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航天技术已经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好处。通过月球上的太阳能基地向地球提供成本低、效率高并且安全性好的太阳能则将是航天技术对人类的又一贡献。一种利用月球进行太阳能发电的系统被称作月球太阳能(LSP)系统。它不仅可以缓解地球上日益严重的自然资源短缺问题,还将为人类更广泛地进行空间探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建立月球能源公园的设想日本的一些研究人员提出建立一种新的能源系统,称为月球能源公园(LEP),作为下一代清洁能源。在这一设想中,将由建在月球上的核电站发电,电力以激光波束的形式通过位于静地轨道的输电系统传输给地球上的接收站。这种月球核电站采用热离子和...  相似文献   

3.
空间太阳能发电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是影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空间利用太阳能发电与核能发电并列解决地球上能源-电力不足的两大出路之一。空间太阳能电系统具有广阔的商业前景。有可能成为下世纪初空间技术的发展的新热点。本文在简要回顾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阐述空间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空间段-太阳能发电卫星的构成,设计要求及需突破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司马杭仁 《中国航天》2006,(10):25-26,32
近年来,随着世界石油价格的持续飞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把目光转向了月球。月球表面含有大量的氦3。这种在地球上很难得到的物质是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燃料,可提供便宜、无毒和无放射性的能源,被科学界称作“完美能源”。据俄新网5月18日透露,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公司正计划组织在月球大量开采高效率的氦3。该公司总裁谢瓦斯季亚诺夫说,月球上的氦3可能在未来成为天然气、石油之后的又一能源。该公司还建议把有害、耗电量大的生产活动转移到月球上进行。  相似文献   

5.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6):45-45
2007年9月20日NASA月球研究计划负责官员道格·库克称,按原先构想,NASA将分批发射小型载人登月舱建设月球基地,如今这一构想可能转变为单次发射一个大型登月舱,由无人驾驶飞船送上月球。月球基地的首选能源仍是太阳能,也探讨了使用核燃料作为月球基地能源的可行性。另一名官员杰夫·约德称,在新构想中,月球基地计划还将包含一对小型密封飞行器。飞行器体积将比当年阿波罗号飞船稍大一些,并加以密封,以防止宇航员遭受辐射,办法有可能是在飞行器壁添加一层“水障”。科学家们还讨论了如何建造“月球车”和载人“汽车”,以便利用月球基地探索月球上其他未知领域。  相似文献   

6.
易白 《航天》2011,(9):40-41
充分利用太阳能是新能源领域最热门的话题,对太阳能的利用设想甚至从地球开始延伸至浩淼的太空。在日本因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危机后,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取代核电的呼声日渐高涨。  相似文献   

7.
空间太阳能发电系统及其关键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未来世界能源的发展,文章综述了空间太阳能发电系统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包括空间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结构演化以及世界各国相关项目的实施和进展,重点讨论了空间太阳能发电系统相关材料技术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在航天和新材料领域的基础,提出了我国发展空间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月空间发展的关键工程与技术问题,从地月空间运输、月球和小天体资源、月面机器人、地月空间经济圈等角度开展了研究。地月空间运输分为天地往返、地月转移和月面升降等阶段,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环境特征发展不同的飞行器、运输方式和重复使用方案,并考虑地球空间站与载人月球探测的一体化设计。地球静止轨道是理想的地月空间工业园区,月球空间的真空、低重力、低温以及充足太阳能等条件为发展磁悬浮、太空电梯、天钩等电气化运输提供了便利;面对严酷的月面环境和稀缺的人力资源,月面机器人将发挥先导性和主力军作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航天员陪伴与辅助、人机协作等。地月空间发展不仅仅是载人登月,而是以建立地月空间经济圈为目标,促使国家利益从地面、海洋延伸至地月空间,推动太空产业从围绕地球向围绕地月空间发展,加速人类社会由地球文明向太阳系文明迈进。  相似文献   

9.
最近几年雾霾一直相伴我们左右,这也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日益智能化的主要能源是煤和石油等其他化学矿物能源,但是像煤和石油这样的矿物燃料燃烧必然产生各种污染物,而且是不可再生的,全球的存量也是越来越少的。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也必然是全球性的问题。为了解决迫在眉睫的环境和能源问题人们提出了很多办法包括利用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本文就核能的应用,从其历史与现状和优点与弊端等方面给予简单分析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2):226-226
从水能到地热能、从风能到生物能,人类一直试图寻找更清洁、更高效的能源,来取代传统的化石能源。中国科学院年届九旬的王希季院士早在30多年前就提出发展空间太阳能发电站是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他认为:"水能是有限的,风能、地面太阳能不稳定,核能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些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世纪,太空探测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重返月球、登上火星已成为21世纪太空探测的主要目标。尤其是离地球较近的月球,它上面的两种资源(丰富的太阳能和富含核聚变燃料氦-3)将能给地球带来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一种综合式载人月球基地总体方案及建造规划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载人月球基地是实现对月球资源深度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提出了刚性舱、刚性+柔性结构以及建造式等三种典型结构的载人月球基地方案,并对三种典型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综合式载人月球基地方案设想,基地内部主体创新性地采用充气式柔性连接的方式,外部主体包括月壤防护层、植物密封舱和应急救生飞船,活动系统包括月球车和月球机器人。围绕该方案并结合文章提出的载人月球基地主要技术指标,并对载人月球基地选址、结构设计和构建、空间辐射防护、热管理、能源、通信与导航、生命保障和应急救生技术等关键技术方案进行了分析,为中国未来建设载人月球基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有人月球基地构型及构建过程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工程》2015,(5):23-30
与传统航天器设计不同,有人月球基地涉及构型与构建、能源、月面移动、资源利用等诸多方面。文章在对国外有人月球基地不同构型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有人月球基地方案设想,包括刚性舱构型、刚性+柔性舱构型、建造式构型和综合式有人月球基地方案,并进一步提出了有人月球基地构建过程设想,可为我国未来有人月球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新世纪中人类要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人口膨胀3大问题,其中环境和资源这两个问题都与发电有着密切的关系。 迄今,人类发电用的能源绝大部分是来自地下的矿物燃料——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千百年来,矿物燃料的燃烧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不仅严重污染大气,而且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 同时,矿物燃料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地球资源,正面临着枯竭的危险,急需寻找新的能源。自然界水能资源有限,风能不稳定,地热能强度不足,都不能满足未来的大量需求。人们只能寄希望于核能和太阳能…  相似文献   

15.
空天瞭望     
正印度想在月球上造"雪屋"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正在研究在月球上建造可供宇航员安全藏身的掩体结构。印度总理办公室国务部长吉坦德拉·辛格于2018年3月22日书面回答人民院(议会下院)议员提问时称,ISRO正在和一些科研院所一道就潜在的月球居住结构开展实验性研究。这些结构  相似文献   

16.
2007年,NASA在空间探测、地球认知以及国际空间站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在航天飞机三次成功飞行之后,国际空间站的规模再度扩大,这为NASA“重返月球”建立永久月球基地以及母终的火星旅行奠定了基础。在这一年里,NASA启动了火星和小行星带空间探测计划,同时,地球科学卫星也获得了许多重要发现,如发现南极冰流下的水路如何影响海平面和发现世界上最大的冰架变化。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工程》2010,(4):85-85
据新华网2010年6月8日报道,日本建筑公司清水公司近日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利用太阳能的设想,而这一设想对太阳能的利用规模几乎超过以前提出的任何设想。该设想涉及围绕月球1.1万千米长的赤道建一条太阳能发电带,然后将电能转化为微波束和激光束发送回地球,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天》2003,(4):8-9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前不久撰文,对中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与规划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欧阳院士认为,月球探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全面体现,对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增强民族凝聚力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月球探测必将带动和促进一系列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月球上特有的矿产和能源,是对地球资源的生要补充。我国开展月球探测,参与月球能源与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可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此外,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探索性、开放性和全球性,国际合作的范围也极其广泛。因此,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实施,必将有利于在国际外空事务中维护我国的权益及推进我国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世界范围对能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空间太阳能发电概念为人类全面开发利用空间太阳能提供了可能;其中,微波电能传输是实现空间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极具潜力的技术方案,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与传统能源(煤炭/石油/核能)类似,空间太阳能发电必然影响地球环境,尤其是微波电能传输使用高功率的微波长时间、固定位置穿透大气层并长期照射地面接收站,必须研究和分析空间太阳能发电对环境的影响。因此,通过对太空发电站系统相关参数的分析,利用基于等效原理的口径场法推导出地面接收站系统附近场强的计算公式,进一步通过对发射天线照射区域进行划分的方法分别仿真地面接收天线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处的场强。最后根据我国政府制定的电磁辐射曝露限值管理标准提出公众、工医科设备及通信系统不受地面接收站电场强度影响的安全区域范围。  相似文献   

20.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技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将飞行至距地球380000km的月球,实现环绕月球对其遥感探测。由于任务目标不同,嫦娥一号卫星将遇到比近地轨道卫星更复杂的空间环境和飞行控制过程,所以必须解决面临的所有新技术问题。文章介绍了嫦娥一号卫星在轨道设计、月食、热设计、制导导航、测控、数传等方面的技术特点及研制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