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新世纪中人类要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人口膨胀3大问题,其中环境和资源这两个问题都与发电有着密切的关系。 迄今,人类发电用的能源绝大部分是来自地下的矿物燃料——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千百年来,矿物燃料的燃烧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不仅严重污染大气,而且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 同时,矿物燃料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地球资源,正面临着枯竭的危险,急需寻找新的能源。自然界水能资源有限,风能不稳定,地热能强度不足,都不能满足未来的大量需求。人们只能寄希望于核能和太阳能…  相似文献   

2.
发挥卫星遥感优势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全球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在消失等,这些问题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是以消费资源和消耗能源为基础的。长期以来,经济的发展是以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为代价的,同时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污染和破坏。照此状况发展下去,几十至几百年后,人类将无地可耕,无矿可采,无能(矿物能源)可用,环境恶化、生态退化,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将受到严重威胁。基于越来越严重的全球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1972…  相似文献   

3.
空间太阳能电站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引言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和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空间太阳能电站作为一种能够大规模稳定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日益受到世界主要航天大国的高度关注。随着空间技术和相关技术领域的快速进步,空间太阳能电站有可能成为实现可再生能源战略储备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空间太阳能电站的最新发展现状,包括主要国家的相关政策、最新的概念方案,也介绍了  相似文献   

4.
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日本(财团法人)不载人空间实验系统研究开发机构(USEF)预测,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到本世纪末或下世纪初,空间太阳光发电很可能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成为人类所使用的主要能源。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世界范围对能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空间太阳能发电概念为人类全面开发利用空间太阳能提供了可能;其中,微波电能传输是实现空间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极具潜力的技术方案,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与传统能源(煤炭/石油/核能)类似,空间太阳能发电必然影响地球环境,尤其是微波电能传输使用高功率的微波长时间、固定位置穿透大气层并长期照射地面接收站,必须研究和分析空间太阳能发电对环境的影响。因此,通过对太空发电站系统相关参数的分析,利用基于等效原理的口径场法推导出地面接收站系统附近场强的计算公式,进一步通过对发射天线照射区域进行划分的方法分别仿真地面接收天线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处的场强。最后根据我国政府制定的电磁辐射曝露限值管理标准提出公众、工医科设备及通信系统不受地面接收站电场强度影响的安全区域范围。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深空探测活动的开展,核能的空间应用作为一种发展前景很好的航天能源方式而受到关注。核裂变能的利用在地面已获得普及,在航天领域中的应用也取得一些进展,但核聚变能因其可控性的制约尚未解决,使得其空间应用存在很大的技术障碍。文章提出一种新的核聚变能的空间利用方法,利用核裂变点火、核聚变放能来实现核推进。核聚变材料在高温、高密度条件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并使其能量储存在热载体中。通过选择合适的调制介质来调制辐射场和压力场,设置边界条件,最终达到直接推进航天器的目的。此外文章对核聚变能空间应用中的辐射防护技术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2):226-226
从水能到地热能、从风能到生物能,人类一直试图寻找更清洁、更高效的能源,来取代传统的化石能源。中国科学院年届九旬的王希季院士早在30多年前就提出发展空间太阳能发电站是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他认为:"水能是有限的,风能、地面太阳能不稳定,核能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些  相似文献   

8.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全球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在消失等,这些问题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是以消费资源和消耗能源为基础的。长  相似文献   

9.
正"嫦娥"一号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开展标志着我国加快了深空探测的步伐。深空探测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航天器的能源供给,由于太阳能提供的能源有限,于是在航天器上搭载核动力源就成为了现阶段最为现实和理想的解决方案。外空核动力源相比地球表面的核能应用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安全隐患,为了对外空核能应用进行严格的限制,以美国和俄罗斯为代表的最早应用外空核动力源的航天国家,在国  相似文献   

10.
空间核动力技术概览与发展脉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概略介绍现有技术方案基础上,初步探讨空间核动力技术的发展脉络,并分析其未来发展方向.基于固体核反应堆的空间核电源、核电推进及核热推进,是经过试验验证可行、具有一定技术基础并可预期实现空间应用的空间核动力技术.更先进的概念方案包括:基于气体核反应堆的核电源/核热推进、脉冲核爆推进、核裂变碎片推进等,它们的性能逐代跨越直至逼近理论极限.要充分利用核能的潜力,一方面需要提高单位质量核燃料的核能释放率,另一方面也需要减少核反应产物动能转换为无轨热运动的比率.核能潜力的充分利用需要以增加系统质量为代价.为满足未来宽广的空间任务需求,多物理机制驱动的大深度变工况一体化核能空间动力系统是未来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A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particle energy in the range higher than 1 TeV based on detection of the maximum specific energy release in hadron cascades that develop in dense media is proposed and studied. This method makes it possible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energy measurements carried out with partial-absorption ionization calorimeters in the high-altitude studies of energy spectra of high-energy cosmic rays. The attainable accuracies of energy measurements are considered for light, intermediate, and heavy nuclei in iron and lead absorbers. The results of modeling are compared with the data of an experiment onboard the Kosmos-1713 satellite.  相似文献   

12.
热能去毛刺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热能去毛刺方法,对相交孔的毛刺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钢制件的毛刺使用热能去毛刺方法完全可行,并且适用性广,去刺效率高,无污染。  相似文献   

13.
14.
平流层飞艇的能源技术和平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流层飞艇作为近空间对地观测平台的一种实现方案,主要依靠自身庞大体积产生的静浮力而不像其它飞行器依靠相对空气运动产生升力,所以飞艇能够以较慢的速度飞行甚至能够在空中长期保持定点悬停即相对地面静止。具有长时间在平流层自主飞行的能力,是平流层飞艇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文章对平流层飞艇能源系统的构成、部件及能源平衡分析方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磁悬浮姿控/储能飞轮能量转换控制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磁悬浮姿控/储能飞轮(ACESFW)的能量释放问题,采用直流降压斩波原理,设计了一种能量转换控制器,提出对降压斩波器输出进行软件功率因数校正的转换控制方法,将高速ACESFW存储的动能,转变为稳定直流电能输出。仿真和地面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能量转换器转换效率高,电压输出稳定,高频纹波小,可以满足星上设备的供电要求。  相似文献   

16.
房建成  王志强  刘刚 《宇航学报》2009,30(5):1907-1912
针对磁悬浮姿控储能两用飞轮能量转换系统负载变化引起的输出电压波动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并联DC\|DC Buck变换器拓扑结构的PI协同控制方法,该方法的电感电流内环采用协同控制器,其电流参考值来源于电压控制器输出均值。输出电压外环采用PI控制器,克服了基本协同控制方法对负载变化适应性和鲁棒性差的不足。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在负载突变和大范围变化的情况下,系统输出电压稳定、纹波小、鲁棒性好。
  相似文献   

17.
单一型的专业向类群型专业的转化为我们的专业建设和发展提出了诸多问题,如能源类专业能否融合于广西区的专业布局、是否适合当地的经济发展要求、有否市场需求等等。该文试从能源类专业的发展背景和人才需求现状出发,初步分析了如何构建桂林航专能源类专业人才培养特色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8.
能源系统是飞行器的关键技术之一,能源系统性能的优劣对飞行器能否正常飞行及实现预定任务有重要影响。本文针对大功率飞行器对分布式循环能源系统的管理需求,开展高效能源系统管理与控制技术研究,提出一种集逐级调压控制、限流充电控制、恒流输出控制以及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为一体的层级梯次控制策略,实现分布式系统的全局优化控制和飞行器能源的功率优化调度。研制的能源管理系统(PCU)配备1条234~328 V高压母线,额定功率15 kW,电路效率大于97%,功率密度大于750 W/kg。PCU依托分布式架构,采用层级梯次控制策略,验证了高效能源系统管理与控制技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Waligora JM  Kumar KV 《Acta Astronautica》1995,36(8-12):595-599
The work rates or energy utilization rates during EVA are major factors in sizing of life support systems. These rates also provide a measure of ease of EVA and its cost in crew fatigue. From the first Shuttle EVA on the STS-6 mission in 1983, we have conducted 59 man-EVA and 341 man-hours of EVA. Energy utilization rates have been measured on each of these EVA. Metabolic rate was measured during each EVA using oxygen utilization corrected for suit leakage. From 1981–1987, these data were available for average data over the EVA or over large segments of the EVA. Since 1987, EVA oxygen utilization data were available at 2-minute intervals. The average metabolic rate on Shuttle EVA (194 kcal/hr.) has been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metabolic rates during Apollo and Skylab missions. Peak rates have been below design levels, infrequent, and of short duration. The data suggest that the energy cost of tasks may be inversely related to the degree of training for the task. The data provide insight on the safety margins provided by life support designs and on the energy cost of Station construction EVA.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polar自主定位方法的研究,发展了基于gamma射线源在polar塑料闪烁体能量沉淀分布的定位方法,开展了polar自主定位方法的模拟试验验证,分析了polar自主定位可能的影响因素,提出了polar自主定位对电子学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建议。该研究课题在没有专门定向仪器的情况下,仅采用polar基于Geant4模拟粗略分辨出gamma射线源从哪一个方向入射,分析其显著性。课题成果将应用于polar偏振探测器对gamma射线源的定位,同时可为评估polar电子学系统提供测试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