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军事航空应用最广泛、发展最快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和水上飞机等都获得了长足的技术进步、并获得大量生产。由于军事思想和战略方针上的差异,各国在军事航空技术和装备方面各有侧重──如苏、德和日本,就比较忽视大型远程轰炸机的研制与生产. 日本战时飞机发展的重点始终是(陆基或舰载)战斗机、攻击机、轻轰炸机和反潜水上飞机等等,虽然在30年代的军备发展计划中普提及希望其陆航到1942年能拥有30个重型轰炸机中队和2个超重型轰炸机中队,但这一目标始终没有实现。 R本的轰炸机基本…  相似文献   

2.
战略轰炸机     
简述了轰炸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战略轰炸机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典型轰炸机技术状况的分析,总结了现代轰炸机应采用的先进技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轰炸机多乘员救生技术,重点介绍了B-1A轰炸机乘员逃生舱的构成、工作原理以及在设计初期阶段和设计阶段所做的一些更改,介绍了B-1B多乘员弹射的指令顺序、座舱乘员布置、座椅调节方法等,对比分析了两种救生方案的优缺点。最后指出了多乘员弹射救生仍需研究的关键技术及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4.
美空军近年来制定了轰炸机3步走发展规划。第一步是开展对现役轰炸机的升级改进计划;第二步是同时开展一种"过渡性"轰炸机研究计划,在2018年形成战斗力;第三步才是开展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一代远程轰炸机研究计划,并使之在2037年投入服役。本文根据美军轰炸机机队的装备现状、发展新动向以及美军对未来远程打击系统的整体发展思路,侧重介绍了美军对于过渡。陛轰炸机的作战、战技以及关键技术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车海林 《飞机工程》2004,(1):5-8,14
论述了战略轰炸机在武器装备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国外战略轰炸机的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并简要介绍了美、俄对未来战略轰炸机的设计构想。对未来战略轰炸机的性能特点和发展途径进行了论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国防部2006年“四年一度防务评审”(QDR)报告中,明确了美国轰炸机的三阶段发展规划,其中第二阶段规划预定新型轰炸机在2018年开始服役,而且明确是亚声速和有人驾驶方案,核心作战要求是突防能力强并具有持久的作战能力。该机的出现可能对未来防空体系的发展提出新挑战。  相似文献   

7.
美国空军于1999年3月公布的新的轰炸机线路图制定了一套详细的现役轰炸机群升级计划,并对轰炸机在整个国家战略以及空军新的远征力量构成中的作用做了理论上的阐述。但线路图中缺少新型轰炸机的预算部分。不过,美空军已拥有的未来攻击机(FSA)方案将考虑诸如无人战斗飞行器、高超音速导弹以及其它技术的发展,确定可能成为未来10~15年远程先进打击替换系统技术基础的技术。文章对轰炸机线路图的内容、不足以及各方反应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目前,美国空军正在开展“下一代远程攻击”系统第2阶段(NGLRS-Ⅱ)的方案研究工作。美国空军的NGLRS计划包括3个阶段,第1阶段(NGLRS-Ⅰ)的工作是已进行的对现役B-1B和B-52H重型轰炸机进行改进升级;第2阶段工作是当前的重点,最终目标是开发一种可在2018~2020年投入使用的新型轰炸机,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防部计划的改变以及近年来的局部战争表明,1999年的美国远程轰炸机白皮书的部分内容已经过时。2001年10月,美国空军重新拟定了一份包含新的防御计划的远程攻击型飞机白皮书,对1999年的远程轰炸机白皮书进行了修改。这份新的远程攻击型飞机自皮书阐述了远程轰炸机对于保护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美国现有的和计划的轰炸机力量结构。分析了轰炸机的性能及利用远程轰炸机潜在的威力达到应付各种冲突强度能力的全部作战概念。提出了现有的几种轰炸机近、中、远期的现代化改进计划及其服役寿命和更换时间。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未来战争的作战环境,分析与之相对应的攻击型飞机的发展趋势,认为对未来攻击型飞机影响最大的几个发展趋势为常规作战飞机对地攻击能力的大幅提升、高超音速空天轰炸机的出现以及无人攻击机发展,并对此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某架大型轰炸机的机翼Ⅰ大梁腹板被弹片损伤,使飞机不能执行任务。本文从机翼Ⅰ大梁腹板的受力情况出发,通过对损伤处的应力集中情况进行分析,采用止裂加强法对弹片损伤进行修理,使损伤处的最大集中应力由657.6MPa降低到339.4MPa,在腹板的许可强度范围以内,从而修理后的飞机完全满足任务执行的载荷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与一般轰炸机直接目视瞄准轰炸不同,歼击轰炸机采用连续计算投放点(CCRP)的间接轰炸方式,其轰炸精度受机载传感器测量载机和目标位置及运动参数的精度影响。文中针对该机种对地面或海面固定目标的轰炸,从理论上分别对各载机运动及位置参数引起的投弹误差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得出了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3.
远程战略轰炸机是军事威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纵深打击的基础,是现代立体化战争不可缺少的作战载体之一;针对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研制同一类型产品,提出了等工程价值比的概念,介绍了等工程价值比的特点.引入了美国兰德公司飞机研制费用估算模型DAPCA IV.在国外飞机研制费用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国内同类产品的研制费用计算方法.利用等工程价值比概念并结合DAPCA IV模型,给出了发展远程战略轰炸机的研制费用的具体算例,克服了国内数据不足的缺点.  相似文献   

14.
某型轰炸机空滑迫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其中涉及到飞行安全的问题。为了保证迫降安全,讨论了空滑迫降性能的估算方法,分析了迫降航线的建立和飞行方法。针对场内迫降、场外迫降和水上迫降等不同迫降场的特点,系统研究了迫降操纵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迫降操纵建议,为飞行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The B-1 bomber will receive Presidential review in early 1977. A recent study by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on the B-1 contains an erroneous analysis of its survivability in an SLBM attack, which detracts from the overall merit of the study. This issue is discussed and an alternative analysis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6.
角速率轰炸原理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角速率轰炸原理及其在某型飞机上的应用。并建立角速率轰炸的工作式,同时进行了火控轰炸的精度分析和仿真计算,为轰炸机装备角速率轰炸系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美军机载导航设备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军在确定其军事导航定位和机载设备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突出导航能力的全球性、高精度和可靠性,对不同作战用途的飞机配置了不同的导航系统。介绍美军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预警和指挥飞机装备的主要导航设备,主要性能参数和战术技术指标,分析美军机载导航设备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对我军与美军在机载导航设备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分析差距,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To improve the relocatable target capabilities of strategic aircraft, a sensor fusion concept using a millimeter-wave radar (MMWR) and a forward-looking infrared (FLIR) system providing inputs to an auto target recognizer (ATR) has been developed. To prove this concept, a cooperative research effort is being conducted by a group of industry leaders in bomber avionics, MMWR, and ATR technologies.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concept and the plan developed to test, evaluate, and demonstrate the expected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9.
One of the more complex systems developed during the cold war was the BOMARC missile system developed by Boeing and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The BO in the acronym stands for Boeing and the MARC Stands for Michigan Aeronautical Research Center. Boeing built two versions of the BOMARC, the first one designated “IM99A” and the second “IM99B”. The “A” version used a liquid propellant boost system with a range of about 250 miles and the “B” used a solid propellant for boost and had a range of at least 400 miles. The BOMARC was a pilotless aircraft vehicle, developed and deployed to counter the Soviet massed bomber threat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军用飞机的空战和对面攻击能力,对歼轰机进行总体设计。采用CATIA软件,设计出隐身歼轰机的三维数字样机和武器挂载方案;基于物理光学法和等效电磁流法,采用自编的RCSAnsys软件,数值模拟歼轰机的数字样机在X、S和UHF波段下的RCS特性和强度分布特性;基于湍流模型的k-ε方程和控制理论的N-S方程,采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歼轰机的数字样机所在空气流场的压强和速度分布云图,得出整机的升阻特性。概念设计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内置弹舱的歼轰机前向±30°的RCS均值≤-4.728 dBsm,超声速飞行时歼轰机的升阻比约等于5.63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