在时轴上将动词区分为"有界"与"无界"是不够全面的,将在其基础上对动词做一个更为详细的区分。  相似文献   

17.
恽甫铭 《航空港》2011,(5):84-85
要正确界定王新国是哪个画种的画家,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他的油画好,水粉画出色,水墨画也不错。王新国的美术作品正在汲古斋画廊展出,引起了笔者的浓厚兴趣。王新国对绘画艺术的新鲜感似乎与生俱来。孩提时调皮的他,唯有画画才能拴住他的心。少年时,王新国就是黄浦区图书馆的老常客了。星期天,他常常怀揣馒头、水、纸和笔,一清早就来到图书馆,对着借来的画册,一直画到晚上图书馆关门。他要看的书这里的管理员都知道。前苏联的列宾、谢洛夫的油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素描、油画、雕塑以及外国小说的铜版画和钢笔画插图,让王新国开了眼界。《山乡巨变》《铁道游击队》等经典连环画  相似文献   

18.
中年画家蒋伟艺术之根深深扎在民族传统的沃土之中,他将自己融进大自然,以哲人的智慧与古人对话;以艺术家的童趣和花草山水、动物交心、同走共鸣;以诗人的笔触,刻画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他四十年如一日,沉静画室,枕戈待旦,徜洋艺术的海洋里。他的作品《魂》曾获全国画展创造优秀奖。作品《旅途》获全国美展创作奖,作品《昌盛》获国际水墨画大展入围奖,《秋色悠然》、《风尘寄语》、《回眸》、《虚心教子》等等也以精湛的笔墨,生动的造型,巧妙地处理赢得各界好评。口  相似文献   

19.
杜甫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今存一千四百余首。仅漂泊西南十一年间所创作的诗篇即占其作品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其西南诗不仅数量多,而且所表现出的深邃思想内涵和炉火纯青的艺术技巧,为我们展现了一位老而弥坚、不断追求的"诗圣"形象。在杜甫研究的领域内,本文第一次较为全面、深入地探讨了西南漂泊生涯与客寓意识对杜甫人生追求的影响,推动其后期乡国君民诗登上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不能排除表现作家的主体意识,它依主体的不同层次而表现出每一主体的个性,形成自己所特有的个性化的座标系统。儒家面对现实人生积极入世匡救,苦苦探求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其重点必然落实到为人生的艺术,表现其人生的体验和作家的自我人格,以求得性德圆触、仁美合一的境界;道家面对忧患人生力求解脱,追求主观自由的解放,表现为超越的自证的艺术与自然的融合。在艺术上更富于思辩的形而上学的性格,开启了艺术的自觉与作家个性的自由;而禅宗以人生为苦谛,否定生命的真实性,从生命中求得解脱。其所谓不二法门和两难论便是用自己顿悟的灵感去超越两边直探本源。只有深入禅境,才能自由无碍地出入这个世界,真我与道合一、物我两忘、宇宙与心灵融为一体,它不仅为作家援禅入诗、深宏诗的理趣、以得诗法的秘诀,也为诗所谓异端思想的作家提供了抗拒传统的封建思想的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