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着重介绍光谱辐射法、激光诱导荧光法、静电探针法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在电弧加热发动机 (Arcjet)参数测量中的应用。讨论了电子温度、重粒子温度、羽流速度等参数的测量 ,并对一些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论证 ,指出非热力学平衡态下不同的测量技术测量的是不同的温度指标。从测量技术的发展来看 ,激光测量技术将成为参数测量的主导技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叶片万能测量方法及其配套技术──平台测量技术和仪器测量技术,分析了该方法的优缺点.并引例说明了其典型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测量及其评价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测量是自动化测试和动态波形测量所必须的关键技术,本文以几种常用的数字化测量设备为参照,对通用数字化测量系统及其评价技术的现状、特点进行了综合介绍,并从影响因素的角度出发,对数字化测量技术及其评价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和预测。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传统坐标测量机测量整体叶盘叶型的局限性,介绍一种先进的五轴联动测量技术以及二者测球补偿方式,阐述了五轴联动测量技术在整体叶盘叶型检测应用研究,并比较该技术的测量优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单介绍了末敏弹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其弹道测量技术要求。着重阐述了几种弹道测量方式,并分析计算了测量精度,指出了优缺点,为末敏弹在靶场试验鉴定中选择测量技术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阐述了工业摄影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现状及趋势,以及测量模式与其技术特点,并结合飞机部件外形测量与全尺寸飞机结构试验位移测量两个实例进行了应用分析,为我国航空制造中的大型复杂部件的快速自动化装配、检测等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风扇转子叶征的非接触振动测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旋转叶片的振动测量技术主要向非接触测量方向发展,硬件技术基本成熟,国内外主要是研究各种算法。本文对研制的基于叶尖定时原理的非接触振动测量系统的小间距算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采用该测量系统对某风扇试验件转子叶片的振动频率和幅值进行了测量,对6700r/min附近叶片的共振情况进行了分析。与应变计测量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进行的...  相似文献   

8.
末敏弹外弹道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单介绍了末敏弹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其弹道测量技术要求。着重阐述了几种弹道测量方式,并分析计算了测量精度,指出了优缺点,为末敏弹在靶场试验鉴定中选择测量技术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CCD成像技术日益成熟,CCD逐渐开始应用到高温温度场测量当中,并结合多光谱辐射测温技术,弥补了传统测量方法在测量高温温度场时的缺陷。本文概述了CCD的成像原理和多光谱辐射测温原理以及CCD多光谱测温技术在测量高温温度场的优点。通过分析相关资料,概述了彩色CCD和近红外CCD多光谱测温研究进展,对目前CCD多光谱测温技术研究发展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0.
基于CAD/CAM/CMM集成的螺旋锥齿轮数字化测量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旋锥齿轮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本文分析了螺旋锥齿轮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基于CAD/CAM/CMM集成的螺旋锥齿轮数字化测量的解决方案,并研究了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多级轴流压气机级间参数测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较详细地介绍了某多级压气机修改前后,利用叶型受感部测取各级转子出口总压、总温分布的试验方法和结果。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得到的转子出口流场数据是可信的。叶型受感部较大限度地降低了插入式探针对转子出口流场的干扰,为研究多级压气机级间匹配关系探索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琴芳  马申义 《航空学报》1993,14(8):424-426
在TA-6发动机的压气机出口处引气,得到了发动机转速不变条件件下压气机增压比、引气阀压力损失系数、引气管内气流总压和引气气流温度与引气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相对引气量在9~22%范围内变化时,TA-6发动机流量几乎不变,压气机增压比变化仅5%,引气压力为1.27×10~2~2.45×10~5Pa,引气温度约473K。所得结果可为燃气涡轮装置引气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井洋  马宏伟  贺象 《航空动力学报》2012,27(10):2262-2268
发展了1种楔顶圆柱双孔高频压力探针测量三维动态流场的方法,并应用于某跨声速多级轴流压气机转子出口流场测量.该探针测量方法基于4孔针测量原理,通过旋转探针在3个角度测量的方法实现,并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对探针气动校准数据进行处理,对拟合误差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拟合阶次,进而获得精度较高的求解流场参数的近似函数.相比国内外同类探针,该楔顶圆柱双孔高频压力探针尺寸小、频响快、测量范围宽、测量精度高.借助高速锁相数据采集技术,利用该探针测量了某跨声速多级压气机转子出口三维动态流场,测量结果反映了该转子流动特征,提供了转子出口气流偏转角、俯仰角、总压、马赫数分布,并为优化压气机级间匹配指明了方向,为压气机流场诊断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测量手段,验证了该高频压力探针测量技术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彭建  蒋浩康 《航空动力学报》1992,7(3):248-252,292
设计了一种铂薄膜热电阻温度探针。稳态试验结果,该探针线性度偏差低于 0.5%。用激波管和高频射流检查了温度探针的频率响应,能达到约 6.0 k Hz。经试验和传热学分析结果,影响传感器热响应的最大因素是基底的热物性和尺寸。用该探针成功地测出了一台跨音速单级轴流压气机的旋转失速信号。实践表明,薄膜热电阻温度探针以其高频响、良好的线性度、高灵敏度和简单实用,在非定常流温度测量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多扇平行压气机模型在压气机稳态畸变流场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宋文艳  黎明  范非达 《航空动力学报》1997,12(2):155-158,219
描述了一个轴流压气机在进口稳态畸变条件下流场计算的方法。借助多扇平行压气机模型,采用流线曲率法,求解完全径向平衡方程,计算压气机内各叶排进出口气流参数的分布,从而得出压气机在进口畸变条件下流场的详细情况。以一台单级压气机为例,进行了进口总压、总温和气流角周向畸变条件下的流场计算,证明其结果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结合流场校测和压气机叶栅试验测试方法的研究工作,应用算术平均、质量平均和掺混均匀法3种数据处理方法,获得了叶栅流场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对比和误差分析,探索了复合探针在叶栅流场测量中的应用范围及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探针在跨声速、俯仰角为-15°~15°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气动特性,3种数据处理方法均可用于平面叶栅流场测量.通过流场校测和叶栅试验,验证了复合探针在流场测量中具有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的特点,其数据处理方法为叶栅流场提供了基础性的测量手段.  相似文献   

17.
详细阐述了新研制的七孔探针(SHP)及其校准方法,利用亚声速风洞及自行设计的数据处理程序,获得了理想的各类无量纲参数的校准结果.依据校准结果,该七孔探针可以测量气流角与轴线偏离65°左右的复杂二次流动和旋涡流动.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校准实验能够保证气流速度和气流角的测量误差分别小于2.04%和1.99°.针对高负荷压气机平面叶栅出口截面气流角变化较大的复杂二次流动,利用该七孔探针能够得到比较准确可信的流场信息,为二次流模型的建立提供基础性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五孔探针对常规直叶栅、正弯叶栅及反弯叶栅的出口流场进行了详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反弯叶片能够减少叶片两端负荷,从而改善了两端壁区域的流动,采用反弯叶片可有效地减少叶栅中流动损失,提高叶栅流通能力,因此反弯叶片可望用于改善压气机的流动性能。  相似文献   

19.
多级轴流压气机静子通道三维流场测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志强  胡骏  罗钜  李亮  高翔 《推进技术》2012,33(3):371-376
为了实现多级压气机静子叶片通道内部的详细流场测量,设计加工了7根不同长度的"L"型五孔探针以及1根四孔探针。在压气机的设计工作状态,通过采用坐标位移机构带动五孔探针和四孔探针的方法,完成了四级低速大尺寸轴流压气机第3级静子叶片通道内部的7个不同轴向位置的截面上以及静子叶片出口截面上的三维流场测量,获得了静子叶片通道内部的详细流场细节。测量结果显示了通道涡和角涡的生成、发展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实践表明,采用位移机构带动"L"型五孔探针或其它探针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多级压气机静子叶片通道内部流场测量。  相似文献   

20.
单斜热丝测量叶轮机内三维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雨春  蒋浩康 《航空动力学报》1989,4(2):145-149,195
本文改进了单斜热丝测量三维流动的计算处理方法,其特点是精度高、气流角度测量范围宽。测量中,置斜热丝于三个以上角度位置,借助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和锁相采样平均技术,进行采样处理,再用本文发展的程序,计算三维速度平均量。用这种方法,成功地测出了轴流压气机转子出口周期性三维流场。对校准风洞流场的测量核实表明,速度测量误差不超过1%,角度测量误差不超过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