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星天线抗静电技术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卫星天线的主要电环境:地球同步轨道和低高度极轨空间环境;卫星天线表面充电的危害性; 抗静电膜的发展水平。已研制出了导电膜+ Kapton(聚酰亚胺) + 温控漆的复合结构抗静电膜和加有氧化锡的可溶性高聚物涂层。通过环境效应试验、抗静电膜对天线电性能影响的试验和模拟极光充电环境下的充放电评估实验, 证明抗静电膜符合天线性能要求, 并可以有效控制天线表面的充电电位  相似文献   

2.
简略讨论了以Kapton为基底的柔性导电型第二表面镜的制备,描述了卫星使用的多层隔热结构及接地方法。测试数据表明加有透明导电膜的SSM的发射率和太阳吸收率几乎没有改变,因此表明导电膜对热控或隔热效果无丝毫影响。仿照卫星实用的多层隔热结构,最外层采用导电型SSM与无导电膜的SSM两种材料,在接地与不接地方式下经过模拟亚暴环境的电子辐照试验,7个试样的试验结果显示出加有导电膜的SSM防静电性能比不加导电膜的试样极大地提高了。在接地条件下,可把表面电势有效控制在百伏以下,并有力地抑制了表面放电。即使不接地也可降低表面电势值。实验证实表面改性技术和接地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最佳的防止卫星表面充放电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给出了研制的三种抗静电薄膜系列:ITO,IO,TO的电学,光学性能实测结果。薄膜系用磁控溅射方法在Kapton,Mylar等柔性基底上制备。试验表明导电的稳定性很好。同时还进行了模拟亚暴环境下抗静电膜的表面电导测试。结果表明经过改性的柔性二次表面镜可有效地消除静电积,累使电位控制在80V以下,而未经镀敷抗静电膜的柔性二次表面镜,表面充电电位可高达8-10kV。  相似文献   

4.
飞机座舱风档复合玻璃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和析的含透明导电膜的多层复合玻璃优化结构。这种复合玻璃在电磁波频率8-18GHz范围内有很高的电磁波功率反射率。在可见光波长0.40-0.76μm范围内有高的透光率,该复合玻璃可以用于飞机座舱风档结构,也可以用于大容器微波防护系统。  相似文献   

5.
简明讨论了在大面积柔性高聚合物基底材料上制备空间应用薄膜的特点与要求,并对研制的大面积自动连续镀膜设备的结构与性能作了简介;比较深入地探讨了大面积柔性基底材料连续镀膜中对磁控靶和等离子体辉光放电场的要求与作用;介绍了柔性导电型第二表面镜的研制技术、性能与评价方法及结果。  相似文献   

6.
《国际太空》2014,(10):6-13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在我国又称资源-1(ZY-1)]项目是由中国和巴西两个发展中国家在高科技领域开展的合作项目,至今已经走过了26年的传奇路程,被誉为南南高科技合作典范。"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不仅是我国航天器领域对外合作的标志,在国际上也是堪与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和法国"斯波特"(SPOT)卫星齐名的"世界品牌"。  相似文献   

7.
"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试验成功1994年2月8日40时30分,倾注了我国航天工作者8年心血,拥有多项先进技术的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三号甲"以雷霆万钧之力拔地而起,直刺蓝天。20分钟后"实践四号"卫星和模拟星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试验取得了成功。"长...  相似文献   

8.
杨蕾 《太空探索》2012,(3):12-13
在浩瀚的地球外层空间,一颗由中国制造的测绘卫星正用它的"眼睛"24小时全天候"注视"着地球,执行着测绘和资源调查的任务。这个不倦的"守望者"就是资源三号卫星,也是我国首颗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Big Data)作为信息时代获取、处理与利用信息的一项核心技术,正在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经济发展乃至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各国竞争的新领域。2014年在巴西举行的世界杯足球决赛上,德国队1:0战胜阿根廷队,夺得桂冠。而帮助德国队获胜的"秘密武器"之一,正是悄然影响绿荫场上强弱较量的"大数据",可以说"大数据"是德国足球队在赛场上的"第十二个人"。  相似文献   

10.
2014年7月29日,阿里安-5ES火箭成功将欧洲航天局(ESA)的第5个、也是最后一个"自动转移飞行器"(ATV-5)送入目标初始轨道,执行"国际空间站"(ISS)货运补给任务,开启"自动转移飞行器"系列的谢幕之旅。飞船用自身推力器提升轨道,8月12日与"国际空间站"交会,自动停靠在星辰号服务舱的对接口上。对接前,飞船已自由飞行逾6×10^6km。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4月24日,联合国内知名网站人民网共同制作的"纪念长征一号首飞发射东方红卫星40周年"专题节目正式在人民网开播。一场"历史与未来的对话"缓缓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2.
赵爽 《国际太空》2014,(9):16-19
1发射延迟打乱"伽利略"部署计划"伽利略"系统是欧洲独立发展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用于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服务。"伽利略"系统计划由30颗卫星组成,其中27颗工作星,3颗备份星。这些卫星分布在3个中地球轨道(MEO)上,每个轨道上部署9颗工作星和1颗备份星。目前,欧洲已经发射了2颗试验卫星和4颗在轨组网验证卫星。其中,4颗在轨验证卫星也是未来"伽利略"星座的组网卫星的前4颗。  相似文献   

13.
王莉 《国际太空》2014,(12):24-27
本文是中国航天工业科学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莉在第二届航天国际化发展论坛上所做的报告,文中提出的天基丝路构想意在"抛砖引玉",旨在探讨中国航天如何发挥航天大国的引领作用,联合丝绸之路上的相关国家,共建天基丝绸之路,对"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贯穿欧亚大陆,东接亚太经济圈,西入欧洲经济圈)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探讨中国航天如何抓住这一宝贵的战略机遇,赢得自身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14年4月18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的猎鹰-9v1.1火箭升空,成功将"龙"飞船送入目标初始轨道,执行该公司第三次空间站补给任务。同时,火箭第一级在关机和级间分离之后还进行了海面软溅落回收验证试验,成为此次任务的最大亮点。随后,"龙"飞船用自身推力器提升轨道,4月20日与"国际空间站"交会,被站上机械臂捕获,停靠在和谐号节点舱上。此次任务中,"龙"飞船共向"国际空间站"运送约2268kg货物,任务持续一个月。5月18日,"龙"飞船携带1560kg系统硬件、科学货物和废物再入大气层,安全溅落在太平洋上。  相似文献   

15.
据俄专家透露,俄打算研制与2011年11月发射后报废的"火卫一-土壤"探测器类似的新探测器,名称暂定为"火卫一-土壤"2,计划在2018年将其送往火卫一卫星。据专家预测,届时俄航天工业水平将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李金钊 《国际太空》2014,(11):47-51
2014年6月28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完成"低密度超声速减速器"(LDSD)的首次"超声速飞行气动试验"(SFDT)。美国航空航天局希望通过这项超声速减速技术,提高未来火星任务的着陆载荷质量、着陆点海拔高度和着陆精度。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系推出“加强型智能工作站及知识程序开发环境”我校计算机系李未教授和尹宝林研究员及他们带领的计算机新技术研究所承担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加强型智能工作站及知识程序开发环境"已通过国家鉴定。通常的计算机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各种复杂数学问题的计算,而...  相似文献   

18.
《国际太空》2014,(10):14-21
"龙计划"(Dragon Programme)是目前我国在遥感科技领域的最大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由国家遥感中心和欧洲航天局对地观测部共同负责实施。一期项目从2004-2008年,二期项目从2008-2012年,目前正在实施2012年启动的三期项目,计划于2016年结束。1"龙计划"项目启动背景我国与欧洲在遥感领域合作已经有20年的历史。1994年中国科学院卫星地面站开始正式接收"欧洲遥感卫星"(ERS)数据。  相似文献   

19.
凡夫 《国际太空》2014,(9):21-21
前段时间,关于"中国版SpaceX"的新闻报道真可谓"甚嚣尘上"。各大媒体,尤其是许多主流媒体蜂拥而上,争相挖掘题材,将三个90后小伙活生生地炒作成了造火箭的"神童"。而这,想必也正如了这三个90后小伙的意—名气越大越好,炒作越热越好,成立一家名为翎客航天的公司,再抛出一个造火箭的商业模式,风险投资必然"趋之若鹜",财源自然滚滚而来。笔者不禁反思:中国真的能出SpaceX那样的私人航天公司吗?中国何时能出那样的公司?反思的结果便是,媒体们该歇菜了吧!别闹了,"中国版SpaceX"!首先,媒体热衷于造神。  相似文献   

20.
黄志澄 《国际太空》2014,(11):57-58
2013年1 1月5日,印度用自行研制的"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成功发射了"曼加里安"(Mangalyaan)火星探测器。该探测器历经逾10个月的飞行后,于2014年9月24日成功进入预定火星轨道,并很快发回火星画面。根据设计,这个探测器将工作6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