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翔 《太空探索》2006,(9):43-43
长期以来,昆明市中小学生课外科技教育活动中心从内容和形式上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2000年被中国宇航学会认定为中华青少年航天科普网昆明地区活动站,承担了昆明地区中华青少年航天科普网(站)的认定和授牌工作,开展了航天模型竞赛工作,并参加了全国  相似文献   

2.
2004年11月19日,“中华青少年航天科普网金碧社区活动站”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金碧街道办事处金碧居民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云南的航天科普工作从学校延伸到了社区,走向了社会。  相似文献   

3.
全国青少年科学创意体验活动是一项发动中小学生参加的科学创意体验活动,旨在通过参与性强的科学互动活动激发青少年的奇思妙想,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活动每年举办一次,2008年活动的主题为“探索月球,创意无限”。  相似文献   

4.
范体宇 《太空探索》2012,(10):58-59
2012年7月15日至25日,应俄罗斯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的邀请,由中国科协、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宇航学会共同组织的中国青少年代表团一行40人赴俄罗斯参加“中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活动”。此次活动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单长勇带队,旨在中俄两国互办“旅游年”期间,深入推动两国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中俄两国青少年传统友谊。  相似文献   

5.
《太空探索》2004,(1):38-39
由北京市体育局、市教委、市科协共同主办的“2003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航天模型竞赛”活动,于2003年8月16日在北京大兴区埝坛水库进行。  相似文献   

6.
2011年11月2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平湖市乍浦九龙山小学的全体师生迎来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张履谦院士和长二F火箭原总指挥黄春平等专家,一起见证全国首个航天少年科学院花落平湖。结缘:追科星牵手航天科技平湖市乍浦九龙山小学,地处杭州湾北岸,美丽的九龙山下。近十年来,学校一直重视科技教育,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教育宗旨,把科技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特色工作来抓。  相似文献   

7.
《太空探索》2012,(1):10-11
2011年11月22日,“航天科技连着你和我——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举行。在这项活动中,航天领域院士专家走进各地大中小学校进行百余场科普知识讲座。  相似文献   

8.
《太空探索》2004,(11):44-45
8月25日,带着美国太空营老师的祝福和学到的宇航知识,60名来自北京和上海等地的中小学生和老师踏上了回国的旅途,这标志着由中国宇航学会组织的“2004赴美国太空营训练航天科技夏令营”圆满结束,中美科普交流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5月21日是北京市2005年“CSA”杯中小学航天模型比赛的日子,也是育丰学校又一个大喜的日子。这天,在一五九中学的操场上,我们的参赛选手经过团结拼搏、共同努力,最终获得此次航天模型比赛小学组第一。  相似文献   

10.
两年举办一度的台北“国际”航空航天科技工业展,2005年更名为台北“国际”航空航天暨“国防”工业展览会,假“经济部”外贸协会台北展览中心第一展览大楼的A、C、D区举行。A区是岛外展商与岛内的厂商区,另外还有今年首次针对飞行休闲与运动娱乐所规划的飞行休闲专区,也第一次在展场展出。以规模而言,今年度的台北“国际”航空航天暨“国防”工业展览会的规模较上届2003年的规模略大,总参观人数还增长了三成。  相似文献   

11.
2005年5月12日,在妩媚的春光下,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举行隆重的仪式,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归国五十周年,并通过将这位“中国火箭之父”塑像请进学校和命名“钱学森班”来激励全校师生百折不挠、教书育人、求真务实、永远进取的精神。二十年来,学校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把钱学森塑像请进校园,是为了学习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这种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这种对祖国科技的不倦的追求,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了弘扬爱国主义思想,热爱科学技术的精神,海淀实验中学又与航天科工、科技集团合作命名“钱学森”班,…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台北“国际航天科技暨军事工业展”于8月11—14日在台北世贸中心展览4天。两年一度的台北“国际航天展”今年迈入第8届,共有来自8国、21家岛外厂商及台湾地区59家厂商参展,是历来规模最盛大的一次。其中,军工展馆是规模最大的展区。含括由台陆、海、空军总部、联合后勤司令部及军备局(中山科学研究院、生产制造中心)等单位,共100余项装备系统。  相似文献   

13.
《太空探索》2003,(10):2-2
○世界空间周的由来1999年7月,在维也纳召开的联合国第三次外空会议期间,与会国家考虑到,1957年10月4日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外层空间,开辟了人类探索外空的新纪元,以及1967年10月10日《外空条约》生效,为人类开展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活动奠定了法律基础,因而一致建议,将每年的10月4日至10日作为“世界空间周”。1999年12月,联合国第54届大会核准了第三次外空会议提出的建议,将每年的10月4日至10日定为“世界空间周”,以庆祝空间科技为改善人类生存条件以及对提高人类生活水平作出的贡献。○欢迎学校的参与教师可以利用世界空间周的活…  相似文献   

14.
2008年7月5—6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和法国国家空间中心(CNES)联合工作组在印度召开合作项目评审会,以进一步确立双方在航天活动方面的合作关系。 会议期间,双方就“热带云”(Megha-Tropiques)卫星获取数据的分发政策签署了协议。计划于2009年发射的“热带云”卫星是印法合作项目,用于监测热带气候。它将携带4个有效载荷:微波辐射计、湿度计、辐射测量仪和无线电掩星探测器。  相似文献   

15.
《太空探索》2006,(10):64-64
7月27日上午9时,由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科学院科技培训中心、中国兵工学会、何鸿航天科技人才培训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06年航天科技夏令营”开营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西城区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普领导小组主任丁颖,中国兵工学会秘书长王  相似文献   

16.
2006年2月10日,历时5个多月的“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在中心演示厅举办了“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发布暨颁奖仪式”。由上海设计师顾永江设计的作品被确定为月球探测工程标识,该标识在网络票选中以最高票数获得了网络人气奖。另外由浙江设计师苏志怀和福建设计师林秀杭设计的作品获得了本次征集活动优秀作品奖。“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自2005年8月15日启动以来,得到了全国各地专业设计机构、设计师及广大热心群众的大力支持。截至2005年9月10日,征集办公室共收到参选作品1026份。 这是我国第一次采用全国征集的方式为重大航天探索工程设计标识。月球探测工程是一个有着巨大感召力的科技创新工程,工程标识将代表着“中国探月”所昭示的精神力量,向全世界展示我们奋发向上的精神。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和科学精神。[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欧洲斥资10亿欧元的“罗塞塔”探测器在历经近3年的休眠后,于今年1月被成功唤醒。预计到8月,有望追上“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开始对其表面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绘图,探测其引力、质量、形状和大气等。并将在11月,向该彗星表面投放着陆器——“菲莱”号。这被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遴选为2014年最受瞩目的十大科技事件,并排在首位。  相似文献   

18.
小光 《国际太空》2007,(8):36-36
日本“超高速因特网卫星”于2007年6月26日在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筑波宇宙中心亮相,预定于2008年年初发射。  相似文献   

19.
1970年4月24日,我国又一项重大科技项目取得突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之民用与军事科技,早年大幅落后美、欧科技先进国家,中国为了迎头赶上,数十年来持续大力倡导自力研究发展,“跟踪”欧、美先进国家全力追赶、其科技水准虽然仍然较先进国家落后,但已有明显的进步与大量的具体成果;另一方面,中国则利用各种途径,从科技先进国家获取民用与军事科技,使事半功倍地加速提升其科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