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三维测量大量程和高精度测量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双目视觉检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向被测物投射间距可变的光栅条纹,将不同曲率的被测表面进行相位编码,由相位匹配得到被测物稠密的立体匹配点云;再由标定出的摄像机内外参数计算出被测物的精确三维坐标.为了解决传感器单元测量区域较小的问题,系统通过步进电机控制传感器移动,获取大型物体的全场三维数据点云;最后利用四元素法,实现大型物体的三维数据拼接.该系统长度测量标准差为36 μm,角度测量与坐标测量机(CMM)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0.2%.给出了某V型面三维实测的数据重建结果.对某大型特件(360 mm×300 mm)经过三维拼接正确复现了其三维形貌.该系统对于解决大型构件三维形貌的在线高精度检测问题具有较高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托帕斯—海神(Topex/Poseidon)是NASA和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合作搞的一个项目,计划于1992年夏天发射一颗卫星(见封4照片),用于环球海洋探测。它采用精密的测高法测量卫星距海洋表面的高度并准确确定卫星轨道,可绘制出海洋表面的三维模型。卫星轨道是这样设计的:使测高仪波束扫描轨迹大约每隔10天重复原来模式。这颗卫星不仅能测量海洋地貌的特点,而且可测出一些随时间变化的、有水源的山丘及深谷。 Topex/Poseidon科学实验计划于1987  相似文献   

3.
测地卫星EGP(Experimental Geodetic Payload)是1986年夏H-1火箭飞行试验中携带的一个有效载荷,是日本最早的测地卫星。它用于海洋测地网和提高日本国内测地网的精度。本文介绍EGP的性能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去年10月,美国海军的测地卫星(GEOSAT)开始发生故障,首先是星上纪录能力丧失,从此研究人员再也没有接收到卫星的测量数据。接着在今年1月5日,星上高度计又出了毛病,至今卫星一直处于不工作状态。鉴于此种情况,美国海军决定于今夏发射一颗小型专用廉价卫星——SALT卫星,为战术和气候研究人员提供海洋数据。几年来,美国海军一直是研制小型、廉价卫星的支持者。SALT卫星将使用海军子午仪计划剩余的最后一枚侦察兵火箭,于今夏在范登堡  相似文献   

5.
地球卫星重力测量计划CHAMP(CHAllenging Minisatellite Payload)、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OCE(Gravity field and steady-state Ocean Circulation Explorer)和月球卫星重力测量计划(Gravity Recovery and Interior Laboratory,GRAIL)的成功实施,以及下一代地球重力卫星(GRACE Follow-On)的即将发射昭示着我们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精度和高空间分辨的深空卫星重力探测时代。围绕深空卫星重力测量的研究背景、必要性、可行性、卫星重力反演软件平台构建、轨道摄动和未来研究方向开展了研究论证。研究表明:深空卫星重力测量作为新世纪重力探测技术,在精化量体重力场、提高惯性导航精度、天体动力学、天体物理学和军事技术的研究,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社会效益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资深 《国际太空》2002,(7):9-10,11
□□从美国1975年发射第1颗海洋卫星GEOS-3至今已有27年了,在经历了15~16年的试验和应用准备,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海洋卫星才进入业务应用。其原因较多,但主要原因是海洋卫星的应用难度大。例如,海洋水色卫星测量的是离水辐射率,属弱信号,再加上水中物质种类很多,要从中定量提取某个参数,首先要解决在强噪音(占95%)中提取弱信号(占5%)的难题;海洋地形卫星应用要求海面高度测量精度达厘米级,要在距海面1 000km且高速飞行的卫星上实现,其难度可想而知;海洋动力环境卫星中微波遥感器反映的是海面粗糙度,而影响粗糙度的因素有…  相似文献   

7.
先进的星载探测仪器可以对海洋的有关参数进行精确的遥感测量。这已被飞行成功的天空实验室、测地卫星-3和海洋卫星一A 充分的证实。特别是1978年美国发射的海洋卫星-A 首次对海洋表面进行了遥感测  相似文献   

8.
光压摄动对卫星姿态轨道耦合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卫星对地测量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 对卫星轨道的精度要求也随之提高. 目前Topex, Jason-1, Jason-2等一系列海洋测地卫星的轨道计算精度已经达到厘米量级, 相应对卫星动力学模型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细. 以Topex海洋测地卫星为背景, 考虑卫星帆板有规律的运动, 将其几何形状简化为高精度轨道计算中比较通用的Boxing-Wing模型, 计算了Topex卫星的Boxing-Wing模型在轨运行中受到的太阳光压力及光压力矩. 考虑卫星姿态和轨道耦合的情况下, 计算了太阳光压力及光压力矩对Topex卫星轨道半长轴和卫星姿态的影响. 通过一个轨道周期的计算可知, 光压对卫星轨道半长轴的影响大约为9cm, 对卫星滚动角和俯仰角的影响在6°左右, 因此, 在高精度的轨道计算和姿态控制中这个影响是应该考虑的.   相似文献   

9.
□□2006年6月,欧洲将用俄罗斯联盟号火箭发射气象业务-1(METOP-1)卫星,它是欧洲首颗极轨气象卫星.卫星上安装的新一代科学仪器将为气象学家和天气预报者提供更准确的天气遥感数据,包括温度和湿度测量数据、风速和风向(尤其是海洋上)测量数据及大气中臭氧剖面等.  相似文献   

10.
20 0 0年 11月 2 1日 ,美国 NASA发射了一颗崭新的卫星——地球观测 - 1(EO-1)卫星 ,其展示了 2 1世纪地球观测卫星的新概念和新技术。EO- 1卫星质量 46 0 kg,内装先进陆地成像仪 (AL I)、L EISA大气校正仪 (L AC)和高光谱成像仪(HYPERION)等 3台仪器。其中 AL I的用途和技术性能与 L ANDSAT- 7上的 ETM+相当 ;L AC用于测量大气水汽和气溶胶 ;HYPERION共有 2 2 0个波段 (0 .4μm~2 .5 μm范围内 ) ,30 m地面分辨率 ,用于地物波谱测量和成像、海洋水色要素测量以及大气水汽 /气溶胶 /云参数测量等 ,其性能比EOS Terra…  相似文献   

11.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将采用 N2火箭于1987年初发射日本第一颗“海洋观测卫星”(MOS)。其目的是帮助渔民追踪鱼群,准确预报海洋天气,以及满足需要海洋资料的其它部门的要求,例如海上航运公司。虽然“海洋观测卫星-1”基本上是一颗实验性卫星,但有助于海洋航运用户降低船队费用;对渔民更具有极大用途,卫星可提供鱼群信息,使之追踪鱼群时,减少捕鱼船的燃料消耗。  相似文献   

12.
杭添仁 《太空探索》2012,(12):16-19
据国家海洋局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最近透露,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其中包括4颗海洋水色卫星、2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2颗海洋监测卫星系列(又叫海洋雷达卫星),形成对我国全部管辖海域乃至全球海洋水色环境和动力环境遥感监测的能力,同时,也加强对我国黄岩岛、钓鱼岛以及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全部岛屿附近海域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编队卫星由于任务的要求使得部分测量设备(例如,激光设备)不可用,这就造成系统的观测性下降。文章将条件数应用于编队卫星系统的可观测度的定量计算;并针对编队卫星进行轨道机动时仅采用无线电进行测量的工况,采用强跟踪离散卡尔曼滤波(UKF)算法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跟踪能力,并且鲁棒性、稳定性和精度与常规UKF算法相当。  相似文献   

14.
老兵 《国际太空》2001,(11):7-8
美国测风卫星的发展□□美国航宇局 (NASA)在 1 978年 6月发射的海洋卫星 (Seasat)上装有 1台“海洋卫星散射器系统”微波散射计 (SASS) ,可惜该卫星只在轨运行了 1 0 0多天 ,而世界各国海洋遥感学者对 SASS数据却进行了 1 0年的研究 ,证明了星载微波散射计是测量海面风的十分有效的途径。在 SASS的基础上 ,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 (JPL)于 90年代初研制了 1台名为“NASA散射计”的微波散射计 (NSCAT) ,并装在日本先进地球观测卫星 -1 (ADEOS-1 )卫星上 ,ADEOS-1是 ADEOS系列卫星的第 1颗 ,于 1 996年 8月发射 ,1 997年 6月…  相似文献   

15.
美国海军的海洋观测卫星(N-ROSS)将在1990年用“大力神Ⅱ”运载火箭发射,这颗卫星将提供海洋和大气层中的重要空间数据,并直接用于海军舰队的工作上。现在,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和美国无线电公司(RCA)正就 N-ROSS 的设计展开竞争,并把航宇局和商业界也卷了进去,洛克希德的设计有一个圆形柱体,带有30英尺的太阳电池板,提供风的数据的三个散射计天线从中心散开,一个盘状可展开的微波辐射计大天线在底部左边,提供海洋表面温度。一个微波成像遥感器装在卫星一边。盘状可伸展的小雷达测高计在底部右边,以测量海洋冰、风和其它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6.
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和美国航宇局(NASA)将开始共同研制一颗海洋科学卫星。这项决定是CNES和NASA的负责人在巴黎进行会晤时确定的。该卫星将从美国和法国现有的项目中派生,通过补充研究和协调,最后由双方共同完成。这颗测高卫星将用于测定海洋地形、研  相似文献   

17.
国外卫星军事应用技术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21世纪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世界主要军事大国在积极发展军事应用卫星的同时,也在加紧卫星军事应用技术的研究,以推动航天力量军事应用的发展。卫星军事应用通常划分为卫星战场侦察监视、卫星通信和卫星导航定位。1 卫星战场侦察监视应用技术卫星战场侦察监视系统包括成像侦察、电子侦察、海洋目标监视、导弹预警与核爆炸监测、测绘、气象探测和海洋监测等。在成像侦察应用技术方面,以发展高分辨率光学侦察、合成孔径雷达(SAR)侦察和小卫星组网侦察为主导,开展目标详查和精确定位技术、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目标自动识别技术、多分辨率…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2,(10):4-5
中国将发8颗海洋卫星监测全部管辖海域据中国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透露,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形成对我国全部管辖海域乃至全球海洋水色环境和动力环境遥感监测的能力。按照《陆海观测卫星业务发展规划》,这8颗海洋卫星包括4颗海洋水色卫星、2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2颗海陆雷达卫星,在  相似文献   

19.
全球海表流场多尺度结构观测卫星计划(Ocean Surface Current multiscale Observation Mission, OSCOM)首次提出海表流场、海面风场和海浪谱(简称 “流–风–浪”)一体化探测的多普勒散射计(Doppler Scatterometer, DOPS)测量原理和系统体制。OSCOM采用Ka-Ku双频多波束圆锥扫描体制的真实孔径雷达,将实现超过1000 km观测刈幅、公里级分辨率的“流–风–浪”一体化卫星直接观测。OSCOM将突破海洋亚中尺度非平衡态动力学、海洋多尺度相互作用、海气耦合的研究瓶颈,支撑实现海洋系统科学、气候变化等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未来,应用OSCOM海表流速观测的模式改进,将奠定海洋非平衡态过程数值模拟、同化和预报的动力学基础,实现海洋和海气耦合模式的重大改进。通过与多源数据融合,OSCOM海流观测的应用将为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碳收支研究和国家重大任务提供支撑。OSCOM科学卫星的实施对于我国地球系统科学和卫星对地观测重大应用的突破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有望带动我国应用卫星的发展从追赶、并行走向领跑。   相似文献   

20.
世界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ERTS),即美国陆地卫星1号是1972年7月发射的,现在日本接收的是美国陆地卫星5号的遥感图象。位于日本埒玉县鸠山上的宇宙观测中心(宇宙开发事业团)把接收、处理的资料发送给全国的用户。法国的地球观测卫星(SPOT),其数据资料将用于世界性商业服务方面。为了适应这些急剧发展的世界趋势,日本正在研制以获取海洋信息为目的的海洋观测卫星MOS-1及以获取陆地信息为目的的地球资源卫星ERS-1。海洋观测卫星MOS-1的研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