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星辰 《国际太空》2023,(11):60-62
<正>国内动态遥感三十九号卫星相继发射成功10月5日、10月24日,两颗遥感三十九号卫星相继搭乘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来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云海一号04星成功发射10月15日8时54分,云海一号04星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云海一号04星主要用于开展大气海洋环境要素探测、空间环境探测、防灾减灾和科学实验等任务。  相似文献   

2.
正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卫星(简称HJ-1A/B)于2008年9月成功发射。卫星在轨运行10年,为我国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有力支撑了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1环境减灾卫星运行情况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包括2颗光学卫星环境减灾一号A、B(HJ-1A/B)卫星和1颗雷达卫星环境减灾一号C(HJ-1C)卫星,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与灾害的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的动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     
<正>遥感卫星二十一号中秋飞天9月8日是农历中秋佳节,当天11点2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二十一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还同时搭载发射了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拓二号卫星。遥感卫星二十一号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93次飞行。(航讯)  相似文献   

4.
国内动态     
<正>长征十一火箭成功发射试验十九号卫星3月15日,试验十九号卫星使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试验十九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和防灾减灾等领域。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唯一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5.
2008年9月,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简称环境减灾一号A、B)卫星成功发射,迄今为止,2颗卫星已运行10周年,超期运行7年。10年来,环境减灾卫星地面数据处理与分发系统运行稳定,处理完成2颗卫星下传的所有遥感数据;完成向全国各行业用户的分发,促进了卫星数据在多个行业的业务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4,(1):4-5
<正>遥感卫星19号发射成功2013年11月20日11点3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19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84次发射。遥感卫星19号和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均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杭文)  相似文献   

7.
9月8日是农历中秋佳节,当天11点2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二十一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还同时搭载发射了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拓二号卫星。遥感卫星二十一号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93次飞行。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9月17日,由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共同主办,中国宇航学会先进小卫星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减灾遥感分会、国家环境保护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承办的"遥感卫星技术与应用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环境减灾一号A/B卫星于2008年9月6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至今已稳定运行十周年。值此之际,本次研讨会系统总结了环境减灾一号A/B卫星在减灾及环保领域的应用情况、平台及载荷的技术优势、运行管理的经验。通过大量的  相似文献   

9.
正国内动态长四乙成功发射海洋二号D卫星5月19日,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将海洋二号D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标志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迎来三星组网时代。海洋二号D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支持立项,由国家自然资源部主持建造的海洋业务卫星。该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是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卫星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1概述2008年9月6日,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简称环境减灾一号A、B,HJ-1A/B)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丙火箭发射升空,至2018年9月6日,已整整运行10年。在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的精心运营管理下,目前双星仍在按业务需求开展遥感任务,成为我国寿命最长的遥感卫星。  相似文献   

11.
<正>6月5日12时0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CZ-11 WEY号"成功发射技术试验卫星捕风一号A、B星及5颗商业卫星,卫星被顺利送入预定轨道,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实施运载火箭发射技术试验。本次试验中,长征十一号海射型固体运载火箭是以民用船舶为发射平台,首次实现"航天+海工"技术融合,突破海上发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     
正遥感卫星二十九号发射成功2015年11月27日凌晨5点24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托举遥感卫星二十九号,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19次发射。遥感卫星二十九号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杭文)  相似文献   

13.
<正>9月4日8点15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创新一号04星。火箭还搭载发射了灵巧通信试验卫星,两颗卫星先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创新一号04星是一颗小型数据采集传输实验卫星,由中国科学院研制,主要用于水利、水文、气象、电力及减灾等领域各类监测站点的数据采集和传输任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灵巧通信试验卫星由清华大  相似文献   

14.
<正>8月9日13点45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遥感卫星二十号送入预定轨道。遥感卫星二十号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本次发射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90次飞行。(航讯)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     
正遥感卫星三十号发射成功5月15日10点43分,遥感卫星三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遥感卫星三十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八院抓总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27次发射。(航讯)  相似文献   

16.
北京时间 1 0月 2 8日上午 1 1时 1 7分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资源二号”卫星送入太空。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六十八次飞行。“中国资源二号”卫星在发射 1 0多分钟后与火箭成功分离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随即传来数据 ,卫星准确进入太阳同步预定轨道 ,发射获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的“中国资源二号”卫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传输型遥感卫星 ,其总体性能和技术水平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中国资源二号”卫星的发射成功和稳定运行 ,标志着中国航天遥感技术日臻成熟。“中国资源二号”卫星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6月26日14点22分高分八号卫星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高分八号卫星和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05次飞行。遥感领域的一次颠覆高分八号卫星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安排的光学遥感卫星,主要应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可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等提供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9月20日,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打破了亚洲航天发射记录。其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航天东方红")抓总研制的希望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对我国皮纳卫星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希望二号六颗卫星的各项状态正常,天地链路畅通,各项测试进展顺利。希望二号卫星系统由1颗28.5千克的纳卫星、3颗9.7千克的皮卫星及2颗1.3千克的子卫星6颗卫星构成,拥有大气密度探测器、双模四频  相似文献   

19.
正1前言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规划由4颗光学卫星和4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组成,具有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的灾害监测能力,是我国继"气象"、"海洋"和"资源"之后的第四大民用卫星系列。2008年9月6日,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简称环境减灾一号A、B,HJ-1A/B)2颗光学小卫星通过"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迈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2月1日12点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遥感卫星四号送入太空。这次发射的遥感卫星四号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东方红卫星公司研制。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