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苏联有关人士透露,到1994年为止,苏联的大型能源号火箭只准备进行两次飞行,缩短的能源号-M要进行首次发射。 两次能源号火箭发射的具体安排是:一次在1992年发射第二架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另一次在1994年发射苏联第一颗大型通信卫星(重18吨)。 能源号-M仅重1050吨。这种小型能源号火箭包括一个缩短了的箭体、一台RD-0120低温发动机和两个装有RD-170发动机的煤  相似文献   

2.
5月12日,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的最大一幢建筑物发生了严重坍塌事故,预计8名工人已经死亡。能源号火箭和前苏联时期建造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机翼可能受到损坏。为防止此次事故对未来国际空间站发射任务造成的影响,原安放在2号建筑物内的联盟号运载火箭处理设备已被转移到254号建筑物内。  相似文献   

3.
苏联能源号大型运载火箭主设计师最近详细地透露了关于该火箭的情况,现概要地整理如下。 苏联的能源号运载火箭是一种多用途的火箭系统。能源号具体运载能力如下: 低地轨道:100吨 地球同步轨道:18吨 飞向月球的轨道:32吨 飞向火星及金星的轨道:28  相似文献   

4.
苏联于5月15日第一次试射了一枚推力相当于土星5的巨型运载火箭——能源号(美国称其为SL-W),这将加快苏联航天飞机的研制进度,并使苏联具有发射100吨重的空间站舱室和军用卫星的能力。能源号火箭的起飞推力为30000千牛,是世界上最大的运载火箭,苏联将用这种火箭来实施未来的载人飞往月球或火星的计划。  相似文献   

5.
位于苏联丘拉坦地区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的大量新型设施业已完工,它们将用于发射苏联的航天飞机和能源号运载火箭,这表明了苏联今后将发射航天有效载荷的决心。 这组图片大体上反映了发射苏联航天飞机和能源号运载火箭的丘拉坦发射场的概貌。图中可以见到老式苏联土星5级火箭发射台。该发射场的大小相当或略大于美国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和马歇尔航天中心。  相似文献   

6.
美、苏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美、苏、欧空局和日本如果合作实施载人火星探测并使用苏联的能源号大型运载火箭,那么载人火星探测仅需用美国计划费用的三分之一,并在21年内就能登上火星。 能源号火箭能把货舱和载人舱送入320×29760公里的大椭圆地球轨道,在那里加注化学推  相似文献   

7.
从50年代末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直到美国航天飞机问世,不管是发射载人飞船还是发射不载人航天器,每次航天发射都要用掉一枚火箭。即使是在今天,世界上也仅有美国航天飞机这一种航天运输工具是可重复使用的,而  相似文献   

8.
各国运载火箭介绍:能源号(俄罗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运载火箭介绍:能源号(俄罗斯)孙广勃能源号运载火箭(谢尔顿代号K-1,美国代号SL-17)及与之相关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历史要追溯到前苏联的载人登月计划。为了与美国进行登月竞赛,前苏联在60年代及70年代初进行了N-1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和试射。从...  相似文献   

9.
美国和欧洲的大多数运载器在1986~1987年相继发射失败,现即将恢复发射。由于HM7B低温发动机轴承加热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所以多少会影响阿里安火箭的发射日期。美国航天飞机的固体助推器调试又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它的飞行日期也要推迟。苏联将在1988年进行能源号大型运载火箭的第2次发射,并要完成其航天飞机的调试工作。印度则也希望在1988年对它的新型运载火箭ASLV进行第2次试验。目前,只有中国和日本的运载器没有发生任何问题,预计中国和日本在1988年要进行多次发射。  相似文献   

10.
子力 《中国航天》2002,(7):17-21
1957年8月27日,前苏联塔斯社发表了一则轰动全球的公告:8月21日,世界上第一枚多级远程弹道火箭向太平洋进行全程发射试验成功。公告宣称,火箭试验进展顺利。经过短时间的远距离飞行之后,火箭在预定区域降落,完成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飞行。一个半月后的10月4日又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卫星号运载火箭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要探索太空,把航天器送入轨道,离不开航天运载工具。世界上目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均为运载火箭,其中大部分是一次性使用的,只有美国和前苏联研制出了可部分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运载火箭被称作是通往太空的“天梯”,而前苏联/俄罗斯在这一领域具有超强的实力。前苏联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火箭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它在航天领域创下的多项第一和其它辉煌业绩也都与其运载火箭的卓越表现密不可分。有很多年,前苏联的航天发射次数稳居世界第一。前苏联/俄罗斯的运载火箭分为多个系列,用于满足不同的发射需求。  相似文献   

11.
1984年美国在空间、战术、战略固体火箭推进技术方面有以下一些成就:航天飞机航天飞机的固体发动机,飞行性能仍然良好。发动机部件的回收、修复和重复使用,仍然达到了预期要求,有些部件已经飞行了三次。石墨纤维缠绕壳体的开发工作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航天飞机固体助推器如使用这种壳体,可使从范登堡美国空军基地发射到低地球轨  相似文献   

12.
子力 《中国航天》1999,(9):22-25
从50年代末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直到美国航天飞机问世,不管是发射载人飞船还是发射不载人航天器,每次航天发射都要用掉一枚火箭。即使是在今天,世界上也仅有美国航天飞机这一种航天运输工具是可重复使用的,而且它也只能部分重复使用。但在两名宇航员把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从太空驾驶回地面18年后的今天,情况还是有了很大变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牵引,美国已出现多家搞新型可复用运载器项目的公司。他们提出的运载器方案所需的研制成本相差甚大,如旋转火箭公司的罗坦火箭方案为15亿美元,洛马公司在美国航宇局X33验证机…  相似文献   

13.
苏联计划建造5架航天飞机轨道器。第一架暴风雪号已于11月15日用能源号运载火箭发射,进行了不载人飞行。 第二架轨道器取名小鸟号,已经在拜科努尔发射中心与能源号运载火箭联装。据苏联公布,其长达10年的航天飞机计划已经耗资100亿美元。 鉴于能源号发射系统的灵活  相似文献   

14.
苏联能源号运载火箭第二次发射的有效载荷是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有关其综合发射设施更详细的情况现已有所透露。 该发射台设有筒形的宇航员出入通道。航天飞机右侧是勤务塔,它装在能源号发射台上,勤务塔上设有运载火箭发射用的全部装置。航天飞机左边是带有宇航员出入通道的发射塔。图1中最左边的塔被苏联记者称为“主塔”,塔高100米。这个主塔的  相似文献   

15.
苏联近期展出了其新型能源号-M火箭。该火箭比标准能源号火箭小,它捆绑两个助推器(图1),火箭的芯级主发动机也小,且只有一台液氢液氧主发动机(图2)。能源号-M火箭的运载能力为40吨。标准能源号火箭可捆绑2~8个助推器,其芯级有4台主发动机(图3)。运载能力为65~200吨。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2月6日15:45(北京时间2018年2月7日04:45),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在位于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LC-39A发射台发射了首枚猎鹰重型火箭,将一辆重约1.25吨的红色特斯拉跑车发射升空,使其成为目前世界上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该发射场曾承担阿波罗登月和航天飞机的发射任务。首飞任务中火箭二级发动机  相似文献   

17.
在STS-41发射任务中,美国科学家将用装在“发现号”航天飞机上的航天飞机太阳散射紫外线探测仪”(SSBUV)测量地球臭氧层的减少量,以及校准“诺阿”9和“诺阿” 11气象卫星上的传感器.SSBUV通过测量经地球大气球散射的太阳紫外线辐射来确定大气层上方的臭氧量.由于臭氧层吸收紫外线,因而某一地区的臭氧量就可由SSBUV读数计算出来.  相似文献   

18.
美国反卫星拦截器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俊 《中国航天》2000,(4):41-45
自 1 957年1 0月 4日 ,前苏联发射第一颗卫星以来 ,许多国家和地区性机构组织相继研制和发射了各种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等航天器。至今 ,已有 2 0多个国家发射了自己制造的卫星。卫星和航天技术的发展 ,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促进了地球资源开发。同时 ,兼有特定军事任务的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的研制与发射 ,导致了外层空间的军事化进程和军备竞赛 ,使其成为美俄争夺制天权的战场。美国发射的卫星中 ,军用卫星占 70 %还多 ,分布范围近至1 50公里的低地轨道、远至 360 0 0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 ,能对地球进行全方位的观测…  相似文献   

19.
能源号和暴风雪号设施可能转为它用俄能源科研生产联合公司派往拜科努尔发射场进行与能源号和暴风雪号有关的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数量已从以往的3000多人锐减到300至400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厂该公司无力在国内外吸引到能源号火箭和暴风雪号航天(机用户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20.
能源号火箭是苏联研制的第一种使用低温推进剂的发射能力最强的运载火箭,它可把100吨左右的有效载荷送入低轨道,而苏联的其它几种火箭,如旋风号、宇宙号、东方号、闪电号、联盟号、天顶号和质子号只能把1~20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轨道。尽管如此,苏联还打算将能源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