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空间在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治影响力等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国家重大利益所在。在日益拥挤、对抗、竞争、多极化、全球化的空间态势下,主要航天国家发布了重要的航天战略和政策,布局航天防务未来发展;加快航天装备更新换代,提升航天系统军事应用能力;大力扶持商业航天发展,推动商业航天向军事应用领域拓展;激发空间技术创新活力,深刻影响未来空间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短消息     
正近日,在湖北武汉市第四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宇航部部长尚志表示,未来三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将在发射服务以及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等优势领域陆续开展商业实践探索,重点推动商业发射服务和以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高景一号商业遥感卫星星座等为代表的卫星应用产业,促进集团公司商业航天全面、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10月19日,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未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将依托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开展商业航天活动,让航天服务走进大众生活,开创中国商业航天新篇章。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没有停止过对太空的探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航天已逐渐揭开神秘面纱,向大众化、商业化、生活化发展。开展商业航天,让太空项目惠及全人类,是每个航天人内心最深处的信念。时间回到1985年的10月26日,  相似文献   

4.
<正>2022年,中国航天成果丰硕,载人航天工程、北斗工程、高分专项、探月工程三期等国家重大工程持续产出重大成果,新一批航天重大工程陆续启动或开展论证,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2022年堪称又一个“超级航天年”。火箭发射屡创纪录2022年1月17日,长征二号丁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试验十三号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打响了中国航天发射开门红。这一年,中国航天发射持续刷新纪录,火箭综合运载能力不断提升,为各项航天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正>自国务院发布《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以后,我国商业航天领域开始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以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商业微小SAR卫星星座、低轨互联网卫星、商业运载火箭等为代表的商业航天各领域迅速发展,推动我国航天产业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在航天技术进步的驱动下,商业航天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发展商业航天产业,提升航天技术水平,对支撑我国成为航天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商业卫星产业是现代航天产业发展的时代所需,引领了一种全新的卫星研制生产和运营模式:(1)卫星研制周期短;(2)多星组网运行,快速部署,需求量大;(3)成本可控。电源系统是航天器的主要系统之一,为航天器的工作提供能量,是航天器的“心脏”,随着商业卫星有效载荷能力不断提升,电源分系统技术发展和生产更要适应新模式[1-3]。  相似文献   

6.
正印度重视航天系统、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取得了多项重要的成就,并获得国际广泛关注,已然跻身世界航天大国行列,成为日益重要的航天力量。政府通过调整航天规划模式,引领航天系统和技术的开发;逐年增加航天预算,为增强本国航天能力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制定了广泛的航天政策框架,为本国航天的发展提供规范和指导。印度航天发展战略将重点围绕保证空间安全、发展商业航天、深化国际合作、提升自主能力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7.
正商业航天是采用市场化手段,运用市场机制或按市场规律开展的航天活动,具有产业链条长、服务领域广、带动作用强等特点[1-2]。当前,全球商业卫星及应用产业正处于能力和市场快速发展的鼎盛时期,各种火箭和星座计划百花齐放[3-4]。测控的主要功能包括跟踪测量卫星,确定其运行轨道;接收、处理卫星的遥测数据,  相似文献   

8.
正世界商业航天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各国航天活动纷纷瞄准商业市场,航天活动的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民营化、私有化也开始出现。经过了50余年的发展,商业航天已经在经济总量上超过了政府航天和军事航天,并且在竞争力和技术进步性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成为世界航天领域一支重要的力量。当前,我国正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处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商业航天成为我国航天产业新热点、新载体、新机遇,成为众多企业布局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5月12日,日本政府空间政策委员会发布《航天产业展望2030》报告,分析了日本航天产业现状、存在问题、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措施建议。当前,卫星正朝着小型化、长寿命、大容量、高精度的方向发展,获取与分析卫星数据更加便捷且成本低廉。空间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相结合,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同时,卫星研发及发射成本的降低,使空间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吸引了更多商业力量的参与。此外,空间开发  相似文献   

10.
1有关国家航天战略规划
  美国以保持“领导地位”为目标,全面推进航天发展。在军事航天方面,以建立太空新秩序、塑造未来战略环境为战略重心,主导空间行为准则制定,打造太空利益联盟,将融合军民商和多国航天能力的弹性与分散空间体系作为军用航天发展首要事项。2014年持续推进“空间现代化计划”(SMI),已确定在军事通信、导弹预警、战场环境等领域向分散与弹性体系转型,进入系统方案论证阶段。在民用航天方面,着重技术创新引领发展,发布《2014年美国航空航天局战略规划》,强调利用创新途径开展空间科学和空间探索。白宫首次出台《民用对地观测国家规划》,以天基为重点,从全球视野对美国对地观测系统全面规划,提出“地球大数据计划”(BEDI),支撑地球科学和技术创新发展。在商业航天方面,加强政策保障和引导,完成了航天出口管制阶段性终稿,大量内容转到《商业管制清单》中,解除了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政策束缚,提升了企业全球竞争力,但实行“中国例外”政策,修订遥感数据政策,商业遥感卫星图像分辨率许可限制放宽到0.25m。  相似文献   

11.
松鼠 《太空探索》2014,(1):37-39
<正>如果说欧洲的"阿里安"-5火箭的改进主要着眼于商业发射,日本的H-II系列火箭就要无趣的多。日本的H-II系列火箭一直徘徊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之外,改进更多是"闭门造车"的结果。虽然日本改进H-II系列火箭也申明加强商业发射竞争能力,但从实际改进措施看,他们更多关注的还是提高可靠性和性能。出师未捷身先死日本在引进美国"雷神-德尔它"液体火箭技术先后发展出N-I、N-II和H-I系列火箭后,为了满足未来的航天发射  相似文献   

12.
正1引言2018年2月7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成功发射了"猎鹰重型"火箭,这是目前世界上现役火箭中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在我国引发了人们对商业航天领域的热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也为商业航天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政策利好,新时代的大环境下,专家预测2018年将成为商业航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11月1-2日,第二届中国航天高峰论坛暨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间法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京召开。论坛以"协同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内容涵盖空间技术、空间科学、空间应用、空间法律等相关领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保华作了《中国商业航天实践与探索》的主题报告,介绍了集团公司商业航天发展经验、能力、优势及已开展的商业航天项目,并对集团公司商业航天未来的  相似文献   

14.
<正>在经过了近3年的论证和研究之后,2013年10月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了副总理罗戈津提交的航天工业改革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将俄罗斯主要研制和生产火箭航天设备的企业整合为联合火箭-航天集团;二是除了科学研究机构和地面基础设施外,原本由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管理的组织机构将转由联合火箭-航天集团管理;三是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将作为权力执行机构予以保留,在航天业实施的项目中发挥组织者和国家订货商的作用;四是俄罗斯政府将成立火箭航天业一体化问题委员会负责行业整合,实现航天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并使其成为联合火箭-航天集团的一部分。联合火箭-航天集团将列入国家战略性公司名单,并对其进行整体估值,未来2~3年内有可能上市募股。2015年7月,俄罗斯又将联合火箭-航天集团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合并为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公司。  相似文献   

15.
<正>洛马公司(LM)作为美国航天防务领域的主力军工企业,201 4年在重大国防装备研发、生产与军事部署继续取得显著进展,并在前沿技术、民用系统、技术收购等方面持续进行战略性开拓。1主力装备发展情况火箭研制洛马公司商业发射服务子公司(LMCLS)负责雅典娜-2S(Athena-2S)火箭销售、合同与任务管理,未来执行地球成像与遥感卫星发射等任务,并可执行"一箭多星"任务。而"补偿或发射"  相似文献   

16.
王林 《国际太空》2023,(5):40-45
<正>欧洲作为世界主要航天地区之一,十分重视进入空间能力和运载火箭技术,特别是在低温氢氧推进技术、大型商业载荷发射能力方面,处于较为先进的水平。但近年来在垂直起降复用火箭技术发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欧洲的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发展却相对缓慢。实际上,欧洲最初对垂直起降重复使用技术方案路线持观望甚至是反对的态度,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开展猎鹰-9(Falcon-9)火箭复用技术研究和验证的过程中,空客公司(Airbus)在2015年提出了一子级发动机部段采用带翼滑行的升力式技术方案——“艾德琳”(Adeline),虽为应对措施,但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郑丹 《国际太空》2023,(10):51-57
<正>1引言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成立于2002年,仅用2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火箭发射入轨、火箭回收复用、载人航天发射、“星链”星座部署等里程碑式的成果,成为了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商业航天公司。其像软件开发一般的强大的产品迭代能力,被称为“用写代码的方式开发火箭”[1]。SpaceX公司的成功不仅得力于美国政府在政策、资金、技术和市场方面的大力扶持,也源于其独特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2019年,中国航天继往开来,创新登攀,航天运载能力取得重要突破,卫星系统建设快速发展,月球探测创造新的里程碑,商业航天力量磨砺成长。过去一年来,中国航天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体系化发展和高效服务为主线,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夯实产业基础,为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贡献力量。2019年,中国航天稳步前进,捷报频传。长征十一号火箭海上发射和捷龙一号商业火箭迎来首秀,"双曲线一号"实现民营运载火箭零的突破,长征五号火箭再度出征,重返航天发射舞台;重大卫星项目高歌猛进,北斗卫星导航工程完成7箭10星高密度全球组网,高分十号、七号、十二号卫星相继发射成功,鸿  相似文献   

19.
<正>新闻:2018年11月20日,由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太空经济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以"迈进太空经济新时代"为主题,吸引了业内外200余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媒体人士等进行研讨交流。论坛上还发布了《致知商业航天》《世界航天发展年度报告(2018)》和《京津冀一体化卫星产业投资促进研究(2018)》等报告。  相似文献   

20.
正2020年中国航天大会除主论坛外,还开设和举办了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卫星应用论坛、人工智能赋能航天控制发展论坛、中美商业航天研讨会等多个分论坛和研讨会,多位航天相关领域的专家在论坛和研讨会上,就热点和前沿问题发表权威论断或独到见解。未来5~10年,国内商业小卫星发射需求预计超4000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