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我国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星间链路通信频段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国内用户需求、国际发展趋势、转发器和天线研制难度、仪器及无器件配套等方面,对我国中继卫星星间链路的频段选择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外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王景泉1983年美国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网络的建立,标志着自50年代后期开始的利用地基跟踪与数据网支持低轨道航天器的测控通信模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测控通信能力有了突破性提高,大大促进了空间技术的发展。鉴于跟踪与数据...  相似文献   

3.
指出目前国际上五种跟踪数据中继卫星的技术特点及其缺陷。对与此有关的技术问题如跟踪天线、星间链路、统一基带数据流、信道编码技术、精确定位等作了简单说明。对我国开展这方面研究提出了建议,列出急需研究的十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甄石 《中国航天》1998,(7):17-19
美国侦察办披露侦察及中继卫星情况甄石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最近披露了其长曲棍球成像雷达卫星和静地轨道中继卫星的一些情况。这使人们看到了美国战略及战术侦察的一点内幕,更多地了解到了美国是如何利用这些多年来一直高度保密的卫星项目来获取和分发伊拉克和朝鲜等重点...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主要任务、功能和工作特点,从卫星功率的有效利用、带宽的有效利用、较好的噪声性能几方面进行了中继卫星系统数据传输体制的讨论,并结合与国际常用数据中继卫星系纬数据传输体制接轨的要求,提出了我国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应选取的工作调制方式。文中比较了误码率一定的条件下BPSK、QPSK、MSK工作调制方式下的卫星功率的有效利用情况;结合由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返向馈电铁路传输数据率大、频率资源有限所导致的对频带利用率的特殊要求,比较了BPSK、QPSK、8PSK、MSK等各种调制方式在中继卫星系统中的优缺点;在返向馈电铁路的噪声性能上对l/2卷积码率QPSK、2/3卷积码率QPSK、l/2卷积码率QPSK做了比较;介绍了其它国家中继星系统使用的调制体制。针对S频段与Ka频段前向、返向铁路数据传输的不同特点(如传输数据率的不同,传输带宽不同等),建议提出了我国数据中继卫星系统所应采用的调制体制;同时,对中继卫星系统数据传输体制与目前我国的地基测控系统的兼容问题进行了初步考虑,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及其应用拓展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论述了中国天链一号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建设历程和特点、应用实践和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贡献。对中国未来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在大系统层面(包括优化顶层设计、提高工作效率和扩大覆盖区等)和卫星层面(包括相关的先进有效载荷和平台技术)的技术发展提出了建议,对今后应用领域的拓展(如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地球静止轨道(GEO)用户航天器、再入通信、深空通信和特殊卫星星座管理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用户星对中继卫星的跟踪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孙小松  杨涤  杨旭  翟坤 《宇航学报》2004,25(1):41-45
根据中继卫星系统中用户星跟踪中继卫星的要求,定义了用户星天线坐标系,推导出了用户星天线对中继卫星的跟踪规律。通过该跟踪规律可以推出用户星天线跟踪中继卫星的跟踪角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同时,在给定系统一定初始条件的情况下,利用该跟踪规律分别推出了用户星最大跟踪角度和角速度与用户星轨道高度和用户星轨道倾角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STK(Satellite Tool Kit)对该跟踪规律进行了间接验证。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继卫星的定点位置,对我国中继卫星-空间站的几何覆盖率进行了分析,并对提高空间站中继测控覆盖率的途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采用不同舱段的2副中继天线融合使用,并通过调整天线安装布局提高中继测控覆盖率的方法。经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空间站中继测控覆盖率,可为我国空间站中继天线的安装布局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发挥卫星遥感优势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全球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在消失等,这些问题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是以消费资源和消耗能源为基础的。长期以来,经济的发展是以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为代价的,同时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污染和破坏。照此状况发展下去,几十至几百年后,人类将无地可耕,无矿可采,无能(矿物能源)可用,环境恶化、生态退化,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将受到严重威胁。基于越来越严重的全球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1972…  相似文献   

10.
巴西数据采集卫星(SCDI)是巴西特殊使命计划(MECB)中的一个项目。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该数据采集卫星的结构、电源和数据转发电子设备的情况,以及发射卫星的接口条件,对火箭整流罩的要求,以及卫星的工作轨道和有关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星间链路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TDRS星上天线捕获跟踪指向系统的开发研究。本文在文献「2」「3」「4」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实验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CTDRS)天线捕获跟踪系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关于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TDRSS的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介国际“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的概况,强调中国的特殊性,提出尽快建立军民两用、综合应用、中等性能的TDRSS,以尽早获得最基本的近全球的跟踪、通信与自主导航的能力,从而填补天基支撑的空白。主张综合功能一步到位,超过日本;性能上接近日本,逐步提高。在技术思路上,建议采用PCM-OQPSK 及PCM-CDMA-BPSK数据传输体制;星本体测控与用户的跟踪导航统一采用单通道单脉冲测角、伪码测距的单站定轨体制,并利用星本体测控数据提高用户的跟踪导航精度;主张在TDRSS的设计中全面贯彻CCSDS协议标准,尽早参与区域以至全球的高速信息网。最后,对下世纪初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TDRSS的技术关键与可能性,提出了看法。指出,中国的TDRSS将超越航天测控网的范畴,而成为全球战略技术信息的天基传递网,并终将成为全球高速信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工程》2010,(4):85-85
据新华网2010年6月8日报道,日本建筑公司清水公司近日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利用太阳能的设想,而这一设想对太阳能的利用规模几乎超过以前提出的任何设想。该设想涉及围绕月球1.1万千米长的赤道建一条太阳能发电带,然后将电能转化为微波束和激光束发送回地球,  相似文献   

14.
中继卫星多址链路调度问题是中继卫星系统应用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其重要特点在于,中继卫星与用户航天器之间并非时时可见,因此通信任务存在可见时间窗口约束。只有在可见时间窗口内,通信任务才可能执行并完成。在进行合理假设的基础上,采用人工智能中的约束规划技术,建立中继卫星多址链路调度问题的约束规划模型,并提出了基于时间窗口期望值的多步迭代算法。应用结果表明,中继卫星多址链路调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梳理了国内外空间站天基测控通信应用的概况,针对近地载人航天对测控通信系统的高要求,分析提出中继卫星系统的发展建议,以及导航卫星和低轨卫星星座系统的特点优势。调整中继卫星轨位、增加中继激光链路、采用全景波束全时监控模式,以及导航卫星和低轨卫星星座作为必要补充等途径,可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提供更好的灵活性、可用性和效费比。为载人航天天基测控通信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继卫星轨道倾角在一个较大范围内变化,在轨校相采用天线精确指向标校站后,方位向、俯仰向十字拉偏标定校相码的方法,校相时间长,校相过程中轨道漂移带来的星上天线指向变化会影响校相准确性等问题,文章对轨道倾角漂移引起的星上天线指向变化进行仿真,并分析该变化对在轨校相的影响。以此为依据,对中继卫星角跟踪系统在轨校相方案进行研究,给出了粗校准与精校准相结合的校相策略,将轨道倾角漂移引起星上天线指向变化带来的校相误差降至最小。中继卫星角跟踪系统采用该方案进行相位校准后,在天线半功率波束宽度范围内,方位和俯仰误差信号的极性正确,交叉耦合小于20%,多次执行捕获跟踪任务,均能成功捕获跟踪目标,并且自动跟踪精度优于指标要求,验证了相位的正确性,表明该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7.
星间链路天线扫描捕获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提出一种适合中继星星间链路天线的恒线速度螺旋扫描捕获方法。推导出了扫描轨迹方程、天线方位转角及俯仰转角的数学表达式,论证了此方法的天线方位角速度幅值及俯仰角速度幅值变化很小,且近似等于扫描轨迹线速度,叙述了扫描参数选择等。该方法的优点是:轨迹方程简单,螺距相等,易于实现全覆盖扫描;扫描螺旋线平滑且线速度恒定,这既对卫星姿态冲击影响小,又有利于对目标信号的发现与捕获。  相似文献   

18.
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研制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简述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论述了它的突出优点和相应的对用.户航天器的要求,重点剖析了研制中继卫星带来的共性难点和在总体设计上的特殊性,介绍了中国数据中继卫星的发展历程、应用范围,并对我国数据中继卫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空间太阳能发电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是影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空间利用太阳能发电与核能发电并列解决地球上能源-电力不足的两大出路之一。空间太阳能电系统具有广阔的商业前景。有可能成为下世纪初空间技术的发展的新热点。本文在简要回顾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阐述空间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空间段-太阳能发电卫星的构成,设计要求及需突破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是20世纪航天测控通信技术的重大突破。其“天基”设计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测控、通信的重大突破。其“天基”设计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测控、通信的高覆盖率问题,同时还解决了高速数传和多目标测控通信等技术难题,并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TDRSS系统使航天测控通信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目前还在继续向前发展,不断地拓宽自己的应用领域。现在,美国与俄罗斯两国的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均已进入应用阶段,正在发展后续系统;欧空局和日本在这类卫星的发展中采用了新的思路和技术途径。本文主要介绍这些国家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现状和发展,并据此对我国正在研究的跟踪与数据卫星系统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