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技智能材料结构重点实验室”是部级重点实验室 ,“智能材料与结构”是我校“2 1 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之一。“航空科技智能材料结构重点实验室”前身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材料结构研究所。该所成立于 1 991年 ,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专门从事智能材料结构研究的机构之一。自成立以来 ,研究所已获得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材料结构方面的研究成果 ,共获国家发明三等奖一项 ,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两项。至今研究所为国家培养了 30余名博士及博士后 ,近 2 0名硕士。鉴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材料结构…  相似文献   

2.
1988年7月,国家教委批准我院的三个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它们是:飞机设计、空气动力学和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飞机设计学科 组建于1952年,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建有直升机设计、飞机设计、结构力学和强度等教研室,无人机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颇受关注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在全国顺利实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3个学科设置了特聘教授岗位.经过一年多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3个学科的特聘教授人选已确定,他们是郭万林(工程力学学科)、哈里乌林(飞行器设计学科)、朱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科).按计划,3位特聘教授在五年的聘任期间,每年可享受10万元的津贴,同时,相应标准的工资、福利不变.目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已与他们完成了签约工作.  相似文献   

4.
微型飞行器因其体积小、重量轻、使用灵活、成本低,广泛应用于军民领域的侦查、通讯、搜救等领域.在制约微型飞行器发展的诸多因素中,阵风对微型飞行器的稳定、安全飞行影响很大.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非定常风洞内,研制了一套垂直阵风装置,进行了垂直阵风的流场测试.设计制作了一种柔性翼徽7型飞行器,并制作了刚性翼与其对比,在国内首次进行了微型飞行器垂直阵风实验.结果表明:柔性翼能够提高微型飞行器的失速迎角,且具有更好的纵向稳定性,有一定的垂直阵风缓和能力,有利于安全、稳定飞行.  相似文献   

5.
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于1993年立项建设,1995年底建成并通过验收。实验室运行十几年来,通过三次评估,运行良好。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有:(1)旋翼涡系研究;(2)非定常旋翼气动及机动飞行力学研究;(3)旋翼气弹耦合及动力学稳定性研究。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及内容属于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中的飞行器设计学科范畴。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隶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简要地评述了国外空天飞机概念研究的进展情况,着重讨论了单级入轨和两级入轨问题。然后,介绍了美国国家空天飞机计划研究过的四种外形,分析了相应的任务使命(例如加速、巡航和机动巡航)和各自的优缺点。最后讨论了空天飞机的机体和发动机的一体化设计问题,包括前体和进气道的一体化设计,后体与喷管的一体化设计和一体化设计的重要性及它对整个飞行器性能(例如推阻比和配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致谢     
2003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已入选美国EI Compendex数据库核心刊收录源。经网上获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上半年出版的大部分论文均已被EI Compendex数据库收录,由此表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良好的编校质量。在2003年学报审稿工作中,除了我校学报编委审  相似文献   

8.
致谢     
2004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仍为美国EI Compendex数据库核心刊收录源。经网上获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继去年6期共有127篇论文,今年第1,2,3,4前四期又有100篇论文被EI Compendex数据库收录。由此表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良好的编校质量。在2004年学报审稿工作中,  相似文献   

9.
飞行器几何建模是进行外形优化设计的基础,针对尺寸和形状驱动的飞行器外形参数化几何建模要求,采用类型函数/形状函数变换技术,建立面向族的参数曲面,通过调整少量尺寸参数或类型函数/形状函数控制参数,可以衍生出多种设计构型,且相互转换十分便捷。相比现有CAD和二次曲线建模方法,在模型简化和设计变量数量有效控制方面具有优势。升力体和乘波体两种典型布局飞行器的外形建模与应用表明方法简单、有效、适应性强,可以满足飞行器概念设计阶段外形优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美澳通过HIFiRE项目在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推进和控制等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对一体化设计有动力飞行器的高速性能进行了评估。以单项验证、步步推进的系列飞行试验方式,对乘波体布局以及不同动力方式开展原理研究,结合飞行试验对设计状态进行验证,取得一系列有价值的飞行数据和阶段性成果。通过梳理气动/推进一体化过程中相关飞行试验,提炼出总体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和试验结论,并对有动力飞行器的发展趋势作了分析。研究显示发生转捩的单位雷诺数范围在3×106~4×106之间,适应小迎角高升力特点的乘波体与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组合成为优选方案,所取得的成果为带超燃冲压发动机高速飞行器总体方案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60年代后期以来,在飞行器研制中逐渐采用先进的主动控制技术。对于航天飞机,随控布局的主要任务是放宽静稳定性,对静不稳定的航天飞机实现飞行控制,并使共具有良好的飞行品质和性能。航天飞机随控布局设计的主要参数是高超音速下的配平能力、重心后限和操纵面的气动加热。在空气动力学上,主要靠机翼机身的合理布局设计。最佳的随控布局设计比常规设计飞行器的有效载荷有显著的增加,飞行器的净重约可减少10%。  相似文献   

12.
乘波体构型应用于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主要有两大优势:一是可以高效地捕获预压缩后的气流;二是通过优化,可以实现飞行器的高升阻比性能设计。基于这两个优势,乘波概念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进气道气动一体化设计可分为两大类:乘波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和乘波机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前者主要利用乘波体高效捕获预压缩气流的特性,而后者则同时利用乘波设计的两个优势。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将乘波概念应用于机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的两大类方法,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类,归纳总结出"通过设计基准流场进行流向设计、应用吻切理论或几何拼接方法进行展向设计"的总体设计思路,分析了今后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材料与结构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是国内目前惟一专门从事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的部级重点实验室 ,1 997年由原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投资 1 2 0 0万元建设。拥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优秀科研队伍 ,实验室的创始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陶宝祺教授 ,现工作人员中 75%具有博士学位。重点实验室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智能材料与结构的研究 ,在智能旋翼、自适应机翼、复合材料构件的健康监测、飞行器结构的减振降噪、传感 /驱动材料和元件的集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已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 1项、省、部级科技…  相似文献   

14.
我校1996年科技成果又取得了大丰收,共获得各种科技成果奖110项。又一次位居全国高校前10名,奠定了学校在全国高校科技成果中的领先地位。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委部省科技进步奖71项、省国防和省教委科技进步奖35项、委部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32项。获委部省以上科技进步奖项目见附表。(成果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6年获奖科技成果汇总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6年科技成果获奖简报  相似文献   

15.
可变形乘波体气动推进与控制一体化综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乘波体是高超声速飞行器的主流构型,若将其设计成可变体,能有效拓展飞行包线,确保全局的稳定性能.针对可变形乘波体综合设计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基于给定的基准乘波体外形,依据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理论和瑞利流公式估算出气动力和推力值,建立飞行器模型,然后给出飞行器可变前体多级压缩的约束条件,探讨可变形乘波体气动、推进与翼面控制之间的协调变化关系,最后通过仿真得到可变形乘波体的设计参数,验证综合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单粒子效应对飞行器的影响分析及防护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航天飞行器运行过程中面临的空间环境条件,分析了高能粒子辐射环境中的地球辐射带、银河宇宙线和太阳宇宙线对飞行器运行安全的影响;对单粒子翻转、单粒子锁定、单粒子功能中断、单粒子烧毁事件、单粒子瞬态脉冲等类型的微电子器件单粒子效应失效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飞行器抗空间单粒子效应的防护技术,为开展相关技术设计和试验提...  相似文献   

17.
为了满足民用和军事领域对智能飞行器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承载、连接等功能的基础上,具有自诊断、自适应、自控制、自修复等“智能功能”的智能结构应运而生。这一技术的出现显著地推动了航空领域的发展,如利用形状记忆合金作为驱动器驱动指定结构变形可以改变飞行器气动性能,而利用压电材料作为传感器和驱动器对结构进行健康监测和振动噪声控制是当前智能结构研究的重要方向。以此为背景,介绍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结构研究团队近十年来在智能结构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智能结构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跨大气层飞行器爬升段纵向飞行控制律和制导律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火箭发动机的巨大推力,跨大气层飞行器在爬升段加速很快,重量、重心、惯量、飞行速度以及飞行高度等参数变化剧烈,无法简单地用固定控制增益参数的形式来保证整个飞行包线内的飞行品质要求。根据飞行器的爬升特点和控制难点,在爬升段的飞行包线内选择典型设计点,分别进行纵向内外回路控制律的详细设计。采用控制增益参数随动压变化进行调参的方法,对爬升段飞行轨迹进行了数字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增益参数及控制律,满足了跨大气层飞行器爬升段的预定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9.
致谢     
201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已有134篇论文被美国Ei Compendex数据库收录,占已出版总数的100%。在2012年学报审稿工作中,除了本刊编委审稿外,尚有中国科学院和全国30多所著名高校及本校约300位专家和教授为学报评审稿件,对保证论文学术质量作出了贡献。值此2013年元旦来临之际,本刊编辑部谨向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审稿的专家和教授致以诚挚的谢意!顺祝新年愉快,身体健康!以下为审稿专家名单(按汉语拼音字母排序):  相似文献   

20.
通过模拟枫树种子独特的自旋飞行方式,设计了一种仿枫树种子的新型微型飞行器。参考枫树种子的外形与重量分布来完成该微型飞行器的总体布局设计,同时采用动态网格非定常流场方法计算分析了该飞行器不同转速下的飞行工况。根据这种飞行器独特的飞行方式,基于地磁场的方位定标,设计了这类自身无固定参考系飞行器的飞行控制方法,最后制造了样机进行飞行试验。结果表明:仿枫树种子微型飞行器具有良好的气动效率,所设计的操纵方案有效可靠,大大增加了这种飞行器的可控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