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飞机结构强度设计的过程需要基于有关材料的力学性能数据。为了避免因材料偏差而引起的结构破坏,应尽可能的排除可避免的影响因素,以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本文以多批次、不同厂家生产的UNI23100/9314碳纤维预浸料作为研究对象,对采用热压罐工艺和真空袋工艺制备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开展了性能验证及评价分析。对试样进行拉伸及压缩试验,测出其单层(0°)拉伸强度、压缩强度、拉伸模量、压缩模量,并统计得出数据的离散系数和标准差。通过试验结果的比对,总结得到试样的制件厂家、材料批次、试验厂家、数据处理厂家及操作误差等因素对产品力学性能造成的影响,对其未来的设计标准、生产规范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厂一些军品零件小、精度高、批量少的特点,用原有普通车床加工难以保证,我们将上海水平仪器厂生产的直流感应同步器和上海机床电器厂生产的SF2数显表联合使用,安装在CM6125车床上,作为精度测量,提高了产品零件的加工精度,保证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3.
航天产品的品种多、批量小、装配工艺要求高且以手工装配为主,对装配操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针对航天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操作者装配引导训练的需求,分析了产品拆装工艺操作流程和现场状态信息,提出了面向增强现实装配引导的工艺信息建模方法,在计算机视觉识别和三维环境感知技术基础上,研制了包含装配作业现场操作指导、关键部件检验记录功能的一体化训练系统,为装配操作者提供智能辅助支持,有利于提高航天产品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4.
工业现场生产的产品批量小、更新快、品种多,存在工作效率低、检测或识别质量得不到保证等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目标识别分类方法。采用线阵相机,通过控制产品运动,获取产品表面完整的信息图像,利用多层感知器对图像拼接和处理后的字符进行识别,确定产品型号及批次,引导机器人完成产品的准确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方法识别时间18 ms,识别准确率98%,可有效解决人工作业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锻铸毛坯壳体类零件的机械加工过程中,最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毛坯的定位。定位方法选择得当,质量不高的毛坯可以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反之即使毛坯合格也会造成零件报废。通过实例介绍了壳体毛坯机加定位方法的选择原则和技巧,主要有分散加工原则、巧用工艺凸台、合理选择加工余量以便修正等,利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
国外某公司是一家生产中小型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公司。从该公司发动机零件的检验状况可以概观国外机械零件的生产检验特点,吸取国外的长处,促进我们的检验技术,不断提高发动机零件的生产质量。一、检验状况 1.检验体制某公司设质量控制部,负责该公司的全部质量工作。负责制订产品零件的检验文件、编制工艺规程中的检验工序、以及设计检验工装。这样的体制将能够有机地联系保证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并且使检验工作不受外来因素  相似文献   

7.
驻厂(或科研单位)军代表作为监控军工产品质量的人员,过去只着重对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检验、验收,这是不可能全面有效地保证军工产品质量的;因此,必须将军代表的质量监控工作向两翼延伸——从产品研制过程始,至使用过程止,对产品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才能真正保证产品的质量。作者就军代表工作“前伸”和“后延”的重要性和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航空电子产品装配的特点是所需物料较多、装配工艺复杂、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等,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研究装配过程,并对过程中的失效模式风险进行分析。本文以某型航空电子产品装配过程中的零件装配、绝缘垫粘贴及零件冲压为例详细说明 PFMEA 方法在装配过程中的应用,找出装配过程中风险较高的项目,通过工装辅助来降低风险,提高产品质量。本文将 PFMEA 这一可靠性研究工具引入航空电子产品装配过程,为航空电子产品装配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有效的风险预防手段。  相似文献   

9.
航空制造企业因生产流程长、零件周转频繁,导致生产过程中,因产品防护不当导致的故障居高不下,零部件磕碰划伤轻则影响产品美观,重则发生质量事故,造成产品报废,因此在如何在各个环节中减少甚至是避免磕碰划伤,保证产品质量,是航空制造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通过对航空制造企业产品防护的现状分析,识别关键影响因素,设计产品防护提升方案,并基于产品的分簇分类,确定防护改善重点,分步有计划地组织改善,主要从工位器具改善、防护责任落实、防护意识提升、管理监督、标准作业推行等方面来组织实施,有效降低由于产品防护不当导致的磕碰划伤,全面系统解决产品防护问题,形成产品防护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复合材料在商用飞机项目中的持续可行性取决于其能否持续不断地降低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诸如自动纤维铺放(AFP)和自动铺带技术(ATL)的发展推动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提高了生产速度和效率,但是产品质检的过程一直限制着效率的提高,因为传统的质检程序一般依赖于人工检查,通常采用目测检查手段,这就造成了时间成本的增加。近年来,不断发展的在线检测技术,提供了更快,更准确的零件检测,提高了产品质量。因此可以预见,这将是未来航空航天工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基于飞机生产过程中长期固存的问题进行要点采摘,对于操作者在生产过程中的认识误区、原因分析做出比较详尽的叙述,对于完善设计和改良产品质量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对国外同类先进卡箍产品标准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国内技术状态和国内型号实际应用情况,对卡箍关键零件的结构尺寸、材料、工艺及性能考核评价与试验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和完善。通过对不同研制和使用单位生产的多规格多批次卡箍(优化后)进行试验验证,结论均为合格,且在装机和试飞考核中均未出现质量问题,证明了优化后的卡箍技术要求和性能考核评价与试验方法的合理性,推动了卡箍产品质量的提升和技术的发展,接近国外先进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当前,许多生产企业都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那么标准化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有什么作用?其相互关系又是怎样的?搞清这个问题,有助于加速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加强标准化工作。木文从三个方面谈谈标准化在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一、标准化与产品质量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用什么作标志?产品质量指的是产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所具备的自然属性或特性。简而言之,产品质量等于使用价值,也就是说,产品质量是通过使用价值宋体现的。例如,一般机械工业产品用三个特性标志产品质量的状况: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作为武器装备生产、交付过程中重要的评价指标,产品质量水平对评判武器装备质量一致性具有参考意义。本文以空空导弹为武器装备研究对象,从引起质量问题的原因出发来评价产品质量水平。基于因子分析的产品质量水平评价从原因和故障数两个维度进行研究,把7个影响因素转化成2个公因子。相比于单枚产品故障数的评价,因子分析法充分利用数据信息,得到的结果更能反映武器装备各批次之间质量水平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对PEEK/CA450材料特性、切削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加工试验研究了该材料典型薄壁零件的工艺特点、切削参数及热处理过程,优选出最佳的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优化零件结构设计可以有效降低材料内应力和加工难度;采用PCD刀具及合适的切削参数可以保证该材料薄壁零件的加工质量;加工过程中的热处理有助于提高产品的成品率和尺寸精度。采用优化后的工艺方法,最终成功加工出符合设计性能要求的PEEK/CA450薄壁零件。  相似文献   

16.
某机座舱侧位锁零件用GCr15钢制造,图纸要求表面镀铬,经常发现裂纹,裂纹的产生均在零件磨削、磁粉探伤、镀铬处理后,零件装配之前,因此给飞机的装配进度和质量带来了困难和隐患,为提高零件生产质量,杜绝裂纹的产生,对零件的热、表处理工艺进行了分析验证并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改进措施,通过几批次飞机生产的考核已达到了预期效果,质量明显提高从而保证了飞机生产的进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航空用钢和高温合金质量控制导则》是保证这些材料及其锻件生产质量可靠性、稳定性和可追溯性的重要标准,可供在这些材料的订货合同中援用。本标准对这些材料的供方、有关技术文件、原料、工序、工艺更改、批次管理、不合格品控制、转厂生产控制以及售后服务等规定了管理办法。本标准也适用于航空民品及其他部门产品的相应材料的生产。  相似文献   

18.
虚拟制造技术可以在产品设计阶段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建模、仿真和优化,从而更加高效、经济、灵活地组织生产,达到了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优化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介绍了虚拟制造技术的含义、特点及国内外应用概况;综述了虚拟制造技术在航空制造业的应用,包括飞机虚拟设计、零件虚拟制造、部件虚拟装配和生产线规划等方面应用的成功案例,从而展示应用虚拟制造技术的意义;最后,总结了虚拟现实技术在飞机设计与制造过程中被广泛应用的发展现状,并且展望了虚拟制造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航空用钢和高温合金质量控制导则》是保证这些材料及其锻件生产质量可靠性、稳定性和可追溯性的重要标准,可供在这些材料的订货合同中援用。本标准对这些材料的供方、有关技术文件、原料、工序、工艺更改、批次管理、不合格品控制、转厂生产控制以及售后服务等规定了管理办法。本标准也适用于航空民品及其他部门产品的相应材料的生产。  相似文献   

20.
零件加工过程的工艺因素都会给零件表面及表层带来(留下)特有的微观特征,这种微观特征与产品设计原理和零件性能特性要求的匹配性对高精度惯性产品的固有性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首次在惯性仪表制造体系中引入了零件表面微观工艺特征性概念,以解决仪表精度提高和合格率问题.采用微观工艺特征分析方法思路,从产品设计技术特征(原理特征和性能特征)角度,从更微观、更微小的细节去识别、分析加工合格的零件存在的某些特征状态.初步分析了动压马达半球零件加工表面存在的两类微观特征可能导致惯性仪表生产合格率低、参数稳定性差的影响机理和特征形成的制造因素,提出了改变和完善产品制造工艺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