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大利塞列尼亚和SMA公司合作制造RAN-11A/X和RAN-12L/X警戒雷达,其双波段天线采用D波段(1340—1450MHz)收/发机和一台分开的I波段发射机,天线在俯仰和转动上都是稳定的.D波段脉冲多普勒全固态雷达主要用于对空监视.其他特点有:脉冲重复频率高的全相关处理,多极点动目标显示滤波以及采用新数字技术的脉冲压缩,以提供优异的杂波中能见度和恒定虚警率特性.I波段雷达主要用于面监视,也可以作有限的空中监视.这些雷达适于在小型舰只上作主监视系统,也可以用作大型舰只上的主监视系统的后援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前箔条干扰已成为反舰导弹的主要对抗手段,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急需解决抗箔条干扰这一技术难题。在研究末制导雷达目标特性及箔条干扰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三种典型干扰,并提出了4种可行的抗干扰措施: (1)采用雷达/光电复合制导体制; (2)采用双极化末制导雷达体制; (3)导弹采用隐身技术和战术; (4)末制导雷达加装抗箔条干扰的辅助电路。根据末制导雷达的现状和我国的技术水平,上述4种技术措施是可行的,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星载多频段双极化共馈微波辐射计天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云裳 《宇航学报》2004,25(1):52-59
作为“神州四号飞船”留轨段主载荷的多模态微波遥感系统中的微波辐射计天线是我国第一个工作到毫米波段的航天器天线,其工作频段跨越近6个倍频程,采用了多频、双极化共馈源偏置抛物反射面天线系统,首次应用就获成功。本文着重阐述该微波辐射计天线的多频、双极化共馈系统设计和毫米波高精度反射面天线的实现。文中还介绍了空间反射面天线的计算机机电热一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碳纤维复合材料天线反射面低变形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保证星载天线的在轨工作,需要严格限制天线的热变形。文章参考国外先进天线设计案例并考虑国内生产工艺,以某卫星抛物天线反射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全碳纤维复合材料夹层结构设计新型天线反射面构型。首先,给出天线型面误差的计算过程来反映天线热变形程度;然后,基于正交试验法,对某卫星的天线反射面型面误差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分别对蒙皮与芯层完成低热膨胀系数的优化设计。仿真结果显示:文章设计的全碳纤维材料天线夹层结构因热变形而产生的型面误差仅约为原先设计的全铝反射面的1/6,证实了全碳纤维材料天线夹层结构在低变形方面的优势及此优化设计方案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高烽 《上海航天》1993,10(3):35-40
在分析主动雷达导引头杂波的时频域分布图的基础上,介绍了雷达导引头抑制背景杂波干扰的多种技术途径,例如利用最佳角模糊图降低视在杂波能量、设计最佳信号使信号模糊图与杂波环境图匹配、采用最佳检测系统和最佳接收体制减少杂波影响等。最后讨论了杂波识别与抗杂波逻辑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星载反射面赋形天线为指定区域进行有效覆盖,减少相邻区域间的干扰,在卫星直播通信、雷达以及射电天文学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文章讨论了3种传统天线赋形技术:波前法、口面场优化法以及反射面直接展开法;针对在轨重赋形天线实现的两大困难,介绍了2种远场快速分析方法,讨论了反射型面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Kim  JJ bESL.  OB 《空载雷达》2000,(1):29-33
若使现代机载雷达系统正常运行,雷达天线辐射方向图必须满足一定的技术条件。直到目前为止,多数雷达天线都是以一种清洁的天线环境(即没有考虑基底结构的近场散射或雷达天线罩影响)来设计和试验的。然而,这些高阶影响涉及到在日益增大的干扰和杂波干扰环境下增添一些外加性能要求的问题。研究了目前可以得到的用于机载雷达天线系统装配性能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机软件的能力及局限性。此外,还开发了一种新的级联方法,这种方法能够  相似文献   

8.
分析机载PD雷达的地杂波特性,研究杂波仿真技术。针对机载PD雷达地杂波形成的特点,从机载PD雷达的工作过程出发,基于后向散射系数模型,采用距离-多普勒划分法的杂波功率谱闭合计算模型,计算机载PD雷达的地杂波功率谱分布情况,经仿真分析地杂波分布规律受脉冲重复频率、载机速度和天线指向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一种时域信号重构方法,解决了如何由基于后向散射系数模型得到的杂波功率谱重构不具备时域统计特性的时域视频杂波信号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自适应旁瓣相消技术(ASLC)是现代军用雷达重要的抗干扰技术,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军用雷达抗有源干扰以及地海杂波抑制的性能.为了提高支援式干扰的战术效能,介绍了雷达自适应旁瓣相消技术的工作原理,分析了该技术的特点,提出了可能的对抗措施以及干扰信号设计样式,并对干扰信号效能进行了技术仿真,对于研发各类支援式干扰装备具...  相似文献   

10.
频率捷变是现代雷达抗干扰技术中最有效的先进技术 一技术应用于某型制导站后,在不改变原制导站功能,性能的情况下,能有效地对抗窄瞄准式杂波干扰;降低方面的宽带阻塞式干扰;由于采用了微要和步进电机控制技术,使制导站实现了智能化,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1.
陈曦  许建中  孟春祥 《宇航学报》2013,34(6):854-859
末敏弹干扰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军事应用价值。基于毫米波交流辐射计的工作原理和电路响应特性,提出了一种波形诱骗的毫米波有源干扰的新方法。采用毫米波干扰源发射窄频信号产生热源,经辐射计宽带接收和检波后获得宽时信号波形,视频放大器低频电路的微分作用使宽时信号波形失真为正、负脉冲形式的分裂信号,其中负脉冲部分类似末敏弹探测装甲目标的负向脉冲波形,实现模拟冷目标的干扰效果。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韩惠莲 《航天电子对抗》2005,21(3):14-16,50
论述了反辐射导弹诱饵诱偏的原理,分析了诱饵如何利用反辐射导引头的宽带天线、宽波束的特点进行诱偏,提出了在一定条件下可采用窄波束实现反辐射导弹对抗诱饵,以便及早分辨出雷达和诱饵。为保证反幅射导弹导引头产生窄波束以获得高分辨率并提高ARM抗诱饵干扰的能力,提出了实现窄波束的技术措施和实现窄波束被动雷达导引头的关键技术。理论和实践均证明这是可行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频率捷变与动目标检测(MTD)兼容技术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频率捷变雷达在抗有源杂波干扰、抑制海浪杂波以及提高雷达的探测性能方面,一般来说均优于普通雷达。为了抗雷达箔条和地物、云雨杂波干扰,须采用动目标检测技术。频率捷变和动目标检测是两种不同体制的雷达技术,两者在原理上及对器件的要求上都存在着矛盾。目前,国内外对频率捷变和动目标检测的兼容性还在进行研究。对全相参雷达,已实现了成组捷变与动目标检测的兼容以及随机捷变同频MTD处理;对非相参雷达,还仅仅是实现了二者的并存。本文分析了目前已经采用的、正在研究和可能采用的几种兼容方法的原理,主要性能及优缺点,提出了对两种体制兼容的最佳方案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星载高增益天线的应用需求,本文设计了一种带有相控阵馈源的伞状可展开反射面天线。首先介绍了反射面天线可展开机构的原理及设计,由碳纤维天线肋和金属编织网面组成反射面,在高精度可展开机构的动作下实现其收拢和展开,从而大幅减小其收藏包络尺寸。对于直径为1.14 m的可展开反射面天线设计了宽带相控阵馈源,采用金属Vivaldi天线作为相控阵单元,根据极化方式、焦径比和扫描范围选择排列成双极化矩形阵列,使可展开反射面天线在8~16 GHz内实现二维波束扫描,通过电磁仿真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宽带相控阵馈源能够有效地增加可展开反射面天线的视场,反射面天线在8 GHz、12 GHz和16 GHz时扫描到0°的增益分别是38.03 dB、40.65 dB和41.48 dB,扫描到+3°的增益分别是37.68 dB、40.68 dB和41.09 dB。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频段大型反射面天线对电性能的高要求,必须降低太阳热辐射对天线的影响。先计算一天中太阳入射角度的变化规律,再基于I\|DEAS软件仿真,得到一天中各时刻天线反射面上的温度、热应力场、热变形分布,然后针对阴影对天线结构的重要影响,以“分点分段”的形式给出不同时刻温度在反射面上的分布及其影响程度和规律,为工程人员进行天线的温度补偿和结构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弹载雷达干扰机的天线要求体积小、宽频带、高增益,且耐受功率大,对天线的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一种弹载大功率雷达干扰天线的结构设计特点进行了分析,从天线组成原理、馈电结构形式、材料选择、电磁场仿真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采用小型化、一体化的综合设计以适应弹载平台需要,并通过大功率辐射试验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叙述一个对中国国土赋形的Ku波段双栅赋形反射面天线的电气设计,采用了聚焦型焦轴分离方案和对极化隔离度部分约束的波束优化技术,介绍了极化敏感反射面设计原理及公式。  相似文献   

18.
根据脉冲调频测距雷达的基本原理和处理流程建立了信号级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试验分析了雷达的测距精度,以及这种体制雷达发射信号波形设计对雷达侦察装备侦察结果的影响,并分析了基于数字储频(DRFM)的转发式干扰对脉冲调频测距雷达的干扰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隐身技术属于无源干扰,是有效的抗雷达技术手段.目前应用最广的是“反雷达信号隐身”.实现反雷达隐身的途径有三种:(1) 改变飞机机身结构与外型;(2) 在飞行器外表面涂敷雷达电磁波吸收材料;(3) 用高强度、低比重的复合材料制作飞行器结构部件.随着隐身技术的发展,各种反隐身技术也应运而生.采用脉冲压缩技术、多波段雷达或频率捷变技术、降低噪声,以及采用其他一些非电子反隐身技术,都能有效地提高雷达效能.  相似文献   

20.
针对典型毫米波频段Ka和W频段下,毫米波主动导引头的抗主瓣杂波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建立了主瓣杂波功率、信杂比和信杂噪比弹道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对Ka和W频段的信杂比和信杂噪比进行了不同弹道条件下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天线口面下,W频段利用天线波束窄、角分辨率高,从而减小杂波分辨单元(条带)的优点,获得比Ka频段小的主瓣杂波能量。由于W频段受到接收机噪声较大的限制,W频段的抗主瓣杂波性能相比Ka频段的性能优势随目标高度的增高而逐渐减弱,在攻击低空目标时,W频段的抗主瓣杂波性能比Ka频段强;在攻击高空目标时,Ka频段抗主瓣杂波性能比W频段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