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宇航出版社已于2002年4月出版了《20世纪中国航天器技术的进展》。 该书由中国航天器的2个主要承制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联合组织编写,主编为王希秀院士,副主编为徐福祥研究员、金壮龙研究员、戚发轫院士、焦世举研究员(常务)和魏钟铨研究员(常务),主编助理为李大耀研究员和钱文耀研究员,各编委和各作者绝大多数是长期在中国航天器研制领域第一线工作的科技人员。  相似文献   

2.
《航天器工程》2010,(5):11-11
200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闵桂荣倡导陆续出版空间飞行器(航天器)设计专业系列教材,为培养高级航天人才服务。此系列教材是国家“十一五”出版规划重点图书,是航天一线专家的学术专著。日前由胡其正研究员、杨芳研究员编著的系列教材之一——《宇航概论》已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3.
简讯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十专业信息网“九五”专业技术发展讨论会,于1996年12月20日在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召开。八个单位的13名特邀代表参加了会议。因路途遥远未能到会的代表以书面的形式寄来了建议书。会议由网长黄本诚主持。在讨论会上,宣读了空间环境工程的发展综述、空气动力学环境的发展与规划、论航天器的环境试验和可靠性、卫星空间环境综合效应的数值模拟等四篇论文,以及两篇建议书。其他代表也结合本单位及本专业的实际进行了热烈认真的讨论。达成的共识是:空间环境工程是航天技术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航天器向长寿命、高可靠、多功能方向的发展,研究空间环境、环境效应、环境试验与可靠性等课题及相关学  相似文献   

4.
瞭望 《航天器工程》2011,20(5):131-131
200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闵桂荣倡导陆续出版空间飞行器(航天器)设计专业系列教材,为培养高级航天人才服务。此系列教材是国家"十一五"出版规划重点图书,是航天一线专家的学术专著。日前由彭成荣研究员编著的系列教材之一———《航天器总体设计》第2版正式与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工程》2014,(5):142-142
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部长周志成研究员主编,孙家栋、戚发轫、包为民三位院士作序的《通信卫星工程》一书于2014年6月由中国宇航出版社正式出版。书的前言中写到:为总结和提炼我国通信卫星设计、试验与制造的原理和方法,在理论和系统化的层次上论述通信卫星技术和工程,展示我国通信卫星工程的研究成果和创新成就,撰写了这本《通信卫星工程》。  相似文献   

6.
第1期月球探测工程中的月球环境问题叶培建,肖福根(1)空间摩擦学研究及其实验装置与数据库建设的思考孙晓军(12)二级轻气炮模拟空间碎片超高速碰撞试验技术杨继运(16)多维动力学环境模拟试验技术研究樊世超,冯咬齐(23)太阳模拟器复杂构型卫星稳态温度场的数值模拟刘阳,刘学,黄本诚(29)材料热膨胀系数对太阳电池板应力的影响王晓燕,耿洪滨,何世禹,等(34)航天器薄膜材料在原子氧环境中退化研究刘向鹏,童靖宇,李金洪(39)静电雾化(电子喷射)技术理论基础及实验验证杨宋(42)半导体激光准直仪设计范宁,杨林华,史瑞良(51)球面密封结构密封性能初步…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程》2012,21(1):122-122
2011年12月16日,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六届一次工作会在三亚召开。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部长、专委会主任委员林益明,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技术委员会主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范含林,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所长、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伟,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孟新,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以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局、中国人民解放军63620部队、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等成员单位的专委员委员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工程》2011,(1):163-I0003
2011年1月8日,由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主办、《航天器工程》期刊协办的“2011中国空间机械工程技术高峰论坛”在北京航天城圆满召开。中国工程院戚发轫院士,中国工程院范本尧院士,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林益明部长、刘燕宁书记、马世俊工程总师等空间机械工程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了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9.
动态新闻     
《航天器工程》2017,(6):172-173
<正>杨孟飞研究员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据新浪网2017年11月28日报道,中国科学院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正式公布,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杨孟飞研究员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这次院士增选工作是改进完善院士制度后进行的第二次增选,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界和全社会广泛关注。增选工作于2017年1月1日正式启动。经过推荐、通信评审、公示、会议评审及全体院士投  相似文献   

10.
针对空间科学、技术、应用各领域试验统筹有限,当前部分核心空间技术攻关过程中面临的机理不清以及空间作为战略制高点对国计民生的拉动力不足等问题,栾恩杰院士2016年首度提出太空试验场的概念,希望通过构建一系列的空间设施,系统地规划并主导后续太空试验任务。文章在调研国内外空间试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空间试验发展趋势,阐述太空试验场的概念——它由空间段、地面段和软环境组成,提出其未来分阶段建设目标和系统服务框架。有关论述可为我国“成体系、分阶段”规划建设空间试验类基础设施,实现“按需求、高效率”的空间试验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11月27-28日,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间法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在京召开。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保华和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谢良贵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王礼恒院士和《宇航学报》主编、中国工程院杜善义院士主持大会报告会。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主持开幕式。  相似文献   

12.
由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亲自写序、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精心编著的全新航天科普图书《神舟圆梦———载人航天知识问答》,于2003年11月由中国发展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无论从内容、形式和装帧上都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是集高品位和新视觉于一体的难得好书。《神舟圆梦———载人航天知识问答》一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在书中的开始,首先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庆伟、载人飞船系统总指挥袁家军、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宿双宁等数位专家,…  相似文献   

13.
2007年2月1~2日,中国宇航学会《宇航学报》编辑委员会2007年工作会议在北京碧水大厦举行。参加此次会议的主要领导有:学报主编、中国科学院庄逢甘院士,学报副主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马兴瑞副总经理、张履谦院士、余梦伦院士、黄培康院士、装备指挥技术学院院长常显奇,学报常务编委、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张丽辉女士、中国科学院吴宏鑫院士、上海八院李相荣总师。学报副主编、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主持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周武 《航天》2011,(2):16-17
2010年12月11日,中国科协第49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在北京召开。本期沙龙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主办,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承办。沙龙的主题为"新概念航天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孙泽洲担任领衔科学家。中国工程院戚发轫院士、中国科学院叶培建院士、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等30余位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宇航学会第五届遥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自动化学会第八届遥测遥感遥控专业委员会已经组成。两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于2005年9月23日在青岛举行。会议由两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七○四所所长助理高卫研究员主持。自动化学会遥测遥感遥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七○四所所长李艳华研究员致开幕词。他简单回顾了上届两委会的工作,希望新一届两委会工作能有所创新,有所发展。目前,遥测遥控年会两年召开一次,时间间隔长了一些。他希望在年会间隔期间委员们也能多接触,促进各单位间的学术和技术交流…  相似文献   

16.
正林金: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首席科学家,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1958年苏联国立乌拉尔大学物理数学系毕业,回国后分配至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12所工作,并直至2016年2月因病去世。曾建立"外干扰完全补偿理论",成功应用于我国第一代运载火箭制导系统设计,获"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奖"。1980年至1983年,在美国休斯敦大学物理系进行时间和空间理论的研究,回国后继续研究如何将相对论应用于航天事业。撰写论文多篇,申请美国发明专利1项。本文介绍的"林金试验"为其重要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部长周志成研究员主编,孙家栋、戚发轫、包为民三位院士作序的《通信卫星工程》一书于2014年6月由中国宇航出版社正式出版。书的前言中写到:为总结和提炼我国通信卫星设计、试验与制造的原理和方法,在理论和系统化的层次上论述通信卫星技术和工程,展示我国通信卫星工程的研究成果和创新成就,撰写了这本《通信卫星工程》。此书以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为主要对象,在总结我国通信卫星工程实践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全面论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1月27日~12月2日,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冯伟泉研究员应邀参加在日本九州工业大学(KIT)举办的“太阳帆板ESD试验方法”ISO国际标准初稿第一次技术研讨会。该标准由日本NEDO(日本新的能源和工业的开发组织)出资、由九州工业大学(KIT)航天器环境相互作用工程实验室编写的,编写从2006年开始,计划到2008年完成最终稿。本标准为太阳帆板ISO国际标准系列中的一个,其它还有“空间太阳电池试验方法”、“太阳辐照试验方法”、“多结太阳电池试验方法”、“空间太阳帆板鉴定方法”等。参加会议专家除日本的NEDO、KIT以外,还有:JA…  相似文献   

19.
2006年8月3日,在北京召开了《航天器环境工程》第五届编委会第2次会议。会上向树红副主任做了关于编委会成员的调整说明:编委会主任由徐晓权担任,聘请庞贺伟担任编委会名誉主任,聘请叶培建和范本尧两位院士为顾问,增补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王梦魁研究员和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祝耀昌研究员为编委会委员。编委会主任徐晓权致辞,他指出,《航天器环境工程》公开发行一年多来,对提高航天器环境工程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为从事航天器环境工程的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学者提供了广阔的学术园地。刊物已经成为开展科研成果经验与学术交…  相似文献   

20.
7月19日,由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空间环境研究与应用中心主办的“2013年航天器空间环境效应研究发展方向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会议旨在集合本领域专家力量,探讨航天器空间环境效应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会议由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总工程师易忠研究员主持,参会单位主要有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