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周武 《太空探索》2005,(1):16-17
莫斯科时间2004年11月8日21点30分,俄罗斯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成功发射了联盟2号新型运载火箭,给乏善可陈的国际商业火箭带来了一抹亮色。据制造该火箭的俄罗斯萨马拉中央特种设计局专家阿部拉什金介绍,火箭搭载了一个过期的军用航天器,该航天器上面装备了各种试验设备,如用于测量火箭第一级和第二级发动机工作状况的振动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该航天器只是当作有效载荷模型,与火箭分离后将以弹道方式降落并坠毁在太平洋水域。新火箭可快速发射联盟2号运载火箭为三级液体燃料火箭,使用新式材料制造而成,火箭本身质量比其他类型火箭轻,牢固性更…  相似文献   

2.
一、J-Ⅰ火箭概要和发射能力1.概要 J-Ⅰ火箭的第一级利用H-2火箭的固体助推器(SRB),第二级使用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发射科学卫星(ISAS)的M-3SⅡ型火箭,上面级由第三级和整流罩这几部分共同组成的三级式火箭。主要技术参数列于表1。表1 J-Ⅰ火箭主要技术参数项目技术参数总 长/m33.1外 径/m1.8全部装备重量/t87.5(不含卫星)制导方式无线电制导方式各级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长度/m19.36.22.7外径/m1.81.41.5各级重量/t70.913.23.6推进剂重量/t5…  相似文献   

3.
欧洲空间局的欧洲空间研究和技术中心(ESTEC)1992年开始了6自由度液压振动系统的设计研制工作,以进一步扩大试验中心的振动试验能力。建造这样一台试验设备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为了满足阿里安-4和阿里安-5火箭有效载荷结构动力学鉴定和系统级验收试验的需要。这些有效载荷的质量和尺寸都要求有更大推力的振动台和大的台面,并能将试验的低频限延到5Hz以下。这样,现有的两台电动振动台并联的振动系统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另一原因是,在航天器与运载火箭对接面进行多方向的瞬态激振较之单轴正弦和随机振动试验能更好地…  相似文献   

4.
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已制出1∶1的H-Ⅱ火箭模型。目前正在宇宙开发事业团的筑波宇宙中心进行试验,旨在验证其主要部分的振动特性、制导装置和火箭发动机安装部分的设计等。这次制成的 H-Ⅱ火箭模型,第一级发动机安装部分和第二级制导控制装载部分等四、五个部位,均使用筑波宇宙中心的试验设施进行振动试验,与设计时提出的振动方  相似文献   

5.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23,(6):40-43
<正>美国猎鹰9火箭拼单发射51个载荷4月15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火箭在范登堡太空军基地升空,执行“运输者-7”太阳同步轨道小卫星拼单发射任务。本次发射采用了已用过9次的火箭第一级,又在发射台附近成功实施了返场着陆回收。火箭共为商业客户和政府客户携带了51件各类有效载荷,包括立方星、微型卫星、搭载有效载荷的轨道转移飞行器,其中最大的是重约700千克的土耳其亚米级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  相似文献   

6.
2008年3月15日,一枚质子号火箭因上面级提前关闭,导致发射任务没有成功。火箭搭载的商业卫星美国通信-14(AMC-14)卫星未能进入轨道。这次事故与2006年质子号火箭发射阿拉伯卫星-4A时发生的故障类似。美国通信-14卫星未能入轨@文青  相似文献   

7.
根据振动冲击试验设备测试要求,设计并研制一套测量系统。系统基于虚拟仪器测量技术设计,通过采集振动冲击所产生加速度信号的频率和幅值,运用FFT技术进行信号处理和分析,完成对振动冲击试验设备的测量。实验效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测量功能完善、测量结果准确可靠、软件操作简单等特点,能够满足目前在用的所有振动冲击试验设备的测量需求,在实践中已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8.
2003年日本当地时间11月29日13时33分,日本宇航开发机构(JAXA)在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使用H-2A火箭搭载2颗间谍卫星发射失败。火箭升空后不久即发生故障,地面指挥部门在发射13分种后下令销毁火箭。  相似文献   

9.
柯机 《国际太空》2000,(3):16-17
20 0 0年 2月 1 0日 ,日本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从鹿儿岛宇宙空间观测所 ,发射了第 3枚 M-5火箭。该火箭上载有 X射线天文卫星宇宙 -E(ASTRO-E)。M-5火箭刚升空时。仿佛一切很正常 ,然而就在发射后 2 5s时 ,火箭飞出了火花 ,箭体产生了振动。 4 2 s时第 1级火箭喷嘴附近冒火 ,继而从喷嘴里喷出燃烧物 ,火箭推力下降。 55s后火箭头部抬高 ,升高超过预定高度 ,速度下降。接着从地面发出“降低头部”的指令 ,以期纠正火箭的姿势。到 75s时 ,第 2级火箭点火 ,然后第 3级火箭启动 ,但它们均未达到预定速度。不久 ,宇宙科学研究所所长松尾弘…  相似文献   

10.
阿里安空间公司公布阿里安-5火箭用的3颗卫星分离机构的概要。在能容纳直径4.57m大型卫星的斯佩尔特拉(SPELTRA)分离机构的上部,搭载了称为斯皮尔玛(SPILMA)中间构架的分离机构。在斯皮尔玛的内部和上部,可各搭载1颗在阿里安4火箭上搭载的直径3.65m卫星,这样它可同时发射3颗卫星。  相似文献   

11.
3月11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一枚“阿特拉斯-5”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火箭上搭载着一颗Inmarsat 4-F1型移动宽带通信卫星,这是“阿特拉斯-5”型运载,火箭到目前为止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的最重的一颗商业通信卫星,因此火箭上增加了三个固体燃料助推器。  相似文献   

12.
日本科学卫星的历史日本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采用L-4S型火箭发射的“大隅”。这颗卫星是日本宇宙航空科学研究所的前身,即东京大学宇宙航空研究所为了掌握人造卫星发射技术而采取的第一个步骤。L-4S型火箭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火箭,并且只在第4级火箭上有姿态控制。这种简单的发射方式原封不动地被第一代的“缪”火箭即M-4S火箭沿袭下来,用以发射科学卫星。 1970年2月11日,搭载24公斤试验卫星的L-4S-5号火箭发射成功,把这颗卫星送入倾角为31度、远地点高度为5140公里、  相似文献   

13.
1991年7月16日阿里安火箭发射了欧洲地球资源卫星-1,其上还搭载了4颗小卫星。今后,该火箭还将搭载发射下述小卫星。 1.南朝鲜的实验中继卫星“Kitsat”它是南朝鲜的第1颗小卫星,采用英国提供的Uosat平台,并由英国帮助培训南朝鲜技术人员。南朝鲜将制造、发射两颗这样的小卫星,每颗卫星重50公斤,其中第1颗将于1992年7月搭载在阿里安-4火箭上发射,该火箭的主要载荷是美  相似文献   

14.
<正>近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以下简称"四院")自主研制的新一代两级北斗/GPS定位体制气象探测火箭圆满完成飞行试验,搭载的探空仪成功获得全程跟踪探测数据。该型火箭相对于传统的雷达式探测体制,定位精度更高、探测成本更低、操作更方便,填补了国内同类产品的空白。一直以来,四院致力于加大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步伐,在完成国家指令性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依托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的技术、能力和人才优势,以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5.
据国际发射服务公司(ILS)宣称,他们将于1999年提供俄罗斯大推力质子-M火箭,把商业载荷送上地球同步轨道。这种新火箭的有效载荷能力增加50%后,将成为当今世界商业发射市场上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质子-M火箭将取代现有的质子-K火箭,这种新火箭能将3.5t重的载荷送到地球同步轨道,或者是将7.6t重的载荷送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该火箭将使用一个新的上面级——牛虹-K级,它是由曾在Rockot火箭上使用的牛虻-K上面级演变而来,并将置换现有质子-K火箭的使用液氧和液氢为推进剂的DM第四级,而K型火箭的其他三级也将要作改进。新火箭…  相似文献   

16.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23,(3):18-21
<正>美国 RS1火箭首飞失败 1月11日,美国创企ABL航天系统公司的RS1火箭在阿拉斯加太平洋航天港进行了首次发射,但火箭起飞后不久出故障,发射失败。火箭落回发射台,导致地面设施受损。不久,ABL公司称,火箭第一级在起飞10.87秒后完全丧失电力,导致该级9台发动机全部关机。RS1火箭首飞携带的是全向技术公司的2颗高频通信试验6U立方星Vari Sat-1A/1B,曾计划在去年11月18日发射,但在火箭第一级发动机点火过程中被紧急中止,发射随后又数次推迟。此外,RS1火箭第二级在去年1月19日试验时发生事故,导致火箭被毁。  相似文献   

17.
4月18日晚23点59分,中国航天长征系列火箭——长征二号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其优美的腾空姿势把“试验卫星一号”和搭载的“纳星一号”两颗卫星送入太空,成功完成了一箭送双星的发射任务,书写了2004年中国航天发射9箭11星的火红开篇之作。  相似文献   

18.
迟惑 《太空探索》2023,(3):22-24
<正>2023年1月9日,维珍轨道公司“运载器一号”首次在英国本土起飞发射,在飞行过程中火箭上面级出现异常,未能顺利入轨。火箭上面级,是我们经常听说的一种设备。上面级的主要工作位置在冯卡门线以上的宇宙空间里,但它的任务并不是空间应用,而是把人造卫星或者其他航天器送到预定的工作轨道去。所以,虽然很多上面级看起来不像火箭级段,这类产品却依然是由火箭制造单位来研制和使用的。  相似文献   

19.
1996年11月21目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日本丸红公司在北京举行了卫星搭载微重力试验样品的交接仪式。 这次搭载是由我国第17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提供的。卫星于1996年10月20日由我国的长征2号丁火箭发射,11月4日卫星顺利返回。回收的搭载样品完好无损,遥测数据齐全。日方对长征火箭的再次发射成功、卫星及搭载样品的顺利回收表示祝贺。在我国发射的17颗返回式卫星中,16颗获得成功,成功率达94%。 这次搭载是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首次为日本用户提供服务。这是继为法国、德国提供微重力试验搭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9月1日,“猎鹰9”号在发射架上爆炸。当地时间2017年2月19日,Space X再次在NASA的Launch Complex 39发射站发射“猎鹰9”号,这次它成功将龙飞船送往国际空间站,并将第一级火箭安全回收。这项回收技术的完善将使火箭的重复利用成为可能,从而大幅削减航天项目成本。龙飞船搭载约2268千克物资和实验设备。NASA称,龙飞船大约需要2天时间才能追上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