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介绍了中国实用火箭探空系统的种类、实用探空火箭的性能参数和飞行情况、火箭探空取得的技术进步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中国火箭控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箭探空是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起步项目之一,也是中国在高新技术中较早达到国际水平和进入实用阶段的一个领域。中国于1958年开始发展探空火箭。在研制发射了几种型号的早期研究、试验性探空火箭的基础上,中国的第一种实用探空火箭于1960年9月首次飞上蓝天。在 20世纪,中国共研制成功19种实用火箭探空系统,富有成效地进行了气象探测、核云取样、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单元技术试验等火箭探空活动。  相似文献   

3.
火箭探空是空间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活动舞台主要为稀薄大气层所占据的空间,活动成果丰富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促进了空间科学的发展。用于火箭探空的运载上具——探空火箭业已实现了固体化、轻型化、系列化等方面的变革,并正在开发新的领域。中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航天》2011,(7):10-11
2010年6月3日凌晨4时,天鹰4A气象火箭携带中国首枚GPS探空仪海燕A成功发射,试验获得了中国低纬度地区高精度临近空间大气温度、压力和风场的完整探测参数。2011年5月7日上午7时,天鹰3C探空火箭携带鲲鹏一号探空仪再次成功发射,成为中国探空火箭飞行高度最高的一次,为中国火箭探空事业竖起了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1963年12月22日、27日,上海机电设计院(时属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建制,现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负责研制的2枚“探空七号甲”(代号T-7A)气象火箭在安徽广德境内的华东气象火箭探空基地进行了该火箭的第一批次飞行试验。这批次试验所用的火箭为第一状态的T-7A火箭,试验中实测2枚火箭的弹道顶点高度均为海拔125km(火箭起飞点的海拔为66m)。  相似文献   

6.
王希季传略     
王希季,火箭总体、航天器系统和航天返回技术专家,是中国航天技术的开创者之一。1958年以来,一直从事航天技术工作,在探空火箭、运载火箭和返回式遥感卫星、载人航天器等方面贡献卓著。曾负责研制成功了中国的15种实用探空火箭,主持完成了中国第一种卫星运载火箭和第一种返回式遥感卫星的方案论证、方案设计,担任过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火箭探空技术学科和航天器进入与返回技术学科的创始人,太空资源和航天技术体系新概念以及工程设计学和卫星设计学新原理的提出者。  相似文献   

7.
《固体火箭技术》2003,26(3):F002-F002
天鹰四号(TY-4)火箭探空系统是一套高空气象探测综合设备,该系统由火箭及发射系统、探空仪、气象雷达、数据处理系统组成。该系统已成功进行了飞行试验。  相似文献   

8.
2003年12月24日,台湾“探空”3号火箭从台湾“国防部中山科学研究院屏东九鹏基地”顺利发射到离地面269公里高空,8分钟后降落在离基地142公里远、绿岛东北方的太平洋,整个飞行时间为515秒,成为台湾地区有史以来首次完成太空观测任务的探空火箭。据台湾媒体报道,这个计划的科学实验仪器和运载工具都由台湾自制,地面观测仪器也在岛内组装。“探空”3号是台湾近5年来发射的第三枚探空火箭,计划经费为新台币1000万元。它与“探空”1号和2号一样,都是利用由“天弓”2型导弹改制而成的两级固体燃料火箭作为运载工具。5年前升空的“探空”1号未携带…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等单位于1991年1月在海南探空火箭发射场成功地发射了两枚织女三号探空火箭,它为我国火箭探空系统增加了120公里的探空手段。海南大箭发射场为我国空间环境探测,以及低纬度地区的综合观测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航天事业是从1951年固体火箭的研究开发开始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经历了从试验到研制、从探空、微重力试验到卫星发射应用的过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日本还引进国外先进的火箭技术,发展大型固体助推火箭,以实现大型卫星的发射。在消化吸收国外火箭技术的基础上,日本目前正在全力自行研制H-2大型运载火箭,包括其所用的固体助推火箭,准备用这种火箭发射希望号航天飞机。此外,日本在未来固体火箭的大型化、无公害化、降低成本以及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等方面也正在进行研究开发。以下对日本固体火箭技术的发展历程作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196 0年 5月 2 8日毛泽东主席视察了上海机电设计院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的前身 )负责研制的T - 7M火箭。在毛泽东主席那次视察 4 5周年之际 ,回顾和论述了那次视察的背景、情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晴空干洁的大气条件下,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能够以较高的时间、空间分辨率,获得大气三维风场信息。为验证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研制的WINDLE LIDAR型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探测的准确性,2020年4月~5月,用该雷达在北京市南郊观象台和L波段探空雷达进行同时同址对比观测。2022年6月~7月,用该雷达与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的WINDLE U7相干测风激光雷达进行同时同址对比观测。通过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比对结果如下:1)垂直探测距离大于5 km,最大探测高度可达8.5 km;2)与L波段探空雷达对比,风速和风向数据拟合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和0.998。总体风速和风向的系统偏差、标准偏差分别为0.114 m/s和3.078°、0.489 m/s和3.969°,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与WINDLE U7雷达对比,风速和风向数据拟合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和0.999。总体风速和风向的系统偏差和标准偏差分别为0.209 m/s和1.077°、0.255 m/s和1.220°,可以看出该雷达系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目前气象卫星向日葵、通信卫星樱花、广播卫星百合花等实用卫星都用N—Ⅱ火箭发射。随着空间利用的发展,将来需要发射更大型的卫星,为此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研制了N—Ⅱ火箭的后继型H-1火箭。预定在1986年发射二级式、1987年发射三级式的试验火箭。试验证实H-1确有发射大型卫星的能力之后,预计在1990年前开始用于发射实用卫星。  相似文献   

14.
知识资料窗     
知识资料窗探空火箭在近地空间进行探测和科学试验的火箭称为探空火箭。利用探空火箭可以在高度方向探测大气各层结构、成分和参数,研究电离层、地磁场、宇宙线、太阳紫外线和X射线、陨尘等多种日一地磁场现象。探空火箭比探空气球飞得高、比低轨道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飞...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3,30(2):175-175
4月5日凌晨5点45分,我国首次以探空火箭为载体的空间环境垂直探测试验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部取得圆满成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41所研制的“天鹰3E”探空火箭成功发射,火箭搭载的  相似文献   

16.
5月7日,我国"子午工程"首枚探空火箭在海南省发射成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研制的天鹰3C探空运载火箭搭载鲲鹏一号探空仪,成功测得了高度最高为196.6公里空间有效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7.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0,(1):F0002-F0002
2010年5月28日,我们将迎来毛泽东主席视察T-7M火箭50周年。 50年前,即1960年5月28日,时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毛泽东同志,在上海市视察了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5O8研究所的前身)负责研制、并已成功地完成了首批次飞行试验的探空7号模型(代号T-7M)火箭。  相似文献   

18.
国际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发展现状随着人类空间探测活动范围的扩大及探测任务进一步趋于多样化,深空探测的新型推进技术、探测器智能自主技术、新型传感器和载荷技术、测控与通信技术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在深空探测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还正在进一步研发,将列入今后的深空探测计划去实际应用。(1)电推进与核推进技术对于深空探测来说,找到快速、高效的推进方式是很重要的。由于传统火箭并不适用于更深一层的宇宙探测,深空探测中的电推进和核推进技术的研发及其应用已引起航天大国的高度重视。由于电推进具有…  相似文献   

19.
60年代,为了研究与航天工程有关的课题,我国曾利用探空7号甲气象火箭的运载器进行了多项特种试验活动,包括生物高空飞行试验和航天器件高空性能试验。这些试验的成功为我国空间技术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本文介绍了试验所用的火箭、箭上试验装置以及试验的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第一个实用探空火箭系列--T-7系列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45周年之际,回顾了该系列火箭的研制由来和基本情况,论述了该系列火箭对中国开发中层大气和太空所起到的探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