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了民航北京气象中心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运用InternetSocket网络通信程序设计方法,开发出的具有极强生产应用价值、客户/服务模式的网络应用软件。从而实现了机场大气警报,预报的网上实时发布和接收,提高了安全生产中航空气象保障服务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2.
CAACMeteorologicalInformationDatabaseSatelliteFax&BroadcastSystemOperatedattheBegnmngof19991月1日8时(国际协调时零点),民航气象数据库及卫星传真广播系统正式运行、民航华北空管局气象中心开始承担起全国统一的高空气象飞行服务职能。民航气象数据库是连接北京与广州,上海等六个地区航空气象中心的气象分布式数据库网络系统,北京制作的统一规范的高空气象飞行文件等资料通过卫星传真广播系统发送给53个国内主要机场气象台。民航气象数据库及卫星传真广播系统于1999年元旦正式运行@邵浩…  相似文献   

3.
随着航空事业发展,天气对空域的容量、效率和安全的影响愈来愈大。目前,在我国民航界,天气原因影响飞行的正常性已占据第一位。改善天气服务系统,提高天气服务质量势在必行。因此,了解国外动态,借鉴先进的经验,做好我国航空气象的未来规划是很必要的。本文介绍美国联邦航空局提出的保障21世纪改进空域系统的容量、效率和安全的航空天气服务系统设想,旨在有助于有关人员(气象、航管、飞行等)了解未来航空天气服务系统的发展趋势,在航空系统的发展规划中充分考虑航空气象系统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4.
1994年7月12日,中国民用航空医学研究室成立十周年暨第九届学术会议,在北京民航医学卫生中心召开,民航总局飞行标准司司长鄢远雄,代表民航总局领导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中华航空医学会主任彭彬教授,代表中华航空医学会致贺辞。出席会议的还有民航总局机关、总后、空军、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民航第一研究所、民航医学卫生中心、民航各管理局、各航空公司航卫部门和航空医疗  相似文献   

5.
一、现状1.航空气象服务及结构中国民航气象系统十多年来随着我国航空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90年在北京成立了民航北京气象中心,先后在地区管理局建立了中心气象台,绝大多数民用机场设气象台开展预报业务。现有民航气象台站124个,在职人员总数已达到2200多人,其中30岁以下人员占总数的61.2%,40岁以下人员占总数的89.5%,大专学历以上人员占总数的30.5%,这说明民航系统拥有一支朝气蓬勃、业务素质较高的气象队伍。  相似文献   

6.
历史的教训证明雷暴天气是安全飞行的大敌。民航各级飞行安全管理部门、航空企业的经营者、负责空中交通管制和放行飞机的航管及飞行签派部门,担负航路和航站天气预报的气象台站及直接驾驶飞机与恶劣气象打交道的飞行人员等,必须充分认识雷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世界区域预报系统(WAFS)隶属于国际民航组织,其目的是用图形和数字形式为航空气象部门及其他用户提供航线气象条件的预报。该系统有两个预报中心,分别设在伦敦和华盛顿,其产品通过卫星向世界各地广播。民航北京和广州气象中心接收并应用**陀(伦敦)的产品,以后还将通过计算机网向全国各机场发送。下边对WAFS系统的产品及其在我国航空气象上的应用做简单的介绍。二、*奸8的产品**陆的产品主要包括三大类:数字格点资料、电码传真图和航空气象报文资料。除了航空气象报文资料外,WAFS的绝大部分产品都是由数值预报结…  相似文献   

8.
一、航空气象的服务宗旨航空气象是专门为飞行服务的专业气象,是航空勤务保障的重要部门之一。按照飞行条令规定,飞行员在起飞之前务必要到气象台了解天气情况并领取“飞行气象文件”,否则是不能起飞的。如果天气条件低于飞行员的“飞行天气标准”,也是严格禁止飞行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航气象部门拟于近期购进4套世界区域预报系统(WAFS)地面接收站。其中两套安装在北京,用以接收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空卫星广播,一套安装在广州接收印度洋上空卫星广播,一套安装在上海,接收太平洋上空卫星广播。这4套接收站将通过民航卫星通信网络连接民航气象数据库,经过剪接、补充、修改,使其产品形成适合我国民航需要的航空气象产品,再通过卫星传真广播,发往我国民航  相似文献   

10.
鲁娟 《民航管理》2023,(10):12-16
<正>2016年3月,民航局正式批复了民航情报管理中心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志着我国航空情报服务(AIS)向航空情报管理(AIM)的过渡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正式开启了中国民航航空情报产品数字化转型的序幕。2023年4月17日,民航局局长宋志勇深入“民航三中心”(运行管理中心、气象中心、情报中心)调研时,  相似文献   

11.
每月要闻     
1999年7月1-31日7月1日,《飞行气象情报交换办法》正式实施,作为全国民航气象情报收集、转发中心的民航北京气象中心实现了国内外航空气象情报交换业务平稳过渡。7月1日,民航总局局长刘剑锋在京会见了台湾中华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洪彝先生一行,双方希望通过共同努力,积极促进海峡两岸空中直航。7月1日,中国民航总局颁布《关于下发国内航空货物运价的通知》,通知要求:自1999年7月15日起,国内航线实行新的货运价格,各航空公司不得擅自提高或降低国内航线货物运价。与新的价格体系同步,民航总局还将出台相应的航空货运市场规…  相似文献   

12.
张航 《民航科技》2007,(3):73-74
自从2005年10月27日零时起,民航昆明空管中心管制区范围内开始实施雷达管制指挥,这是我国西南地区首次实施这一世界上最先进的飞航指挥方法。从实旅雷达管制至今,昆明空管中心一直向航空飞行活动提供着安全有效的雷达管制,得到了许多部门的一致认可。雷达管制的实施不但让我们大大提高空域的利用率和增加飞行流量,减少航班延误,为航空公司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还使管制员大大地减轻了工作压力和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有关各部门、各军兵种飞行员相互之间、飞行和指挥人员之间、飞行员和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之间的技术、经验交流,中国航空学会飞行力学及飞行试验专业委员会和江苏、陕西、北京航空航天学会于1989年10日19日至23日在北京市怀柔县联合举办了“1989年飞行技术学术交流会”。来自全国13个省市的空军、海军、民航、航空航  相似文献   

14.
一、简介第三批日元贷款民航气象系统项目(JIIJ936001—0619)北京民航气象中心引进的多普勒气象雷达于1996年3月18日通过现场验收,正式投入了业务使用,为飞行人员、航行管制人员,特别是为气象预报员预报灾害性天气提供了有力的探测手段。这部雷达是由美国KAVOURAS公司生产的TDR—3600HP型C波段速调管全相干气象多普勒雷达,是采用了许多美国军用技术和固态电子技术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大功率雷达。设计上具有许多独到之处,它不但具有X波段雷达的分辨率,又有S波段雷达的穿透力,兼顾了10公分雷达和3公分雷达的长处,力求远处能看得到,  相似文献   

15.
每年第一季度,南京空管中心都把完成好“两会”代表乘座的专、包机、民航班机空管保障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今年也如此,中心召开专门会议,提前向空管和设备保障部门布置了具体任务,要求各保障单位要全力以赴、扎实认真第做好各项安全保障工作。航务部空管、气象和情报服务等部门及时收集各类信息,研究天气,  相似文献   

16.
张春玉 《民航科技》2002,(5):94-94,88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民航管理体制改革后航空气象服务的现状,并对入世后我国航空气象服务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初步探讨,分析未来来航空气象服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笔者认为,目前,是我国航空气象行业管理转型,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大好时机,加强航空气象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是入世后航空气象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立业之本。  相似文献   

17.
场面气压(QFE)是指着陆区(跑道入口端)最高点的大气压力,简称场压,以百帕(hPa)为单位。场压是影响飞行安全的重要气象要素,气象、飞行与航管部门都非常重视其准确性(国际上规定使用高度表拨正值,简语为QNH。QNH 是场压按标准大气条件订正到海平面的大气压力,单也为百帕)。今年以来,部分机组反映首都机场的场压时常有1百~2百帕的误差。由民航北京气象中心请气象仪器检测的法定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  相似文献   

18.
最近,民航天津空中交通管理站气象台为改进气象服务工作,提高预报准确率,对传统的天气会商模式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在全国民航气象系统道家利  相似文献   

19.
北京超宝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是生产数字式内通调度(内话/多路录音)指挥(灯光/气象/通信等设备集中控制)系统及调度指挥台桌等设备的专业公司。该公司生产的设备现已在民航系统中(如昆明机场、青岛机场、南京新机场、徐州新机场、哈尔滨机场、中川机场、通用航空公司等单位的站调、塔台、现场处、签派室和机场总控室等部门)大量使用,并在1997年民航空管局举办的“国际航空管制电子技术及设备展览会”上受到民航、空军、海军航空兵领导及各界专业人土的肯定。超宝公司设备在航行系统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大连机场春季天气特点,指出春季影响机场高空环流和地面天气系统,着重介绍了春季大连地区大风、降水、大雾、低云、雷暴等重要天气对飞行的影响及出现上述天气的地方性特点。从而给从事民航气象、飞行、航管、签派等人员以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