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竞争激烈的大型通信卫星商业发射服务市场(下)费雅佳五、长征火箭1988年11月1日,中国长城工业公司与休斯银河通信公司签署了用长征二号E捆绑式火箭发射澳大利亚第二代通信卫星澳星B(休斯空间通信公司研制的新一代HS601型卫星)的发射服务合同。1989...  相似文献   

2.
1990年7月16日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新一代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二号E首次发射试验成功,将一颗澳星-B的模拟星和巴基斯坦搭载星BADR—A送入轨道。它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设计和制造技术有了重大突破,大大增强了我国低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使长征系列火箭可以发射世界上大部分商业卫星。这种火箭1992年又为澳大利亚发射了两颗由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澳星-B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休斯飞机公司和休斯通信集团公司于1992年1月29日将卫星运抵中国,准备于3月8~28日择机用中国的长征二号E火箭发射。 休斯公司生产自旋稳定卫星已有近20年的历史,这颗为澳大利亚生产的HS601是第一个三轴稳定的卫星,该星叫做澳星B(Aussat B)。今年八九月份还将用  相似文献   

4.
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料是第一代聚合物材料,纤维增强塑料是第二代聚合物材料。分子复合材料是新出现的第三代聚合物材料,它们可看成是一种刚性和柔性卷曲大分子均匀分散的增效复合材计,除柔性卷曲聚合物分子由刚性大分子增强外,其基本概念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相同。本文将讨论这些材料在声振动稳定结构及近地轨道航天器上的可能应用,另外还将对分子复合材料的固体热力学分子理论及统计力学作些介绍。  相似文献   

5.
据报载,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2月6日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美国休斯公司董事长迈克尔·阿姆斯特朗一行。会见时,阿姆斯特朗说,他对休斯公司与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在对外发射服务中,特别对在澳星B2失踪故障进行调查分析过程中,中国专家所给予的合作表示满意和感谢,并明确表示,下一次发射澳星B3(澳星B2的替代星)还用中国的火箭。  相似文献   

6.
许兴 《中国航天》1992,(4):15-18
多年来,陆地卫星(Landsat)一直是美国主要的民用陆地遥感卫星,目前,陆地卫星已发展至第三代,即陆地卫星6和7。本文介绍了陆地卫星6和7的构成,有效载荷及地面设施。  相似文献   

7.
,飞 1W- …~.-一’·二;\、二二””航天部领导在澳星发射现场  相似文献   

8.
“和平”号空间站是苏联第三代多功能、多用途、多接口(6个)的永久性的轨道站。由对接舱、生活舱、工作舱和发动机舱(服务舱)四部分构成。采用先进的舱段式组合结构,利用站载计算机实现最大限度的自动化。“和平”号质量21吨,长13.13米,最大直径4.2米。自1986年2月20日发射入轨一年来成功地进行了多次重大的空间活动,诸如与“联盟”T-15号、TM-1号交会和对接;与“进步”25号~28号对接;“和平”号-“联盟”T-15-“进步”25号三者联合飞行以及“和平”号-“联盟”T-15号-“进步”26号三者联合飞行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国际通信卫星组织董事会于1988年9月批准建造的新一代国际通信卫星——国际通信卫星Ⅶ的背景及卫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美国航宇局于1995年发表了关于航天火工装置设计、研制和鉴定的技术备忘录,文中讨论了火工装置及其应用系统的设计和研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并提供了工程信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工程》2011,(2):71-71
据澳大利亚每日航天网2011年2月17日报道,首枚“织女星”(Vega)火箭已经在发射场完成组装,计划在2011年9月发射。Vega火箭高约30m,主要用于发射小型航天器,能将1500kg的有效载荷送入700km高的圆轨道。  相似文献   

12.
斯波特4是斯皮特地球观测系列第二代的第一颗卫星,计划在1993年下半年发射。斯波特4的有效载荷(图1)包括一套新的被称为“植被仪”的中等分辨率的成像系统。该系统收集的图像数据极好地补充了一颗星上的两台HRVIR仪获得的高分辨率(10m或20m)数据,HRVIR仪是从斯波特1到3使用过的HRV仪中衍生出来的。 本文首先概述了斯波特4的任务目的以及植被仪概况,然后对植被仪(IPV)的各部分组成的理论设计、性能数据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美国航宇局正在进行的先进载人运载系统(AMLS)研究工作旨在明确美国的第二代航天飞机方案。本文对美国现有的航天飞机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对美国今后对载人航天运输的需要进行了展望,进而指出了发展新一代航天飞机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文章对AMLS方案进行了评述,分析了它的使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可见光和近可见光传感器在研究阶段初期曾被广泛应用,后来,微波传感器的出现使其相形见拙。然而,在近期的大量新一代传感器的飞行实验中,这种传感器大有东山再起之势。本文将简要介绍可见光及红外等第一代传感器及其在机载实验中的使用情况,叙述从机械式到推扫式扫描仪再到非扫描传感器的发展过程。本文所提及的传感器均为法国及欧洲最新的传感器设备。  相似文献   

15.
骆剑 《上海航天》1994,(5):12-16
叙述了适用于大型宇航结构动力学再分析和动力学模型修正的方法。采用试验模态数据,应用灵敏度分析技术直接修正结构参数。利用矩阵摄动法计算灵敏度矩阵,用模态变换法进行结构参数修正的叠代计算,大大减少了动力学模型修正的计算量,同时又保证修正后的动力学模型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采用最优化整体拟合法扩充测试模型,可以有效地抑制试验随机误差。计算机仿真算例和H梁应用实例证实了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利用四元数作为误差信号进行航天飞行器姿态控制的控制规律,应用Pontrgagin极小原理导出了喷咀最优控制开关曲线,所得结果不仅可用于交会对接段也适用于航天飞行器上升段和返回段的姿态控制。  相似文献   

17.
礼炮设计局的航天计划礼炮设计局成立于1951年3月。当时组建了一个飞机制造厂,专门制造重型轰炸机,产品有至今仍在使用的3M(M4)型远程轰炸机和M50型第一种超音速轰炸机。1960年,工厂改组为宇宙火箭设计局,在60~70年代制造了质子号运载火箭(已...  相似文献   

18.
1990年7月16日北京夏令时9时40分,我国新研制的一枚长征二号E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地把一颗澳星-B的模拟星和搭载卫星BADR-A送入轨道。这是继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从这里成功地把亚洲卫星一号送入太空之后,我国在航天运载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航天员》2011,(6):11-11
据澳大利亚每日航天网站12月2日报道,NASA选择鲍尔等五家公司研发新方案,演示验证太空中的太阳能电力推进技术。这对于未来实施载人深空探索任务而言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日本众议员、经济计划厅厅长近藤铁雄在美、日开发利用空间讨论会(1985.12)上倡议,在21世纪初建立太平洋航天中心,作为国际合作和航天活动的基地。根据近藤铁雄的倡议,日本太平洋航天港研究会的山中龙夫于1986年5月以“21世纪航天活动与太平洋航天港”为题,提出建立包括太平洋航天港、太平洋空间城市和太平洋航天大学在内的太平洋航天中心的设想。本文由太平洋航天港研究会提供的文献所改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