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兴 《中国航天》1991,(8):46-47
1991年4月5~11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进行了其第8次飞行任务。在这次飞行任务中,宇航员们部署了一颗伽马射线探测器(GRO),并进行了各项预定的试验。 GRO部署活动 GRO是迄今已发射的重量和尺寸最大的一颗科学卫星,也是第一颗可再加注推进剂的卫星。这颗价值6.17亿美元、装有多种仪器的卫星将揭示宇宙中大多数爆炸性物体的实质,并证明关于反物质湮灭一类的奇特现象理论。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11月20日,据space flight now网站报道,NASA宣布将出资为日本"火星卫星探测任务"(MMX)探测器研制一台中子与伽马射线光谱仪"梅甘娜"(MEGANE)。MMX探测器计划于2024年发射,并将携带火卫一(火星的最大卫星)的首份样品返回地球。  相似文献   

3.
空间间接探测是暗物质探测的重要手段。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通过测量电子能谱结构、伽马射线谱线等对暗物质进行间接探测。为了满足空间实验要求,精确测量电子、核素及伽马射线的能谱结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采用4个子探测器,从上到下分别是塑料闪烁体阵列探测器、硅微条径迹探测器、锗酸铋晶体量能器和中子探测器。它们协同工作,保证了探测效率、本底抑制能力和粒子分辨力。卫星各性能参数符合设计要求,部分指标处于世界同类探测器先进水平。根据运行前530天的数据,得到了能量高达5 TeV的电子能谱精细结构,并首次在空间发现了电子能谱在0.9 TeV的拐折行为。  相似文献   

4.
我国将于2006年发射的绕月卫星的全部探测仪器目前已经研制成功,1月6日完成了首轮联合测试。该卫星将对月球资源和空间环境进行为期1年的探测。绕月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获取月表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表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以及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到月球之间的空间环境。此次测试的探测仪器共有24件,都是为实现这些目标而设计的。它们包括伽马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专用相机、成像光谱仪、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风离子探测器等。下一步科学家们将重点解决这些仪器在火箭发射时的振动、冲击以及空间真空、高低温和辐射环境中正…  相似文献   

5.
高能望远镜是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卫星的3台望远镜之一。其主要科学目标是在20~250keV能区进行巡天扫描,发现新的高能变源和已知源的新活动,同时监测伽马射线暴以及引力波暴电磁对应体。它的主探测器由18个直径为190mm的NaI(Tl)/CsI(Na)复合晶体探测器单体组成,具有5100cm2的几何面积,整体视场为5.7°×5.7°。高能望远镜在轨运行结果表明:探测器整体能量分辨率优于19%(在59.5keV时),时间分辨率和系统死时间优于6μs。  相似文献   

6.
美国6月11日发射的“伽马射线大区域空间望远镜”(GLAST)已顺利通过在轨测试。开始对剧烈而变幻莫测的宇宙伽马射线进行观测。与此同时,美国航空航天局于8月26日宣布重新命名该望远镜。新名字为“费米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为的是纪念高能物理学领域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7.
发射消息     
德尔它2火箭6月11日在卡角发射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伽马射线大区域空间望远镜”(GLAST)。卫星入565公里轨道。GLAST重4303公斤,配备有对来自宇宙深处的伽马射线进行监测的设备,有望加深对黑洞形成等重大事件的认识,将至少能工作5年,目标是10年。它由NASA与能源部合作研制,得到了法、德、意、日、瑞典和美国一些学术机构的大力参与。  相似文献   

8.
经过9年的太空飞行,美国“四大天王”之一的康普顿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子6月4日在地面控制下“跳海”。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造地球卫星,康普顿在伽马射线观测领域可以说是劳苦功高;让其离轨再入,是美国航宇局根据卫星的状况并出于安全上的考虑而做出的抉择。使命重大 伽马射线这种高能电磁辐射通常来自宇宙中的双星、脉冲星和黑洞等高密度天体。由于其辐射强度远大于这类星体的可见光,而地表臭氧层对该射线的屏蔽作用阻碍了科学家们通过它来探索宇宙的努力,因此在空间进行伽马射线探测对于揭开黑洞之谜、了解恒星的形成及演化具…  相似文献   

9.
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 6月11日使用德尔它2两级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了采用高技术的新型"伽马射线大区域空间望远镜"(GLAST),从而使天文学家们有机会揭示宇宙伽马射线的奥秘,并更加深入地洞察宇宙及其起源.GLAST 于火箭起飞约75分钟后进入高565公里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天宇来风     
《航天员》2011,(2):6-11
中国CHINA中国火星探测器模型曝光3月7日,"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在这次展览中,我国自主研发的火星探测器模型首次与公众见面。火星探测器模型在公众面前展露真容,引起了在场观众的极大关注。火星探测器主要由火星环绕探测器和小型着陆探测器组成。将对火星地形地貌、地下水源、物质的化学成分进行探测、分析。同时,也会对火星表面的气压、温度和风沙等气候情况进行监测,并将拍摄的照片和数据及时传回地面,为后续火星探测任务作准备。火星作为距离地球最近的类地行星,由于独特的科  相似文献   

11.
易林 《航天》2009,(9):10-13
继载人航天、嫦娥工程之后,在不久的将来,首个中国研制的火星探测器将在更遥远的火星上空出现,中国将展开自己的火星探测活动。2009年10月,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将搭载在俄罗斯“火卫一土壤”探测器上,由联盟号火箭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2.
发射短讯     
夏光  瞭望 《航天器工程》2011,20(4):38+59+64+71+116+151+154-38
日本将于2014年发射隼鸟-2小行星探测器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在2011年5月12日宣布,将于2014年发射隼鸟-2(HAYABUSA-2)小行星探测器。这个探测器将于2018年到达在地球和火星之间轨道上运行的1999JU3小行星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2011,(4):46-47
NASA“信使”水星探测器的主推力器3月17日点火工作约15分钟.使探测器减速进人绕水星运行的大椭圆轨道.成为人类绕水星做轨道飞行的首个探测器。接下来的一年里.探测器将对水星这颗太阳系中最靠内的行星进行研究.测绘其表面.并研究其成分、磁场、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与乌克兰联合成立的航天运输机构 (Kosmotras)明年将发射一系列美国探测器进行月球探测。这些探测器将由俄罗斯生产的“第聂伯”火箭发射 ,拍摄月球表面照片 ,之后登陆月球。最终这些小探测器能将商业货物运往月球 ,完成NASA的试验并对月球表面进行探测。根据Kosmotras与美国转移轨道公司签订的价值 2 0 0 0万美元的合同 ,12月 2 0日“第聂伯”火箭将发射一个模拟月球探测器同时搭载 5颗分别来自阿根廷、德国、意大利和沙特阿拉伯的卫星。该合同下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将在 2 0 0 3年 10月发射 ,它将携带 2架相机…  相似文献   

15.
<正>据sputniknews网站2015年9月4日报道,俄罗斯正着手策划高技术月球基地,该基地将是俄罗斯宇航员、实验室、探测器发射与着陆点,甚至是天文观测台的集成。距离人类最后一次在月球上行走已经过去40多年,俄罗斯航天局正在打算送探测器到月球上,以评估月球基地的潜在位置。月球-25勘察探测器将于2024年在月球南极着陆。月球-25正在建造中,一旦完成,探测器将携带8  相似文献   

16.
肖择 《上海航天》2006,23(1):26-26
2006年1月19日,美宇航局的新地平线号冥王星探测器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发射升空,预计该探测器将最早于2015年年中到达冥王星。冥王星在太阳系中是离太阳最远和最小的行星,其质量仅为地球的0.24%。新地平线号探测器将是人类第一个造访冥王星的探测器。科学家认  相似文献   

17.
火星稀薄的大气使得探测器再入火星时难以获得足够的减速阻力,为此,文章提出利用磁阻尼增加阻力的概念。高速再入的探测器与火星大气剧烈摩擦产生等离子体,利用探测器上的磁偶极场将等离子体捕获,同时在火星大气中形成一个“磁泡”区域并跟随探测器。由“磁泡”束缚的等离子体与来流的中性气体发生碰撞获得动量,又通过磁场作用将动量传递给探测器,从而使探测器获得一定的减速阻力。在磁阻尼的作用下,在同样的开伞高度探测器速度可降至更低,而低速开伞又可提高阻力伞打开的可靠性。因此,磁阻尼不仅可加快降低再入速度,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探测器着陆火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4月10日,俄罗斯拉沃契金生产联合体总干事谢尔盖·莱米谢夫斯基表示,欧空局将与俄罗斯合作开展月球计划。目前已确定欧空局将为2019年的首个月球探测器提供着陆所必需的高分辨率相机。除此之外,欧空局还将为第三个月球探测器提供月球土壤采样装置。现在俄罗斯尚未选择其他月球探测器系统的供应商,欧空局很有可能参与第三个月球探测器的高精度着  相似文献   

19.
1991年日本计划发射Solar-A航天器。该航天器将携带X和伽马射线观测仪器。其任务是用硬X射线(1.5~10万电子伏)和软X射线(0.3~3千电子伏)对太阳耀斑进行高分辨率成像。Solar-A任务具有很浓的国际合作气氛,其中包括与美国和英国的合作。  相似文献   

20.
火星探测器计划的官员已将火星探测器数据采集任务在时间上向前做了调整,因为火星将在1994年2月到8月间发生尘暴,探测器上的相机、激光测高计及其他一些仪器都将受到影响。另外,1993年12月20日至1994年1月3日为太阳合时期,届时通信也成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