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4 毫秒
1.
无人机是由遥控设备或机上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可重复使用的航空器.它有独特的一些优势,其起飞着陆场地小,能垂直起降、空中悬停,能向任何一个方向灵活飞行.它既可代替有人驾驶直升机执行其无法执行的某些空中作业,又可完成固定翼无人机无法完成的某些任务.特别是它隐蔽性与机动性好,可实现"零死亡"战略和战术.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基于置信度较高的飞行动力学模型的直升机平台侧向起降轨迹优化最优控制模型,使用间断有限元法离散该模型,使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SQP)进行求解,得到直升机平台上侧向起降单发失效后的最优操纵和飞行轨迹。以UH-60直升机为算例,分析了不同操纵速率加权系数对以最小下降高度为目标函数的继续起飞最优化轨迹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初始高度对以安全着陆速度为目标函数的中断起飞最优化轨迹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直升机临界决断点及直升机A类起飞、着陆性能验证试飞方法,针对某型机进行了起飞决断点、着陆决断点飞行试验,对飞行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临界决断点及在300m跑道上A类起飞、着陆性能试验结果,并明确了临界决断点飞行安全关键技术,更有助于其他直升机临界决断点飞行试验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4.
首先介绍了直升机积冰特点及对飞行安全的影响,以此为基础,结合一些特情和事故,分析了直升机脱离积冰区的操纵要领和积冰条件下的自转着陆,可供飞行员和理论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直升机外挂飞行中,由于操纵方式或直升机的稳定特性及外挂形式等原因,使直升机产生飘摆,飘摆会影响任务的完成及飞行安全、从飘摆的机理出发,重点分析飘摆产生的基本条件及横向飘摆产生的原因,以及县挂点位置、吊索长度、外挂物形状等对直升机和外挂物耦合运动的影响。并给出对飘摆的处置方法和预防措施。为保证飞行安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际飞行经验。  相似文献   

6.
贾新哲  杨松山 《飞行力学》1996,14(2):65-69,74
主要阐述直升机回避区曲线的试验确定方法,分析了影响回避区曲线的各种因素,导出了回避区曲线与直升机的自转性能,总距操纵应和着陆装置承受能力等参数的关系。该方法经飞行试验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可用于各种直升机的飞行试验,解决了新机试飞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直升机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升机是依靠发动机驱动旋翼产生升力和纵、横向拉力及操纵力矩,能垂直起降的航空器。与其他航空器相比,直升机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既能垂直起降、空中悬停,又能向前后左右任一方向飞行;二是当发动机在空中停车时,直升机可利用旋翼自转下滑,安全着陆;三是直升机不需要专用机场和跑道,可在陆上、水上、舰船上、房顶上等仅能容纳直升机的地方起降;四是直升机可以通过外挂的方式吊运货物或抢救遇险人员;五是直升机军民通用.陛很强,除了专用武装直升机外,几乎所有的直升机既可军用又可民用;  相似文献   

8.
刘兆林 《试飞研究》1995,(4):28-32,40
本文阐释了单发和多发飞机在起飞、着陆、复飞、中断起飞、继续起飞等飞行状态下发机停车的模拟方法,试飞员进行这类飞行试验时的操纵问题及模拟结果应评定的项目和应注意的问题,所述的内容既是保障飞行安全性的重要部分,也是飞行试验,特别是适航取证试飞中必须进行的试验内容。  相似文献   

9.
军用直升机起飞临界决断点适航试飞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飞临界决断点是直升机十分重要的参数,在起飞时单发失效的情况下关乎直升机的安全。为了提高军用直升机的安全性,以某军用直升机为研究对象,利用其地面飞行模拟器开展了CCAR29部起飞临界决断点相应条款在军用直升机适航试飞中的仿真研究,并结合数据分析了试飞方法及操纵感受,得到了某条件下的起飞临界决断点。仿真结果表明,所提试飞方法能够安全高效地获得起飞临界决断点,军用直升机可在特定情况下满足民机适航条款。  相似文献   

10.
一个专门设计的“着陆安全官”(LSO)模拟器最近被交付给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空战系统中心(AWSC)。该中心设在堪掊拉附近的诺瓦港中皇家海军的“倍天翁”号军舰上。该模拟器是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的FFG级导弹驱逐舰上的“海鹰”直升机操纵站的LSO的仿制品,它将为有关官兵提供培训和进修,这些官兵需要在海上操纵西科斯基公司的10吨级“海鹰”直升机着舰和起飞。培训和进修内容包括飞行前检查、升空、下降、无  相似文献   

11.
对直升机斜坡着陆试飞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首先进行了某型直升机斜坡着陆理论建模,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直升机能够满足试飞要求;然后根据所设计的试飞方案进行了试飞验证.试飞结果表明,直升机具备足够的操纵安全余量是斜坡着陆成功的保证;所获取的逆坡着陆、顺坡着陆、左/右横坡着陆不同的驾驶技术和操纵策略,为编写飞行手册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飞机油箱在飞机飞行、起飞着陆过程中,因气动紊流、发动机转子的不平衡、液压泵引起的脉动、武器的发射、地面凹凸不平等原因引起振动,再加上油箱内油液晃动的影响,能使油箱结构连接件松动,结构局部磨损或产生裂纹而造成泄漏,将影响飞机的飞行安全。为此需对油箱结构进行模拟使用条件的环境振动试验来验证其是否具有足够的耐振强度,在振动条件下是否能可靠地工作。  相似文献   

13.
HowtoMakeLandingDecision在飞行中有80%的事故发生于飞机的起飞和着陆阶段,而发生在着陆阶段的事故数量又远远大于发生在起飞阶段的事故数量。为了防范飞机在着陆阶段发生事故,特别是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着陆事故,提高飞机着陆质量和运行的安全,民航有关当局、航空公司根据国际民航组织公约附件和本国的民用航空规章及飞机运行区域、飞行运行特点都制定了各机型、各机场、各类进近的着陆标准,并且提出了稳定进近的要求,以帮助飞行机组做出正确的着陆决断。一、着陆决断的分类依据做出着陆决断的时机,着陆决断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  相似文献   

14.
陈少维 《试飞研究》1998,(2):11-20,48
一种推进操纵飞机(PCA)系统在F-15飞机上的飞行试验已在NASA德赖登飞行研究中心进行。飞机在使用手动油门的工作方式和一种增强系统工作方式锁定所有飞行操纵面的条件下飞行。后一种方式中,飞行员的拇指轮指令和飞机反馈参数用于油门定位。飞行评价结果表明,PCA系统可以用于使一架主飞行控制系统发生故障的飞机安全着陆。PCA系统曾用于把F-15飞机从严重失去操纵条件改出、下降和着陆。这个报告描述了PCA  相似文献   

15.
电传操纵飞机起飞着陆动态特性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亚昌  陈刚  李沛琼 《航空学报》1991,12(6):252-258
 以刚体系动力学理论为依据,结合飞机起飞着陆运动学特征,建立了起落架-机身组合刚体6自由度全量飞机方程。提出的阶跃跟踪驾驶员时域数学模型,有助于评价起飞着陆阶段人-机系统的飞行品质。然后建立机械操纵系统、电传操纵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编制非线性全量时域仿真程序,对起飞着陆动态特性做出了综合的全面的定量分析,其结果与试飞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16.
金长江  洪冠新  韩潮 《航空学报》1996,17(Z1):53-55
飞机穿越高烟囱排放的高速热气流,尤其是在起飞和进场着陆阶段,烟气流场将影响飞机的航迹保持,造成颠簸,或影响乘座舒适性。用数值仿真方法论证飞机在正常飞行和非正常飞行、开环操纵和闭环操纵、有风和静风情况下,穿越烟气流场的运动特性。实践证明论证结论与飞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城区环境中的建筑尾迹对直升机的安全起降有很大的影响,为研究建筑尾迹中安全进场着陆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飞行员工作负荷的飞行安全评估方法。以某型直升机为研究对象,建立耦合建筑尾迹流场的飞行动力学模型,进行人在环飞行仿真,并基于Cooper-Harper评级体系建立了飞行员工作负荷评估模型。采用该评估模型对直升机城区建筑尾迹中,不同进场着陆方式的最优化飞行操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直升机平衡计算与试飞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飞行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采取迎风的进场方式,可有效减小飞行员工作负荷,为提高进场着陆的安全性,采用45°~60°方位进场较合适。  相似文献   

18.
雷友益 《航空学报》1987,8(10):535-539
一、引言 直升机的旋翼不仅是直升机的操纵面,还是直升机的升力面。因此,直升机的性能品质及安全性等等无不与旋翼桨叶及其操纵系统相互作用的耦合动力特性有关。且不难明白在飞行条件下,它即取决于操纵系统中随频率或时间而变化的刚度特性也即动刚度特  相似文献   

19.
应用基于Lyapunov直接法的非线性不确定系统鲁棒控制方法,为某型直升机垂直飞行模态设计了鲁棒控制律,该控制律能保证闭环系统具有全局稳定性。为验证所设计鲁棒控制律的有效性,对直机机垂直飞行的三 机动:设定点悬停、起飞着陆机和忽上忽下机动,分别进行了闭环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律对系统参数的摄动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的操纵系统操作试验是以直升机在恶劣飞行条件下、且在操纵系统助力器失效时,判断直升机操纵系统本身有无过度变形、过度摩擦和卡阻现象发生以确保直升机在恶劣气象条件下的安全飞行。此试验是在某型直升机上严格按适航条例规定,在动平衡加载状态下全行程范围内往返运动进行测试研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