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运12飞机客舱降噪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12飞机客舱降噪取得了14 dB(A)的降噪效果,初步成功地改善了该机客舱恶劣的噪声环境。本文概要介绍在运12飞机客舱降噪研究中所提出的综合降噪处理技术,主要包括附加蜂窝刚度夹层结构、安装动力吸振器、改进窗结构设计、更换门窗边条封闭状态等。04架试验机降噪处理前后舱内声压级测量结果的比较,表明了综合降噪处理技术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而增重只有运12飞机重量的0.8%。  相似文献   

2.
针对飞机声学设计常见的传递路径隔声设计问题,对飞机典型壁板的隔声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主要测试了飞机壁板结构形式、隔声隔热层和内饰板的安装方式对飞机壁板隔声特性的影响规律,为飞机舱内声学设计提供工程指导经验。试验结果表明,整体壁板比铆接壁板隔声特性优越,尤其在低频段,可采用整体壁板提高低频隔声量,隔声隔热层包桁包框的安装方式隔声特性优于填充式和包桁不包框的方式,内饰板间缝隙对壁板隔声量影响大,需要对飞机内饰板间缝隙应采取声密封设计。  相似文献   

3.
明瑞森  孙进才 《航空学报》1989,10(6):264-271
 本文应用统计能量分析方法研究了随机入射声通过飞机舱壁板的隔声量,并给出了单壁结构和相互连接的双壁结构的隔声量计算公式。利用所得公式对Y-7飞机舱壁板的隔声量进行预测,预测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依托低频隔声量的测试原理,提出了客观法测量飞行员有源降噪耳罩低频隔声量具体试验方案,对几种飞行员有源降噪耳罩进行了测试,得出了有源降噪耳罩低频隔声量的数据,提出了影响有源降噪耳罩低频隔声量的关键因素,为设计改进提供了依据和有力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共振吸声器的吸声原理,设计了适合于螺旋浆推进的飞机舱壁板之间安装的小体积、低频共振吸声器。对单个共振吸声器的吸声系数进行了测量,理论和实验结果的一致性是令人满意的。在飞机壁板间安装了共振频率为85Hz和160Hz的混合共振器阵,使包含该频率的1/3频程内的隔声量分别提高了4dB和6.5dB,共振频率处的隔声量分别提高了5dB和7dB。  相似文献   

6.
动力吸振器用于飞机壁板减振降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朝晖  戴扬  孙进才 《航空学报》1993,14(10):506-509
在对飞机壁板附加动力吸振器前后的振动分析基础上,设计了适合于飞机壁板安装的动力吸振器,在~块飞机壁板上进行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致。研究表明,动力吸振器用于飞机壁板减振降噪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飞机机身壁板装配的结构特点与自动钻铆机钻铆工艺性的深入分析,针对某型号飞机机身壁板装配,研究某型飞机机身壁板装配工艺基础上,设计一套能够适应自动钻铆机机身壁板装配模块化工装。该工装可实现不同型号飞机机身壁板定位装配,可与自动钻铆机良好结合,为提高不同型号机身壁板装配二次定位精度和装配质量的稳定性与缩短生产准备周期提供了保障,同时结合人机仿真技术与动态测量技术验证该工装在某型机身壁板装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某型飞机在外场试飞过程中,后机身边条维形段结构连续出现蒙皮裂纹、型材断裂、铆钉松动及掉铆钉头等故障,给飞行安全带来隐患。研究发现,此类故障是由于后机身边条维形段在飞机尾部不稳定扰流环境下,扰流对维形段壁板产生激振导致结构振动疲劳损伤而引起的。通过增强维形段壁板的强度和刚度,可显著降低扰流对维形段蒙皮和铆钉的破坏。经改装飞机几年的飞行表明,后机身边条维形段壁板增强方案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9.
自动钻铆离线编程是自动钻铆技术应用关键环节之一,离线编程质量与效率将直接影响飞机壁板的生产制造周期。研究分析了当前飞机机身壁板自动钻铆离线编程过程,针对目前飞机机身壁板自动钻铆离线编程过程效率低下、编程质量不高的现状,提出了一种飞机壁板自动钻铆快速离线编程方法,该方法优化了自动钻铆离线编程流程,同时针对自动钻铆离线编程过程数据处理繁琐、工作量大的问题基于CAA二次开发技术实现了离线编程过程数据的批量化处理。基于该自动钻铆离线编程方法可大幅提升当前飞机机身壁板自动钻铆离线编程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载荷对典型民用飞机的后机身加筋壁板结构设计的影响,建立低平尾式飞机后机身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壁板的应力应变分布,计算分析了壁板不同区域的控制载荷工况、控制失效模式。通过对比不同失效模式各自所占的比例,证明后机身壁板结构的主要失效模式是屈曲以及最大应变准则。通过对比不同控制载荷工况各自所占的比例,选出后机身壁板结构的主要控制载荷工况。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统计能量分析进行声学优化设计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用统计能量分析方法进行声、振环境预计的研究机理,为利用统计能量分析方法进行飞机舱内声学优化设计提供了探索的思路;论述了统计能量分析方法在民机舱内噪声分析上的应用优势和局限性。以某型号飞机客舱段为实例,建立了统计能量声学模型及加载,通过选择不同的飞机客舱壁板材料,进行客舱环境的声压级预计并分析预计结果,从而确定舱内声学设计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Y12飞机的1/3缩比模型桨进行了螺桨地面噪声试验,使用圆柱型缩比座舱模型测量了舱内声压。试验中发现时间平均增强法是去除地面湍流影响的有效方法,利用舱内传声器阵可以测量舱内声场分布,经改进,使用户外螺桨模型噪声试验来作为螺桨噪声预测结果的验证手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尹坚平  胡章伟  张强 《航空学报》1994,15(6):712-715
为使建立在双传声器互谱声强基础上的识别方法在飞机上应用,进行了模拟测量。分别以带号筒的扬声器和激振器模拟空气传声和结构传声。模拟测量结果表明:空气传声和结构传声平均声强级识别值的误差分别为1.7dB(A)和0.4dB(A),满足工程应用要求。在此基础上,对AD-200轻型飞机在发动机工作下进行了地面测量。结果表明机舱内噪声主要来自座舱后隔板的空气传声。  相似文献   

14.
利用发动机排气引射作用的综合效果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模型实验,研究利用发动机排气的引射作用,将外界部分冷空气引入发动机机舱,对后机身结构进行冷却的效果;研究被引射的冷气流在机尾罩后部与发动机排气混合后,向外排出时,对排气的红外辐射、噪声和推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冲  孙朝晖  侯宏  孙进才 《航空学报》1994,15(6):720-724
利用一块飞机壁板讨论有源消声技术降低飞机舱内噪声。首先从理论上说明了利用有源消声抵消壁板辐射声的可行性;介绍了可用于工程的自适应有源消声器;最后在实验室对振动激励的壁板输射声、声激励时壁板的透射声进行了消声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发动机微穿孔板结构消声短舱试件的声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曾吾  李运敏 《航空动力学报》1997,12(3):321-323,336
介绍了不同转速、不同进口马赫数工况下跨音单级轴流压气机进气管道敷设单段、三段声衬以及硬壁管道的试验研究情况,发现了微穿孔板蜂窝夹层消声结构的一些特点,获得了比较丰富的试验数据,为短舱设计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给出了一种确定壳体结构外压临界载荷的非破坏实验方法,这是一种以壳体结构的法向挠度作为控制变量的逐步逼近法。运用这种方法,对九件由LY12-CZ铝合金制成的具有周向Ω-型筋条的柱形曲板和某机机身的3号至6号油箱内壁作了非破坏屈曲试验,准确地确定了壳体的临界压力,初步研究了周向约束对加筋柱形曲板屈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这种非破坏屈曲试验方法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戴扬  陈藻  孙进才 《航空学报》1993,14(10):523-528
研究了典型飞机壁板结构的隔声特性。在透射系数的计算中,考虑了飞行隔框、长桁对蒙皮刚度的影响,从而对透射系数中的刚度项进行了修正。对两种结构形式的壁板做了对比隔声实验与理论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文中给出飞机隔声设计的~些参考性准则。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多发螺旋桨飞机的特点,推导出用于分析多发螺旋桨飞机动力失速动态特性的计算方程,并用此方程研究了此类飞机带动力的失速动态特性,计算结果与飞行结论相符。 文中提出的理论计算方法,较全面地考虑了螺旋桨飞机所特有的动力效应,因此较准确地反应了多发螺旋桨飞机的动力失速特性。所以,它除了能分析多发螺旋桨飞机的动力失速外,对于研究飞机动力失速的全数字实时仿真和研究失速/尾旋飞行模拟器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