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航空》2014,(3):80-80
航空基础技术在引领,支撑和保障装备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在很多时候扮演了“使能技术”的角色。新到成果产业化的传导机制和运作能力,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基础技术研究院组织编写了“航空基础技术丛书”础技术的发展脉络、历史价值.并通过总结经验.探索航空基础技术发展趋势.进一步构筑和完善了相关材料、制造,气动、测试、雷电防护等技术体系,从而夯实航空工业发展的根基.实现航空基础技术从”型号牵引”到“牵引型号’为了强化从科技创认真梳理了航空基标准.计量、强度、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飞行器海基测量的产生与兴起,特别是该领域的核心技术、基础技术、支撑技术等相关关键技术的发展历史,分析了飞行器海基测量领域所面临的航天与国防科技、海洋科学与工程快速发展的需求和挑战,提出了建设飞行器海基测量的基础理论体系、基础研究体系和基础信息体系的构想,以期促进我国飞行器海基测量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制造技术是加速航空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众所周知,任何一项产品都是科学技术成就的结晶。产品的使用性能是通过产品的设计思想表现出来的,而材料和制造技术是物化设计思想的技术保证,没有先进的材料和制造技术,先进的设计思想就不能付诸实现,可见制造技术之重要。因此,一些发达国家始终把工  相似文献   

4.
随着航空发动机的不断发展,现有的间隙测量技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装配精度要求,测量技术亟待提升。利用电容式非接触测量原理研制出的同轴度检测设备,能够满足新型发动机对装配精度的要求。经试验验证,此种测量技术不仅达到了提高发动机装配过程中转、静子间隙检测精度的目的,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推广到多种型号发动机上使用,为发动机数字化柔性装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 ):您主持完成众多科研课题,您认为基础研究对引领技术发展有何重要作用?高能束流加工技术体系还需加强哪些方面的基础研究? 关桥:虽然我们已建立比较完整的高能束流加工技术体系和相应的装备,如把激光、电子束用于焊接、制孔、强化、涂层表面改性与毛化、增材制造等;但是,如果没有扎实的技术基础研究,就不可能有可持续的创新发展;否则,由于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朝一日眼前的“成果”、“成就”中就有可能呈现出发生事故的“瑕疵”.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对定位安全和定位准确性要求的提升,仅仅依赖卫星导航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个性化定位需求,在此背景下,通信导航一体化技术应运而生。移动通信网络具有覆盖广、用户数量大和安全保密性好等优点,将通信系统作为卫星导航系统的有效补充,可以有效提升导航系统的性能。导航通信融合技术已经成为导航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技术热点,但目前缺乏清晰的导通融合架构和导通融合方式。从导通融合的技术层面进行划分,提出了波形融合、信息融合、硬件融合三种导通融合方式,分析了通信系统的辅助信息对导航系统精度和抗干扰能力的影响,以及两种典型的导通融合系统的优缺点,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补充了导航通信融合技术的基础理论,对导通融合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工业技术基础是指工业生产中起决定作用的工业劳动者(包括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工业技术装备、工业原材料。工业劳动者应当拥有当代的科学技术理论知识和当代的工业生产实践经验及操作技能。工业技术装备和工业原材料则应当体现当代的工业技术水平。构成工业技术基础的这三个部分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是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综合地反映了工业科技的发展水平和工业科研、设计、制造的全部能力以及工业生产实践经验的多少。因此,工业技术基础是发展工业、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质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航空制造技术》2016,(3):22-23
作为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装备,请您简要介绍一下目前国内外智能机床的研发现状. 洪军:高档数控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也是支撑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基础.智能机床作为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装备,势必引领高档数控机床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国内外知名机床企业陆续推出智能化机床,但目前仍处于“低级”智能及基于单项智能技术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正>来自海克斯康计量现场化、自动化与数字化的测量技术,代表着当今测量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适应了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并将成为推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助力航空业的腾飞与发展。长期以来,航空制造业代表着人类最新技术发展的成就。尤其是随着计算机、数字化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使得传统飞机制造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并渗透到飞机设计、工  相似文献   

10.
叶露 《国际航空》2014,(12):75-77
在航空运输量不断增长的条件下,现有通信,导航和监视(CNS)系统的局限性无法满足人们进~步提升航空运输安全性、运行效益以及特殊情况下掌控航班信息等要求。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的CNS系统融入了卫星通信、导航、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和数据通信等技术,奠定了下一步航空运输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B/Al复合材料的制造、性能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国内外B/Al复合材料的发展研究现状 ,具体介绍了几种制备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艺 ,包括热压扩散法、熔体浸渗法等。从工艺的角度分析了复合工艺参数———温度、时间、压力和环境对B/Al复合材料及对B纤维的影响。对B/Al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在航空航天等方面的应用也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分析认为国内采用热压扩散法制备的B/Al复合材料性能稳定 ,其管材、型材已达到了应用阶段 ,为我国航空航天技术中应用此类复合材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0月19日,国防科工委科技与质量司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基础工作会暨2007年技术基础计划草案协调会。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总结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基础“十五”取得的成绩,部署“十一五”技术基础发展,为提高国防科技工业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直升机外部噪声控制技术发展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升机外部噪声控制技术是直升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对直升机外部噪声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基于我国直升机外部噪声控制的技术基础,从基础研究、主被动控制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我国直升机外部噪声控制技术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从产业链角度出发,将刘贵富提出的产业链内涵链理论与制约大飞机发展3个重要因素—资金、技术、人才相契合,提出了Capital-Technology-Talent大飞机产业链模式。通过分析资金链、技术链、人才链的构成与内在联系,得出大飞机产业链的发展应遵循资金链、技术链、人才链互相扶持、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计量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技术基础。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说过:"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历史的进程也充分证明,计量技术发展缓慢,就会严重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阻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随着国家日益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尤其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领域的重视度日益高涨。在航空制造业中,现代精密测量技术可以说是航空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技术。伴随着航空制造业的飞速发展,现代精密测量技术也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主要体现在越来越多优秀的现代精密测量仪器、设备涌现于市场。  相似文献   

16.
微型液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国外微型液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概况。从基础技术、微型液压元件、材料及制造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我国微型液压技术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导航、定位与授时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导航、定位与授时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前沿技术和国防关键技术。首先阐述了导航、定位与授时技术的基本概念。针对导航、定位与授时技术包含的惯性导航、无线电导航、数据库参考导航、生物导航、授时等技术,简要介绍了发展历程,探讨了技术特点和典型应用,展望了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测控中心计算机系统是测控中心的核心枢纽,通过自主可控技术加强其安全性,摆脱对国外软硬件的依赖,是当务之急。在分析测控中心计算机系统特点的基础上,对测控中心计算机系统自主可控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总结,列举了实践中遇到的基础部件国产化程度不高、开源软件问题多、自主可控产品商品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针对自主可控技术不甚成熟的情况,提出了国产软硬件产品的技术摸底、详尽测试、加强基础软件的版本管理和控制等发展建议,以推动自主可控技术在测控中心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凤莲  梁斌 《民航学报》2022,(6):153-156
渗漏检测技术方案决定了锥底油罐基础环墙的高度,本文分析40多年来国内外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技术方案有效性、经济性、安全性等,推荐了U型管检漏方案,既可达到安全有效的检测目的,又可降低基础环墙高度、减少回填量等相应工程量,节省投资,也便于操作维护、消除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0.
快速扫描电子束加工技术及其在航空制造领域的潜在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扫描电子束加工技术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在航空航天、汽车、医疗等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国内众多研究单位进行的一系列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为快速扫描电子束加工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快速扫描电子束加工技术在国内发展迅速,已经逐渐应用到工程实践中,进一步推动了国内精密制造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