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航天先进轻合金材料及成形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轻合金是现代航天装备轻量化首选材料,高性能轻合金构件制造能力决定了我国航天装备的功能水平与竞争力。为推动先进轻合金材料及成形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对高性能轻合金材料、铸造、钣金成形、增材制造等技术领域在基础理论、工艺开发、装备研制、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提出了高强耐热铸造镁合金材料、高性能钛铝合金材料、高性能镁合金熔模精密铸造、数字化铸造、旋压成形、超塑成形、钛/铝合金电弧熔丝增材制造等相关技术的后续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标准数字化的概念和国内外标准数字化研究及应用进展,以航天领域数字化转型探索为契机,结合数字化条件下对标准化工作的需求分析,提出航天领域标准数字化转型的思路和实施路径,以期对航天领域标准数字化转型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支撑和保障“航天强国”目标和“数字航天”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有机聚合物材料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及空间环境因素对材料的作用。介绍俄罗斯在有机聚合物材料空间环境稳定性试验方面制定的术语标准、试验标准、辐射稳定性评估标准等一套统一试验要求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镁合金带连接分离装置解锁过程与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德彬  于勇  于殿君  张志勇 《宇航学报》2012,33(10):1384-1390
镁合金带连接分离装置因结构简单;解锁可靠而在航天发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研究该装置在燃气作用下的解锁过程和解锁时间,首先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燃气流动和镁合金带内部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镁合金带承受的热、力载荷条件;然后结合镁合金材料特性,对镁合金带断裂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表明热、力共同作用是镁合金带断裂和连接分离装置解锁的关键因素;最后结合模拟实验,对这一结论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结合一维气体流动特性和一维热传导模型,建立镁合金带连接分离装置解锁时间的预估模型,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超轻开孔泡沫铝及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轻开孔泡沫铝具有孔隙率高、质量小、比表面积大、比强度高等特征,是一种结构性与功能性兼备的新型材料,在航空航天、能源与环境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针对航天领域对轻质功能性材料的需求,介绍了超轻开孔泡沫铝的基本结构、性能特征以及相关研究进展,并对该材料在航天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希望为未来航天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轻质高性能镁合金开发及其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镁合金是实际应用中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在航天航空、轨道交通、汽车、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sumer electronics)产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镁合金材料强度偏低,尤其是高温强度,其抗蠕变性较差;镁合金铸件容易形成缩松和热裂纹,成品率低,镁合金变形件塑性加工条件控制困难,导致组织与力学性能不稳定。介绍了高性能镁合金材料(非稀土镁合金、含稀土镁合金、镁锂合金)及其成形技术(重力铸造、低压铸造、压铸、挤压铸造、半固态成形、塑性成形)的开发现状,综述了其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应用状况,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航天器功能的越发复杂和软件规模的提高,航天领域常用操作系统存在驱动、第三方库资源不够丰富等问题。Linux系统具有稳定、开源、支持丰富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高可靠领域,因此有望满足航天领域复杂应用下操作系统的需求。但Linux系统代码量庞大,在航天领域软件工程化和可靠性保证工作方面开展困难。结合航天工程应用实际,提出并实践了按商用和自研,分别对Linux系统软件进行质量保证的工程化方法,为航天用操作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制提供工程化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载人航天工程作为我国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航天工程之一,除了需实现工程建设自身的既定目标外,还肩负着引领国家航天产业升级的责任。多年来,载人航天领域的技术不断开放,促进了高端装备与新材料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载人航天领域标准的公开对助力载人航天先进技术辐射推广和引领国内相关产业发展,提升载人航天领域标准的权威性和广泛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调研国内外航天领域典型标准公开现状的基础上,提出6种标准公开基本模式,并给出与我国载人航天领域标准相匹配的公开模式建议,为后续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载人航天领域标准公开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产品命名方法”标准的重要作用,探讨和分析了命名、型号、代号等几个术语在航天行业、美军标的“产品命名方法”标准中的应用问题,并对标准的管理与实施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航天领域应用参考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杰  谭天乐  陈萌 《上海航天》2019,36(5):1-10
针对人工智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和应用问题,梳理了人工智能涉及的技术内涵和技术范畴,分析了在航天领域应用人工智能的近期迫切需求,给出了人类自然智能功能结构,构建了"信息感知、记忆思维、学习适应、行动驱动"的人工智能模型。从基础设施、基础技术、应用技术、产品与系统等层次,给出了人工智能技术参考模型,对需要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进行了描述。该参考模型可为明确航天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重点、建立标准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碳纳米管及连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碳纳米管及连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工程应用、材料体系、表面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碳纳米管和连续碳纤维共同增强复合材料在航天工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镁合金作为目前工业应用中最轻的结构材料之一,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细晶镁合金因其优越的力学性能受到人们关注,但其热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为此,使用等通道角挤压(ECAP)对Mg-Y-Zn-Zr合金进行强烈塑性变形,得到超细晶镁合金,对其进行不同温度、不同时间条件下的退火处理,以进一步提高该合金的塑性,研究该合金在高温下的稳定性。对处理后的样品进行力学性能测试,显微结构观察,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分析。结果显示:在200~300℃下保温0.5 h,可以在保持变形合金强度的情况下提高合金塑性,且低温处理的合金内部基本没有出现再结晶现象。该合金热稳定性好,可作为轻量化材料应用到多种航空航天部件中。  相似文献   

13.
镁合金具有密度小的优势,随着其耐热、耐蚀性能的提高,将用来替代耐热铝合金、钛合金零件。特别是密度最小的Mg–Li合金,具有很高的强度、韧性和可塑性,是航空航天及重要运输工具很有发展前途的材料。由于镁及镁合金耐冲击,经过多年研究和开发,其耐蚀性能可与铸造铝合金相当,在兵器等各种军用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如照明弹用镁粉,穿甲弹用高比强镁合金弹托材料,变形镁合金可用于制造战术导弹舱段、副翼蒙皮、壁板、加强框、舵面、隔框等零件。 变形镁合金在军品上的应用@李宝蓉  相似文献   

14.
镁合金是国际公认的最有潜力的轻量化材料之一,被誉为"21世纪绿色工程金属",其突出的结构减重效果有望解决我国关键装备和重大工程中迫切的轻量化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镁合金新材料的发展、镁合金制备加工新技术进展以及镁合金的应用发展现状,对当前镁合金领域存在的缺点进行了总结,并对镁合金未来发展重点及主要任务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材料基因工程的实施是材料科学和工程应用发展的新趋势。在航空航天领域,大数据计算、集成计算材料工程以及材料多尺度建模和模拟设计等大大促进了航天器零部件及系统的快速发展。文章对"NASA材料基因工程2040规划"中计算体系建设的目的、功能及共同主题进行阐述,并概述了我国材料基因工程的实施及发展情况,将材料基因工程理念延伸至航天材料的研制,倡导航天材料基因工程,针对航天材料基因工程总体方向、核心技术、发展路线提出思考,旨在对我国航天材料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概况,讲述了国外航天测控领域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典型实例详细描述了NOVELL网在航天测控领域的应用情况。最后,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我国航天未来型号测控领域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仿真是利用计算机模型进行的某一层次的风险评估。美、欧等对航天领域的仿真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视,美国把仿真技术全面应用于概念分析、技术开发、采办、试验、部署、维持、作战效果分析、训练以及产品改进等产品研制的全生命周期,同时,美军、 NASA、 ESA等国外典型航天与防务机构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航天仿真标准(体系),我国的航天仿真工程应用标准体系建设可借鉴和参考其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美国为主,综述了导弹与航天领域在1988年里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发生的重大事件。内容涉及导弹、航天器、航天运输系统、推进系统、空间飞行和后勤支援、航天电源、空间材料加工和宇航材料等多个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为适应航天产业领域不断扩展以及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引导和保障航天产业有序发展,推动航天技术成果的固化,2012年5月31日,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技委在京召开航天国家标准体系及标准审查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审议中国航天国家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中国航天国家标准体系表,审查首批中国航天国家标准项目。  相似文献   

20.
航天器结构是航天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航天器各分系统设备与部件的安装基础,承受航天器发射时的力学环境,保证航天器入轨后在预定轨道上完成各种规定动作和既定任务。通过建立标准对航天器结构从设计、分析、仿真、试验等各个阶段进行规范,保证结构设计正确,能够发挥其功能作用,保证器上设备和人员安全(针对载人航天器)。文章调研国外航天领域结构标准,列出22项国外航天领域结构标准,对其中有关顶层要求、结构设计与分析、结构断裂控制及无损评估、结构建模仿真等的18项典型标准内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