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为所发现的头发样本进行DNA分析的过程中,彼得·克奥瑞1992年的经历中所潜在的非同寻常的东西也随之渐渐浮出水面,而就在我开始调查彼得外星人经历的同一年,又一件惊人的事情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两件事情将会给我提供一个真实性的定位点——切实的实物证据,这是我一直苦苦寻找的,它将证明外星人绑架事件的确发生过。  相似文献   

2.
在为所发现的头发样本进行DNA分析的过程中,彼得·克奥瑞1992年的经历中所潜在的非同寻常的东西也随之渐渐浮出水面,而就在我开始调查彼得外星人经历的同一年,又一件惊人的事情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两件事情将会给我提供一个真实性的定位点--切实的实物证据,这是我一直苦苦寻找的,它将证明外星人绑架事件的确发生过.  相似文献   

3.
物竞天择     
纪舟 《飞碟探索》2012,(11):19-19
生物历经天择进行演化的基础有两项,一是不同物种间DNA的差异,另一则是相同物种不同个体间的DNA差异。凡是能够适应周遭生存环境的个体,都比较容易生存下来,同时可以将优秀的基因传给更多的后代。经过数代之后,适应力较强的基因就会占大多数。物种演化的条件除了个体的生存之外,还有繁殖能力的竞赛。这种说法似乎暗示天择只挑选具备有利变异的物种,而这些变异是由DNA在复制过程中发生了错误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庹勇 《飞碟探索》2001,(1):34-34
2000年6月26日,无疑是人类历史上值得庆贺的一天,这天美、英、德、日、法、中六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人类基因的结构草图。那么,什么是基因,现代遗传科学家认为,基因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不同,是基因差异所致。一般认为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大约有5万~10万个基因,分布排列着30亿个碱基对。所谓人类基因结构草图,就是对这30亿个碱基对进…  相似文献   

5.
广西读者佟斌问飞船上天的次数有限,有许多没有机会参加飞行的航天员以后会从事什么行业呢? 四方帽博士答::因为飞船的一次飞行任务只能是一个或几个航天员上,这就有个选择的问题,就有个相对的排序。不等于这次没参加飞行,就是不合格。关于飞行乘员组的安排,不是“单打一”的。一般是“上一组、备一组、再备一组”,三个乘组形成一次飞行任务的梯队。这个梯队中的航天员都参加飞行前最后阶段的强化训练和任务准备,都做好“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6.
人的感觉是最难模仿的,因为人体器官在感觉方面所达到的“超”能程度。目前连机器人也望尘莫及。超敏感的手 人的指尖能感知只有5微米高的突起,这个高度大约是头发直径的1/15。舌头和嘴唇的敏感度更高。把一根头发放到嘴里,立刻就会感觉到嘴巴里有个大东西。  相似文献   

7.
生命的源头     
非凡的发现总会催生特别的举动.詹姆斯·沃森曾谈到,他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发现DNA结构之后,"克里克立马冲进老鹰酒吧,告诉在场的每一个人我们揭开了生命之谜".当然,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太优美了,克里克再怎么激动都不算过分.大自然用4种碱基编写的遗传语言,恰到好处地存储在DNA上,并一代一代传递下去.  相似文献   

8.
晓月 《国际太空》2006,(4):28-28
造氧系统使用水为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制造可呼吸的氧气。这对于探测月球、火星及以远星球的长期任务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该系统已于2006年1月24日运往肯尼迪航天中心,准备于7月搭乘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空间站项目经理表示,运送这一硬件是完善空间站的一个重要步骤,一旦安装完毕,这个再生式生命支持系统就可以为空间站上更多的航天员提供氧气,使其进行更多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击实录     
发光的“蟠桃”  2000年5月15日晚21时,晚自习下课,我与同学宋鸣等人一出学校便骑车往西走。骑到离学校门口50米处,突然在天空看到了一个UFO。于是我大叫起来:“看,天上那是什么东西!”它发出不很耀眼的白色光芒,形状像一个蟠桃,飞行速度非常快,比我看到的军用飞机的飞行速度快多了。当时它往西南方飞去,自身慢慢旋转,所发出的光芒也随之转动。最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在它飞行时没有任何发动机的声音。大约两三秒后,此飞行物飞远了。我和宋鸣拼命追赶,但再也没有看到UFO的身影。这时再看表已是21时04分。  陕西兴平平晨曦…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DNA是携带生命遗传指令信息的分子。现在,获得美国航空航天局资助的研究人员在陨石中发现了这种遗传分子的构造元件。有证据表明,这些DNA构造元件有可能是在太空中合成的。这项研究为DNA组分的太空合成论提供了支持。该理论认为,DNA的各个部分在太空形成之后,由陨石载至地球,并在撞击作用的帮助下产生了生命,如同一个试剂盒一般。  相似文献   

11.
在现在可能看到的书籍与杂志中还没有讨论这种同步器的误差的文章。作者用电路分析法在理论上定量的说明其作用原理并求出其理论误差,同时用实验证明这种同步器实际上的误差是和理论误差很相像的。然后再用分析方法证明只要将其传输器电阻环加以适当的设计,便可以使它完全没有理论误差。最后再从理论上推出一个没有理论误差的传输器电阻环的形状。本来在理论上与实际上二线式直流同步器的误差都是很大的。如果按照本文所设计的电阻环的形状来做传输器,便完全没有理论误差,这就大大提高了二线式直流同步器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距离巴西圣路易斯市 130千米处的林索伊斯岛上,生活着一个与众不同的民族,他们共有 300多居民,称为月亮族。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皮肤和头发,因为他们有着几近透明的皮肤,肤下的血管也依稀可见。更令人称奇的是他们那像玻璃纤维般透明的头发。然而,该族人却十分怕光,只有夜间才出门。如果不得已要在白天出门,他们必定戴上墨镜和帽子,穿上长袖衣服和长裤。   月亮族何时来该岛定居,甚至来自何处,至今仍是个谜。 巴西的月亮族@阿波  相似文献   

13.
精确的性感     
曾经在一个饭局上遇到一位物理学博士,同桌的一位朋友问了他一个问题,大意是,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物理学原理是什么。那位博士从相对论讲到量子理论,从宏观宇宙讲到微观光子,一长串闻所未闻的名词和理论从他嘴里连续不断地蹦出来。在那一瞬间,他看上去非常性感,包括他那没有经过任何修正的奇怪表情。  相似文献   

14.
乔风 《太空探索》2004,(11):32-35
在经过数十年的研究,投入数百亿美元经费.支持和反对者双方都耗费了大量精力之后,美国已经作好了启动其第一个应对敌方远程弹道导弹攻击的防御系统的准备。所有迹象都表明,在今年年底,美国将具备击落射向其本土的敌方弹道导弹的能力。美国国防部已经确定了该系统“首次形成防御能力”(IDO)的具体时间,即2004年1O月。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计划终于走向了实用。  相似文献   

15.
牛顿力学时代以研究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意义为顺序,最后用数学方法加以描述。微观世界是一个不可见的世界,微观世界经过上一世纪的研究,建立了一整套成功的数学模型,但没有给我们提供一个微观的物理图景。  相似文献   

16.
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依靠其火力强大维护美国及其西方盟友所谓的利益。不论再怎么强大的航母战斗群.却总少不了最重要的支援,那就是美国海军的勤务舰队。如果没有这支完整的勤务舰队支援,再强大的航母战斗群也会成为一堆废铁,本篇将介绍令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正常运作但平日不为人所熟知的美军勤务舰队。  相似文献   

17.
通向天庭的台阶(上)——古埃及金字塔揭谜晨飞编译古埃及人是一个性情活泼开朗的民族,但是,关于他们,人们知道的最多的却是他们为自己死亡所做的准备工作。在尼罗河谷,他们过着阳光充足的生活,因此一想到将来离开人世后的黑暗,心里总是充满了极度的不安。在人间,...  相似文献   

18.
龙夫 《飞碟探索》2011,(1):38-39
电影《古镜怪谈》中描述了这样的剧情:古时候,一位女子对着镜子整理头发,却被一名高官派来的杀手杀害。而她的鲜血沾到了镜子上,从此使这个镜子有了一种特殊的能力,成为了一个魔镜。  相似文献   

19.
正1955年,大连工学院的王希季副教授如往常一样把头发梳成三七开,换上一身新式中山装,准备和妻子聂秀芳一起去上海工作。不久后,他主持了新中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的研制工作。1955年,梁思礼博士去越南援建"越南之声"广播电台。这是他到邮电部工作的第六个年头。从越南回来不久,梁思礼随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一起,参与制定新中国第一个中长期科技规划《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  相似文献   

20.
王淼 《飞碟探索》2011,(6):44-46
2006年9月的一个夜晚,加拿大魁北克大山深处的一家旅店里,一个名叫亨利的旅客被神秘地“化”掉:房间一股异腥,地上、床上一摊黄水,枕头上只留下一撮黑白相间的短头发。后经警察将黄水化验,那竟是人的尸水。而死者的另一名同伴比尔则吓得疯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