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英 《太空探索》2010,(3):50-50
2010年1月11日,在距离昌迪普尔城市不远的ITR靶场,印度成功完成Astra空空导弹的地面试验发射。印度将通过一系列试验发射,检验导弹所有系统(包括发动机和制导)的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2.
2013年7月19日一枚印度普拉哈尔地地战术导弹的原型样机被运送到位于奥里萨邦昌迪普尔的综合测试靶场以准备进行飞行试验。普拉哈尔导弹由印度防御研究与发展组织研制,射程为150千米,其外形与印度的先进防空拦截导弹相仿,有可能是这种导弹的一种衍生型号。普拉哈尔导弹携带有常规战斗部,采用轮式发射车发射。每辆发射车上携带有6枚待发射  相似文献   

3.
到目前为止,印度用自造运载火箭发射了自制的三颗均为40多公斤重的小型技术试验卫星(一颗失败,两颗成功);苏联还代他发射了一颗科学卫星,二颗地球资源卫星;欧空局也替他发射了印度自制的第一颗实验性通信卫星;美国为印度发射了两颗多用途实用卫星(一颗只  相似文献   

4.
印度计划在2013年进行两次烈火-5弹道导弹试验,该导弹可以攻击最远5000千米的目标,曾在2012年4月进行点火试验。第一次可能在9月,第二次可能在年底。这些试验属于高优先级任务。目标是使烈火-5在2014年可以列装。第二次试验将从发射车上的密封发射筒中发射。发射筒系统将提供军方必需的作战灵活性,以快速运输弹道导弹并从所选的位置发射。该火箭原本计划于5月试验,但由于大雨被推迟。  相似文献   

5.
夏光 《国际太空》2007,(3):22-26
1月 □□1月10日,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将4个有效载荷成功发射到了太阳同步轨道.它们分别为:印度本国的制图卫星-2(CARTOSAT-2)、太空舱返回实验-1(SRE-1),以及印度尼西亚的LAPAN-Tubsat和阿根廷的PehuenSat-1卫星.其中,SRE-1是印度第1个返回式可重复使用航天器,质量为550kg,用于进行微重力试验,它已在1月22日成功返回地面.这次发射也是2007年的世界首次发射.  相似文献   

6.
3月6日,印度成功进行了一次反导试验。试验中,一枚改装的丹努什导弹作为模拟来袭弹道导弹从距奥里萨邦海岸约100千米处的一艘军舰上发射,在该靶弹飞行至120千米的弹道最高点后进入下降段飞行时,一枚大地防空导弹从奥里萨邦沿海的惠勒岛发射,在75千米~80千米高空成功拦截了靶弹。大地防空导弹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研制,是在印度大地弹道导弹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  相似文献   

7.
试验     
正印度成功进行AAD导弹拦截试验印度5月15日发射丹努什导弹,随后AAD拦截弹根据跟踪雷达信息,在大气层内摧毁该来袭导弹。印度国防研究发展组织(DRDO)官员称,验证处在飞行模式中的AAD拦截弹各种参数的试验取得成功。AAD低空超声速拦截弹的改进型是从综合试验靶场(ITR)发射,丹努什导弹从孟加拉湾内停泊的船舶发射。印度意图建立两层弹道导弹防御体系,可以在大气层内外跟踪并摧毁敌方导弹。  相似文献   

8.
印度和俄罗斯合资的布拉莫斯航宇公司近日透露,该公司计划在2014年以苏-30MKI战斗机为平台进行布拉莫斯空射巡航导弹的空中发射试验。目前布拉莫斯空射巡航导弹的研发工作正在进行中。该型导弹为了适应机载的需要而进行的相应改进工作已经完成,而改装苏-30MKI战斗机以便携带布拉莫斯导弹的工作正在印度国内进行。按计划,布拉莫斯导弹原型弹的飞行试验将在今年年内  相似文献   

9.
说这是局部未获成功的试验飞行;最近由苏联发射的印度资源卫星,星上电视摄像机迄今还没有开动起来。  相似文献   

10.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正在为其即将发射的3颗卫星提出招标。这3颗计划在1995~1997年间发射的卫星包括印度卫星-2C、印度卫星-2D和印度教育中继平台(Gramsat)卫星。欧洲阿里安航天公司和原苏联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已经联手准备用阿里安火箭和质子号火箭争取这几颗印度通信卫星的发射订单。双方计划于1995年底用质子号火箭发射印度卫星-2C;于1997年用阿里安-4火箭发射印度卫星-2D;可能于1996年用阿里安-5火箭发射Gramsat卫星。外界评论说,印度卫星的招标为世界上两个具有发射实力的运载火箭走到一起提供  相似文献   

11.
正据印度有关航天人士称,印度新研制的"静地卫星运载器"(GSLV)3型火箭有望在年底发射重约3.2吨的"静地星"19通信卫星。这将是印度发射的最重的一颗静地轨道卫星。印空间研究组织不久将对其未来可用于航天发射的超音速燃烧冲压喷气发动机进行试验。超燃冲压发动机将能减少运载器的氧化剂携带量,有助于降  相似文献   

12.
六月十九日,印度用欧空局的阿里安火箭发射了其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艾普尔”(Apple),这颗卫星的发射是印度向同步通信卫星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印度空间活动的经历是从研制360公斤重的“阿里亚哈塔”科学卫星开始的。根据印苏合作计划,这颗卫星于1975年由苏联免费发射。从此,印度拥有了设计卫星和制造卫星的能力。接着,在1979年6月发射了一颗重447公斤的地球资源卫星——巴斯卡拉。星上的主要遥感仪器是两台电视摄象机和两个微波辐射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12月18日,质量达630t的印度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MK3(GSLV-MK3),从印度南部安得拉邦斯里赫里戈达岛发射基地顺利升空。印度媒体一片欢呼,称这枚印度史上最重型火箭的成功发射,让印度向载人航天迈进了关键一步。印度这次发射的火箭是属于印度的"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系列。该系列火箭有4种型号,分别为MK1、MK2、MK3和MK4。MK1与MK2结构大致相同,采用3级结构,芯级直径为2.8m;但MK2的三子级与M K 1不同,采用印度国产低温上面级C12。为了满足国内需求并开发国际商业卫星发射  相似文献   

14.
立文 《国际太空》2001,(12):22-23
(1) 196 3年 11月 2 1日 ,印度在巴顿建成了它的第一个火箭发射台 ,并发射了 1枚探空火箭。(2 ) 1975年 4月 19日 ,印度从苏联火箭发射场发射了第 1颗自制的“阿里亚哈塔” (Aryabhata)卫星 ,这标志着印度正式迈入了空间时代。(3) 1975年 ,印度用美国应用技术卫星 - 6 (ATS- 6 )进行了远程卫星电教试验。(4 ) 1977年 ,印度开始自行研制“阿普尔” (Apple)试验通信卫星。同年 ,印度政府批准了发展多用途国内通信卫星的计划。(5 ) 1977~ 1979年 ,印度用法、德合制的交响乐 - 1卫星进行了卫星通信试验(6 ) 1980年 7月 18日 ,印度首次从本国…  相似文献   

15.
20 0 1年 10月 2 2日 ,印度成功地用“极轨卫星运载火箭” (PSL V)把 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 3颗卫星中有 1颗是印度的侦察卫星 ,另外 2颗分别是比利时和德国的。印度航天界认为 ,这标志着印度已跨入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此前的 4月 18日 ,印度将新一代“地球静止卫星运载火箭” (GSL V)成功地发射升空 ,并将 1颗重达 15 40 kg的试验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这种火箭是印度政府费时 10年、耗资近 3亿美元的航天“力作”。2 0 0 1年 7月 7日 ,印度退役空军上校、原印度动力有限公司主席戈帕拉斯瓦米在美国盐湖城参加“全球动力推进…  相似文献   

16.
<正>印度于2015年4月16日成功地从奥里萨邦岸边的惠勒岛试射了具有核能力的"烈火"Ⅲ弹道导弹,该导弹射程超过3000千米。该印度自行研制的地地弹道导弹从惠勒岛综合试验靶场的移动发射装置上发射。这是在‘‘烈火"Ⅲ系列的第三次用户试验,用于建立导弹性能的可重复性。试验的整个轨迹通过沿岸的多个遥测站,光  相似文献   

17.
据简氏导弹&火箭8月5日报道,印度空军计划订购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开发组织研制的阿卡什防空导弹系统,这是继阿卡什导弹系统在2007年12月成功进行一系列试验后,印度空军的一大举措。试验中,阿卡什导弹系统成功拦截了相继发射的9枚靶弹。  相似文献   

18.
空间扫描     
小光 《国际太空》2009,(5):36-36
中国遥感卫星-6升空2009年4月22日,遥感卫星-6由长征-2C火箭发射成功。它主要用于国土资源勘察、环境监测与保护、防灾减灾、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和空间科学试验等领域。印度成功发射雷达成像卫星-2卫星于2009年4月20日由极轨卫星运载火箭-C12发射,与它-起升空的还有“安娜大学微卫星”。意大利西克拉尔-1B军用通信卫星发射升空卫星于2009年4月20日由天顶-3SL火箭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19.
雨丝 《太空探索》2012,(11):53-53
9月19日,印度在奥里萨邦沿海成功试射了一枚射程为4000千米的具有核能力的烈火-IV导弹。试验中,这枚远程导弹是由惠勒岛综合试验靶场4号设施的一个公路机动型发射器发射,导弹在大约20分钟内到达了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20.
1986年9月印度十六名工程师和技术员利用在法国图卢兹的国际空间公司(Intespace)设备,对它的“遥感卫星”作了三周的空间环境模拟试验。该公司的环模设备曾对印度已发射的“试验通信卫星”、阿拉伯卫星以及英国军用通信卫星“天网-4”作过空间环境模拟试验。法国图卢兹空间中心环模设备是欧洲最佳设备。而且设备亦适用于阿里安-4发射的未来重达三吨的大型卫星环模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