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技术试验卫星6(ETS-6)是日本第一颗2吨级的大型地球同步卫星,于1987年开始研制,现已处于具体设计阶段。研制该卫星的目的是为了评定H-2火箭的发射性能,验证高性能实用卫星(2吨级三轴稳定的地球同步卫星)所需的通用仪器,以便为将来更高级的通信卫星仪器的研制和实验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天兵 《中国航天》2006,(8):3-5,8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迄今,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70余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发展形成了六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在微小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大型公用平台研制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中国航天事业的…  相似文献   

3.
子力 《中国航天》1996,(1):31-31
休斯公司研制HS702卫星休斯空间与通信公司正在研制HS702型三轴稳定卫星星体。这种新星体是目前所用的HS601星体的一种改型,但转发器容量增加了近一倍,供电功率最终也将几乎加倍。702型星体的第一个用户将是休斯电子公司的另一家子公司休斯通信有限公...  相似文献   

4.
世界正面临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新技术革命的核心是信息革命。通信是社会信息化的三大技术要素之一,而卫星通信则是现代通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当前全世界正在出现一个发展卫星通信广播的热潮。其特点有三个:一是数量多,除了现在仍在轨道上运行的为数众多的各类通信广播卫星外,近几年内正在研制和计划发射的同步轨道通信广播卫星(仅据表2所  相似文献   

5.
印度政府已经批准印度航天研究组织研制一种先进的地球同步卫星发射装置GSLV-MKⅢ,它可以将4t重的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 这种发射装置共分3级。第一级是装有110t燃料的液体推进剂发动机。第二级为两个捆绑式的固体推进剂发动机,每个发动机内各装有200t燃料,第三级发动机装有25t低温燃料。发射装置全长42.4 m,起飞质量为630 t。预计研制时间为6年。2001年4月18日,印度用自行研制的地球同步卫星发射装置GSLV-MKⅠ将1.5t级的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印度计划在2002~2004年期间利用改进型的地球同步卫星发射  相似文献   

6.
苏联发射首颗试验型地球同步卫星的时间,比美国整整晚10年。截止1982年底,苏联成功地发射了26颗实用型地球同步卫星(见表1),部署了3种同步通信卫星系统,逐步满足了它国内、国际通信和电信业务的需要。苏联的大型运载火箭只需6个半小时就可把地球同步卫星从拜科努尔发射场送上初始圆形轨道。失效的卫星通常从拥挤  相似文献   

7.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太阳电池阵在轨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卫星太阳电池阵的在轨特性主要受太阳入射角、地日距离因子、温度、星体遮挡、地球反照和衰减因素的影响。文章利用某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在轨数据,分析得出太阳电池阵输出功率的变化规律,并利用归一化处理方法,得出地球反照、星体遮挡、衰减因素对太阳电池阵输出功率的影响规律。文章的研究成果也适用于其他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可为后续同类太阳电池阵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10月17日23时21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托举"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四号直冲苍穹。随后,卫星被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四号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主要用于开展多频段、高速率卫星通信技术  相似文献   

9.
宗河 《中国航天》2006,(10):7-11,13
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迄今,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70余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发展形成了六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一、通信、广播卫星的公用舱设计概念通信、广播卫星一般采用地球静止轨道。由于静止轨道的固有特点,因而尽管这类卫星的数量日多,应用领域日广,但卫星的利用方式和技术方案已渐趋综合和统一。这种趋势集中表现为以下两种形  相似文献   

11.
中国从50年代末期开始航天技术的基础研究工作,30年来,已成功地研制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多种卫星,包括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和空间物理探测卫星等,取得了重要成就。这些航天系统都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可靠性高,费用较低。 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在8个航天专业技术领域的研制水平,从卫星姿态控制、火箭发动机到卫星返回技术和环境模拟试验设备,这些先进技术为有效地开展航天技术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可能性。 最后,本文对人类未来的航天活动发表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巴西地球资源卫星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年10月14日,我国使用长征4号乙火箭发射了我国和巴西共同研制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CBERS)。这是中国和巴西两个发展中国家在空间技术领域的第一个合作计划。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一、中国巴西地球资源卫星的基本特征  卫星系统性能特点1卫星的轨道是太阳同步回归?..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工程》2012,21(1):96-96
据《中国航天报》报道,2011年12月20日,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B火箭发射了尼日利亚通信卫星-1R(简称尼星-1R)。该卫星准确进入近地点203km、远地点42007km、轨道倾角24.8。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尼星-1R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是基于东方红4号平台研制的第8颗通信卫星,卫星波束覆盖非洲中西部及南部地区、欧洲中东部地区和中亚部分地区,主要用于通信、广播、因特网接人、远程教育、宽带多媒体和导航服务。  相似文献   

14.
正利用低地球轨道通信卫星星座实现全球互联网无缝链接,以整合多媒体、多渠道的通信广播业务,是近几年全球范围内快速兴起和发展的领域。2014年末到2015年初,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一网(OneWeb)公司、加拿大电信卫星公司等低地球轨道卫星企业公司为代表的卫星制造商与运营商相继提出相关计划,掀起了低地球轨道互联网卫星星座的技术热潮。2016年6月,美国卫星制造商波音公司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  相似文献   

15.
阐述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结构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结构构型和组成。着重介绍星体主要部件的结构,总结资源一号星体结构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6.
阐述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结构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结构构型和组成。着重介绍星体主要部件的结构,总结资源一号星体结构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7.
1974年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研制出一种N—Ⅰ型运载火箭。这是能发射130公斤同步卫星的三级火箭。1975年9月9日用N—Ⅰ成功地发射了一枚Ⅰ型(ETS-Ⅰ)「菊」技术试验卫星,至80年陆续发射了六枚卫星。其中,电离层观测卫星(ISS)「梅」,实验用同步通信卫星(ECS-b)「菖蒲2号」由于卫星的故障均未成功。还有实验用同步通信卫星(ECS)「菖蒲」号由于火箭的第3级与卫星分离机构的故障也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1977年2月23日日本首次成功地发射了一枚同步卫星—技术实验卫星Ⅱ型(ETS-Ⅱ)「菊花2号」。  相似文献   

18.
日本计划在1997年11月发射ETS-7(工程试验-7号卫星)。ETS-7将在1998年初进行一系列试验。日本国家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通过试验来研制空间对接系统,该系统将用于日本无人驾驶“希望”号空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另外,ETS-7还将进行在轨建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1月5日23时18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点火,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号送入预定轨道。"金牌火箭"实现了2017年我国宇航发射"开门红"。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抓总研制,是我国新一代大容量通信广播试验卫星,主要用于卫星通信、广播电视、数据传输等业务,并开展多频段、宽带高速率数  相似文献   

20.
《航天器工程》2010,(6):7-7
据中国新闻网2010年11月25日报道,北京时间11月25日00点09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A运载火箭,将中星20A通信广播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24min后,星箭分离;又45min后,星上太阳翼顺利展开;再14min后,天线展开,卫星按预定程序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标志着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