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通过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铝镀层,然后对其进行微弧氧化,并与TC4钛合金微弧氧化膜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了TC4钛合金磁控溅射镀铝微弧氧化膜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TC4钛合金磁控溅射镀铝后的微弧氧化膜表面比TC4微弧氧化膜更加平整、致密,其硬度是TC4微弧氧化膜硬度的3.015倍,其结合性能和摩擦性能均优于TC4微弧氧化膜。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H3PO4 C6 H1 1 NaO7体系中对TC10、TC3、TC1、TA2阳极氧化均能得到丰富色彩。研究表明 ,钛材的成分、电压、pH值、升压方式、氧化时间等对阳极氧化膜的颜色都有一定的影响 ,电压是影响氧化膜颜色的主要因素。此外 ,稀土元素铈和双氧水的加入能提高膜层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3.
以TC4-DT钛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温度(20,300,500 ℃)对TC4-DT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采用HT-5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对TC4-DT合金进行摩擦磨损实验,分析温度对摩擦因数及磨损率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能谱(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等方法探究磨痕的形貌和成分变化及磨损机理 。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磨损过程中TC4-DT合金表面不断生成氧化膜,摩擦因数从0.493下降到0.298,磨痕不断变窄变浅,磨损率大大降低;磨损机理在20 ℃时以粘着磨损、磨粒磨损为主,伴随着疲劳磨损;在300,500 ℃时以剥层磨损和氧化磨损为主,伴随少量的 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加工TC4、TC9钛合金的电解液进行了初选试验,着重研究了TC4在八种电解液中加工时蚀除速度V_1与电流密度i的关系,得到V_1=ai的直线方程式.研究了低电流密度区点蚀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并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点蚀的表面形貌。初步讨论了钛合金压气机叶片在电解加工中出现的一些表面缺陷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TC787触发模块的电机调速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晶闸管集成触发芯片TC787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分析了利用基于TC787晶闸管集成触发芯片进行电机调速控制的电路应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精度FTM高温微动磨损试验机研究TC21钛合金在150℃下的微动磨损行为。分析温度对摩擦系数及磨损率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等方法研究钛合金TC21在高温下磨痕形貌的变化情况、成分的变化和磨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钛合金TC21摩擦系数的影响与微动位移有关,位移越小,温度对其影响越小;温度为150℃时,磨损量较室温降低了67.4%~86.5%;磨损机理在常温下以磨粒磨损为主,并存在氧化磨损和粘着磨损,在150℃下以氧化磨损为主,伴随少量的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  相似文献   

7.
高速铣削速度对TC4钛合金表面完整性影响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TC4钛合金的高速铣削加工实验,研究了铣削速度对钛合金已加工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规律.利用专业金属切削加工有限元软件AdvantEdge,对TC4钛合金高速铣削过程进行了二雏模拟仿真.获得了在不同铣削速度下的温度场分布以及铣削速度对刀具前后刀面切削温度的影响规律.基于仿真结果,分析了TC4钛合金高速铣削速度对表面完整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切削区最高温度位于刀一屑接触面上,距离刀尖0.01~0.02 mm的位置.铣削速度对切削温度影响显著.切削温度整体上随铣削速度增加而升高,但当铣削速度为301 m/min时,切削温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TC21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双辉等离子冶金技术在TC21合金表面制备渗Cr改性层,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nter,EDS),显微硬度仪和划痕仪等研究了渗Cr层的组织形貌特征、硬度及结合强度,并 在20,300,500 ℃条件下使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基体及渗Cr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对比、探究,并分析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渗Cr层厚度为30μm,均匀致密,与基体结合力至少能承受64 N的垂直载荷;改性层表面硬度超过1 000 HV0.1,约为基体的3倍;TC21合金渗Cr后,不同温度下的减摩性能和耐磨性能均得到提高。在室温下TC21基体磨损机理主要是磨粒磨损、粘着磨损和氧化磨损,而渗Cr层的磨损机理主要是磨粒磨损;500 ℃时基体粘着磨损和氧化磨损程度变得更加严重,渗Cr层磨损机理是剥层磨损和氧化磨损。   相似文献   

9.
采用热等静压工艺对Ti一6A1—4V(简称TC4)雾化预合金粉的粉末冶金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不同的固溶温度、时效温度以及时效时间,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TC4钛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预合金粉工艺制备的Ti一6A1—4V粉末钛合金材料力学性能良好,于965℃固溶并采用水冷,然后在470℃时效,试样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适宜冷加工生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目的在于以实验法探讨TC3钛合金的超塑性及吹塑成形的可能性。改装了一台材料拉伸试验机,以适应超塑性拉伸的要求。实验结果证实这种钛合金原材料在900℃高温以极低的滑块速度0.5毫米/分拉伸具有688%延伸率,为普通拉伸试验所得的27倍之多。而在900℃,TC3钛合金板材在5个大气压的内部气体压力作用下能吹塑成各种复杂的形状。可以肯定地说,TC3钛合金原扳材为一相当出色的超塑性材料,只要施加低的气体压力就易于吹塑成任何整体的零件。显然,这一新工艺将为宇航结构选择上的设计构思提供更多的自由。  相似文献   

11.
研究新型损伤容限钛合金TC21在不同的刀具磨损状态下,采用高速铣削与常规铣削的加工表面完整性,重点研究表面粗糙度、加工硬化层、金相组织等因素对表面完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铣削能够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并提高加工的效率,同时通过观察加工硬化层与金相组织可以发现,即使是刀具在严重磨损的状态下,也不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加工硬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改进了商用有限元软件MARC的默认加载算法,超塑成形过程中改进的加载算法控制零件上应变速率最高的20个单元的平均值。对复杂形状的TC4盒形件超塑性成形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获得了优化的压力p-时间t加载曲线和超塑成形零件的壁厚分布。根据加载曲线,进行了超塑成形实验,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且优化的加载曲线改善了成形零件的壁厚均匀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恒温超塑性成形工艺效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升温超塑性成形的新工艺方法,并用模糊神经网络对升温超塑性胀形成形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出了优化后的TC4钛合金升温超塑性胀形成形工艺的加载曲线,利用优化后的成形工艺参数进行了某航空器用TC4钛合金薄板盒形件的升温超塑性胀形成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恒温超塑性成形相比,此工艺可以显著地缩短成形时间,在本文试验条件下每个零件可以缩短成形时间10min,并可改善材料的成形性,获得厚度分布均匀(厚度分布不均匀率〈8%)的成形零件。基于模糊神经网络方法进行成形工艺参数优化的升温超塑性成形方法可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TC4-DT钛合金不同热变形条件下流变应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实验机,研究TC4-DT钛合金在温度850~1 000°C,应变速率0.01~10s-1,变形程度为70%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分析流变应力行为及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建立并验证高温应力本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TC4-DT合金在950°C以下的较低温度变形时应力软化现象非常明显,在950°C以上高温度变形时,低应变速率(如.ε=0.01s-1)促进了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发生,而在较高的应变速率(如.ε=10s-1)时,一般只发生动态回复现象;并验证试验合金高温变形时的流变应力规律服从Z参数的双曲对数函数形式,模型预测应力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23%。  相似文献   

15.
应用Nd:YAG高功率激光器对TC6钛合金试样进行了激光喷丸,对部分强化试样623K真空保温10h。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电镜(EBSD)、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设备对试样强化层形貌和纳米组织进行检测,采用显微硬度计进行显微硬度测量。测试结果表明:TC6钛合金激光喷丸表面完整性好,未在表面引入微裂纹,表面粗糙度较传统表面强化低;激光喷丸后距离表面200μm范围内α相在冲击波作用下压缩伸长,α相和β相细化,保温后SEM测试显示强化层组织和强化层深度未发现明显变化;强化后衍射峰变宽,说明强化层发生剧烈塑性变形导致晶粒细化,并留有残余应变,未发现新的衍射峰说明强化过程中没有发生相变;强化后TC6钛合金表层产生纳米晶,保温后强化层位错密度降低,纳米晶晶界更加清晰,未发现纳米晶长大;激光喷丸硬度影响层达500μm,表面硬度提高12.2%,保温后表面显微硬度降低10HV0.5,硬化深度未发现变化。以上研究表明,TC6激光喷丸纳米组织和显微硬度在623K温度下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有利于提高钛合金的抗疲劳、抗磨损和抗应力腐蚀的性能,从而突破了美国规范AMS2546中关于钛合金只能在589K温度下应用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针对小卫星迅猛发展对标准化的需求,全面分析了现阶段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ISO)制定的小卫星方面的标准,给出了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对小卫星的定义,小卫星与传统卫星的差异性分析,详细介绍了ISO/TC20/SC14组织制定的小卫星包括设计、发射、验证、运行4方面的国际标准和立方星标准。  相似文献   

17.
介绍用于三相电动机缺相保护装置的设计方法,采用集成芯片TC783A为核心元件实现,有效地解决三相电动机其他保护元件的局限性。具有快速切断控制回路电源的功能及缺相指示和相序指示,试验证明系统工作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基于TC787高性能移相触发集成电路的原动机仿真系统。该系统综合了原动机仿真系统数学模型已有的成果,采用新型的TC787高性能集成电路代替分立元件或KJ/KC系列集成电路进行移相触发,硬件线路大为简化。其静态和动态测试表明,系统能很好地实现对原型电动机各特性的仿真,且与模拟电路和KJ/KC系列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案相比,整个系统的控制精度、可靠性和稳定性等大幅度提高,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更合理的焊接工艺方法,作者采用TTG焊接1.2mm的钛合金薄板,分别采用焊接电流为65A、60A、50A和55A焊接四组试样,并对焊件进午亍外观分析、无损检测、拉伸性能测试、金相扫描等检测,通过对比,采用焊接电流为65A,焊接速度为173mm/min,正反面Ar气的流量为10L/min,钨极直径为Ф1.6mm,焊丝直径书1.6mm的工艺参数来焊接1.2mm的TC4钛合金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