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现代民机广泛采用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它有利于飞机减重、飞行品质改善、飞机维护性改善等。民机电传飞控系统需满足严格的安全性与可用性要求,保证飞机取证与运营可靠性。故障检测与容错技术是实现高度安全可靠电传飞控系统的关键。该文阐述了已应用于现代民机的故障检测与容错技术,重点介绍了波音、空客公司故障检测与容错技术应用于民机设计的成功案例,对未来民机容错技术发展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民机的余度飞行控制系统进行基础技术研究,设计了一套适合民机电传(FBW)系统的余度飞控计算机(FCC)新方案。提出了民机余度飞控计算机的2个设计准则:满足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和满足FO/FO/FO容错等级。然后根据这2个基本准则,给出了民机余度飞控计算机设计的7个建议,从而确定了民机余度飞行控制系统的余度数和余度结构:新型民机的余度飞行控制系统可采用非相似四余度,每个余度通道由两个支路构成比较监控结构,每个支路运行2套软件,保证软硬件系统的可靠性均衡。还确定了民机余度飞行控制系统的工作方式,使用Petri网分析了新方案的可靠性,并与B777和A320的余度飞控计算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张雅妮  李岩  金镭 《国际航空》2011,(8):100-101
现代民机多采用电传飞控系统,它使飞机的飞行品质发生了改变,但当前的适航规章并不完全适用于采用电传飞控系统的现代民机,因此,有必要对采用电传飞控系统的民机飞行品质的适航性设计与验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以大型民机为代表的安全关键系统研制中,系统复杂度的提升极大地降低了依赖设计人员经验的传统安全性评估手段的效率与有效性,并带来了反复迭代困难等问题,基于模型的安全性评估方法(MBSA)能够显著降低研制过程的分析复杂度,提高安全性评估的工作效率。民机系统安全性评估指南ARP 4761A中也增加了MBSA相关的安全性评估工作。阐述了利用有限状态机与时态逻辑构建形式化安全性模型,开展安全性评估的基本原理,详细的分析过程及定义安全属性的方法,并以某民用飞机为对象,建立飞控系统副翼控制功能的SMV形式化模型,定义了副翼控制功能的形式化安全性需求,给出了基于形式模型的安全性属性验证评估案例,证明了基于形式化方法的安全性评估在民机系统安全性工作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访问控制机制和冲突检测机制等民机安全性协同设计关键技术。分析了民用飞机安全设计评估程序,基于协同设计提出民机安全性系统总体框架,初步建立了民机安全性协同设计平台。  相似文献   

6.
在民用飞机电传飞控系统架构设计中,安全性需求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本文介绍了民用飞机适航规范和行业准则,梳理了系统架构设计要求,从设计前的需求论证、设计中的权衡以及设计后的评估验证三个方面,对适航安全性在飞控系统架构设计中的具体体现进行了研究,并以滚转轴(纵轴)基本控制功能为例,提出了满足适航安全要求的设计考虑,为民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访问控制机制和冲突检测机制等民机安全性协同设计关键技术,分析了民用飞机安全设计评估程序,基于协同设计提出民机安全性系统总体框架,初步建立了民机安全性协同设计平台。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内民用飞机项目研制和型号不断发展,飞控系统采用了先进的高安全、高可靠的全时全权限电传技术,以提高系统综合性能,但同时也增加了电传飞控系统研发与验证的复杂度和风险。以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业飞机之一——波音777飞机的飞控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民机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提出了民用飞机飞控系统研发和验证过程模型,为国内民用飞机电传飞控系统的研发和验证提供有益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9.
自从1988年空客A320采用电传飞控系统,在新的民用飞机的设计中,电传飞控系统已成为飞行控制系统的唯一选择.作为飞控系统的核心--飞控计算机,必须具备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本文介绍了空客A3XX和波音777飞控计算机的结构,并陈述了综合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空客A320首次采用电传飞控系统之后,在新的民用飞机设计中,电传飞控系统成为飞行控制系统的唯一选择。而飞控计算机作为其核心部分,必须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介绍波音和空客两大公司系列飞机的典型电传飞控系统,并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陈述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电传飞行控制系统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民用飞机上逐步推广使用的飞行控制系统,它取代了以钢索传动为特征的机械操纵系统,重量更轻,安全性更高。阐述了电传飞控系统的优点及以B777与A380飞机飞控系统为代表的两种典型的电传飞控系统的架构,并简单地分析和对比了两种飞控系统的计算机系统架构。希望为大型客机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的自主设计和研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民机电传飞控系统安全性设计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CCAR25部的规章要求主要针对传统机械操纵飞机,随着电传飞控系统(Fly by Wire,以下简称FBW)在现代民机上的广泛应用,在控制指令的数字信号完整性、AC 25.1309等效安全等方面产生了一些新的适航要求,以达到传统设计相同的或等效的安全水平。介绍了民机电传飞控系统安全性评估过程,然后针对电传飞控系统安全性设计特点,总结了适用的适航要求和符合性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民用飞机气动布局发展演变及其技术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帅  夏明  钟伯文 《航空学报》2016,37(1):30-44
在民用飞机气动布局发展演变的历程中,技术因素是根本推动力。为了研究未来民机的发展方向、技术需求以及应对策略,在回顾民机气动布局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梳理了在现代民机气动布局形成与演变过程中有着重要影响的4大类技术因素:航空发动机、气动设计、结构设计、飞行控制,并且揭示了这些技术因素在民机发展及其气动布局演变中所发挥的作用。结合未来航空运输市场出现的新需求,分析了未来民机的主要发展方向,重点分析了未来非常规布局民机可能采用的翼身融合、双气泡机身、支撑翼以及联结翼等气动布局形式。最后探讨了新技术条件下民用飞机发展在技术方面的需求和挑战,以及未来民用飞机总体设计的技术策略,明确了多学科设计优化是满足未来民机总体设计需求的有效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4.
大型客机电传飞控系统余度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客机电传飞控系统采用余度配置是提高飞机安全性与任务可靠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大型客机通过余度配置降低系统部件发生故障后对飞行性能和整个系统飞机安全性的影响,从而提高了飞控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本文通过对波音和空客飞机电传飞控系统余度配置等主要设计环节的对比分析,阐述了大型客机电传飞控系统在余度设计与配置方面的关键技术点和方法,为大型客机电传飞控系统的余度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民用飞机飞控通电自检测安全性分析周期假设为20 FH(Flight Hour,飞行小时),不能覆盖24 h,飞机全天利用率高,在下次执行飞控通电自检测之前可能会出现飞控通电自检测过期告警。为了提高飞机维修性,有必要对飞控通电自检测安全性进行研究。通过建立飞控系统失效条件关联的故障树并更新飞控通电自检测的暴露时间,在符合飞控系统I~IV类失效条件等级故障概率要求和千分之一判据情况下,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飞控通电自检测周期可以提高到30 FH。  相似文献   

16.
民机电传飞控系统飞行品质要求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振钦 《飞行力学》1998,16(2):7-13
从民机电传飞控系统飞行品质设计要求出发,通过对MIL-F-8785C飞行品质规范、MIL-F-9490D系统规范,C准则和尼尔-史密斯准则等通用标准中有关飞行品质设计指标要求的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7.
飞控计算机子系统是飞行控制系统的计算和控制核心,影响着飞行安全。采用BIT进行故障检测和定位可以显著提高飞控系统安全性。现阶段的BIT设计研究中,系统级偏向于顶层功能要求的论述,计算设备的BIT研究偏重于通用计算机的软硬件论述,飞控系统向计算机子系统的需求传递和可追溯性不强,也缺乏基于系统工程的飞控计算机子系统BIT设计流程研究。通过对飞控计算机子系统架构的分析得出其通用的组成模块。以此为基础开展BIT设计研究,分析了BIT的分类及特点,提出了BIT设计的通用需求,设计了基于系统工程的飞控计算机子系统BIT设计流程,重点从飞控系统功能需求出发详细论述了飞控计算机子系统BIT的初始化、工作模态转换、测试项目、执行时序及与飞控系统功能高关联度的BIT项目测试的设计方法原理,分析了故障预测及健康管理的设计方法和减少虚警的措施。采用该设计流程和详细设计原理方法的飞控计算机子系统BIT设计通过了地面综合试验的验证。  相似文献   

18.
B787和A380均采用了模块化综合航空电子技术、先进的功能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等诸多新技术.这些飞机所采用的机载系统的技术水平代表了当今世界大型民用飞机机载系统技术的先进水平. 随着人们对民用飞机的飞行品质、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民用飞机制造商将大量的新技术和新系统用于飞机制造中以满足民用飞机发展的需求,其中机载设备占有重要地位. 机载系统技术的先进性是体现大型飞机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其功能和性能直接关系到大型客机的飞行安全性和经济性,甚至关系到大型客机研制的成败.  相似文献   

19.
主要针对CCAR–25中与飞控系统有关的各条款进行说明分析,得出民用运输机飞控系统的基本设计要求。这些设计要求包括:操纵性和机动性要求、自动飞行控制功能要求,以及安全性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20.
樊垚  邵兴悦  李清东  任章 《航空学报》2019,40(2):522437-522437
出于运营效率和飞行安全的考虑,民用飞机在航路终端区需有效减少飞行总系统误差(TSE),提高空域资源利用率。在此航段中,飞行技术误差(FTE)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需采用引导控制一体化的设计思想,实现民机起飞/着陆段四维航迹精确跟踪,有效减小飞行技术误差。基于回路传递函数恢复(LTR)技术协调设计随机线性系统状态观测器和最优控制器,解决大气紊流作用下的民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入自适应投影算子估计大气扰动导致的气动参数不确定性,并对其作用效果进行补偿。仿真结果表明,基于LQG/LTR(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Loop Transfer Recovery)控制技术的自适应飞行控制律可以有效抑制气动参数不确定性影响,能够实现民机四维航迹/姿态一体化高精度控制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