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324—新型高强高韧铝合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新型2324-T39合会厚板的发展背景和应用概况。2324-T39合金状态的厚板具有高强高韧等特点,可以代替目前广泛用于飞机构件的2024-T351厚板、既可节省重量,又不降低断裂韧度和抗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2.
测试了不同温度下细晶铸造和普通铸造K418合金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细晶铸造明显改善了合金的极限位伸强度和屈服强度,室温和600℃的合金拉伸强度和晶粒平均直径符合Hall-Petch关系。  相似文献   

3.
钕化物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原位生成的钕化物颗粒增强Ti-6Al-4.5Sn-3.5Zr-0.5Mo-0.7Nb-0.35Si-0.06C(wt%)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颗粒呈球形或椭球形,平均颗粒粒度为~7μm,间距为~40μm。颗粒在基体上均匀分布,它的微观结构由非常细小、结构复杂的多晶体组成,主要含有钕、锡和氧元素。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室温拉伸、高温拉伸、高温持久和蠕变等力学性能。经1065℃/0.5h/FAC+1000℃/1h/AC+700℃/4h/AC热处理后,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拉伸和持久断口均属于典型延性断裂。一些颗粒的内部存在裂纹,未发现裂纹由颗粒向基体传播。  相似文献   

4.
微量Sc和Zr对Al-Mg-Mn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添加微量Sc和Zr对系列Al-Mg-Mn合金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Sc和Zr添加到Al-Mg-Mn合金中,热轧态合金的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提高了75MPa-90MPa和90MPa-94MPa;经冷轧后340℃/1h稳定化退火,合金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增加了85MPa-95MPa和90MPa。100MPa,而延伸率仍保持在11%-12%;并能显著细化合金的铸态晶粒,强烈抑制合金的热轧态和板材冷轧后退火过程中的再结晶,晶粒组织成纤维状;使合金强化的机制为晶粒细化强化、亚结构强化和铝钪锆化合物粒子引起的析出强化。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未除气及350℃/2h,450℃/2h,500℃/2h除气快速凝固(RS)Al-Li-Mg-Cu-Zr合金粉末表面结构及氧化层厚度和组成,探讨了除气过程中粉末表面的化学反应。结果表明,通常不含Li的铝合金粉末除气工艺对RSAl-Li合金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2D70铝合金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D70是可热处理强化的耐热铝合金,一般用在高温场合.以2D70铝合金自由锻件为对象,研究了热稳定化处理对合金室温、高温拉伸性能的影响,测定了合金的高温持久、蠕变性能,并观察了合金在这些高温试验条件下的组织变化.结果表明,2D70铝合金的耐热性较好,可在150℃长时使用,175℃以下时,合金的性能和组织变化都不明显;高温下合金的断口呈现沿晶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7.
NiAl基金属间化合物多晶和单晶合金的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Ni50Al30Fe20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多晶和单晶室温下拉伸,Ni50Al30Fe20和Ni50Al40Ti10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多晶和单晶在室温和高温下的压缩性能,以及表面镀镍处理对Ni50Al40Ti10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铸造—轧制—稳定化退火技术制备了Sc含量为0.10wt%和Er含量为0.25wt%的两种Al-Mg合金薄板,研究了不同处理工艺下两种合金板材拉伸性能、剥落腐蚀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种合金冷轧板材稳定化退火过程中拉伸性能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即随着退火温度升高,板材强度下降而塑性升高,Sc含量为0.10wt%的合金350℃/1 h退火仍然表现出很强的抗退火软化能力,而Er含量为0.25%的合金当退火温度高于280℃后迅速软化;300℃/1 h退火条件下,含Sc合金和含Er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424 MPa、314 MPa、18.3%和350 MPa、177 MPa、29.1%;与此同时,随退火温度的升高,板材抗剥落腐蚀的能力也表现出相同规律性的变化,即200℃/1 h左右退火时剥落腐蚀最严重,随着退火温度升高,腐蚀抗力增加,两种合金板材经280℃以上1h稳定化退火后,合金板材可以获得较好的抗剥落腐蚀性能;其次,与Sc含量为0.25wt%的5B70合金相比,研制的Sc含量为0.10wt%合金综合性能接近5B70合金,而这种合金的Sc含量只有5B70合金的40%,能显著降低合金的制造成本,预示着低Sc含量的合金在航天领域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大变形量的旋压变形和分级时效工艺对2091合金航天结构件的强塑性和抗应力腐蚀性能的影响。在旋压结构件上直接取样进行拉伸试验和应力腐蚀试验,并用透射电镜进行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航天结构件在淬火旋压变形后在80℃/12h+190℃/5h分级时效处理不仅具有良好的强塑性,同时具有高的应力腐蚀抗力。  相似文献   

10.
利用扫描电镜、拉伸试验机和蠕变实验机研究了不同时效制度下Rene’220合金室温及700℃的拉伸性能和700℃高温持久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一次和二次时效温度的升高,室温和高温强度呈下降趋势,而高温持久寿命随两次时效温度的变化均存在一个最大值,合金强度和持久性能最佳结合的时效制度为:830℃/4h/炉冷+760℃/10h/空冷。  相似文献   

11.
2324铝合金厚板内部残余应力分布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郑鹏  郑玉珍  魏晖  钱友荣 《航空学报》1996,17(3):330-336
 采用了新改进的宏观应力释放法测定 2 32 4铝合金厚板内部残余应力,比较了 T39和淬火状态厚板残余应力分布特点,分析其成因,探讨了 T39状态特殊残余应力分布的成因及对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T39状态残余应力分布特点为中心受压,与淬火态相反,且应力水平比淬火态低一个数量级,这导致了切削加工中特别的变形  相似文献   

12.
Tests with middle-crack tension (M(T)) specimens made of Al 2324-T39 and Al 7050-T7451 a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low load truncation level on fatigue crack growth. The six different truncated spectra are obtained by removing the small cycles of which amplitudes are less than the specified percentages of the maximum amplitude in the basic flight-by-flight loading spectrum and the remainder of the spectrum is untouched. The tests indicate that the mean level of fatigue crack growth life (FCGL) increases as the load truncation level is enhanced. Considering both the time saving and the influence on FCGL, there is an applicable choice (i.e. spectrum S2 or spectrum S3 in this investigation) for full scale fatigue test. The scatter of FCGL becomes much larger than that under the basic spectrum when the load truncation level is increased to a specified high level, mainly due to the occurrence of crack slanting and branching under the high level truncated loading spectra.  相似文献   

13.
采用真空热循环试验装置,模拟近地轨道空间环境,研究了LF6铝合金焊接接头拉伸性能和微观组织,分析讨论了真空热循环对焊接接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焊接接头强度和塑性变化呈现峰值规律,在循环75次左右,达到最大值;晶粒尺寸及位错形貌的变化是接头拉伸性能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近α型钛合金TG6经α+β两相区热加工的盘锻件在600℃长时暴露过程中的显微组织演变及其对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600℃/100h和600℃/300h长时高温暴露后,TG6钛合金的室温拉伸强度略有提高,其增幅在5%左右,而其拉伸塑性显著降低,塑性保持率小于50%,拉伸断口趋于平直化,且存在梯田状台阶和二次裂纹等,表现为显著的解理断裂特征。在600℃高温长时暴露过程中,TG6钛合金中的显微组织变化主要有在基体组织中的共格有序α2相析出及硅化物析出。随着高温暴露时间的延长,TG6钛合金的显微组织逐渐趋于稳定,拉伸性能的变化也相应趋缓。α2相析出促进了拉伸变形时位错滑移的平面化及变形不均匀,是热稳定性下降的主要原因;而硅化物析出协同促进位错滑移集中化,是热稳定性下降的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对经300℃、500℃高温热暴露的B/Al(LF6)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材料在300℃下热暴露时,性能下降速度较慢,100h后强度保留率约为76%,延伸率保留率为74%。而在500℃下热暴露时,5h以上强度就有明显降低。高温长时间热暴露后复合材料的断裂也从积累型转变为典型的非累积型断裂。通过透射电镜(TEM)及扫描电镜(SEM)对固态热压制造态和主温热暴露的界面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界面反应是造成B/Al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采用拉伸实验、剥落腐蚀实验、显微组织、化学成分、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等手段,研究7085-T651铝合金特厚板组织性能的不均匀性。结果表明:110 mm厚7085-T651特厚板不同厚度层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剥落腐蚀性能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1/4厚度层抗拉强度最低,为540 MPa,抗剥落腐蚀性能最差,腐蚀等级为EB级;心层抗拉强度最高,为580 MPa;表层抗剥落腐蚀性能最好,腐蚀等级为EA级;1/4层再结晶分数最多,约为47.7%,尺寸较大,约为105μm,晶界及晶内均有平衡相析出,时效析出相尺寸较小,因而力学性能及抗剥落腐蚀性能均最差;中心层再结晶分数最少,约为14.8%,存在大量亚晶,残余的 Al7 Cu2 Fe 相最多,约为1.43%,晶界平衡相尺寸、时效析出相尺寸及PFZ宽度均较大,因而力学性能较好而抗剥落腐蚀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7.
柴亮  李岩 《航空学报》2007,28(5):1268-1271
 采用包套热轧的方法,将Ni56Mn17Fe8Ga19和Ni56Mn15Fe10Ga19合金铸锭成功轧制为均匀板材,研究了其微观组织结构、相变特性和拉伸力学性能等。结果显示,轧制后合金的晶粒和γ相变得细碎,且沿着轧制方向伸长分布,其逆马氏体相变温度下降,相变滞后减小;轧制态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超过500 MPa和2%,热处理后,强度降低而延伸率上升。  相似文献   

18.
对6 mm厚AA2024-T4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拉伸试验,得到了应力-应变曲线。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仪以及扫描电镜对焊接接头进行了金相分析、硬度测试以及断口分析。结果表明:试件断裂属于韧性断裂;断裂发生在前进侧热机影响区/热影响区的过渡区;当搅拌头转速为800 r/min,焊接速度为100 mm...  相似文献   

19.
工艺参数对铝合金摩擦挤压增材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061-T651铝合金圆棒进行摩擦挤压增材制造(friction extrusion additive manufacturing,FEAM)工艺实验研究,探讨和分析不同主轴转速对单道双层增材试样的增材成形、组织特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给定横向移动速度300 mm/min,采用主轴转速为600 r/min和800 r/min均能获得完全致密无任何内部缺陷、厚度分别为2 mm和4 mm的单道双层增材试样,增材整体由细小等轴晶粒组成,增材层间实现冶金连接;800 r/min下工具轴肩的摩擦挤压作用降低,增材层间结合界面呈平直状,塑化金属流动不充分,沉积层宽度较窄、表面成形更粗糙;600 r/min下结合界面经历的塑性变形和热循环更为显著,晶粒细化至6.0μm,但增材界面区软化程度较严重,硬度仅为增材棒料母材的52.7%~56.2%,而800 r/min下界面区的硬度能够达到母材的56.0%~61.3%;在600 r/min和800 r/min下,增材试样均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抗拉强度分别达到增材棒料母材6061-T651的66%和70%,而断后伸长率明显较高,分别为母材的212%和169%;与目前其他增材工艺力学性能比较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制备工艺对NiAl-30Fe-Y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铸态、挤压态、热轧态和定向凝固结晶4种不同制备工艺对NiAl-30Fe-Y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和定向凝固结晶工艺明显改善了合金性能,特别是提高了合金室温塑性。在室温下不同制备工艺其拉伸断口特征明显不同。不同制备工艺仅对微观组织形态产生影响,其合金组织皆是由先共晶B2结构β和β与(γ+γ')共晶相组成,定向凝固合金成长方向为<211>β‖<100>(γ+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