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计划建造5架航天飞机轨道器。第一架暴风雪号已于11月15日用能源号运载火箭发射,进行了不载人飞行。 第二架轨道器取名小鸟号,已经在拜科努尔发射中心与能源号运载火箭联装。据苏联公布,其长达10年的航天飞机计划已经耗资100亿美元。 鉴于能源号发射系统的灵活  相似文献   

2.
我国舰载导弹应用垂直发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舰载导弹发射系统应用垂直发射技术后,具有系统反应时间短、发射效率高;全方位发射无发射死角;发射盲区小;隐蔽性好生存能力强;成本低、全寿命周期费用少;便于模块化设计;特别是容易实现共架发射等优点。因此,垂直发射是舰载导弹发射装置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回顾了舰载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的发展过程,阐述了舰载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的现状,并提出了研制和开发我国舰载导弹垂直发射装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别介绍了英国宇航公司和西德MBB公司的霍托尔和森格尔航天飞机的启用时间、运载能力和研制费用。这两种航天飞机都可重复使用,并能水平起飞和着陆,可使低轨道的发射费用下降到目前美国航天飞机的1/5。  相似文献   

4.
日本支持希望号计划日本空间计划制定者在一份报告中重申要搞航天飞机,并要求在1994财年为希望号不载人航天飞机调拨研制费用。日本科学技术厅1994财年预算中没有带翼希望号航天飞机的初步投资计划,但希望实施一项验证机计划,包括发射费用在内的试验费用约14...  相似文献   

5.
美国未来航天计划顾问委员会去年11月提出应以现有技术迅速研制新型运载工具,供空间布署大型有效载荷使用,从而减轻对航天飞机的压力。据此,美政府和航天局希望研制国有发射系统,以提高国防部和NASA的发射效率和成本效益。这一希望的实现,将极大程度地取决于先进发射发展计划(ALDP)  相似文献   

6.
苏联能源号运载火箭第二次发射的有效载荷是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有关其综合发射设施更详细的情况现已有所透露。 该发射台设有筒形的宇航员出入通道。航天飞机右侧是勤务塔,它装在能源号发射台上,勤务塔上设有运载火箭发射用的全部装置。航天飞机左边是带有宇航员出入通道的发射塔。图1中最左边的塔被苏联记者称为“主塔”,塔高100米。这个主塔的  相似文献   

7.
张涛 《火箭推进》2001,(1):61-64
讨论了单级入轨火箭推进飞行器,尤其是使用航天飞机外置贮箱和六个航天飞机主发动机的一次性使用飞行器的可靠性和发射费用。减小发动机质量将是方案改进的主要方面。如果低成本、小质量的主发动机研制成功,那么一次性使用 SSTO(单级入轨)飞行器将拥有商用发射前景,而且有利于可重复使用 SSTO 飞行器的研制。  相似文献   

8.
1992年,美国的航天飞机按计划成功地进行了8次发射.NASA继续为航天飞机主发动机研制新型先进的高压涡轮泵. NASA还进行着使用航天飞机零部件经济地组装成不载人重型运载工具的可行性研究.太空探索倡仪需要这种重型运载工具. NASA的朗利中心在继续研究可载8名乘客、2名乘员、水平着陆的HL-20“太空的士”方案.HL-20可用作空间站乘员往返的工具,也可为人员发射系统配套,提供到太空去的日常通道.HL-20  相似文献   

9.
美国航宇局(NASA)已开始对由从航天飞机派生的一种不载人大型航天运载器进行方案论证,这种载货运载器取名为SHUTTLEC。现在有人将它看成是美国空军的先进发射系统(ALS)的竞争对手,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SHUTTLEC和ALS是两种不同用途的运载器。 对空间运输体系的研究认为,运载器的寿命周期费用取决于运载器尺寸、发射频率和采用的技术。 对现有运载器进行比较后发现,有效载荷发射能力为45400~68100公斤时其效费比最高,而SHUTTLEC的低地轨道发  相似文献   

10.
据报道,到九十年代,美国陆军将需要一种小型航天飞机,它比现在的航天飞机小,而且花钱少得多。这种单级小型航天飞机仅携带2.7~4.5吨重的有效载荷,在离开跑道起飞时就象一架普通飞机(返回时象航天飞机)。其发射费用应少于一百万美元。把一磅有效载荷送入轨道只需一百美元左右。  相似文献   

11.
美国政府的其它部门对航宇局(NASA)的航天飞机运行计划及费用问题提出的责难日益增多,NASA 如何解决上述难题将会对今后几年内航天飞机的运行计划及空间站的准备工作产生极大影响。一、面临的困难航天飞机今后一年半内的发射日程安排得特别紧,在1986年就有三颗科学卫星必须严格按照发射时限陆续入轨。航天飞饥如何  相似文献   

12.
美国空间技术界经过整个七十年代投资近百亿美元研制了航天飞机系统,并于八十年代初使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顺利地进行了五次轨道飞行。美国普遍把阿波罗登月探险计划看作是空间探索活动的第一个里程碑,把航天飞机誉为空间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第二个里程碑。这主要是因为航天飞机与以往的空间运输工具相比,具有很多明显的特点和优越之处,诸如节省发射和研制费用、  相似文献   

13.
卫星通信系统在与光纤通信系统的竞争中,如果能够降低制造、发射准备和发射费用,就可建立起和使用更廉价的通信卫星系统。虽然这种系统的通信容量不如光纤系统,但比后者更为灵活。HOTOL 航天飞机可以满足上述要求。HOTOL 起飞时不需要目前的发射前各阶段的设备和发射设施,它在回收后可很快再次发射,卫星制造商可使它们的产品针对专门用途实现最佳化。在卫星通信领域内,英国宇航公司力图通过削减 HOTOL 80%的发射  相似文献   

14.
有效地开发空间的关键是用低费用运输系统把有效载荷送入地球低轨道。许多有见识的观察者认为,如果能把将有效载荷送入轨道的费用降低到每公斤2000~4600美元,航天运输市场就会大大兴隆起来。美国火箭公司正在研制一种用固液火箭发动机推进的工业运载器(ILV),来实现这个降低费用的目的。本文概述了这种推进系统的性能特点以及它特有的对低费用商业发射系统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目前,美国正在用大力神和航天飞机两个系统加速进行地球转移轨道4540kg 至9080kg 的有效载荷方案研究。实践证明,这两个系统需要较高的发射费用。美国政府也已决定,不对新的系统诸如国家运载系统等做进一步研究,当然主要还是研制费用太高的缘故。本文主要介绍了低费用运载火箭方案——把4540kg 到9080kg 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转移轨道;从现有的硬件入手,尽可能地缩小运载火箭的研制费用。这类运载火箭不仅包括了固体火箭的下面级,而且还包括了无论是固体还是液体火箭的上面级。在对其性能研究的同时,对发射场的运作情况也进行了探究;以便于把发射场制约在原大力神和航天飞机的发射基地之上。这一研究表明:可以研制和生产这些低费用运载火箭,并且在现有的基地发射。因此也可节省用来建造新发射场的那笔费用。所以,这一方案大有希望缩减运载火箭的发射费用。  相似文献   

16.
肯尼迪航天中心在全面审查航天飞机发射操作程序中采取了一些新的慎重而严格的做法。这样做的结果是,在航天飞机恢复飞行后,也会为了确保安全而取消一些发射活动。 肯尼迪航天中心正在确定更为严密的发射程序,以审查航天飞机发射前倒计时过程中的所有飞行安全问题。据估计,审查所需时间常常会超过发射窗口的时间限制。  相似文献   

17.
在挑战者号遭到不幸、美国航天飞机停止飞行之后,阿里安航天公司主席弗雷德里克在1986年2月初宣称,阿里安运载火箭不只是航天飞机的竞争对手,必要时也是航天飞机的替手。为此,阿里安航天公司已向那些想要列换运载工具的的航天飞机用户提出使用阿里安火箭的可能性。当然,那些准备由航天飞机发射的卫星必须适合于阿里安运载火箭的发射条件。不过,阿里安运载火箭所能提供的这种服务是有限的。阿里安在1986年的发射时间表已经饱和,1987年可提供3次额外的卫星发射,其中有一次已经列入发射单,将于1987年5月发射。另外,在1987年6~7月将  相似文献   

18.
12 400 000 000美元,这是美国研制航天飞机的费用:2 000 000 000美元,这是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的造价;500 000 000美元,这是美国维护和发射一次航天飞机的耗资;3 500个分系统,2 500 000多个零部件,这是一架美国航天飞机的构成,在飞行的过程中,航天飞机身上任何一个细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将自己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正是有如此高昂的造价和复杂程序导致的风险,所以航天飞机被人称作是“用黄金筑就的大蛋壳”。时至今日,美国当初建造的“大蛋壳”历经多年磨难,近况如何?它们的未来又在何方?——  相似文献   

19.
战术导弹垂直发射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MK-41型舰载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的基础上,针对燃气流排导方式和箱内发射环境改善问题阐述了三种战术导弹垂直发射新概念,即同心筒式垂直发射系统及作者提出的燃气开盖式垂直发射系统和水冷式垂直发射系统,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并根据箱内流场数值计算结果论证了燃气开盖式垂直发射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孙广勃 《中国航天》2001,(7):18-21,25
目前,世界上各种航天器基 本上都由一次性使用的运载火箭来发射,只有美国航天飞机可以实现部分重复使用。由于一次性运载火箭使用成本高昂,所以迄今只有那些有足够资金支持的厂家、政府部门和军事机构有能力进行卫星发射。如何降低发射费用已成为整个航天工业界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从长远来看,航天运载器实现可重复使用是降低航天运输成本、提高运载能力和发射频度的必由之路。基于这种考虑,各航天大国很早就开展了可复用运载器的研究论证工作,陆续实施了多项技术计划和研制计划,其中尤以美国最为活跃。美国政府不仅研制出了世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