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电子束固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普通的热固化方法相比,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电子束固化是一种成本有效的固化方法。本文简要介绍电子束可固化树脂、设备发展和这种方法的优点及它在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结构上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2.
3.
电子束固化树脂基复合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电子束固化技术及其特点、使用设备及相关条件 ,同时对可电子束固化的复合材料与光引发剂及相关工艺做了较详细的论述 ,并指明了该项技术不仅应用于复合材料构件制造 ,而且在复合材料修理领域也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5.
包建文%徐松华%李晔%陈祥宝 《宇航材料工艺》2003,33(4):53-56
用湿法缠绕工艺制备了M40/EB99—1预浸料,研究了电子束固化高模量石墨化碳纤维M40增强EB99-1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耐热疲劳性能和热物理性能,并与M40/5228、M40/4211等热固化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实验研究表明,除了剪切强度稍逊于热固化M40/5228复合材料外,其它常规力学性能都优于热固化M40/5228、M40/211复合材料,表现了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电子束固化M40/EB99—1复合材料经冷热交变循环后的性能明显优于热固化M40/5228、M40/4211复合材料,表现了较好的耐热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6.
先制得PVP非共价功能化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s),而后利用电子束辐射固化制备PVP功能化的MWNTs(PVP-MWNTs)/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对PVP-MWNTs进行FTIR光谱表征及热重分析,表明碳纳米管表面有PVP包覆,PVP功能化的MWNTs的碳纳米管在环氧树脂中有良好的分散性。对电子束固化的复合材料进行拉伸性能测试,1.0wt%PVP-MWNTs/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拉伸模量较纯环氧树脂提高25%。动态力学性能分析表明添加PVP-MWNTs提高了环氧基体的储能模量。 相似文献
7.
复合材料固化过程树脂流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Darcy定律为基础,以复合材料固化过程中的树脂流动为条件,推导和建立了树流动模型。该模型形式简单,易于应用于实际。推导结果表明:树脂流动仅同三个因有关,即树脂粘度,加压压力和时间。特别是树脂流动质量与时间有简单的玉方根关系。另外,树脂粘度是影响流动的唯一物质参数,也是影响流动的最重要的因素。模型可用来讨算脂流动速度和质量。同粘度关系式联系起来,用以选择加压时间和加压大小。有关实验证实,模型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复合材料结构件固化温度的测量方法,并通过模具温度测量、蜂夹层中温度测量及表面温度测量,简略地说明其基本参数及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9.
10.
11.
以热防护系统隔热组合结构中不同隔热材料厚度尺寸为计算变量,以飞行器主结构温度极值即最低背面温度为目标参数,以组合结构中第二层材料最高使用温度为约束条件建立隔热组合结构模型,并进行了石英灯考核验证。采用通用软件ANSYS 进行一维瞬态有限元热分析,将模型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全面对比,各项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综述了辐射固化与复合材料手工铺叠、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缠绕、拉挤和自动铺带等工艺技术的结合及其特点等,并阐述了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17.
18.
蒸汽腔平板微热管仿真及传热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板微热管是一种新型的气液两相流传热器件,在空间有限的紧凑器件热控系统中应用更有优势,但是目前性能仍有很大提升空间。首先分析了具有蒸汽腔的平板微热管的工质输运特性,设计并制作了体积为45mm×16mm×1.75mm的蒸汽腔微热管,其中蒸汽腔的深度为200μm。制作了同样尺寸的无蒸汽腔微热管进行传热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仿真分析与试验的温度差异在10%左右,高速图像采集系统采集图像与仿真图像可以较好地吻合。当输入功率为6W时,蒸汽腔热管的平衡温度为70.4℃,而相同功率下没有蒸汽腔热管的平衡温度为118℃。在1~6W输入功率下,蒸汽腔热管的平衡温度要明显低于没有蒸汽腔热管的平衡温度,因此蒸汽腔对于减小气态工质循环阻力,提高微热管传热能力有较大影响。本研究可为平板微热管的优化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