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飞机燃油箱氮气惰化的机理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机载惰性气体产生系统对燃油箱惰化进行了物理、化学作用过程的抑爆机理.同时介绍了飞机燃油箱惰化系统的组成,以及核心组件空气分离装置;并分析了油箱惰化系统如何合理地分配惰性气体,保持需求的氧浓度且使其均匀分布,以及惰性气体直接进入油箱洗涤惰化和充填冲洗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的飞机油箱催化惰化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新型油箱催化惰化系统及其工作原理与发展现状.并与其他油箱惰化系统进行对比.提出了新系统的优势和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型直升机多舱油箱,设计了冷却空气控温和燃油热沉控温的 2种多舱油箱惰化系统。基于 AMESim平台搭建了这 2种系统模型,研究了这 2种系统的控温效果和各舱油箱参数变化规律,并且引入代偿损失指标对这 2种系统性能进行评估。仿真结果表明:2种惰化系统均能控制膜前温度维持在 90℃;燃油热沉控温的多舱油箱惰化系统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各舱油箱中最高燃油温度小于 32℃,没有超过许用限制;对于直升机而言,由于油箱相比大型客机而言体积较小,通过计算可得,冷却空气控温的多舱油箱惰化系统的燃油代偿损失小于燃油热沉控温的多舱油箱惰化系统的燃油代偿损失。仿真结果为多舱油箱惰化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机载惰性气体产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飞机失火事故的统计表明,燃油着火或爆炸是最严重的问题。空气分离技术的突破,为油箱防爆提供了新途径。基于空分技术的机载惰性气体产生系统(OBIGGS),以空气为原料,直接产生大量的富氮空气,惰化油箱,具有有效的抑爆作用。OBIGGS在重量、体积和全寿命周期费用方面,比其它油箱防爆技术更具有竞争力。考虑到后勤因素,OBIGGS是油箱防爆技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军用飞机机载制氮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有效地提高军机燃油系统的安全性,本文对机载制氮系统用于燃油箱惰化的技术进行了研究,并与飞机燃油箱其它防火抑爆技术进行了比较.采用富氮空气进行燃油冲洗是除去燃油中溶解氧的常用方法,并基于常规气体混合关系,质量守恒方程和Ostwald系数建立了燃油冲洗分析模型,该模型可以确定油箱内无油空间氧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航空燃油类型对催化惰化系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诗愚  邵垒  李超越  陈悟  刘卫华 《航空学报》2016,37(6):1819-1826
在设计了一种催化惰化系统流程并描述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以从油箱中抽吸气体的摩尔流量为基准,推导了流经催化反应器后各气体组分的流量关系,通过质量守恒方程及气体平衡溶解关系,建立了油箱气相空间气体浓度变化的数学模型。选择了RP-3、RP-5和RP-6燃油作为对象,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了不同载油率和催化反应器效率下的气相空间氧浓度变化关系。研究显示,由于3种燃油的蒸汽压不同,造成从外界环境补气及进入油箱的混合惰气流量不同,从而导致气相空间氧浓度的变化规律差异远大于采用中空纤维膜的机载惰化系统。因此,在设计催化惰化系统时要充分考虑燃油类型对惰化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产航空燃油高蒸汽压的特点,提出了 1种带外界补气的燃油箱催化惰化系统。以油箱出口抽吸气体流量为基准,推导了系统各部件进出口各组分气体的流量关系,并基于质量守恒方程及气体平衡溶解关系,建立了油箱气相空间气体体积分数变化的数学模型,推导了临界催化效率,并通过实验对核心的油箱模型进行了正确性验证。以 RP-3燃油为研究对象,引入补气比上下限,分析了催化效率、补气比对催化惰化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催化效率高于临界值时,系统补气可以缩短惰化时间,但同时须增加预热功率以及冷却气体流量;催化效率一定时,补气比存在最优解,且与催化效率正相关,归纳了最优解的经验公式。由于惰化效率更为重要,未来国内在设计催化惰化系统时,可通过增设补气系统来加快惰化速度。  相似文献   

8.
一种燃油箱绿色惰化系统地面惰化性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描述一种采用催化燃烧产生惰气来降低油箱气相空间氧体积分数的新型绿色惰化工作原理基础上,设计了绿色惰化系统流程,通过一定的假设和简化建立了其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求解.将结果与采用中空纤维膜产生富氮气体的机载惰化系统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当绿色惰化系统中抽吸气的流量与中空纤维膜惰化所产生富氮气体流量一致时,前者惰化效果远好于后者.同时,还研究了催化反应器效率和预热气体抽取比例对绿色惰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反应器效率可有效缩短达到安全氧体积分数所需的时间,且最终油箱气相空间氧体积分数会降低,而选取合适的预热气体抽取比例可以减少系统能耗.   相似文献   

9.
飞机燃油箱冷却惰化系统地面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冷却惰化系统的工作流程并建立了地面状态下冷却惰化的数学模型,通过Modelica软件求解得到了油箱气相空间燃油蒸汽体积分数,燃油和气相空间温度以及制冷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并且研究了几个关键参数对惰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抽气流量的增加和蒸发温度的降低,气相空间燃油蒸汽体积分数越低,气相空间温度也越低,达到冷却惰化的时间也越短,惰化效果也越好。虽然内热源对冷却惰化的效果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内热源越大,冷却惰化越难实现。但整体上看,冷却惰化是油箱惰化的一种可行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无人机油箱地面洗涤惰化技术理论和方法,利用CFD方法研究了采用地面洗涤惰化技术降低油箱气相空间氧体积分数并使无人机油箱在地面和飞行条件下仍然保持惰化状态的可行性.利用vol-ume of fluid(VOF)两相流模型和自定义传质方程计算了不同油箱初始氧体积分数和载油率下气相空间氧体积分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  相似文献   

11.
后射导弹对空战对策及航空技术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二车对策”为数学模型,采用从定性微分对策理论发展来的“GR区”法,研究了装备有前向发射和后向发射两种空空导弹的战斗机与只装备了前向空空导弹的战斗机之间的一对一空战,并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前者比后者明显占有优势,最后,分析了后射空空导弹对航空技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飞机、机场、空中交通大系统的长远发展历史上,观察空中交通从过去到现在的演变,得到对今后发展的启示。介绍一些概念及其论著,围绕着如何利用广阔空域资源而进行的探索,找出相应的技术支持,指出必要的体制转变。  相似文献   

13.
高性能飞行器大气数据传感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数据是飞行器导航和控制的重要参数,大气数据传感技术是实现飞行器飞行安全及性能发挥的重要保障。针对高性能飞行器对大气数据传感技术的发展需求进行分析,重点介绍了传统大气数据传感技术、嵌入式大气数据传感技术、光学大气数据传感技术及虚拟大气数据传感技术的发展和特点,并对推动嵌入式大气数据传感技术发展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对大气数据传感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空对空导弹发射控制参数的计算及其误差分析,是保证攻击有效性的重要环节。介绍了前置追踪攻击原理,给出了空空导弹发射控制参数的计算模型,建立了系统误差分析的仿真结构,提出用小扰动法来研究发射控制参数与扰动误差源的敏感关系,并进行了敏感度计算  相似文献   

15.
空对空导弹攻击在综合火力/飞行控制中的设计、仿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空-空导弹攻击在综合火力/飞行控制(IFFC)系统中的设计与仿真问题,给出了IFFC系统的结构、组成及仿真信息流图。探讨了中程导弹拦射攻击的火力控制算法,并且详细地讨论了火力/飞行耦合器的设计方法及组成。最后,采用五自由度非线性飞机方程及三轴ACT控制增稳系统,进行了整个火力/飞行系统的数字仿真。在仿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些典型作战条件下的火力/飞行耦合控制器的参数。仿真结果表明: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导弹攻击的自动化,同时也说明本文设计的火力/飞行耦合器具有很强的鲁棒性能  相似文献   

16.
陆空通话是航指挥的基本功,它为航管人员与飞行员信息勾通架起一座桥梁。本文介绍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发的人机标准陆空通话自学习系统,它可以根据学员自身的学习效果,控制学习进度。该系统可以有效地促进、提高学员的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17.
空战机动动作库设计方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具体阐述了两类常见空战动作库的设计 :典型战术动作库和基本操作动作库 ,详细分析了这两类空战机动动作库的不足 ,最后提出了改进动作库设计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不同管制方法下空域运行的燃油经济性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空域运行的燃油经济性,提出了不同管制方案下空域运行的燃油经济性模型,通过仿真实验.对比分析了不同管制方案和飞机群体在空域运行的燃油消耗量。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使用该模型可以从管制方法上节省整体空域中飞机群体的燃油消耗,同时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指出了不同管制方法对空域运行的燃油经济性的影响和空管绩效评估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19.
空中交通管制员工作负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is focusing on workload leading to stress and fatigue,which,so far,have resulted in real or potential accidents,incidents or errors,not been explored but with impact on the controller everyday,studying workload curve on the real situations based on operational units,e.g. Zhengzhou area control center,and doing certain calculations on the number of air traffic controller need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ir traffic to be handled. Lastly,some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相似文献   

20.
孙金标  徐荣红  刘峰 《飞行力学》2007,25(1):80-83,88
从信息化含义入手,概括了信息化条件下空战的定义、特点及必须具备的关键技术;深入分析和研究了传统空战与信息化条件下空战的信息流程,总结出了信息化条件下空战的过程及传统空战与信息化条件下空战之间的主要区别,为进一步研究信息化条件下的空战战术理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