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懿 《太空探索》2013,(1):26-28
当美国空军上尉乔·基廷格站在舱口的时候,他距离地面31千米,那时他或许在想,我是不是正在犯下一个致命的错误?在上升到这一高度的过程中,他的加压服手套被撑破了,而这恰恰是他活着重返地面的关键。基廷格,一个两次打破伞跳纪录的老兵,他没有告诉任何人。他知道,如果地面人员发现了,他们会取消这一行动,这是他不希望看到的。凭借着试飞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虽然人类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至今不过2000年,但发生在史前的许多难解的文明之谜,不得不使人们去重新认识过去想象中那个愚昧落后的史前.远在7000年前,人类就建成了令现代建筑师望尘莫及的埃及金字塔;而仁立在印度德里的一座寺院里一根4000年前的铁柱,至今没有一点生锈的迹象、也无人知道合金的成份;在大西洋海底发现了1.1万年前的精致铜器,在世界各地陆续发现了2万年前的铁钉、3万年前的壁画及4万年前被子弹穿透的牛羊骸骨……  相似文献   

3.
生活在荷兰南部霍温一个小村的罗贝特·范·登·布罗埃克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年轻小伙。我第一次注意到他是在1996年他16岁的时候,一份荷兰BLT研究组的同事们的报告中提到一个男孩在霍温野外的一个麦田怪圈现场目击到了光球,一个天使从其中一个光球中浮现出来。那时我觉得这很古怪,但并没有太重视。  相似文献   

4.
梦中的事件太杂乱以致使我好大一会儿才猜想我是在做梦.我立刻打消了这一念头,因为我觉得我的感觉太逼真了,要体验它除非处于觉醒状态.尽管实际上我在做梦,但我仍错误地认为我醒着.更常有的情形是,如果一个人对梦的真实性表示怀疑,那他就意识到是在做梦,这种梦称为清醒的梦.它的发生率实际上与同一个人的脱体经验的发生率相联系.在脱体经验中,处于清醒和做梦状态的人,不仅觉得他已经离开了他的身体,而且仿佛看见他的身体离去了很远.脱体经验的常用术语是游历性特异视觉和灵体投射.典型的脱体经验通常包括以下一些因素的结合:(1)飘浮;(2)从外面看见自己  相似文献   

5.
诱拐:外星人的又一伎俩(上)○吴再丰编译在纽约州锡拉丘兹布达顿书店站着阅读的布鲁斯对着陈列架上人的群书感到难以形容的不安。原来他发现了橱窗对面的书架上成排地摆着清一色封面上绘画的脸谱,这是只要见过一次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脸。深灰的肤色,尖尖的下巴,薄薄...  相似文献   

6.
<正>生活在荷兰南部霍温一个小村的罗贝特·范·登·布罗埃克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年轻小伙。我第一次注意到他是在1996年他16岁的时候,一份荷兰BLT研究组的同事们的报告中提到一个男孩在霍温野外的一个麦田怪圈现场目击到了光球,一个"天使"从其中一个光球中浮现出来。那时我觉得这很古怪,但并没有太重视。  相似文献   

7.
泡沫宇宙     
正研究泡沫宇宙的历史始于1968年,当时我在麻省理工学院,在那里我遇到了罗伯特·柯什纳。他这个人活泼、好玩、有趣。几年以后,我们又在加州理工学院相遇,他在那里读研究生,而我刚去那里做博士后。在加州理工学院,他的一次好运改变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方向,最终有助于重塑现代宇宙学。柯什纳在加州理工学院时,看到一颗明亮的超新星。幸运的是,他能够使用帕洛玛山  相似文献   

8.
我在那里经历的一切只能得到一个结论:罗贝特有一种能将他的意志作用于日常物体的能力,而这种作用方式超出我们目前的理解力。我也清楚地看到,认识他这么长时间以来,他的能力随着时间流逝而增长.而他也朝着这食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9.
自从有了太空飞行,人们才有可能从几百公里之遥去欣赏地球的美景.从太空观察地球能看到哪些壮观的景象呢?还是让我们听听宇航员的描述吧.前苏联宇航员沙塔洛夫乘坐“联盟4号”飞船飞上了离地球200公里的太空.他说:“我所看到的地球山脉和大型的地球仪一样,在我的下方飘过一个个国家,与地球仪上不同之处是看不见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他还说了自己的感受:“地球显得不像我童年时代所想象的那样巨大了,至少不是无边无际的,只要用一个半小时就能围绕它飞一周.”  相似文献   

10.
惊悉黄老去世的消息,我还在深圳参加某项目的验收会议。记得前不久,我还和秘书讲,再有一个月就是黄老的95岁生日了,到时候我们一起去看望他。谁知道,这成了我们永久的遗憾了……  相似文献   

11.
1917年初,爱因斯坦发表了一篇后来颇令他后悔的文章.题目是<广义相对论的宇宙学探讨>.他在这篇文章中修正了自己在一年多前费尽心思才找到的重力方程式.他在1916年初曾经向好朋友艾伦费斯特说:"想象一下,当我发现一般性的坐标协变是可能的,而且方程式可以得到水星近日点正确的运动时是多么的喜悦,有好几天我兴奋得不能自己."  相似文献   

12.
<正>格里格·维勒最近是卫星通信界的名人,他不但启动了O3B这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中圆轨道通信星座,还在努力打造One Web(下称"一网")全球低轨道通信星座。这两个星座都着眼于全球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全覆盖。虽然他不是第一个这样想的人,也不是第一个动手去做的人,不过却可能是第一个成功的人。从计算机零件起家维勒是标准的美国人,他出生在波士顿,父亲是一位著名的保险诉讼律师,母亲则对他百般宠爱。维勒在  相似文献   

13.
夜听哭泣声我绝忘不了我们搬进这座房子的第一天。那是我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离婚后,被迫离开我美丽的家,且必须出去工作才能养活我和儿子。现在儿子奥斯汀与我相依为命在一起,因为阿兰在法庭里赢了一切。他的律师证明了是他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一切,他甚至还怀疑奥斯汀不是阿兰的儿子。我是心碎离开法庭的,我与儿子奥斯汀不得不搬到了一座老房子里去住。当我和儿子奥斯汀来到那老房子前时,他放下车子什么话也没说,站在那里长时间地看着那房子,然后向前门廊走去,我知道他受到了伤害。我们进去开始收拾房子,直到午间我们才收拾好,奥斯汀…  相似文献   

14.
新星的发现     
公元前190~120年希腊天文学家希波丘斯看到一颗新星.他第一次做了记录.今天还保存在罗马大百科全书中.普列尼在希波丘斯之后的两个世纪叙述了希波丘斯确定一颗新星的位置鼓舞他描绘了天空的星图.后来的天文学家可以对比那张星图并能立刻显示出一颗新星或是一颗旧星.1572年11月11日泰丘走出他叔叔的化学实验室时.遇到闪电雷鸣.大吃一惊时看到天上有一颗新星.他一直不能忘记这颗星.星星高挂天空.这颗新星就是在仙后座——原同5颗仙女似的亮星成W形组成,而W形几乎同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相似.泰丘看到的是第6颗新星.他看到的仙后座W星图是由6颗星组成.这第6颗星是W一边的小星比其它5颗星更亮得多.比金星还要亮.泰丘曾询问每一个他所遇到的人是否也看到这颗新星.因为在雷击条件下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也努力追忆在那夜之前天空是否有过那颗星.当然没有人能回答他.  相似文献   

15.
在为所发现的头发样本进行DNA分析的过程中,彼得·克奥瑞1992年的经历中所潜在的非同寻常的东西也随之渐渐浮出水面,而就在我开始调查彼得外星人经历的同一年,又一件惊人的事情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两件事情将会给我提供一个真实性的定位点--切实的实物证据,这是我一直苦苦寻找的,它将证明外星人绑架事件的确发生过.  相似文献   

16.
月球饭店的开张 早在60年代后期,美国宇航局顺利地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期间,曾一度唤起了人们到月球旅行的梦想。特别是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的指令长阿姆斯特朗在月面上踏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迹。对阿姆斯特朗来说,这只是微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这一成功使一批有远见卓识的实业家们受到了极大鼓舞。提出了到月球去开创事业的宏伟设想。经营大规模饭店的希尔顿饭店总经理帕隆·希尔顿在美国宇宙学会的讲演中大胆地提出了准备将来在月球建造希尔顿饭店的设想。 遗憾的是.进入70年代后,美国宇航局突然中止了月球的开发计划而转向航天飞机的研制。直到  相似文献   

17.
我的新家在月球。今天我们要到我的新家去了。我和妈妈爸爸坐着火箭不一会就到了。当我刚来到月球上时,看到的是一个个古怪的高楼,有的像一个巨大汉堡,有的像一个冰淇淋,还有的像一只小鸽子……哇!原来月球不像科普书中说得那么冷淡。我来到新家门口,抬头一看,不由自主地叫了起来:"哇!原来新家上面有一朵巨大的花朵呀!"妈妈告诉我这个小区全部是上面有不同的花朵。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我走进一看,十分美丽,我问妈妈:"我可没有看见  相似文献   

18.
方天 《飞碟探索》2012,(10):24-26
1987年9月2日星期三,我离开居住的罗斯河前往北坎诺尔路单独驾驶着摩托车去狩猎北美麋鹿。我当时计划在谢尔登湖和马克山隘之间的地区逗留3天,我的一个同事和他的一位朋友会晚一天出发,我将与他们会台后去钓鱼。我们都将居住在杜赫斯特溪的一辆露营拖车里。  相似文献   

19.
看看世界地图就会清楚:如果各块大陆能象玩大型的拼板游戏那样移动,非洲大陆凸出的那部分恰好妥贴地嵌到美洲大陆上.早在1912年,两块大陆的轮廓互相吻合这一点,启发一位德国的气象学家阿·威格纳去探索一种令人瞠目的理论.他认为,地球上的七大洲原先是连着的,是一大整块陆地,他把这个超大洲取名为“潘加埃”,意思是“总大陆”.它在满布着地滞性岩块的海上漂浮,历经了几亿年才漂散开来.威格纳的理论对现存和已绝迹的很多类动植物的分布现象,提供了很有说服力的理由.例如,不少南美的淡水鱼种在非洲有极类似的近支,而它们是不可能远渡重洋,从一个大陆到另一个大陆的.同样,在南美洲和非洲发现的野生猴子,也不像是在两地分别进化的.  相似文献   

20.
张春来 《飞碟探索》2009,(11):22-23
爱因斯坦在1914年科学院举行的一次演讲之后,一个在大厅中的记者趁休息时向他提出一个意义深远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世界是三维的?”爱因斯坦像平时在这种场合中一样,喜欢用一句玩笑话来回答,他的回答翻译过来是这样,“因为上帝喜欢三位一体”,于是他建议可以去求教此问题的大专家麦克斯&#183;布兰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