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编者按:陈炳杰先生,现为香港飞机工程有限公司(HAECO)副主席兼行政总裁和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TAECO)的董事长兼行政总裁。1999年,本刊记者曾专程赴厦门访问了陈炳杰先生,并在当年本刊第5期上作了报道。2001年12月,我们借参加在香港举行的亚洲航空维修研讨会及展览之际,来到搬迁到香港新机场的HAECO,再次对他进行了采访。采访话题包括HAECO以及它在中国大陆的合资公司的现状、投资理念、培训方法和电子商务等。现将采访的纪录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彭健 《国际航空》2010,(7):26-26,28
在今年第五期的"直升机创新专辑"中,本刊曾介绍了西科斯基的创新工作部(SikorskyInnovations)和×2高速旋翼机项目。6月初,×2高级项目组经理詹姆斯·卡迪斯先生(JamesKagdis)和总工程师拉塞尔·克雷格(Russel Craig)来华,本刊记者对他们进行了独家采访。  相似文献   

3.
1998年 1 1月 2日 ,鲍培德在姚峻主编的《中国航空史》出版座谈会上发表了“遗憾的是我们至今还没有一部自己的《航空史》”,“现在《中国航空史》的出版 ,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空白”的言论之后 ,本刊第 6 5期刊出了黎民、震阳的文章《我国航空界中的一大怪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直斥其谬 ,理直气壮地捍卫了姜长英及其《中国航空史》的历史地位。文章发表后 ,引起了航空界特别是航空史界的广泛关注 ,纷纷来信来稿 ,表示他们各自的意见。本刊已分别在第6 7期、6 8期、70期以及本期发表了韩明阳、陈应明、关中人、陆永正、陈显曾、陆…  相似文献   

4.
《航空史研究》1993年第4期(总第42期)陆永正的《孙中山并无向冯如“苦心劝说”》以下简称《陆文》)一文,对拙作《冯如研究》中的“孙中山先生以救国为问题,向冯如苦心劝说”提出异议,这对拙作将来有机会修改重版时,是很好的启迪;但《陆文》在否定孙中山曾以救国为问题,向冯如苦心劝说上所持论点,及据以作出的“孙中山并无向冯如‘苦心劝说’”的结论,却都是错误的。今将拙见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航史论坛     
黄尧民先生 :寄去“编写《中国航空史》的前前后后——答韩明阳先生等人的指责”一文 ,希望能在《航空史研究》上全文发表。如对该文有所删节 ,望能经过作者同意。在此春节到来之际 ,祝你及编辑部全体同仁节日愉快 ,身体健康 !陈显曾 陆文至   2 0 0 0年 1月 31日编写《中国航空史》的前前后后——答韩明阳先生等人的指责陈显曾 陆文至  编者按 :本刊第 65期上发表了“一大怪事”一文后 ,引起了讨论。 67期上发表了一些读了“一大怪事”后的文章 ,都是针对“空白”“遗憾”论来进行评论的 ,所有文章均没有说姚峻等人不应编中国航空史 …  相似文献   

6.
龙文光,四川省重庆市人,他1925年毕业于黄浦军校第2期。学习驾驶技术较早。一九二六年,苏联顾问鲍罗廷建议国民政府派人前往苏联深造航空技术,政府同意了这个意见,于是派出曾在欧美学习过飞行技术的人员前往。他们包括刘植炎、黄光锐、周宝衡、杨官宇、黄毓沛、黄毓全、梅龙安、叶以芬、丁纪徐、毛邦初、张廷孟、龙文光、刘铁先、车廷信,还有学习机械的梁庆全、杨标、李槐、余世沛等。他们从一九二七年三月启程,历时十三天到达莫斯科,转往南方的“波里索格勒斯克”镇。在苏联红军航空第二军事学校学习了半年,同年十一月,学校通知他们返国,龙文光回国后,成为国民党空军驾驶员。  相似文献   

7.
前年5月春暖花开时节,我刊主编徐德康先生在美国学习访问期间,曾采访了凯门航宇公司,并有幸结识了已有75岁高龄的公司创始人和现任总裁凯门先生。此后,徐先生在我刊向读者详尽介绍了凯门公司和凯门先生多年来为世界航空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这次访问使他成为凯门公司和我国航空部门开始进行友好交往的使者。自此之后,这家长期以来一直把其业务集中在北美及部分欧洲地区的著名美国公司,也开始把目光转向了对它来说还十分陌生的中国土地上。为  相似文献   

8.
(一)大公报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月十日 第七版 动翼飞机,津人吕世明之新发明津人吕世明,前曾发明水上脚踏车,其图样与发明经过,已志本年四月间本报第四版.近闻吕君又有“动翼飞机”之发明,记者昨日特经访  相似文献   

9.
本文原载台湾《中国的空军》1993年5月号,系作者寄给关中人同志的。 本文作者田钟秀先生系我国著名航空模型专家,曾与刘文孝先生—起校补过陈应明先生的专著《中国空军飞机》,本刊第二期也曾刊登过他的文章《<中国航空发展史>的前言》。本文首次概述了我国民航最早的空难事件和沈德燮前辈晚年的一些情况,并系统介绍了田曦将军的事略,极具史料价值,而且可读性很强,特予转载。  相似文献   

10.
笔者曾在《民航经济与技术》1994年第7期上就此类问题进行过分析,但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又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现分析如下: 故障之一波音737—200型飞机,最初反映在飞行中有时前排气活  相似文献   

11.
王叔铭,山东诸城人,1904年10月16日出生。毕业于黄浦军校一期。1924年毕业后,正值孙中山先生倡导“航空救国”乃入广东军事航空学校第一期学习飞行。1925年毕业后,以绩优选送苏联深造,先后毕业於第二军事航空学校高级战斗射击轰炸飞行学校及空军将校飞行侦察学校。返国后,又参加杭州中央航空学校高级班第一期受训。历任该校飞行教官、空军第2队队长、洛阳及柳州航空分校主任、空军官校教育处长、军士学校教育长、空军官校教育处长兼空军第五路司令,并兼美籍志愿大队中国人员管理处主任、空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空军副总司令兼国防部防空司令。1952年3月,特任为空军总司令,同年十月,膺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57年7月,调任国防部参谋总长,1959年7月调任战略  相似文献   

12.
英伦诘思录     
(一)仲秋时节,我参加了中国经贸委和英国贸工部联合举办的第六期高级管理人员企业战略培训,当第一阶段共十三门课程结束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教师所讲的管理论并不深奥,并在所有门类的课目中均不涉及终级价值问题。换一句话说,就是他们只讲应该如何做,而不讲为什么及最终为了什么。 就这个问题我曾广泛咨询了一些学者的看法,他们大都认为这是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问题:即他们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就非常认真地去做,这是他们文化性格中非常有力的一面,我在以后的参观中印证了这个看法,英国人认真到有些刻板的性格予人深刻的印象。 联…  相似文献   

13.
此文是从台南成功大学的校刊第168期转载的,系成功大学工管系副教授马德润所写。这转载件由台南的王钟英先生寄给长沙的巴钟奇,巴钟奇又转寄本刊的。 在《航空史研究》(2、3)(1990年特刊),(38)等期上,都有关于王助的文章。现在这一篇其内容有不少是以前已刊过的,有些重复,但也有些内容是新的,所以仍全文刊出。  相似文献   

14.
“航空史研究”1998年第3期(62)14页发表了“钢翅是怎样练硬的”一文.忆从“抗大”一分校到“航空学校”的第8期学员.看了韩明阳这篇文章后,对该文所写抗大一分校二大队五队的一些情况略有不同的看法.鲁迅先生说“文无定法,无非是山东鼻子山西脸,只要写的逼真不一定真有其事……”我的理解,鲁迅所言,主要是指文学作品,写文章没有绝对固定的方法,但,也有基本的方法.我认为写历史,首先要尊重历史的真实性,否则,就不称其为历史.如果把历史也写成“山东鼻子山西脸,哪就失去了历史的真实,也就不成其为历史.这是第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邱连中先生在6月18-19日民航总局委托举办的“航空公司重组与联盟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文稿,本刊将分两期刊载。 邱连中先生现任加拿大枫叶航空公司战略规划主管,负责枫叶航国际航线的长期规划和竞争性战略的制定,并兼任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客座教授。他历任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加拿大国际航空公司高级分析师、网络规划高级经理、战略规划和网络设计主管、加拿大枫叶航低成本航空公司网络、战略和规划副总裁。邱连中先生已发表多篇论文、专著,其中关于中国民航的论文《科学管制——中国航空公司实施改革发展战略的基础》、《低成本战略启示录》、《静悄悄的革命》分别发表于我刊2001年第3、4、5期。与邱先生合作完成这篇文章的黄为副教授和谢立讲师也是多年来从事航空运输经济学和市场营销研究的专家。  相似文献   

16.
1996年3月“航空史研究”季刊黄尧民先生来函嘱笔者能踊跃投稿.当年7月4日再接黄尧民先生来信及另附第53期航空史杂志一册,深谢黄先生之热心与爱护,现谨就“航空史研究”提供若干史实以飨我们的大众读者.  相似文献   

17.
1959年,《国际航空》为了纪念建国十周年,要我写一篇《中国古代航空史话》(简称《史话》),我向领导请示后,才在暑假里写了约一万字的稿子,编辑部替我配了四幅插图.这是第一稿(见《国际航空》1959年第10期).  相似文献   

18.
伦敦城市警察局是欧洲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而且最有经验的警察队伍之一。在近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们已经拥有三架双发的AS355N松鼠直升机,用它们来执行空中监视任务。这三架飞机中的第一架是1993年交付使用的,第二架和第三架分别是在1994年和1996年投入工作的。在  相似文献   

1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动力学院高歌教授在未来航空动力的发展方向上一向以独立的思考、前瞻的视角和勇于创新而著名。本刊曾于2年前对高歌教授进行过专访(见2005年第12期)。在中国商用飞机公司公布了我国大飞机的座级之后,本刊记者再访高歌,请他就国产大型民用发动机的未来发展谈谈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本刊第45期(94年9月)曾刊出“轰炸大和岛战记”一文,有较详细的记述,可参阅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