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某些情况下,为了维持血压和脑血液灌注,如果机体的心血管系统调节功能低,就可能导致人体的意识丧失,进而影响任务的完成。目前,一些研究表明女性在多种立位应激中的耐力低于男性。在一项研究中,女性下体负压(LBNP)耐力比男性低15%。在另一项研究中,观察了6名男性和4名女性被试者在LBNP实验以及-60mm HgLBNP各5min中的心血管反应。尽管该实验目的不是用来测定立位耐力的,但可以看到所有的男性都完成了LBNP试验,而12名女性在试验中只有2人完成了实验。女性航天员在飞行后立位时晕厥发生的几率也较大,在+3Gz加速度时的预测超重耐力也低。当前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女性立位耐力比男性低22~61%。  相似文献   

2.
大量实验证明女性更容易出现晕厥或晕厥前症状,与男性相比,女性的立位耐力更低。在进行立位应激实验时,女性耐受的时间较短,因此流体静压对她们的作用也小。造成立位负荷时性别反应差别的因素有血量、每搏量和心输出量的变化、压力感受器反射功能、基础的心脏迷走活动、肾上腺受体反应。  相似文献   

3.
摘要     
女性的体能和血液动力学反应对下体负压耐力的影响;女性下体负压耐力低于男性;女田径运动员对下体负压血量减少的耐力低;健康人和有体位性晕厥史患者在立位应激时脑的自动调节;7d头低位卧床和立位对男性与女性内分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女性立位耐力低于男性。得出这种看法是因为临床上女性立位耐力不良者的比例较高;在头高位倾斜、立位、次极限下体负压时男女被试者心血管反应出现不同。但是,在立位应激时,性别差异存在很大变数。在不同的次极限LBNP下,得出的结果也不同。例如,与男性相比,女性的总外周阻力有较小、相似或更大的报道,前臂血管收缩有相似或更大的报道,变时性反应也有相似或加强的报道。目前对于造成男性和女性反应不同的机理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5.
立位应激时,维持血压的部分调节是通过机械因素来实现的,如通过肌肉和呼吸泵的作用,有助于减少血液在静脉的潴留和激活自主性反射,而后者可以引起心率和外周血管阻力(PVR)增加。虽然报道过女性的立位应激耐力低于男性,表现为在递增性立位负荷中女性更早地出现晕厥前症状,但也一致认为在完成立位应激的个体中,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的反应没有性别差异。但是,在维持血压稳定时,性别对于心血管参数,特别是心率和外周阻力的贡献意见还不一致。一些研究报道:对于同一种立位应激,女性心率增加更多,但也有相反的结果。性别对血管阻力的影响也出现同样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航天员返回后的立位不稳定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数航天员飞行后的立位耐力下降表现为立位时心率增加更多,而不是出现真正的低血压。但是,参加5~16d飞行的航天员中,约有20%的航天员在返回后的立位实验中出现了心血管反应不良,其严重程度足以导致晕厥前状态(头晕眼花、周边视觉丧失或收缩压突然低于70mmHg)。在以前发表的一篇文献中已经提到:与男航天员相比,女航天员在飞行后似乎有更容易出现立位低血压和晕厥前症状的趋势,引起这种现象的机理还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人能够耐受立位应激与多种心血管因素的成功调节有关。人在立位应激时,出现明显的中心血量、心充盈压、每搏量(SV)和心脏输出量(CO)降低,或者出现神经体液反射性反应(主要指心动过速和血管收缩)失调,都可能引起晕厥。已证明女性的立位耐力低于男性,但引起两者差异的生理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心血管调节的性别差异使女性的立位耐力较低,头低位卧床(HDBR)和航天后的心血管失调可导致立位耐力不良。有关男性心血管的研究很多,而女性的研究则很少。因此,目前关于性别对心血管失调的影响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9.
微重力时航天员血浆容量大约丧失12%,这可能是引起返回后立位耐力下降的原因之一,假设:用6°头低位倾斜(HDT)方法模拟长期微重力引起的身体脱水可能增加血浆渗透压(COP)。方法:7名健康男性被试者,年龄30-55,进行16天头低位6°实验,在HDT前HDH中第14天和起床后1小时取血,用20μL的胶体渗透压计测血浆胶体渗透压,用修改的Evans染色技术确定卧床前,卧床第16天和起床后1小时的血浆  相似文献   

10.
随着女性参加飞行人数的增加,在飞行中她们要承受重力应激极限的挑战,例如,航天飞行后的再入或驾驶高性能的战斗机都遇到很大的重力应激。因此,人们对于立位耐力的性别差异给予极大的关注。一些研究已经证明女性的立位耐力低于男性。但是对于次极限立位负荷下心血管反应的性别差异还无一致定论。通常,女性在次极限立位负荷时,在一定负荷水平下的总外周阻力增加较少,前臂血管收缩更明显,有较强的变时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根据67次短期飞行和53次长期飞行后立位耐力研究资料分析结果,借助规定的主动和被动立位试验,发现所有航天员立位耐力的下降与飞行时间的长短无关.短期(7-25昼夜)飞行后主动试验时立位耐力下降33%,而长期(49-438昼夜)飞行后立位耐力下降48%.短期飞行后要过一周就能完全恢复立位耐力,而长期飞行后1.5-2个月才能完全恢复正常.飞行后立位耐力的下降程度(相关系数γ=0.81)取决于飞行前的初始状态。可用飞行前立位耐力研究资料预测规定制度下短期飞行后立位耐力变化.长期飞行后第一昼夜根据飞行前的预测评估的立位耐力下降情况:飞行前评价为优秀的立位耐力下20-30%,飞行前评价为良好的立位耐力下降为30-50%,飞行前评价为满意的立位耐力下降55-65%.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对27名健康的男性青年,进行了下身负压耐力与心血管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体下身负压耐力与其心血管功能状态及调节能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心血管功能状态的好坏与调节能力的强弱是反映耐力好坏的基础。下身负压应激实验,能暴露不同个体心血管功能状态和调节能力的差异。下身负压这种生理应激方法,可以用来评价飞行员或航天员的心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13.
给出一种适合空间应用的新型高效率宽带背射螺旋天线,应用背景是UHF频段卫星移动通信。在L波段给出了1:5缩比样机的方向图、阻义气风发及增益等参数的实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此项新方案结合了谐振腔型天线效率高以及螺旋天线频带宽的长处,其口面频率达到甚至略大于1,而输入阻抗带宽(驻波比<1.2)接近15%,方向性增益带宽(下降1dB)可达12%,较之一般短背射天线1-2%的带宽有很在改进。  相似文献   

14.
首次提出了一种固有模态函数积检测器。首先通过经验模式分解(EMD)把带噪信号分解成有限个固有模态函数(IMF)。检测的基本思路是,对各个IMF分量的绝对值作逐点乘积,用于抑制噪声并凸现信号,最后进行滤波和判决。本文以UWB信号为例,数据源于UWB雷达实验系统。在低信噪比(SNR),UWB脉冲与噪声波形相似,且噪声概率密度函数(PDF)未知情况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当峰峰信噪比低于5dB时,该检测器性能优于Teager能量算子(TEO)。  相似文献   

15.
为测定在28d头低位(HDT)-6℃卧床期间,进行下肢运动和下肢负压(LBNP)训练是否对立位耐力和血容量调节激素有影响。12名健康男性为受试者,分为两组,一组为不采用对抗措施的对照组(No-CM,n=6),另一组为采用对抗措施的对抗措施组(CM,n=6),简称对抗组。LBNP训练在HDT卧床的第8d开始,在特制的仰卧位自行车功量计上双腿进行分级的动力学和等长阻力锻炼,每周6d,每天2次,每次15  相似文献   

16.
座舱研究 在60d研究中,飞行前(进入前6d)和飞行后(返回后4d)收集血液样本;91d研究中,飞行前(进入前9d)和飞行中测量两次(在更新食品体系的10d前、后立即进行,如舱内30d(CD30)和40d以及飞行后(返回后4d)收集血液样本。  相似文献   

17.
微波固化环氧/酸酐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实验及测试,初步研究了微波固化的条件及微波固化对环氧/酸酐体系浇铸体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波固化树脂浇铸体比热固化树脂浇铸体压缩强度高15.8%,固化物拉伸强度比热比树脂高13.2%,弯曲强度比热固化树脂高10.7%,微波固化树脂的耐热温度比热固化物低10℃。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天》2014,(3):50-51
美国非营利机构媒体发展投资基金(MDIF)打算在2015年6月前向低地轨道发射数百颗立方星式微型卫星,构成“外联网”(Outernet),从而让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能免费上网。卫星将向手机和电脑广播互联网。项目团队称,目前全球只有60%的人口能接触到互联网上的大量知识,  相似文献   

19.
简讯     
简讯阿里安公司将订购一批阿里安5阿里安航天公司在年底前将订购14枚阿里安5火箭。目前该公司正在同生产厂家就降低成本进行最终谈判。他们要求厂家把该火箭部件的生产成本压低到比头两枚试飞火箭低30%的水平(头两枚是为欧空局制造的)。阿里安5的发射成本最初将...  相似文献   

20.
减压病(DCS)是环境压力降低的结果,被认为是由于溶解到人体组织和血液中的气体(尤其是氮气)形成气泡并不断增多造成的。在当前的航天计划中,为了达到在舱外空间作业中的最大关节灵活度和最低疲劳度,乘员在舱外活动(EVA)时所穿的舱外航天服(EMU)的压力要低于飞船舱内的压力,这就使得在舱外活动期间存在着DCS的危险。舱外活动中肌肉与骨骼疼痛可影响作业任务的操作,而症状严重则可危及整个飞行任务的安全。因此,防止乘员发生DCS是舱外活动医学保障中的一项非常实际和重要的工作。目前,防止减压病的方法是吸氧排氮,由于压力制度的不同,美国和俄罗斯的吸氧排氮方法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