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胡群芳 《中国航天》2003,(11):8-8,11
本刊讯正当举国上下热烈欢庆我国载人航天首次飞行圆满成功之时,中国航天喜上添喜。10月21日11时16分,长征4B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直上云霄,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和中科院的第一颗小卫星创新1号双双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联合研制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是太阳同步轨道应用型地球资源遥感卫星,卫星轨道高度778千米,倾角98.5度,总质量1540千克,设计寿命不少于2年。卫星上五谱段CCD相机的空间分辨率为19.8米,地面扫描幅宽为113公里,观测周期为26天,3…  相似文献   

2.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自60年代绕地球运行以来,就一直在向地面提供高分辨率的地球资源彩色图片。 在2000年之前,地球观测卫星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带有微波辐射仪及雷达系统的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巴西地球资源卫星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年10月14日,我国使用长征4号乙火箭发射了我国和巴西共同研制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CBERS)。这是中国和巴西两个发展中国家在空间技术领域的第一个合作计划。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一、中国巴西地球资源卫星的基本特征  卫星系统性能特点1卫星的轨道是太阳同步回归?..  相似文献   

4.
王程 《中国航天》2005,(8):10-12
气象卫星是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的遥感卫星。气象卫星按轨道不同,分为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可以获得全球气象信息,如我国的风云(FY)1号气象卫星: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可以对目标区域进行连续气象观测,如我国的风云2号气象卫星。两种类型的气象卫星相互补充、协同观测。目前除中国外,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和印度都先后发射了气象卫星。  相似文献   

5.
资源一号卫星轨道: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资源一号于1999年10月14首次发射成功。卫星采用太阳同步、回归、冻结轨道,对于近地轨道的对地观测卫星这是一种最佳的轨道,且具有高度的稳定性。详细地叙述了分析和设计这种轨道所涉及到的主要理论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在工程中十分有用的数学模型;还详细介绍了卫星入轨后所进行的飞行控制的具体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圆形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空间热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的微小型卫星大多运行于圆形的太阳同步轨道,空间外热流的计算对卫星热控制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分析了圆形太阳同步近地轨道受太阳照射的特性,建立了运行于圆形太阳同步轨道的三轴稳定的长方体卫星的外热流模型,归纳了太阳辐射热流、地球反照热流和地球辐射热流的瞬时和周期平均值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外热流的变化规律。分析指出太阳同步轨道的受晒特性主要由轨道的降交点地方时决定,外热流中太阳辐射最强,地球反照最弱。通过计算卫星各表面的外热流特性,可选择合适的散热面及太阳能电池安装面。  相似文献   

7.
李卿 《中国航天》2008,(6):8-12
中国是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自行研制、发射太阳同步轨道(极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FY-1)于1988年和1990年分别发射了A、B两颗试验卫星.经重大改进后,1999年和2002年分别发射了C、D两颗业务应用卫星,在轨运行寿命均已超过5年.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FY-3)也已发射.星上装载8种探测仪器,其探测谱段覆盖了从微波到紫外光.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展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长征火箭目前已形成了包括14种型号的火箭家族,可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多种卫星及载人飞船,也可以执行深空发射任务;火箭总体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实践四号卫星遨游太空成果斐然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所属的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研制的实践四号空间探测卫星自今年2月8日按预定程序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顺利飞行到9月上旬,卫星已绕地球飞行近500圈,接收的空间探测和工程试验信息约1000兆比特(1000...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2月7日,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以下简称CBERS-04星)发射成功。12月8日10时44分,在第15圈卫星轨道上,CBERS-04星首次打开全色相机并向地面发送遥感数据。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即时接收首轨卫星图像数据,与此同时,在100km外的地面接收站网运行管理系统进行全分辨率快视。这标志CBERS-04星首轨遥感数据接收任务成功,也是在国内首次实现陆地观测首轨卫星遥感图像数据远程实时显示。4分钟后,三亚站开始首次接收数据,并实时传送至北京显示。11时25分,在第16圈轨道卫星首次向地面发送红外相机遥感数据。喀什站首轨数据接收成功,图像在北京实时显示。至此,3站首次接收的2部国产有效载荷首轨数据接收任务执行与远程实时图像快视试验一次成功。目前,地面数据接收站网正在执行CBERS-04星在轨测试任务。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一个航天器表面原子氧通量和遭遇量预报模式的建立,并对影响航天器表面原子氧遭遇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最后用模式计算了2003~2006年间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表面原子氧遭遇量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韩旭 《上海航天》2011,28(2):50-52,72
针对推扫电荷耦合器件(CCD)相机成像特点,根据太阳同步回归轨道卫星轨道设计方法,给出了CCD光学对地观测卫星的轨道高度设计方案,并分析了所设计轨道的地面光照条件。结果表明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3.
“CBERS” (China Brazil Earth Resources Satellite) was put into orbit on 14th of October 1999. The atmospheric drag is the major non-gravitational perturbation affecting the control of ground track. As accuracy requirements increase, greater reliance is placed on the empirical techniques. During the initial operational phase of CBERS, the solar activity is almost at its peak. This phenomenon has provided an opportunity to carry out an evaluation of the atmospheric density models. The study puts emphasis on two commonly used atmospheric density models viz. Jacchia and Mass Spectrometer Incoherent Scatter (MSIS).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the decay histories of CBERS to choose the accurate density model. Density models used for orbit propagation are usually derived empirically from actual flight data. Brief synopsis of some of the models is presented along with some of the density tables and orbit solutions of CBERS. Typical plots of density are presented.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drag estimation is relatively precise using MSIS based models. Among them MSIS-90 density model is observed to be a better compromise in terms of accuracy, flexibility and computational aspects. The analysis would be useful in mitigating the impact of solar activity on orbit prediction and maintenance.  相似文献   

14.
基于迭代修正方法的严格回归轨道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太阳同步回归轨道的轨道根数和星下点经度/纬度的关系,推导了一组轨道根数的修正公式。基于高精度轨道动力学模型和升交点位置确定方法,构造了关于轨道半长轴和轨道倾角的迭代修正方法。针对偏心率矢量的动力学系统所具有的极限环特性,构造了平均法求其解析近似,从而实现冻结轨道特性对偏心率和近地点幅角的迭代修正。结合迭代修正,得到一组严格回归的轨道根数。该轨道能够重访空间目标点,具有较高的回归精度。  相似文献   

15.
太阳同步卫星的轨道设计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陈洁  汤国建 《上海航天》2004,21(3):34-38
在轨道六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了卫星太阳同步轨道设计时降(升)交点地方时、升交点赤经,以及冻结轨道参数等的确定方法。并给出了在轨道交点周期、回归圈数、回归周期、重复周期和其他因素等约束条件下的轨道设计要点。最后给出了一个轨道高度750~800km,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冻结轨道和回归轨道的算例。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太阳同步轨道(SSO)卫星轨道大机动经典控制方法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卫星动力学模型预测的轨道自主机动控制算法,用大推力轨控发动机开环控制加小推力器闭环修正进行控制。给出了制导策略和算法流程。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适于卫星轨道自主快速机动控制,其轨控精度较高,收敛时间可满足快速性要求。  相似文献   

17.
宋申民  郑重  苏烨 《宇航学报》2014,35(12):1422-1429
研究了考虑控制受限的编队航天器鲁棒自适应轨道跟踪控制问题。针对航天器编队飞行系统中控制受限、外部扰动和模型不确定性的情况,利用反步控制方法和指令滤波设计提出了一种鲁棒自适应控制策略。指令滤波器用于补偿控制受限对于控制器的影响,同时设计了自适应律对未知参数进行估计,并且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分析了闭环系统的渐近稳定性。和滑模控制等传统鲁棒控制不同,所设计的鲁棒自适应控制器是连续的,更便于航天器编队飞行系统的实现。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既能实现高精度的编队飞行跟踪控制,又能保证控制受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atellite system running status and key events. This satellite has been observing the Earth for six years after its launch into a 645 km sun-synchronous orbit. Through the health trend analysis of the platform and subsystems, the orbit, power supply, rotating parts status, temperature, fuel consumption and so on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 cameras' status also are monitored and analyzed.  相似文献   

19.
李革非  宋军  谢剑锋 《宇航学报》2013,34(12):1584-1591
通过组合体与飞船联合轨道维持解决了组合体和飞船轨道多特征参数的控制问题。建立了升交点经度、轨道高度和偏心率的控制方程以及基于时间关联特性的升交点赤经和制动点高度耦合控制方程和偏心率保持的双冲量耦合控制方程。结合组合体与飞船的飞行特点,制定了组合体轨道维持实现升交点赤经和轨道偏心率以及飞船轨道维持实现制动点高度的联合控制策略。耦合控制方程使得组合体和飞船轨道维持的控制量分配合理,融合了各次控制之间存在的耦合影响,设计了联合轨道维持策略迭代计算流程。基于神舟九号交会对接飞行过程,通过多组仿真算例校验了组合体与飞船轨道多特征参数的联合优化控制,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