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强结构、弱动力”是猎鹰-9 (Falcon-9)火箭的印记,“弱结构,强动力”则是“超重-星舰”(Superheavy Starship)的标志。“超重-星舰”的箭体结构并不出色,它的厉害之处实际上是“猛禽”(Raptor)全流量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猛禽”发动机被国外评为了目前世界上发动机的性能之王,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实用化飞行的全流量分级燃烧火箭发动机。1 “超重-星舰”介绍“超重-星舰”是目前世界上最强的运载飞行器,为两级完全可重复使用运载器。  相似文献   

2.
<正>2022年,国外载人航天领域共开展14次发射任务,其中包括7次载人飞船发射任务、7次货运飞船发射任务。美国“载人龙”(CrewDragon)飞船开展3次载人任务,“货运龙”(CargoDragon)飞船开展2次货运任务,“天鹅座”(Cygnus)飞船开展2次货运任务,“星际客船”(Starliner)开展1次无人轨道飞行任务,“猎户座”(Orion)飞船开展1次无人绕月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时间2023年5月22日5:37,美国公理空间公司(Axiom Space)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利用猎鹰-9(Falcon-9)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载人龙”(Crew Dragon)飞船,执行第二次“国际空间站”(ISS)私人航天员任务。“载人龙”飞船经过约15.5h飞行后,与“国际空间站”和谐号(Harmony)节点舱天顶点对接。飞船搭载的4名航天员以私人航天员身份在轨开展了为期8天的短期考察任务。5月30日23:05,搭载Ax-2乘组的自由号(Freedom)“载人龙”飞船从“国际空间站”脱离对接,经过12h飞行,“载人龙”飞船在佛罗里达海岸安全溅落。  相似文献   

4.
刘琳 《国际太空》2023,(4):24-28
<正>1任务简介2023年3月8日,美国民营航天公司相对论空间公司(Relativity Space)的人族-1(Terran 1)火箭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进行首次测试性飞行。这次发射任务代号为“GLHF”,意思是“祝你好运,玩得开心”(GoodLuck,Have Fun)。相对论空间公司成立于2015年,计划采用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以及自主机器人相融合的新方法来实现火箭的设计、制造、试验与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5.
田丰 《太空探索》2023,(6):44-51
<正>北京时间4月20日21时许,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研制的新型运载火箭“星舰”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博卡奇卡的自建发射场点火起飞。火箭升空后即发现一级有多台发动机工作不正常,升空85秒后火箭姿态失稳并开始旋转,最终解体爆炸,发射宣告失败。虽然未能完成首飞目标,但“星舰”技术指标的确刷新了运载火箭的指标纪录。那么“星舰”采用了哪些新技术、新设计?这款运力强悍的运载火箭有着怎样的应用前景呢?  相似文献   

6.
经过长时间的延宕,首架完成翻修的“猎人”(Nimrod)MRA.4型终于在2004年8月26日完成首飞在,在2005年夏天之前还有2架完成翻修的同型机展开首飞,这3架飞机将负责“猎人”MRA4型的飞行测试,相关测试将在2006-2007年结束,并展开其它15架飞机的修改工程。  相似文献   

7.
<正>2023年是各式各样的新火箭集中上天的一年,这些新火箭将为世界航天注入新活力。若我们细心留意,几款新火箭,诸如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星舰”、“联合发射联盟”的火神火箭、“相对论航天”的人族-1火箭,或者是已经首飞过的中国民营企业“蓝箭航天”的朱雀2号火箭,  相似文献   

8.
<正>1故障总体概况2023年,全球宇航发射总计223次,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成功211次,失败11次,部分成功1次,共发生12起故障。按照国家统计,12次发射故障中,美国7次(含1次部分成功),朝鲜2次,日本、中国和伊朗各1次。具体见表1。按照运载器型号统计,223次发射任务中,发射失败型号涉及美国的“星舰”系统(Starship)、“电子”(Electron)、人族-1(Terran-1)、RS1和运载器一号(Launcher One),中国的谷神星一号,  相似文献   

9.
<正>2023年,国外载人航天领域共开展13次发射任务,其中包括5次载人飞船发射任务、8次货运飞船发射任务。美国“载人龙”(Crew Dragon)飞船开展3次载人任务,“货运龙”(Cargo Dragon)飞船开展3次货运任务,“天鹅座”(Cygnus)飞船开展1次货运任务;俄罗斯“联盟MS”(Soyuz MS)飞船执行1次载人任务、1次无人救援任务,“进步MS”(Progress MS)飞船执行4次货运任务。另外,太空船二号(Space Ship Two)在2023年执行载人亚轨道飞行任务6次。  相似文献   

10.
1993年10月18日美国东部夏令时间10时53分(格林尼治时间14时53分),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空间中心发射升空。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58次飞行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第15次飞行,飞行任务代号STS-58。这次飞行是第二次“空间实验室”生命科学实验飞行,代号SLS-2(第一次由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1991年6月5日一14日的STS-40飞行中完成)。这次飞行的主要任务是在质量为21840磅(9906千克)的欧空局“空间实验室”(Spacelab)的23英尺X16英尺(7.0米×4.…  相似文献   

11.
媒体     
《飞碟探索》2006,(4):4-5
第十行星的争议再起,梦境里的“和平”号太空站,红外星系中心的超大黑洞,NASA瞄准超空间飞行,NASA公布2005年十大宇宙探索成果,考古学家发现古希腊“长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欧日合作研制的水星探测器“贝皮-科伦布”(Bepi-Colombo)计划于2015年用阿里安-5火箭发射(该任务的发射时间多次推迟,这也是国际合作项目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该探测器计划飞行6年后飞抵水星,执行为期1年的探测任务。这也是继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水手-10(Mariner-10)探测器和“信使”(MESSENGER)水星探测器之后的又一项水星探测任务。  相似文献   

13.
台湾的6颗“福尔摩沙卫星”——3(简称“福卫”-3)于2006年4月15日,在美国范登堡空军基地由1枚“人牛怪”火箭发射升空。 火箭升空后一切正常,并在飞行约20分之内,将6颗卫星分别分离出来,按计划送入了预定轨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在第十一届北京航展上,二航洪部航空工业集团展出了自行研制的“天龙”系列轻型反舰导弹,为我国近程导弹增添了新的成员,“天龙”系列导弹均为高亚声速导弹,攻击特征曲线显示在发射后导弹将爬升到一种定高度后降低进入掠海飞行,在飞行末端进行俯冲攻击。“天龙”系列导弹采用模块化设计,其战斗部、导引头皆可以相应互换。这次展出的为“天龙”-10A和“天龙”-6B的实体模型,其代号为JJ/TL-10A和JJ/TL-6B(JJ代表舰舰,TL为“天龙”拼音缩写,A为电视导引头型号,B为雷达导引头型号)。  相似文献   

15.
国外在轨装配技术发展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平 《国际太空》2016,(12):61-64
2016年,欧洲航天局(ESA)将资助研究立方星在轨自主交会对接技术,拟在此基础上发展利用多颗立方星在轨自主装配成大型航天器的技术。2015年,美国公布了多个在轨装配技术项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于7月宣布开展“大型结构系统太空装配”(SALSSA)项目;劳拉空间系统公司(SS/L)在8月被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授予用于在轨自主装配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蜻蜓”(Dragonfly)项目合同;11月,NASA在“临界点”(Tipping Point)计划规划的“航天器与空间结构的机器人太空制造与装配”主题下授出了3份合同,其中包括与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合作开展“蜻蜓”项目地面演示和飞行演示验证。在轨装配技术将成为低成本快速部署航天器的途径之一,推动大型高性能航天器(例如大型深空探测补给站和空间望远镜)的发展,是以美国为主的、多个国家大力发展的重要在轨服务技术。  相似文献   

16.
8月26日,美国航宇局宣布重新命名其于6月11日发射的“伽马射线大区域空间望远镜”(GLAST),新名字为“费米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为的是纪念高能物理学领域的先驱者、美籍意大利裔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恩里科&#183;费米(1901~1954)。科学家们希望耗资6.9亿美元的“费米”能通过观测高能伽马射线来发现众多新的脉冲星,揭示超大质量黑洞的内部机理,并有助于物理学家寻找新的自然定律。  相似文献   

17.
2005年5月5日下午1时48分,备受关注的知名的富豪飞行员史蒂夫&;#183;佛塞特(Steve Fossett)驾着“环球飞行者”(Global Flyer)滑进堪萨斯州沙利纳市Municipal机场,以1人之力成功完成世界上最快速的不着陆环绕世界飞行,费时67小时2分钟58秒,飞行距离达到57000千米,创下1人驾机环绕世界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8.
1引言
  空间站的建立与发展是载人航天发展的重要阶段,人类将以此开展星际飞行,探索月球、火星、小行星及太阳系其他星体。
  迄今为止,世界航天大国和组织纷纷制定出了载人星际考察计划,其中有俄罗斯载人飞行计划、美国航天计划、欧洲航天局(ESA)的“奥夫罗拉”(Abpopa)计划,其中俄罗斯能源公司用于月球、火星及小行星飞行的运载器发展设想,还包括火星及月球飞行医学保障构想等。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北京时间9月13日凌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官网宣布:美国旅行者-1(Voyager 1)正式成为第一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旅行者”项目首席科学家斯通(Stone)说,“旅行者-1已经离开太阳风层,在宇宙海洋各恒星间遨游。”这个飞行了36年的空间探测器目前距离太阳大约为1.9×1010km(截至2013年9月9日,约126个天文单位,1个天文单位为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1.5×108km)。其实,新的数据显示,旅行者-1已于2012年就进入了星际空间。虽然它仍受太阳引力等影响,但美国权威专家认为进入星际空间是历史性飞跃,其意义堪比麦哲伦第一次环球航行或阿姆斯特朗首次载人登月。  相似文献   

20.
郭丽红 《国际太空》2016,(10):46-53
1998年11月,随着“国际空间站”(ISS)曙光号(Zarya)多功能舱的发射,休斯敦和莫斯科的“国际空间站”飞控人员和工程保障队开始联合行动,实施对“国际空间站”的飞行控制和测控通信支持。此后,“国际空间站”不断发展,参与的国家和组织逐渐增多,其飞行控制和测控通信基础设施也逐渐发展成为分属多个国家和组织、遍布世界各地的地基设施和天基设施组成的系统,支持多种接口协议和标准。本文介绍支持“国际空间站”飞行控制与测控通信的主要地基设施(7个控制中心和2个地面通信网)和天基设施(4个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并在分析“国际空间站”飞行控制与测控通信支持能力现状的基础上,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