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美国第一颗“军事星”(Milstar——MilitaryStrategicTactical&RelaySystem)已于1994年2月7日用大力神-4运载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入轨。这是美国国防部拟发射的6颗Milstar中的第一颗。卫星重4.53吨,是迄今为止美国静止轨道卫星中重量最大的一颗卫星。首颗卫星发射成功对Milstar计划至关重要,因为要节省经费,国防部已把这项原历时需20年、投资需320亿美元的计划压缩,从10颗卫星减至6颗。头两颗Milstar将用于核战争时的高层指挥官间的通信,…  相似文献   

2.
据华盛顿消息:地面控制人员在1991年3月6日关闭了一颗有故障的美国导航星卫星,这颗卫星在海湾战争中曾向美国部队提供情报,然而现在它却正迅速地失去供电能力。美国空军军官上星期说:这颗工作了10年的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卫星的失效,对中东及北美西部的导航覆盖能力略有损失。这颗卫星已大大超出了预计的4年工作寿命。1991年12月11日,这颗卫星稳定系统的一个反作用轮发生了故障。地面控制人员过去已经停  相似文献   

3.
2007年1月10日,印度用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发射了4颗卫星,其中有一颗返回式卫星名为SRE-1。根据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声明,这颗卫星将在太空运行13-30天后返回。[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路迪 《国际太空》1999,(10):5-5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预计将在2000年4月开始实施一项包括4颗卫星的全球气候监视计划。NASDA目前已申请了大约1.2亿日元(合100万美元),用于对2颗拟于2005年发射的全球变化观测卫星(GCOM——GlobalChangeObservationMission)进行研究。这笔研究经费尚待日本空间活动委员会的批准。第一颗卫星称为GCOM-A1,其重点任务是大气监测。第二颗卫星是GCOM-B1,将携带5种遥感器,其重点任务是地球观测。它们的2颗后继星GCOM-A2、B2,将于2010…  相似文献   

5.
一、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况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整个计划在1988年完成时,将有18颗卫星在圆轨道上组网运行,轨道周期12小时,高度约20000公里,到时整个星座可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高精度、连续、三维的导航定位信息。目前该系统进入局部运行阶段,已有7颗卫星发射入轨,每天可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三维导航定位信息,但不是连续的,而是每天只能提供1至4小时的信号。GPS 用户接收机是全部电子化的自动接收设备,但用户使用这些设备并不要求有  相似文献   

6.
10月31日,俄罗斯赫鲁尼切夫航天科研生产中心称,它为哈萨克斯坦建造的“哈萨克星”1通信卫星在出现在轨故障后,已被抢救回正确轨位。耗资6500万美元的这颗卫星是哈萨克斯坦的首颗卫星,卫星于6月8日失去控制。  相似文献   

7.
2007年1月10日,印度用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发射了4颗卫星,其中有一颗返回式卫星名为SRE-1。根据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声明,这颗卫星将在太空运行13~30天后返回。  相似文献   

8.
“全球星”系统是卫星技术相对简单、卫星数量适中、形成星座复杂程度较低的典型。该系统没有星间链路,在卫星上对通信信号不采用复杂的处理技术,可实现投资低、周期短、技术风险小等快、好、省的目标。“全球星”系统空间部分由在1414km低地球轨道的48颗卫星组成。低地球轨道允许实现类似地面蜂窝电话那种低功率手持机卫星个人通信。1星座参数48颗卫星位于倾角52”的圆轨道上,星座由8条轨道平面组成,每个轨道平面6颗卫星,轨道平面间隔为什”。轨道平面内的卫星间隔为600,轨道平面间的卫星相距7.5“。2系统容量在该方案中,用户最小…  相似文献   

9.
航天简讯     
美发射军用气象卫星美国空军于1994年8月29日将一颗军用气象卫星顺利送入空间轨道。据俄通社一塔斯社由纽约报道,这颗卫星是由阿特拉斯运载火箭发射的,目前卫星上的各种系统运行正常。据估计,卫星将定点在距地面842公里的极地轨道上,为美军在世界各地的活动提供必要的气象信息。这颗卫星将替代已在太空运行了27个月并已完成使命的同类卫星。(秦德岐)日从俄招聘空间医学工作者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于1994年2月从俄罗斯的有关生物医学研究所招聘了2名空间医学工作者。这是以1993年10月签定的“日俄…  相似文献   

10.
夏亚茜 《国际太空》2012,(11):44-46
美国轨道科学公司(OSC)成立于1982年,主要以研制可靠、创新和经济可负担型小卫星系统为主要业务。该公司的“星”(Star)系列卫星平台共发展了两代,第一代星-1卫星平台仅应用于4颗卫星,从开发N-星-c(N-Star-c)卫星开始,轨道科学公司采用了星-2卫星平台,至今已发射了22颗卫星,最新一颗卫星是于2012年10月14日发射的国际通信卫星-23(Intelsat-23),另有10颗采用星-2卫星平台的卫星在研。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23日,一枚轰鸣号火箭从俄罗斯西北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升空,成功将4颗卫星送入约1450km高的轨道上,其中3颗是GONETS军用卫星,为俄罗斯军队提供数据中继服务,另外1颗是名为Yubileiny的小卫星。  相似文献   

12.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新型电星-3通信卫星将采用休斯飞机公司HS376卫星方案。HS376是一种已由四个其他用户订购的通用型设计方案。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在1980年8月与休斯公司的宇航和通信部签订了研制3颗电星-3卫星的合同。这三颗卫星预计在1983年6月、1984年5月和1985年初或中发射。这些卫星将代替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目前从COMSAT公司租用的卫星通信业务。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今后5年发射更大商业卫星的需要,欧空局将对阿里安-5运载火箭作多方面的改进。阿里安-5火箭的重量将增加约1400公斤,从而可以将更大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这是多数通信卫星的运行轨道。这一能力与“阿里安”火箭一次能发射两颗卫星的能力相比,增加了14%。阿里安-5火箭将专门用于发射大型卫星,可以将6.9吨的重量送入地球同步轨道。这枚由欧空局用了8年时间耗资60亿美元开发的运载火箭将于1995年10月进行首次演示发射(演示发射以后还将安排一次)。负责这枚运载火箭制造的法国航空航天公司阿…  相似文献   

14.
小号 《国际太空》2005,(6):32-32
蒂尔集团(Teal Group)在3月23日出版的《近期展望》中预测,2005年将用65枚运载火箭发射99颗卫星,这比2004年约增长26%。上一次的发射卫星数量的年度增长是在1997年,当时是155颗卫星搭载在86枚运载火箭上,而1996年是102颗卫星搭载在76枚运载火箭上。分析家称,  相似文献   

15.
2008年9月,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简称环境减灾一号A、B)卫星成功发射,迄今为止,2颗卫星已运行10周年,超期运行7年。10年来,环境减灾卫星地面数据处理与分发系统运行稳定,处理完成2颗卫星下传的所有遥感数据;完成向全国各行业用户的分发,促进了卫星数据在多个行业的业务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太空垃圾的来源 1989年,空间碎片监测机构发现一颗名为"宇宙线背景探测器"的卫星产生了大约76块空间碎片,且都是直径大于10厘米的较大空间碎片. 卫星失效后在轨道上解体,是太空垃圾的主要来源之一.奇怪的是,这颗卫星在碎片产生后仍在正常工作,并没有发生因运行异常而解体的情况.后来,这颗卫星甚至圆满完成了寿命期内的全部观...  相似文献   

17.
江山 《太空探索》2005,(3):F002
2月12日,一枚欧洲阿里安5.ECA型火箭携带两颗卫星,从法属圭亚那的库鲁航天发射中心顺利升空、这也是欧洲生产的最大推力火箭发射首次获得成功,阿里安5-ECA型火箭这次发射的两颗卫星包括一颗X波段通信卫星,其履盖范围从巴西东海岸一直到东雨亚一带,另一颗微型卫星由欧空局与荷兰航天局联合研制,主要用于在微重力环境下进行流体力学实验。  相似文献   

18.
据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宣布:印度的第一颗美制多用途卫星——印度卫星-IA在轨道上运行4个多月之后,于9月6日由于燃料耗尽而失去控制。印度航天部在当天发表的一份新闻公报中说:“由于卫星上的所有系统已停止工作,我们已不再向这颗卫星发指令,这颗卫星再也不能使用了。”“关于这颗卫星失灵的原因,目前正在继续调查中,以便在明年发射的第二颗印度卫星-IB中纠正以前的差错。”  相似文献   

19.
1993年8月11日的夜晚,由于某种尚未探明的原因,奥林匹斯卫星失去了对地定向姿态并开始慢旋。这一事件以及其后的营救措施耗尽了这颗星上的最后几公斤推进剂。分析评估表明,奥林匹斯卫星重新恢复正常工作并投入运营是不可能的。据此作出决定,终止该卫星任务并将其移到静止轨道外的废弃轨道上。奥林匹斯卫星从1993年7月开始进入运行的第5年。运行中,这颗卫星上的有效载荷被众多的欧洲及加拿大用户用来试验先进的卫星通信技术并提供新的业务。它载有4种不同的有效载荷,包括一台工作在12/18GHZ的双通道高功率直播载…  相似文献   

20.
国外“一箭多星”发射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箭多星"是用一枚运载火箭将两颗以上的卫星发射至预定轨道。"一箭多星"发射能使单颗卫星的发射费用降低,有助于用大、中型运载火箭发射多颗中、小型以及微纳卫星。对于由中小型卫星组建全球通信与导航卫星网络系统,从费用、时间以及火箭运载能力来看,最可行的方案是"一箭多星"发射。伴随着微小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箭多星"发射任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多。1发射统计分析1960年,美国首次用一枚火箭发射了两颗卫星,1961年又实现了"一箭三星"发射。随后苏联、欧洲航天局实现了"一箭多星"发射,我国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